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jh

圆满放生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放生》连载(9):3.1.3适合干法暂养水生动物放生
3.1.3适合干法暂养水生动物放生
前文提到,在放生过程中,因为等待和运输等,会安排动物在临时环境中停留一些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动物须要得到最好的照顾,不然动物会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水生动物在对水中溶解氧的依靠程度较低。这其中包括部分水生动物除了拥有鳃等从水中获取氧气的器官外,还拥有其它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能力。部分水生动物是耐受体内缺氧的能力很强。这些水生动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暂时离开水体而保持存活,故而可以采用干法暂养和运输,这个特点给成功的放生提供了方便。下面是常见适合干法暂养水生动物的放生知识介绍。有关干法暂养和运输水生动物的知识请阅读前面共性知识的介绍。

1、鳝鱼:见图8。

图片

图8:鳝鱼

鳝鱼生命力很强,特别是耐缺氧能力强,对食物和水体水质要求很低,放生的成功率高。

鳝鱼俗称黄鳝,亦称鱓鱼、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苏北一带)。鳝鱼身体像蛇,无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喜欢安静,一般静卧在水底,白天很少活动,多夜间出穴觅食。

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特别是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分布尤其广泛。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其踪迹。因此,适合在我国各地放生。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底栖生活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更加偏爱静水水域和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由于其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故应优先选择水底多淤泥的地方放生。

鳝鱼有冬眠习性,应尽力避免冬季放生。不可避免时要加倍小心,注意寻找到多淤泥或石隙处等便于冬眠的地方。

另外,在食物缺乏时,大黄鳝有也残食身体比自己小的黄鳝习性。所以,放生的暂养和运输中,一定要注意按照大小规格分开,投放放生也不要在一处,切忌混放。

鳝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从保持生态平衡角度出发,放生时要注意受纳水体的容量,注意不要在同一地点放生过多鳝鱼。

鳝鱼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正是黄鳝能直接呼吸空气的这个特点,为放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暂养和运输黄鳝的过程中,只要注意保持其湿润即可,比较方便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

鳝鱼善于逃逸,在暂养和运输中要采取防逃措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泥鳅:见图9。

图片

图9:泥鳅

泥鳅生命力很强,特别是耐缺氧能力强,对食物和水体水质要求很低,放生的成功率高。

泥鳅属鳅科,它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它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在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故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放生。

泥鳅喜欢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对于水底淤泥有特别的依赖,其栖身、冬眠和繁殖都离不开淤泥。在自然界,泥鳅主要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湿地和江河水深较浅并有软泥的地方。在水深较深的大型水库及大江大河的干流中则数量稀少。当水太深时,由于深水氧气不足,泥鳅不得不不断到水面呼吸氧气而疲于奔命。而由于泥鳅体型较小,游动能力有限,在短时间找到底泥浅水区比较困难。我们在放生的时候要充分地注意到泥鳅的这个特点,注意选择浅水且具有淤泥的水体或湿地。

泥鳅耐缺氧能力强,可生活在溶解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它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甚至冬季池水干涸时,可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泥鳅的这种能力为放生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放生的成功率。在暂养和运输的过程中,只要注意保持其湿润即可,比较方便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水丝蚓、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幼体阶段捕食动物料,然后转为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性食物为主。泥鳅总的对食物和水质的要求很低,放生的成功率较高。



3、螺蛳:见图10、图11。

图片

图10:方形环棱螺(螺蛳)

通常说的螺蛳有两个所指,一是螺蛳属动物的通称,学名Margarya,中国特有,仅分布在云南;二是方形环棱螺,学名Bellamya quadrata的俗称。此处先介绍方形环棱螺。

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方形环棱螺的螺壳呈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

方形环棱螺通常生活在稻田、湖泊、池塘、河沟等处,栖息环境要求冬暖夏凉、底土柔软,水中饵料生物丰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水温15℃以下和30℃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入土进入冬眠状态。生存能力极强,要求有底土或泥沙,一般天然水体都能满足。

螺蛳可以取食水中的底栖生物和沉淀杂质,可以改善水质。据测算,螺蛳生长过程中可吃食比自己体重多几百倍的杂质。

放生中对田螺的暂养和运输较为简单,可用普通竹篓、塑料筐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但要注意不要用盛水容器,使用盛水容器反而会造成田螺因缺氧而死亡,关于这一点在放生工具部分有详细的介绍。

图片

图11:螺蛳(学名Margarya)

螺蛳的第二个所指,学名Margarya melanioides,是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蛳属的通称。中国特有属, 分布于云南、江苏的湖泊中。壳大型,高70毫米以上。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或仅有光滑螺棱。厣为角质薄片。雌雄异体,卵胎生,全年皆可繁殖。螺蛳以宽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收集到资料不多,此处介绍一下,以便于放生的朋友辨别。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4、田螺:见图12。

图片

图12:中华圆田螺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硬壳外观呈圆锥形、高达5~6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壳口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突出有吻,腹面有口及一对触角,很敏感灵巧,能伸能缩。头和足能收缩到壳内,可将螺壳封闭。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常见的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 池沼、田洼或 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 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 蔬果、菜叶、 米糠、 麦麸、 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 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在干旱的季节,它将软体部完全缩入壳内,借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寒冷的冬季,它会钻入泥土中不食不动,呈冬眠状态。待到春暖时期,气温上升到适合它活动时,即将头足伸出壳外爬行。 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度时,此时它摄食最旺盛,生长也最快。当水温升至30度时,即停止进食。它不耐高温,但却十分耐寒,严寒季节它会掘穴越冬繁殖。

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放生中对田螺的暂养和运输较为简单,可用普通竹篓、塑料筐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但要注意不要用盛水容器,使用盛水容器反而会造成田螺因缺氧而死亡,关于这一点在放生工具部分有详细的介绍。

5、河蚌:见图13。

图片

图13:河蚌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一类动物的统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我国常见的蚌科动物有10余种,如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背瘤丽蚌、圆顶珠蚌等。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三角帆蚌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

在自然环境中,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冬春寒冷时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河蚌的生存能力很强,特别是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对溶氧要求,低限约为3毫克/升,若长期低于此限,河蚌也会大批死亡。

由于河蚌耐旱,可以暂时离开水一段时间,这给放生带来了方便。

6、青蛙:见图14。

图片

图14:青蛙

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我国常见的蛙类,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青蛙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虽可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放生,但在北方放生要慎重。

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们的皮肤喜欢潮湿而怕干燥,故在在暂养和运输中要注意保持潮湿。由于青蛙可以暂时离开水活动,在暂养和运输中不必使用盛水容器,可以采用干法。

青蛙喜欢栖息于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以捕食昆虫为食,主要捕食农业害虫。青蛙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夜晚和清晨出来活动。青蛙的繁殖过程,产卵、受精,卵孵化都在水中。故放生应该选择水体环境。

青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繁殖。放生中要照顾到其生活规律,尽量避免在冬眠季节放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7、蟾蜍:见图15。

图片

图15:蟾蜍

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约有300多种。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四川、重庆地区叫癞疙宝。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内有毒腺。多行动缓慢笨拙,不善游泳。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生命力强,适合各地放生。

在自然界,从春末至秋末,白天,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水少的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在冬季和早春,蟾蜍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冬眠越冬。

