看看聖誕節的出處,其實不過就是老外的‘冬至’,鬧什麼?哈哈:):
聖誕一統節日 神聖羅馬帝國經常被揶揄為既不神聖,也不羅馬,亦不是帝國。聖誕節好一點。它雖然亦不神聖,耶穌不是在12月25日出生,卻是名副其實的節令。聖誕固然象徵了西方文化霸權的勝利,但另一方面,聖誕亦是個彰顯了普世價值、文化(尤其是商業文化)和宗教融和的節日! 歷史學者已確實地考證了:耶穌不是在聖誕節誕生。《聖經》新約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降生之夜,牧羊人正在牧羊。可是,耶穌出生地冬天嚴寒,12月底的晚間溫度經常在攝氏零度或以下。 怎會有人在晚間牧羊?當地只會在夏天──即4至10月間──放羊。冬天,羊群要在室內保暖!相信路加福音的話,耶穌便不是在冬天出世,而是在夏天或秋天! 有指當時正舉行人口普查,耶穌的父母因而趕回家鄉拿撒勒,途中在伯利恒生下耶穌。 歷史記載,羅馬帝國的人口普查通常在秋天農民收割完畢時舉行,而不會在寒冷、道路布滿泥濘的冬天時舉行。其他證據,此處不贅述了! 休息享樂 聖誕不神聖,因它原本是個「異教」(pagan)的節日,到公元四世紀,羅馬教廷才確立為聖誕。此前,耶教最重要的節日是降臨節(Adventus),由最接近11月30日的主日算起直到聖誕,總共4個星期。 羅馬教廷將降臨節的第一主日定為教會曆的新年,可見這個節令的重要。降臨節完結後,便是主顯節(Epiphany),慶祝東方三士(又名三王、三博 士、三賢士)攜禮往朝拜聖嬰耶穌。主顯節在每年的1月6日。今天,只有虔誠的基督徒才會在降臨節和主顯節期間崇拜慶祝。一般教徒只守聖誕節! 在傳統農業社會,秋收冬藏,農民辛苦耕種了一整年,在冬天當然要休息享樂,充電回氣。是以幾乎所有古民族都會在冬至舉行節令,大肆慶祝,飲飽食醉,跳舞唱歌!聖誕首見於歷史在公元四世紀,但列入日曆中,成為官方的節令,還要等400年,直至公元八世紀。在此期間,羅馬帝國雖然官方轉信耶教,但民間依然慶祝傳統的冬至及供奉傳統的神祇。 羅馬以武立國,帝國的太陽神(Sol Invictus,意思是戰無不勝的太陽)是士兵的保護神。光之神Mithra更在12月25日出生,焉能不拜?不少羅馬古錢幣都刻上太陽神和 Mithra的像。千多年來,太陽神教和耶教並行,教廷無法取締,連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 AD)都曾大力抨擊此教,可見其影響深遠! 由12月17至25日,是古羅馬的撒頓節(Saturnus)──土星的名稱即來自撒頓。此神是羅馬的神農氏,保佑羅馬人五穀豐收。 有趣的是,在此節令內,主人要侍奉奴隸。奴隸可以過幾日頤使氣指主人的生活,消消氣,客觀上有防止奴隸造反和起義的功能。教廷欽定耶穌在聖誕降生,便可以將這兩個傳統節日融和在聖誕節內。時日久遠後,太陽神節和撒頓節式微,給聖誕節取而代之矣! 羅馬天主教廷權蓋全歐後,其他民族的冬至節令都以同樣的手法,融和在聖誕節內,進而給聖誕節取代。例如:日耳曼民族的猶魯節(Yule)便被「基督教化」(Christianized)為聖誕節。 今天慶祝聖誕的聖誕樹便是來自猶魯節的習俗。「猶魯木」(Yule log)和槲寄生(mistletoe)則來自北歐。冬青樹(holly)和常春藤(ivy)則來自蓋爾特人的德魯伊教(Celtic druidism)。聖誕老人來自聖尼古拉(Sanctus Nicolaus),更是今天土耳其境內的主教。 異教污染 羅馬天主教廷「一教代眾異教」、「一節統眾節」,令異教的節令逐漸消亡。千年後的歐洲殖民者則是用槍炮和商業「消亡」殖民地的本土文化和節令。是以新教興起,主張禁慾的清教徒(Puritans)曾指責聖誕節沾染了「異教」吃喝玩樂的傳統,被「污染」了而命令禁止。 克倫威爾(Cromwell)獨裁統治英國時,在1647至1660年禁止慶祝聖誕。波士頓在1659至1681年間亦禁聖誕。美國獨立後第一個聖誕節,國會仍然開會,討論國事。在二十世紀,不少社會主義國家都曾禁止慶祝聖誕! 歷史潮流無可抗拒。最後勝利屬於聖誕節。每年這個時候,「平安夜、聖善夜」的歌聲便會響起,普世都祈求「主享光榮於天,人享太平於地」! 撰文 : 占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