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云深不知处——2007大藏十五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廊里密密麻麻的,尽是黄铜皮的转经轮,一推,就会吱吱嘎嘎地转起来。
我猛力地推着,心里想着最好这一把力能够多转几圈。
“轻点,手摸过去就可以了。”一个不徐不缓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我扭头,看见一个穿灰色羊毛线衫的中年男人正一轮轮转着,走过来。他是藏族人,可是面色比较白。眼神也不大像普通的藏人,像是经历了许多事,多少有些波澜不惊的宽和。后来才得知,他是一名军医干部,在马尔康县城住。
“旺扎叔叔。”我眼睛弯弯地笑起来。
正是旺扎。昨日和观清、根顿二师到时,他正拿着一个索尼的DV,翻来覆去地琢磨。后来根顿师替他调了焦距,于是大家搭上话,知道他叫旺扎,住在祈竹楼中,每日给仁波切按摩,同时做一些别的事。

“我在前面转,你在后面感受一下。”
他走到我前面,将前面的几个经轮都逐次推动了起来。
“手贴着转经轮,只要稍微再用一点力,就好。”旺扎说,“顺着原来的力道。”
我把手贴在转经轮上,开始尝试不刻意去多推动,然后惊讶地发现,哪怕只有一点微薄的力气,转经轮也会悠悠地转上几圈。
“太猛力地推,不好。转经轮转得过快,或者过响,都是不太好的事。”这一截长廊已经到头,旺扎手里数着念珠,正在前面笑微微地等我。
我们继续向前面走,再几步,便是一个雕版式的彩色画像。似乎是观音,两边的木质有些剥落和斑驳。一个本地的老人正在那里大礼拜,他的身边放着两堆石子,每次五体投地再站起来后,他会将其中的一枚石子挪到另一堆里去。

“这是****叔叔。”旺扎指着老人,仍然是不徐不缓地对我说。我听从他的话,微鞠躬叫了一声。老人转过身,却不会讲汉语,只是呵呵地笑着,和旺扎打个招呼,又接着开始大礼拜。
“他每天都来这里拜。只要不下雨。”旺扎说,“那些小石头是计数的,算起来,到现在都磕了100多万个头了。”

似乎就是那么一瞬间,金色的阳光劈开云层,光箭四射。我走在旺扎背后,感觉连这一片绿草都闪着耀眼的光。他似是知道我跟得很紧,并不回头,还是用那样低低的语气说话,“仁波切不希望我们一开始就学得很深,他对我们说,你们多去大礼拜,多去转转经,是最好的了。”
我们走到最高的那个坡上,有几个老妇正坐在一根倒下的圆木上歇息,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串念珠,嘴唇翕动着,手指也跟着翻动。看到旺扎过来,她们都点头招呼。旺扎指点我叫**阿妈和**阿妈,我一一招呼了。她们用懂得不多的汉语问我累不累,我点点头。
“坐下来歇息一会吧,”旺扎说。

我无意识地看向下面,又一个藏人正远远地顺着转经长廊上来。
对于藏民,我并没有那种如电影中渲染的、觉得他们多么淳朴善良的亲切感——好客与善良,原本是每个边远地区都有存在的品性;而许多时候他们有着相当的狡黠感,另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逻辑和他们的很难沟通。可他们是大藏乡的人,想着他们和我一样,敬仰着同一个人,把同一个师父当作心中最最重要的依祜,这种感觉就仿佛血脉一样,把陌生的人也连结了起来。
藏地自古便是寺院式教育,往往一个幼童只有出家为僧才能接受关于五明和佛法的全副教育,除此之外的在家人,却往往没有文化。师父固然是希望我们于教理上多做探寻和深入的,然而对这些年纪已大的村民,也会因材施教,希望他们多做一些磕头忏罪和念六字大明咒、多绕几趟转经路……
作为汉人,而且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尽管现在大学扩招已让高等教育这个词变得像个讽刺)的汉人,我无疑幸运,能阅读《道次第广论》,能阅读一些带有古意的教理,也能在网上看师父开示时得到少许感悟。
但是,在信心和行动上呢?
我不知道是否事实的确如此,但我却宁愿相信,或者至少眼里看到的是,这几位大藏乡年迈的村民,已把修行,变成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师父让他们转经,他们就去转经,让他们念咒,就去念咒,这一切来得如此自然和融合,正如他们手上的念珠一般,因为长年拿着,慢慢就变作了手的一部分。也许我会说,我今天做功课和学习了,但是他们不会——谁会特意提醒自己,我今天刷牙和洗脸了?你看着他们的脸,能感觉到一种把自己交付给佛法的无争。
尽管这并非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我仍然渴望着智慧和知识),但是我多么希望、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习惯,和信念。


[ 本帖最后由 小豹子 于 2007-12-27 01:41 A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今天写得不是很好,许多地方没有表达到位,不过全部写完以后我会从头修改一次的。^_^,大家先将就看吧。
发表于 2007-12-27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豹子 于 2007-12-27 12:39 AM 发表
         上殿   转经
      
     清晨大约6点,自然醒。
     房间只得我一人,前一夜不免害怕,尤其是门压根没有插销。然而关灯以后,心却逐渐安定起来。对大藏寺,我始终称之为“父寺”,也因之觉得寺院方圆百 ...