放生蟾蜍适合选择人迹较少、潮湿的林间、田间和茂密的草丛,注意选择能满足其隐蔽、觅食和冬眠的需要。

蟾蜍可以离开水活动,推荐采用干法暂养和运输,采用沥水容器,注意保持其身体湿润。

蟾蜍皮肤有毒性,在放生中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穿长袖衣裤,戴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8、河蟹:见图16。

图片

图16:河蟹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也叫螃蟹、毛蟹、大闸蟹、胜芳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河蟹的头部和胸部结合而形成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河蟹在我国分布较广,从辽宁省的辽河口到福建省的闽江口,各省通海的江河都有其踪迹。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种群的河蟹主要生长在靠近大海的江河等水系中。平时,河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发育长大。而内地远离大海地区的河蟹主要依靠人工提供种苗养殖。这个特点使得内地的放生河蟹主要只能救其性命,而无法满足其繁殖需要。放生者应该了解这一点。

河蟹的食性很杂,荤素均吃,并且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取卵当食。在自然环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为水草,所以以植物食性为主。

从救其性命的目的出发,可放生河蟹的环境很多,几乎所有具有泥岸的水体都可以适应。但河蟹不耐肥水,要尽量避免将其放生到水质偏肥的水中。

河蟹有抢食好斗和残食受伤或刚蜕壳同类的习性。在放生暂养和运输中要注意将大小河蟹分开,受伤的河蟹要单独暂养。由于河蟹耐饥饿等能力很强,如时间不长就不必提供食物。

河蟹是冬眠动物,在水温低于5℃时,河蟹开始在水底进入冬眠。有关冬眠期的放生请看本书有关部分。

河蟹可以离开水活动,推荐采用干法暂养和运输,采用沥水容器容器,注意保持其身体湿润。

9、鳖:见图17。

图片

图17:中华鳖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动物。

鳖外形似龟,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像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有分布,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较多,喜生活在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池塘中。

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0~12℃时,鳖进入冬眠。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鳖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会在产卵地不远的水中守护,以防天敌伤害,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超过33℃时,寻洞“避暑”。

鳖是水陆两栖动物,无鳃,用肺呼吸。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对鳖的生活习性,有“三喜三怕”之说,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在放生时,可选择安静、向阳而温暖、相对洁净的水体。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鳖的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进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鳖生性好斗,在食物不足时,有同类互相残食的习性。在放生的暂养和运输中要注意大小鳖不要混装。受伤的鳖要单独存放。

野生鳖的进攻性比较强,牙齿锋利,咬住就不放。放生操作中要多多注意。

野生鳖在气温低于10~12℃时,进入冬眠状态。由于动物冬眠状态适应力大大下降,不适宜进行简单放生。不可避免时要找到水底有较多泥沙方便其冬眠的环境。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市场采购的鳖多数是人工养殖。由于鳖对温度敏感的特征,养殖者为了加速其生长,常常采用温水。这样的鳖对自然界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很低,如果一下放归到低温的环境就会造成其死亡。现实中有这样失败的放生经验。在北方和寒冷季节放生鳖注意不宜放生人工养殖鳖。如须救度,必须安排较长时间的过渡性暂养,提高其适应能力。

鳖是冬眠动物,有关冬眠期的放生请看本书有关部分。

鳖可以离开水活动,推荐采用干法暂养和运输,采用沥水容器容器,注意保持其身体湿润。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0、龟类放生:见图18。

   图片

图18:龟类

龟类是非常古老的动物,现存有200~250种,是类别很繁杂的一类水生动物,也是放生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类。

龟是传统的放生动物,是国内各大寺院里放生池的最主要放生动物。由于商业流通的缘故,市场龟类品种繁多。这些龟类外观相似,但习性差距较大,普通放生者常常很难清楚地区分。

鉴于龟类的复杂难辨,建议放生朋友在放生龟类时,主要只放生自己熟悉的品种。对不熟悉的龟类,须要请教专业人士后再放生。现实中,有一些放生者由于不了解不同种龟习性差别而将其放到了错误的环境,结果造成了悲剧。请热心放生的朋友切切注意!

龟主要分有三种类型:水栖龟, 陆龟和半水栖龟。其中,大多数龟是水栖龟和半水栖龟,陆龟的品种较少。

水栖龟指善于游泳、是指长时间在水里生活的龟,种类繁多,如草龟、黄喉龟、金钱龟、库特龟、滑龟、红腹龟、黄腹龟等等。

陆龟是指生活在高山上或者沙漠里的一些龟,如: 凹甲陆龟 苏卡达 豹龟等。

半水栖龟习性介于前二者之间。

三类龟的习性差距很大,特别是水龟和陆龟对水的适应性相差极大,水龟喜水而陆龟只能生活在陆地。



区别三种龟的方法:

看蹼:

一些水栖动物或有水栖习性的动物,如巴西龟 黄喉水龟 地图龟等,在它们的趾间有一层皮膜,可用来划水运动,这层皮膜称为蹼。水龟适应在水中生活,故水龟脚趾间一般长有全蹼。相反,陆龟则没有蹼,或者没有全蹼。因此,长有全蹼是水栖龟的标志性特征。相反地,没有蹼则是陆龟的标志性特征。

半水栖龟介于水龟和陆龟之间,它们的脚趾带蹼或半蹼。也有观点认为只要是半蹼就是半水栖龟。

看腿:

陆龟是指生活在高山上或者沙漠里的一些龟,如凹甲陆龟、苏卡达陆龟、豹纹龟等,这些龟因为要支撑沉重的身体,因此脚都长的很粗壮,并且脚趾间无蹼。相对而言,水龟有水的浮力帮助承受身体的重量,脚部没有陆龟粗壮。

看龟壳:

而陆龟大多半圆隆起,水龟大多扁平。

看鳞片:

陆龟鳞片粗大以防水分的散发,水龟鳞片细小。

(1)水栖龟乌龟:

通常大家所说的乌龟指的是的最常见的水栖龟——草龟。是放生朋友选择放生频率很高的动物种类。

草龟见图19,因其背甲近黑色或深棕色而名乌龟,又称中华草龟、金线龟、墨龟、泥龟、山龟、臭青龟、长寿龟等,属龟鳖目、地龟科。在动物分类学上,草龟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

草龟龟体为长椭圆形,背甲稍隆起,有三条纵棱,脊棱明显。头顶黑橄榄色,前部皮肤光滑,后部其细鳞。腹甲平坦,后端具缺刻。颈部、四肢及裸露皮肤部分为灰黑色或黑橄榄色。雄性体型较小,尾长,有臭味。雌性背甲由浅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较短,体无异味。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有三条纵向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为黑色或全身黑色,雌体为棕色,腹面略带一些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比较扁平,有爪子,趾间具有全蹼。

图片

图19:乌龟(草龟)

草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龟类,除东北、西北各省(区)及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余各地均有其踪迹。因而适合各地放生。现实中,放生朋友选择草龟放生很多。

草龟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居水中,夏日炎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它们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草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等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食也不致饿死。

草龟为变温动物。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初,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

草龟是半陆栖性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表又有角质发达的甲片,能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暂时离开水体。这给放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放生草龟时适宜用沥水容器暂存和运输,适当保持其身体潮湿,不必提供食物。后面的陆龟和半水栖龟不在赘述。

乌龟是冬眠动物,有关冬眠期的放生请看本书有关部分。

(2)陆龟:见图20、图21、图22。

陆龟,顾名思义,就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龟,属龟科陆栖爬虫类。陆龟在我国分布较少,资料介绍只有三种:四爪陆龟分布在新疆一带;缅甸陆龟在南方,云南、广西等地;凹甲陆龟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一带。本书选择介绍陆龟,是因为该龟在市场上有售,而放生朋友很容易误认,把它们当成水栖龟而放生到水里,造成悲剧。

图片

图20:四爪陆龟

图片

图21:缅甸陆龟

图片


图22:凹甲陆龟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龟的外形特点:

①一般有高拱的背壳。这是一个很典型而易于辨认的特征,如国内的四爪陆龟、缅甸陆龟,国外安哥落卡陆龟、辐射陆龟、豹纹龟等。也有例外,如国内的凹甲陆龟,国外的饼干陆龟。

②干燥的皮肤,粗大的鳞片。

③前腿粗大而钝圆,行动缓慢。

④趾间无蹼。陆龟多具短趾,趾间无蹼。

⑤其它。陆龟背、腹面有甲板,躯干部的脊椎骨、胸骨、肋骨与甲板愈合。甲板上覆角质鳞板。无牙。颌部形成坚硬的喙。多数种类的头和腿能缩入壳内以获保护。

陆龟的另一个特点也非常值得注意。

陆龟在不同状态的环境中,展现出特化程度极高的生理与生态行为,不似一般水栖龟可以就多方面近似的特性来予以归纳。换句话说,对于陆龟而言,分布在不同环境的不同种类陆龟,即使环境的差异并不大,其对温湿度的要求、忍受范围或在食物选择上都会存在很大差别。正因为此,对于非专业人士,要掌握陆龟的习性有较大的难度。故作者建议,除非是对您的确很熟悉,不要轻易放生非当地种类的陆龟。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内三种陆龟放生的有关知识:

四爪陆龟:见图20。

背甲长12~16cm,宽10~14cm。背甲基本上呈圆形,中部略微扁平。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头比较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前肢粗壮而略扁,后肢为圆柱形;四肢均有四爪,趾间无蹼;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成年龟体色为黄橄榄色或草绿色,并有不规则黑斑;腹部甲壳大而平,呈黑色,边缘为鲜黄色,并有同心环纹。

四爪陆龟仅分布于新疆霍城县境内,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由于只有四只脚趾,因而被命名为四爪陆龟。四爪陆龟生活于海拔700~1000m的黄土丘陵草原半荒漠地区,常在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四爪陆龟以野葱、蒲公英、木地肤、早熟禾、顶冰花等10多种植物的花果和肉质的叶为食,偶尔吃蜥蜴、甲虫等动物性食物,也喜欢饮水,能在完全干燥的条件下生活。

缅甸陆龟:见图21。

头部、鼻孔四周均呈淡黄色,上颌缘有齿状突起。背甲很高且与腹甲相连,长约26厘米。背甲绿黄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腹甲黄色。四肢粗壮呈柱状,长有发达的鳞片;指、趾间均无蹼。

缅甸陆龟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多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山地、丘陵,生活在陆地草丛中。

较其他龟类适应力强,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植物,尤其喜欢吃西红柿、红萝卜等红色食物。在野外,缅甸陆龟还吃花、草、野果及真菌、蛞蝓(鼻涕虫)。在人工饲养下,可作为主食的有油麦菜、白菜叶、上海青、卷心菜、地瓜叶、蒲公英、桑叶及香麻叶等;西红柿、香蕉、苹果、米饭、鲜玉米、车前草、黄瓜、豆角、香瓜、西瓜皮等可少量喂食,但是不能作为主食投喂;不能喂食草莓、菠菜、葡萄等。可定期喂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蜗牛等。

凹甲陆龟:见图22。

凹甲陆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名麒麟陆龟,是热带及亚热带的陆龟科马来陆龟属的爬行动物,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凹甲陆龟体形较大,成体体长可在30cm以上,宽可达27cm,前额有对称的2对大鳞片,背甲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背甲中央凹陷,故得名凹甲陆龟。臀盾2枚身体背部黄褐色,腹甲黄褐色,缀有暗黑色斑块或放射状纹。它的背甲与腹甲直接相连,其间没有韧带组织,四肢粗状,圆柱形,有爪无蹼。

凹甲陆龟分部于湖南,广西,海南,云南。据动物学者调查发现:凹甲陆龟是热带及亚热带陆栖龟类,喜生活于干燥环境,只生活在相当高的丘陵、斜坡上,且离水较远的地方。生活区域有月桂属的植物、蕨类植物、杜鹃花及为数众多的一些附生植物。

凹甲陆龟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

(3)半水栖龟:

半水栖龟,顾名思义,它们不如水栖龟那样好水,又不如陆龟那样喜欢干燥,是一类既能在水里游泳,有能在陆地生存的龟类。在水域,它们一般只适合生活在浅水区域。选择介绍半水栖龟是它们与水栖龟相近,容易被当做水栖龟放生到不适当的水域,有造成其死亡的可能。

国内比较典型的半水栖龟如黄缘龟,见图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缘龟,又名黄缘闭壳龟、黄缘盒龟,龟科,盒龟属,属国家保护动物。

黄缘龟头部浑圆光滑,颜色丰富多彩,侧面是黄色或黄绿色,头顶是橄榄油色或棕色。吻前端平,上喙有明的勾曲。背甲为深色高拱形的,上有一条浅色的带状纹(有些有3条)有些有中肋纹(背甲中线),中肋线的颜色会随年龄增加而退化。胸腹盾之间具韧带,前后半可完全闭合,四肢上鳞片发达,爪前五趾后四趾,趾间有不发达的蹼,尾适中。因其头尾及四肢缩入壳内时,腹甲与背甲能紧密地合上,故又名“黄缘盒龟”。

黄缘龟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浙江、香港、台湾等地。

黄缘龟属于半水栖性,并偏陆栖性。在自然界中,栖息于丘陵山区的林缘、杂草、灌木之中,在树根底下、石缝等比较安静的地方,或者生活在近湖泊的湿地处,不能生活在深水域内。昼夜活动规律随季节而异。饲养者一般安排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水面,水的深度10公分至30公分。

黄缘龟属于杂食性,主要食用植物茎叶和昆虫和蠕虫。适宜生活温度,白天22~26℃,夜间19~24℃。当温度19°C时,龟停食;气温下降到10°C左右,龟进入冬眠。冬眠时,喜躲在洞穴、树枝堆或在较厚的枯萎草层下,且大多在向阳、背风处。当气温在13℃时,龟苏醒。

放生龟类最主要注意事项是首先认清楚种类,要分清楚其属于水栖龟、半水栖龟还是陆龟。由于龟的种类过于复杂,非专业人士掌握比较困难。建议放生的朋友根据本书提供的资料,重点认准几种陆龟。由于陆龟的品种和数量相对稀少,其特征也很明显,一般应该能够掌握,比如前文提到没有蹼就是陆龟的标志性特征。通常,遇到没有蹼的龟肯定是属于只能在陆地上生活的陆龟,放生时一定要将其放归到适宜的陆地区域。而遇到长有蹼,但分不清楚是水栖龟或者是半水栖龟时,如果不是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一个保险的做法是将其放归到浅水的湿地区域,避免放入深水。这样做一般可避免犯大的错误,只要同时避开了捕捞人群即可保证其生存。当然,建议放生朋友不要放生自己不熟悉的龟类,有疑问要多向专业人士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印书,免费结缘。有需要的可说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放生》连载(10):3.1.4 不耐缺氧水生类放生
3.1.4 不耐缺氧水生类放生
缺氧,这是在放生水生类动物过程中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放生中,由于暂养或运输密度大等原因,有时会出现水中溶解氧不足的情况,容易造成水生类动物的死亡。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在动物暂养和运输中,由于水中溶解氧的减少和鱼类活动量更大,氧气消耗有时过快,一些不耐缺氧的鱼类常常等不到被放入到自然水体中就因为缺氧而死亡了。因此,在放生中如何应对缺氧的问题,就成了提高放生成功率的关键。