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一头撞进大殿拜去了。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唉,每每看到很小心谨慎的人,就比较惭愧。
发表于 2007-12-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豹子 于 2007-12-27 01:58 AM 发表
感觉今天写得不是很好,许多地方没有表达到位,不过全部写完以后我会从头修改一次的。^_^,大家先将就看吧。


恩,能出“酥油”当然很好,不过这份新鲜的“法味之乳”也很足够了!要多保重,别写得太赶,累着就不好了!

我们等着吃“酥油”!:lol
发表于 2007-12-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好文 很让人感动。。。
发表于 2007-12-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如脱钩之鱼,何可复至?
发表于 2007-12-2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一个幼童只有出家为僧才能接受关于五明和佛法的全副教育





不出家为什么不能接受佛法的全副教育呀?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只不过是换身衣服而已罢了
发表于 2007-12-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我们去年只转了半圈,可惜没能完成。实在是因为司机大叔已经等很久了。另外,那幅观音画像有什么来历?我不知道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扎西拉姆 于 2007-12-27 05:56 PM 发表
我还记得我们去年只转了半圈,可惜没能完成。实在是因为司机大叔已经等很久了。另外,那幅观音画像有什么来历?我不知道呀~

^_^,接下来会写滴~你要追紧贴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殿 土司坟


        风贴着草皮掠过,簌簌的声音。草里生长着多种类的无名的植物,有些有羽状的叶,另一些正顶着紫色蒲公英状的花冠,还有一些类似雏菊的黄色植物。
        山坡上零星散着一些牛羊,时不时甩一甩尾巴。
       “我们这里很多药草。”旺扎蹲下身,拔起一株羽状、开着黄色碎花的植物,对我说。植株并不高。我凝视着他手里的药草,想起仁波切关于西藏医学的那本书中曾说到的,牛羊服食药材后,所挤出的奶便天生具备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故嘉绒地区的人身体都十分强壮。
        旺扎双手合在一起搓,很快便碾碎了药草,一股带着辛辣味的浓郁芳香顿时从他手心升腾开,带着阳光的热气。
      “康巴草。”他说。
        这便是康巴草么?曾在武侯祠一袋买过晒干的草,燃烧时有着干燥的辛香。然而此刻湿漉漉地闻起来,却更多一层浓郁。据说,康巴草分为四种,最好的品种便是黄花康巴,想来便是眼前的这类了。
        旺扎直起身,望向群山,半眯着眼,“这里原来很多树。原始森林一样,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有些几十年的树很高了,树下生着野生的菌子。后来,赶上那阵大家都砍树,最多的一天,砍了5万棵。”

        一只布谷鸟停在一栋低矮石屋的顶上,伸着喙婉转曲折地鸣着,远处传来吱吱嘎嘎的声音、还有铜铃的“叮叮”……那是离此最近的、也是最大的转经房中,一人半高的古旧木制大经筒正被人推动着。
       我们站起来,看着一个黝黑、干瘦的僧人正挑着扁担向石屋走来,扁担两边各是一个白铁皮水桶。高挂的太阳把他的影子团缩在脚下。看见旺扎,他腾出一只手来打招呼。
       我站在路边,看他掏出钥匙,打开石屋的门,弯腰进去。布谷鸟扑拉拉飞走了,里面却传出水的波动声。
       旺扎提高嗓子说了几句,屋里传来瓮声瓮气的回答。
     “走吧,我带你去弥勒殿。”旺扎说,然后背着手走在前面。
        我看着他前行的方向——昨天,我曾以为祈竹楼就是寺院最高处,然而今天绕上来才发现,后面还有几座大殿,而顶上的这一座白色的石头建筑,便是旺扎说的弥勒殿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小豹子 于 2007-12-28 01:58 A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寺院被围墙围住,此刻,围墙上的小木门却只是虚掩。木门边有个缺口,里面放着一些残破的石雕。
       “你看,”旺扎指点给我看。
        我顺着他的眼神,认出那是一个龙头,汉地的造型。历史上的大藏寺有过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筑时间甚至早于甘丹寺。几百年来,马尔康一代的文献中必提此寺院,尤其在清朝,乾隆等帝皇曾多次赐予书信财物。历代祈竹活佛的窗棂门柱,更是由京师遣来的汉人工匠成,雕栏画柱、极尽精美。因此,这半边龙头的出现,便丝毫不足为奇了。
        与龙头堆在一起的,还有圆圆的、但也是残破的瓦当。
        乍然闯入眼中的遗物,带着从时空中无声无息沉淀下来的默然,就这样静静躺在那里。

        背后传来铁皮桶晃荡的声音,回过头,正是那位年约四五十岁的寺僧。我推开门,侧立一旁待他先进去,又待旺扎先行,方才殿后。
       绕个弯,便到了弥勒殿。
       这是栋两层的建筑,白灰色的墙,从二楼垂下黑色的、绘制着八吉祥的布帘。描了彩画的红色木门打开了一扇,穿过短短的甬道,就到了弥勒殿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7-12-2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随喜

很高兴看到师兄对寺院详细的讲解,功德无量。
希望未学之人看到此贴能升起坚实的信心,勇猛的修持。为自我解脱及救度众生种下善因。
发表于 2007-12-28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识得康巴草是上善老大教的,在西藏度母寺……
发表于 2007-12-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写的真好,像读诗一样,严重随喜.
发表于 2007-12-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继续!顶贴催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3:34 , Processed in 0.03521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