在常见鱼类中,鲢鱼、草鱼、青鱼、鳙鱼等对水中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为了成功地放生,在放生的暂养和运输过程中,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放生死亡率,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降低暂养和运输的密度。饲养业有400~800公斤鱼/立方水的运输密度的经验数据,放生中可以根据鱼的表现参考一下。

(2)气温较高时在水中加入冰块降低水温。这样做有助于减小鱼类的活动和对氧气的消耗。但要注意在到达放生目的地后用自然水体中的水逐步替换容器中水,避免水温的剧烈变化。其换水过程越慢越好,大约以40分钟为宜,最少不得少于20分钟,直至容器中水温接近自然水体水温后(温差小于5℃)再将鱼放入到水体中,避免温度剧烈变化。

(3)在暂养和运输过程中勤于换新水,注意新水应使用天然水体和新鲜自来水等富含溶解氧的水,不要用井水等死水。

(4)在暂养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充氧机充氧。

(5)在暂养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充氧袋保证氧气供应。充氧袋是利用密封塑料袋袋,里面装一半水,其空间部分充满氧气。利用纯氧来提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可以改善水中的缺氧情况。

(6)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在夏季放生该类鱼类。

(7)尽量减少暂养和运输途中的时间。

(8)缺少经验和条件的放生者,应避免放生不耐缺氧的鱼类和其它水生类。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不耐缺氧水生类。前文也提到部分不耐缺氧的水生类,由于适合干法暂养,被归入到了适合干法暂养水生类,本节不再介绍:

1、鲢鱼:见图24。

图片

图24:鲢鱼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体形形态和鳙鱼相似,侧扁、稍高、呈纺锤形、眼睛位置很低;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的家鱼,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广泛生长于各江河湖泊和各类人工养殖水体。鲢鱼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季节,主要生活在水中的表层,以藻类为食。在低温季节,食欲减退,多集中于河床及湖泊深处越冬。该鱼种是适合我国广大地区放生的鱼种。鲢鱼喜肥水,在寻找放生场所时要选择水质偏肥的水体。

鲢鱼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这一点在放生中要特别注意。

2、青虾:见图25。

图片

图25:青虾

青虾又称河虾、沼虾,在我国的分布极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均有分布,几乎除中国西北的高原和沙漠地带外,其他不论哪个地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青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河、池、沼中,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比如河口水域也有其踪迹。

青虾体形粗短,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构成。头胸部各节接合,由一大骨片覆盖背方和两侧,叫头胸甲或背甲。头胸部粗大,腹前部较粗,后部逐渐细小。额角位于头胸部前端中央,上缘平直,末端尖锐,背甲前端有剑状突起,上缘有11~15个齿,下缘有2~4个齿。体色通常呈青蓝色并有棕绿色斑纹,但常随着栖息环境而变化。

青虾体表有坚硬的外壳,起保护机体作用,由20个体节组成。有步足5对,前2对呈钳形,后3对成爪状。其中雄性虾第2对步足特别强大,第6腹节的附肢演化为强大的尾扇,起着维持虾体平衡,升降及后退的作用。额角的基部两侧有1对复眼,横接在眼柄的末端,可自由活动,称为柄眼。青虾尾节尖细,其背面有2对活动的小刺。除尾节外,每节附肢1对。

青虾喜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沟渠沿岸浅水区或水草丛生的缓流中,白天蛰伏在阴暗处,夜间活动,常在水底、水草及其他物体上攀缘爬行。在水温上升时,青虾在沿塘边、河岸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越冬期间则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青虾偏好硬度较高的淡水,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偏碱性为好。其最适宜水温为20~25度,繁殖盛期为26~30度。水温降至14℃以下时进入越冬期。

青虾是杂食性动物。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自然水域中成虾主要食用各种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固着藻类、多种丝状藻类、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人工养殖青虾能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如酒糟、豆腐渣、豆饼、蚕蛹、蚌肉、麦粉、鱼肉粉、大米饭、螺蛳,尤其喜欢食蛆躬。值得注意的是,青虾在极度饥饿时,有同类相残掳食的习性。在放生的暂养和运输中,要注意观察,及时提供适量食物。

青虾具有繁殖力高,食性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其主要的缺点是耐缺氧能力差。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高于一般鱼类,当水体缺氧时,青虾会最先浮头,最先死亡。在放生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暂养密度,及时补充氧气和缩短暂养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3、草鱼:见图26。

图片

图26:草鱼

草鱼,俗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鱼体背部青褐色而略带黄色,腹部乳白,鳞片大且具黑缘;胸鳍与腹鳍略带黄色,尾鳍浅叉形,背鳍硬棘3枚;背鳍软条7至8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11枚,体长可达1.5米。

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广东至东北的平原地区。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其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在自然条件下,草鱼不能在静水中产卵。在自然界它们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为适宜的产卵场所。为了满足草鱼的繁殖需要和溯游习性,选择放生地点应优先选择江河和连接江河的湖泊、水库。

草鱼性活泼、胆小、喜静、善游泳,一般栖息于水的中下层,最适生长温度20~32℃;低于15℃或高于35~C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低于10℃时摄食停止渐入冬眠期,来年春季水温回升至12℃以上时,又开始活动觅食。草鱼喜欢生活在微碱性水域中,一般在5~6月份,水温20℃以上时产卵。

草鱼不耐低氧,要求水质较好、溶解氧气含量较高的水域环境。溶氧含量5毫克/升时活动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停止摄食,低于1.5毫克/升时会产生“浮头”现象直至死亡,放生中要特别注意。

4、鳙鱼:见图27。

图片

图27:鳙鱼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主要生活于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及湖泊、池沼中,我国东部各水体均有分布,但在黄河以北数量较少,东北和西部地区均为人工迁入。为我国特产鱼类,现已移养于世界诸多国家。鳙鱼是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放生的鱼类。

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性成熟年龄为4~5龄,亲鱼于5~7月在江河水温为20~27℃时于急流有泡漩水的江段繁殖;幼鱼一般到沿江的湖泊和附属水体中肥育,到性成熟时期至江中繁殖,以后又回到湖泊食物丰富的地方肥育。冬季多栖息于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考虑到鳙鱼的繁殖习性,放生时应优先选择相连湖泊的江河为佳。

鳙鱼耐缺氧能力较差,放生中要特别注意。

5、青鱼:见图28。

图片

图28:青鱼

青鱼,俗称黑鲩、青鲩、螺蛳青,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其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比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在自然界青鱼一般多生活在底层多螺蛳的湖泊、水库、河湾等大水面的水体,喜居水体中、下层,冬季在深水处越冬,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要食物,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人工养殖中,青鱼则主要食用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如麸皮、糠粉、熟红薯、豆粉、米粒、青草等。

考虑到青鱼的肉食性,在放生中要注意控制同一水体的数量,避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在暂养和运输中还要避免与其它小型动物混养。

青鱼的生存能力较强,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有认为青鱼的耐缺氧能力稍差,在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放生中要注意这一点。

6、桂鱼:见图29。

图片

图29:桂鱼

桂鱼,又称桂花鱼、鳜花鱼、季花鱼、鯚鱼,属鮨科,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桂鱼为底层鱼类,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故广泛分布在南至中国广东、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和水库,但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在温暖的春夏季节,桂鱼通常栖息于水清而缓流的江河湖泊近底层食物丰富的水草丛中,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或泥穴中,利用身上花纹为保护色,窥视摄取食物。桂鱼生活适宜水温7~32℃,最适温度18~25℃,水温低于7℃时,活动减弱,开始游往深水中越冬。

桂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水体中;对水体溶解氧要求较高,耐低氧的能力较差(据测定,25℃的窒息点为1.62毫克氧/升),在肥水的水体,鲢鱼和鳙鱼可以生存的可以生存,桂鱼则受限。在放生的时候须要找到水质更好的水域。在暂养和运输中,要降低密度,注意水的缺氧情况,发现露头现象应及时换新水或者充氧。

桂鱼是凶猛肉食性鱼类,终生主要以活鱼虾为食,即使是刚开口的鱼苗,也要摄食其他鱼类的幼苗。长大后,除食活鱼外,还兼食虾类以及蝌蚪等。考虑到桂鱼的肉食性,在放生中要注意控制放入同一水体的数量,避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在暂养和运输中还要避免与其它动物混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印书,免费结缘。有需要的可说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放生》连载(11):3.2 鸟类放生
3.2 鸟类放生
给笼中的鸟自由,将它们放归天空。这是很多电影作品中的情形,常常用来表现主人翁心灵的善良,具有童话般的气息。作品主人翁在放归笼中鸟的时候,似乎同时也放归了自己,主人翁的心也跟着鸟飞向了天空,给人无尽的遐想。
然而,现实中鸟类放生问题却较复杂。

3.2.1 慎重放生鸟类
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爱心人士放生时喜爱选择的对象。然而,在现实中鸟类的放生却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其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鸟类放生的失败率很高,很多鸟在放生过程或者放生后死亡;二是爱心人士的放生引起一些逐利者的捕猎,严重时甚至形成产业链,造成更多鸟类的伤亡,使爱心行动变成了害生行动。这是很多爱心人士所没有想到的事情。
还令爱心人士没有想到的是,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关于鸟类放生一些典型报道的传播,造成了很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人士对各类放生行动正当性的质疑。
分析放生失败案例的有关报道,一部分案例是由于放生者失于草率,没有科学的操作,或者没有完全尽到护生的责任所致。但是透过案例,也显示出鸟类的放生并不像电影里打开鸟笼那样简单,而是要比其它动物的放生更加难以掌握。
分析在放生中鸟类放生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
(1)很多鸟类在被捕猎的时候已经受了伤,其中有一部分鸟受伤的情况不易被观察到。如果在放生的过程中检查不仔细,这部分鸟被放生后生存能力就较低。
(2)鸟类极不适应较大密度的笼养和运输,它们常常因为无法耐受集中笼养的拥挤而窒息死亡。
(3)鸟类被笼养时间长了,飞行、觅食、避敌、御寒等能力均下降。这样的鸟被放后生存能力受到影响。但这一点事先难以观察到。
(4)放生者一般并不善于识别家养和野生鸟,有时不小心以简单的方式放生了家养鸟。这些鸟因野外生存能力差而容易死亡。
(5)一些鸟属于迁徙性候鸟。当缺乏相关知识时,放生者错误地将其放生到不适合的气候环境,造成其无法适应而死亡。
(6)常见的放生鸟麻雀等有“气闷”的特点,属于死亡率极高的鸟类。
由于这些原因,有很多放生人士,包括环保人士都主张郑重对待鸟类的放生,有的甚至反对放生鸟类。笔者也主张,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缺少经验的放生者应优先选择放生其它动物。

3.2.2 鸟类放生的特点与操作
鸟类的放生具有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按照鸟类的特点科学的操作,才能取得放生活动的完满成功。
1、环境选择具有临时性
除了陆禽类鸟,通常鸟类都具有迁徙转移能力极强的特点。越是大型的鸟类,这种能力就越强。但由于被放生的鸟类,经过长时间笼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尤其是躲避伤害的能力大大下降。各地常有在公路边放生鸟被来往汽车碾死的报道。这充分说明放生鸟类要选择有利其避开各种伤害因素的必要性。
放生鸟类时所选择的地点并不会是它们最终的落户之处。我们是为其选择一个这样的小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它们能够暂时安全的休息并恢复其适应能力。具体要求是:
(1)能暂时避开人类和其它攻击性动物的惊扰;
(2)能较便利的觅食、饮水、避敌和栖息;
(3)便于迁移到其它区域。
通常,放生鸟类适合寻找野外、山麓等天然旷野之处,附近有茂密的林木,有河流湖泊等水源,这样保证初回大自然的鸟类能够有饮水和便于栖息和避敌。
在便于迁移到其它区域的考量中,值得注意的是水禽、陆禽和攀禽。水禽向往的区域是水域或湿地。放生时应首先选择湖边、河边、湿地等水面辽阔之处。其中涉禽主要选择沼泽和湿地这样浅水区域放生。陆禽和攀禽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弱,应尽量直接放生到它们喜好的森林或能较好满足其便于栖息、觅食、避敌的环境,或者尽量靠近符合这样条件的区域。
随着被放生鸟类的活动,它们会很快转移到它们认为更加适合生活的区域。对季节性迁徙鸟类更是如此。因此,总的来说,放生鸟类时对环境的选择主要是从大处选择即可。即选择一个大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包含了适合鸟类觅食、饮水、筑巢、避敌等条件。小环境只着重满足暂时的需求。
2、对象受伤多
除非放生对象是来自熟悉的饲养者,在市场上购得的鸟类常常是被粘网等各种捕鸟工具抓来的。很多被网捕的鸟儿翅膀都已受伤,有的是被猎人强行从网上撕下时弄伤的,甚至还有猎人将其翅膀剪去一截,以防它们逃走。因此,在放生鸟类之前应该仔细地检查它们的伤情。
对于伤势严重的鸟类不适合立刻放生,应该暂养治疗后再放生。
对于伤势较轻的鸟类,确认其具备飞行的能力,可以放生,但在暂养和放生过程中应该更加小心照顾。
对于那些部分或完全丧失飞行能力的鸟类,比如被猎人剪了翅膀的鸟类,只有考虑暂养,或者寻找没有天敌的,生存条件较好的环境放生。
3、对象易窒息
鸟类极易窒息死亡,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之时,更要加倍注意。
一是被放生鸟类的暂养运输密度不要大,很多鸟挤在一起,容易引起伤害,同时在大多数季节里,其体温不宜散去,容易因高热和窒息而死亡。
二是要保证暂养和运输过程中鸟笼的阴凉通风。
三是装鸟的器具须透气性好、空间宽大、便于抓附、内无钩挂。装鸟的器具底部要便于抓附很重要。如果器具底部不便抓附,在运输途中,鸟会在里面甩来甩去而受到伤害。因此不能用纸箱、木箱、塑料箱等工具暂养和运输,而应该使用合适的笼具。另外,也不能用塑料袋和网兜装鸟。这样,里面的鸟会被挤在一起,造成其高热和窒息死亡。
四是放生猛禽笼具要牢固,隔离性好。
4、家养影响大
在放生中似乎遇到家养鸟类的概率较高,而且有时并不易识别某鸟到底是家养还是野生。还有更多的情况是,本是野生鸟被较长时间的笼养,已丧失了很多的野性。
我们在选择放生动物时,要慎重的对待家养动物。这一点对于放生鸟类显得尤其突出。家养的鸟类,比如市场出售的八哥、鹦鹉等,它们被长时间豢养在鸟笼里面。有的从其出生就一直在笼中生活。这样的鸟类几乎完全不具备野外的生存能力。贸然将其放生只会令其陷入绝境。它们有的已完全适应了依附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对于这样的鸟,继续小心地饲养也许是最佳的选择。如果决定要放生,预先一定要进行野外生存适应的训练。
5、对象宜选择
鸟类的活动范围大,这使得放生者在放生时有可能接触到较多种类的鸟类。而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上也存在大量来自外地的各种鸟类。为了使鸟在放生后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生鸟类放生。
对于一些迁徙性的候鸟尽量不要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放生,以免它们难以适应温差环境死亡。
如果遇到明显不能适应当时当地气候条件,不救必死的情况,可以考虑先救下寻找合适的地方暂养,待到气候适应的时候再行放生。
对于家养的鸟,一般不宜选来放生。
6、对象有迁徙性
按照鸟的迁徙性,可将鸟分为留鸟和候鸟。有资料显示,具有迁徙性的候鸟可能占到鸟种类的一半以上。
鸟类的迁徙行为很复杂,非专业人士难以掌握。但对于放生而言,了解部分相关知识是有益的。
在南半球,候鸟迁徙的大致规律是冬季将至时总体向南迁徙,大地回暖时又总体向北迁徙。相对而言,南方是候鸟的繁殖地,北方这是候鸟的避暑地。
其实,鸟类是恒温动物,它们对于气温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绝大多数的鸟类可以在-10~36℃气温下健康生活。促使鸟类迁徙的其实主要是食物的季节性变化。因此如从救度性命的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在极端气温下放生,并不用太担心被放生鸟类对气候的适应性。当然,在北方一般应该避开寒冷的冬季放生不熟悉的鸟类。冬季时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放生候鸟几乎等于杀生,这其中即包含气温的因素,也包含了冬季食物缺乏的因素。
面对种类繁多的候鸟,包括放生朋友可能遇到的非本地留鸟。在晚春,夏季和秋季,气温在-10~36℃季节里,只要没有观察到鸟表现有不适应的现象,一般应该可以大胆放生。而在冬季和早春,气候寒冷时,如遇不熟悉的非本地鸟类,一般应暂时先人工喂养一段时间,等待气候转暖后再到野外放生。
7、宜白天放生
除了猫头鹰等夜行鸟类外,其他多数鸟类不具有夜视能力,如放生比较多的斑鸠等都不具备在夜间行动的能力。这些鸟类的习性通常是在天黑之前投林栖息。如果放得太晚,它们在黑夜里会辨不清方向,在瞎飞误撞中很容易受到伤害。有经验的放生者发现,在夜间放生鸟类,很多鸟会选择长时间呆在原地。这样很容易被其他野兽吃掉。
对于少数夜行鸟类,如猫头鹰、鸮、鸱鸺、夜鹰等。它们具有在夜间行动的能力,可以在夜间放生。
8、要注意影响
经验表明,放生鸟类死亡率相对较高。针对鸟类的特点,在放生时要加倍地小心呵护与科学安排。但实际活动中要完全避免被放生的鸟死亡的确十分困难,实属不得已。
为了避免放生死亡的负面社会影响,一是切忌大批量集中放生;二是除了零星放生外,尽量避免在公园等人员多的地方放生;三是及时返回放生地观察,及时清理埋葬死亡的鸟;四是要增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放生中更加认真的操作,尽力减少死亡。
9、一般鸟与猛禽、野兽分开放
有经验的放生者在放生鸟类中发现,被放生的鸟出笼后通常都会在附近树上或地上歇脚。如果同时放生的动物有猛禽或野兽很容易把它们擒住,就地啄食!
10、 过渡放生法
为了提高鸟类放生的成功率,减少在放生的过程中和放生后鸟类的死亡,同时也为了减少社会人士对放生鸟类的误解。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过渡放生法放生鸟类。该法先是为被放生的鸟类提供一个过渡的生存环境。
选择一处面积较大,没有人员干扰的院落。最好院落能靠近树林和水源。在院落里提供食物和饮水,将鸟笼在院中打开后人员离开。被放生的鸟类可以选择离开、暂时停留在院中,或者再次返回。通常,健康的鸟类会较迅速地飞离。有病伤的鸟行动相对缓慢,部分会选择在院中逗留。参与放生护生的人员每天观察并为它们提供食物和饮水,尽量避免惊扰,直至全部离开。对于死亡的鸟,则择处掩埋,并念佛超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印书,免费结缘。有需要的可说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放生》连载(12):3.2.3不同种类鸟的放生
3.2.3不同种类鸟的放生
鸟类的种类非常多,现存大约有9000多种,按照生物学分类可分为游禽、涉禽、陆禽、陆禽、攀禽和猛禽六类。

3.2.3.1 水鸟放生
这里所说水鸟包括游禽和涉禽,见图30、图31。
游禽是对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总称。包括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雁形目、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鸥形目、企鹅目七类,常见的如天鹅、大雁、鸳鸯、鹈鹕、海鸥等。它们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从海洋到内陆河流、湖泊都有游禽的身影。游禽多喜群居,经常成群活动。
图片
图30:游禽:天鹅
游泳和潜水是游禽在水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们的羽毛往往厚而致密、绒羽发达,构成有效的保暖层;多数种类的尾脂腺能分泌大量油脂,用喙涂抹在羽毛表面可用来防水。也有的游禽由于尾脂腺不发达,如鸬鹚,需要晾晒羽毛来保证飞行。游禽的腿短而侧扁并从身体中央后移,后移程度可反映其潜水能力。一般腿越偏向身体后部的潜水能力越强,潜水越深;反之则不善潜水。游禽趾间具蹼,在游泳或潜水时,双脚直伸至尾后划动,有如船桨。游禽蹼的发达程度存在种类差异,如普通鸬鹚四趾间均有蹼相连,叫全蹼足;鸭雁类是三趾间有蹼,称为常态蹼足;鸥类的趾间蹼不是很发达,称为凹蹼足;而有的各趾两侧均有莲花瓣状的皮褶,称为瓣蹼足。游禽体形大小相差悬殊,如卷羽鹈鹕长可达170厘米,而小鸊鷉体长只有27厘米。游禽的喙多呈扁形或具勾状,在水中捕食时有防滑的作用。
辨识方法:
①看蹼。游禽须在水中游泳,其脚趾间有蹼是重要的特征。
②看喙。游禽的喙多呈扁形或具勾状。
③看步态。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即在陆地上行走显得步履笨拙。
④看羽毛和油脂。多数游禽的羽毛厚而致密、绒羽发达,表面富含油脂。
不同种类的游禽在水域活动的范围不同,有的在近水滩觅食,有的在一定深度的水域潜水觅食。游禽的时行很杂,水生植物、鱼类、无脊椎类都是它们的食物。由于不同的取食习性,经常会有几种游禽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区域取食,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涉禽类的鸟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涉禽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
图片
图31:涉禽:丹顶鹤
涉禽虽然在水边生活,但游泳能力一般,善于飞行,且姿态优美。为了适应涉水捕食的生活习性,嘴、脚和颈部比其他生态类群的鸟类显著更长;腿长适于涉水,腿的长度与其能够涉水的深度直接相关;胫部和跗跖部一般为角质鳞片所覆盖,且不具羽毛,以利其涉水行走;趾间有时具蹼,但与游禽不同,涉禽的足蹼仅存在于趾间基部,称为半蹼或微蹼,主要作用是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于在湿地上行走;有些种类(如秧鸡、水雉)的脚趾细长,能在莲叶或浮萍上疾走。尾大多较短,大型种类的翅长而宽,可做短距离的翱翔;小型种类(如鸻鹬类)翅短而尖,飞行迅速而灵活,体羽多数以灰、褐为主,与沙滩泥沼的颜色十分接近,是有效的保护色。一般在树上、草丛中或岩缝、屋顶上(如鹳类)或浅水地带草丛中(如鹤类)营巢,以树枝及草茎编巢;有些种类的巢十分简陋,一般是在水边地面挖一浅凹,不加巢材铺垫(如鸻鹬类),但它们卵的颜色与环境相似,很难被发现。不少涉禽可以在距离湿地较远的树林中集群营巢,甚至可以混群集群营巢,形成极为壮观的湿地水鸟营巢地(如鹭类)。
辨识方法:
①看蹼。涉禽的足蹼仅存在于趾间基部,称为半蹼或微蹼。
②看腿和颈。涉禽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
③看行为。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
游禽和涉禽都是亲水鸟类,适应于水域环境。不过,相对而言,游禽更适应较深的水体,而涉禽以适应湿地或浅水区域为主。放生时,尽量选择水域或湿地面积大一些的区域,给它们提供再次选择的机会。
游禽和涉禽大多数是迁徙性候鸟。放生的时候要注意照顾到候鸟的特点。

3.2.3.2 不善飞翔的陆禽和攀禽放生
陆禽见图32、图33、图34。因主要在陆地上活动与栖息,故称之为陆禽,属于鸟纲中鸡形目和鸠鸽目。陆禽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而坚硬,腿和脚强壮而有力,爪为钩状,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金鸡、松鸡、虹雉、长尾雉、马鸡、孔雀等都属于这一类。在我国陆禽共有49种,其中有11种属于受保护动物。
图片
图32:常见陆禽
陆禽嘴较短,其中鸡形目鸟类的嘴强健,适合于在地面寻找食物并啄食;鸽形目鸟类的嘴基部大都柔软,尖端稍弯曲,适合于取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等。
陆禽脚较短而强健,其中,鸡形目大多数种类雄鸟的脚生有距(即后爪)、趾具短钝的爪,可在地面上挖掘食物。鸽形目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后趾可与前趾对握,适合于在树上栖息。
陆禽中,鸡形目翅短圆,多数种类不善飞行。鸽形目鸟类的翅相对较长,善于飞行,有些种类具有迁徙性。
辨识:
看三短:脚短、嘴短、翅短。鸽形目再加一短:颈部短。
观两强:嘴、脚强健。
攀禽大多为营攀援生活的鸟类。其最明显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或者三个向前,一个向后等等,可以对握,有利于攀缘树木。常见的攀禽有夜鹰、鹦鹉、杜鹃、雨燕、翡翠、翠鸟、啄木鸟、拟啄木鸟等。
图片
图33:常见攀禽
图片
注:鸟的趾通常有4趾,依趾排列的不同,可分为不等趾足,三趾(2、3、4)向前,一趾(1)向后,又称常态足;对趾足,第1、4趾向后,第2、3趾向前;异趾足;第1、2趾向后,第3、4趾向前;并趾足,前趾的排列如常态足,但向前3趾的基部互相愈合;前趾足,4趾均向前方。
图34:鸟的脚趾种类
攀禽大多营攀援生活,其形态也具有适应此种生活的特征:脚大多短趾有力,趾型多为对趾足(如大斑啄木鸟)、异趾足(如红头咬鹃)、 并趾足(如普通翠鸟)、前趾足(如普通楼燕)等。脚趾可以对握,适应于在树上攀爬。另外,攀禽中许多鸟种除了双足之外还有第三支撑点,如啄木鸟的尾羽羽轴、鹦鹉的喙等均强韧有力,可以作为攀援等候的辅助支撑。攀禽的翅大多为圆形或近圆形,这种翅型决定了攀禽大多不善飞行,尤其不善于长距离高速度的飞行,因而这类群有迁徙行为者甚少。只有雨燕目和部分鹃形目攀禽是例外。
辨识:
最主要是看脚趾和翅膀。
陆禽和攀禽的生活环境相似。陆禽生活在草原、森林、山地、冻原等生境中,也见于耕地、灌丛、居民区周围。大多数种类结群生活。地栖或树栖性,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和寻找食物。食物以植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和其它小动物。攀禽主要活动于有树木的平原、山地、丘陵或者悬崖附近,也见于水域、农田和居民区周围,食性差别大一些。放生时可以选择靠近水和大片树林的野外或者山地较广阔而便于栖息、觅食、避敌的环境。
由于飞行能力差,大部分种类陆禽和攀禽为留鸟。限于其远距离飞行能力,它们重新选择环境的能力相对弱一些。故在放生时,要照顾到其特点,在选择放生地点环境时要更加仔细。最好是放生处附近即能满足其觅食、饮水、筑巢和避敌的需要。通常,在辨识不清的情况下误将其它鸟类当成陆禽或者攀禽放生,应该关系不是太大,因为其它类型的鸟飞行能力强,可以自己再次选择栖息环境;反之,影响会大一些。当然,毕竟它们都能飞行,即使放生错了它们应该也能有能力找到新的环境,只是过程会长一点,在刚放生的情况下增加了它们遭遇危险的可能。出于慈悲,我们而尽量不要将陆禽或攀禽当成其它鸟类放生。有条件的事先多请教专业人士,弄清楚它们的习性需求。

3.2.3.3 鸣禽放生
图片
图35:常见鸣禽
鸣禽见图35,属鸣禽亚目,共包含约4000种,遍布世界,通常发声器很发达,善于鸣叫。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几乎约占了鸟类的一半;其外型和大小差异巨大,小的如柳莺、绣眼鸟、山雀和啄木鸟;大如乌鸦、喜鹊等。常见的还有画眉、乌鸦、黄鹂、灰喜鹊、煤山雀、黑卷尾、毛脚燕等。鸣禽体态轻盈、羽毛鲜艳、歌声婉转,在国内分布及其广泛,几乎遍布全国,是在放生中最主要会遇到的鸟种类。
鸣禽是鸟类中最进化的类群。分布广,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同种类鸣禽外部形态变化复杂,相互间的差异十分明显。鸣禽大多数属小型鸟类;嘴小而强;脚较短而强。多数种类鸣禽营树栖生活,少数种类为地栖。
鸣禽栖息于各种环境中,如森林、草原、沙漠、湖泊、农田和居民区中,能做精巧的窝巢。在地面活动时,大都跳跃而不善于步行。食性多样,多数种类为杂食性。以昆虫或其它小型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及芽、叶、根、茎等为食,也有些种类的食性比较专一,专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
鸣禽中很多北方地区的种类为候鸟,这些种类春季在北半球繁殖,秋季集群前往南方越冬。而南方生活的种类则多为留鸟。
鸣禽是在天上飞翔的最常见鸟类,通常我们不用担心它们的飞行能力。这给放生带来了方便。一般,我们可以到野外,山麓等处,只要大的环境里具备觅食、饮水、筑巢、避敌和可以暂时避开人群的条件就好。它们在经过短时间休息和适应后会自行再次寻找自己认为更加适合的环境。对个别疑为地栖习性的可以参考陆禽类注意事项放生。

3.2.3.4猛禽放生
图片
图36:常见猛禽
猛禽见图36,一般体形较大,主要吃肉,性格凶猛;嘴和爪锐利,翅膀强大有力,善于捕捉动物。猛禽主要包括隼形目(鹰隼类)和号鸟形目(猫头鹰等)两大类。前者如金雕、苍鹰、雀鹰、红脚隼和红隼等;后者如红角号鸟、长耳号鸟、短耳号鸟等。
猛禽中的许多种类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有31种猛禽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而我国更是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猛禽绝大多数以鼠类等为主食。鹰隼类是白天活动,多停留在树上或岩崖等处,伺机捕食。在高树或岩洞缝隙中以树枝筑巢,多数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猫头鹰俗称“夜猫子”,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
猛禽皆为掠食性鸟类,生态位接近,因而具有一些相似的形态特征:所有猛禽喙均强健有力,喙端部具钩,边缘锐利,许多物种还具有齿突,以便控制猎物,所有猛禽喙的基部都有蜡膜覆盖,蜡膜的面积较大,会覆盖鼻孔,部分物种还有硬羽分布。
猛禽的飞行能力极强,具有领域性。对于猛禽虽然放生地点的小范围环境并不重要,但其具有领域性,即猛禽一般会独自占据一定的区域。另外,猛禽是掠食性鸟类,需要较大的区域环境承载。为此,放生猛禽应选择地域广阔的环境。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待它们对觅食、饮水、筑巢等方面的需求。同一地点放生的数量也要严格限制。
猛禽具有攻击性,虽多数并不攻击人类,但在放生中须要注意受到其侵害,并须与其它放生动物隔离,笼具一定要牢固,隔离性好。
许多猛禽有季节迁徙行为,这一点也需在放生中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3.2.4 关于鸟类气闷
在有经验的鸟类放生者那里有一个经验或者说法,说是野生的鸟类不宜收养。认为它们常常会因不适应环境或者气闷而死亡。这里“气闷”指的是生气。为此他们主张宁无论其受伤否,早点放生也许生存几率会更高一些。笔者对麻雀倒是有类似的经验。不过对其它鸟类主张要具体观察而定。下面是笔者在网上的一篇小文,谈到了这个问题:

难说的麻雀放生
掏麻雀窝,诱捕麻雀,弹弓打鸟……麻雀承载着我儿时很多的快乐记忆。说起来,麻雀好像没有什么对我不好,可儿时的我真是做了很多害麻雀的调皮事。到了后来上中学,甚至还买了只气枪来打麻雀……为了这些我一辈子都为麻雀提供食物,作为对它们的一点点补偿。
据老人说,麻雀气性大,爱生气,养不活。这话在我儿时曾验证过无数次。几个小家伙抓到了麻雀,宝贝似的,做笼子,喂吃的,忙得不亦乐乎,可基本每次都失望地看着它们倔强的拒食,一天比一天衰弱,最后呜呼。只有有幸抓到很小的黄嘴幼麻雀时才可以一直喂下去……
说回到放生,似乎涉及到麻雀的脾气。而正是由于它们这个脾气的缘故,不仅麻雀是不幸的,甚至放生者也是不幸的……
在所有有关盲目放生的报道中,提到麻雀死亡的事例很多。
例:
2014年09月17日,网上转广州日报报道深圳荔林公园有麻雀大量死亡。记者见到某女士,她正在捡拾地上的死麻雀,把它们掩埋起来。
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9月13日他们从活禽市场买了约2万元的麻雀、斑鸠、鸽子,约30个笼子用两辆面包车运来放生,没想到会是这样。
记者和游客在公园看到,路旁、水边、停车场到处都是死麻雀。这些小麻雀还会飞到马路上,人来车往都不怕生。不远处一只小麻雀无论是车和人路过都一动不动。十几分钟后,这只小麻雀就躺在路边不动了。有市民说,13日还有更多的麻雀停在路上,部分市民开车经过时会停车等着它们“过马路”,但还是会有小麻雀猝不及防被车碾死。放生女士说:“这些死去的麻雀是关在笼子里面太久了,一时没适应过来。”
其实,麻雀“气性大”是很多人的经验。很多人,包括哪些为了救助麻雀而暂时喂养它们的人,都有养不活麻雀的经历。甚至哪些捕鸟和贩卖麻雀的人也说养活不了几日。哪些麻雀被捕笼养后就如同患上了绝症,即使把它们放归自然似乎也难以活命了。这实在是麻雀的不幸。
笔者看了很多关于放生麻雀结果悲惨的报道,您也可以多找一些了解一下。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放生麻雀?是不是需要好好总结一下了呢?
麻雀也是鲜活的生命,何况众生平等,又怎么不救!
可是,由于麻雀特殊习性的缘故,放生的成功率也实在是太低!
一方面放生者花了很多财力物力人力,而其结果是没能救助几个麻雀的性命。在通常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这反倒减少了别的动物得到救度的机会。
还有,放生麻雀的结果如果老是大批死亡,社会人士看到现象,其影响很负面,引起很多误解,甚至影响到社会对待放生行动的态度。其实麻雀的死多半不关放生者什么事。我相信,就像前面那位女士心里一定在流血。他们其实也很悲哀、很冤枉啊。
再者,大家都开始注意到放生行动可能催生“利益链”。这事放在麻雀上似乎最明显。食用麻雀的人并不多。“供应放生”似乎是捕猎者的直接目的。试想想,要是推论下去,倒似乎是“放生”把无辜的麻雀送上了不归路。这个逻辑一定会令放生的爱心人士非常的不安。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对待麻雀放生呢?难道真的就不管它们了吗?这还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笔者思考良久,勉强提些建议供放生的同道参考:
一是多观察有关的因缘。如果待救度的动物众多,而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可以考虑先放生其它的动物。
二是若怜悯麻雀,决心一救,要注意分散放生到人少的地方,还要注意尽可能有好的觅食和饮水条件,不要太集中。放生后要观察它们的存活情况,及时收集死亡的麻雀妥善掩埋。
三是有较大院落条件的,可以考虑先把麻雀笼置于院中,打开笼门,在院中提供食物和饮水,由它们自己选择是否离去。感觉自行离去的麻雀存活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最后不离去并死亡的就择处掩埋。
四是到市场采购麻雀一定要狠狠压价。抓住麻雀存活困难,鸟贩急于出手的心理狠狠压,压到他们无利可图。并告知大家一致行动。甚至选择拒绝买包括麻雀在内的鸟类,通过这种方式打断利益链,减少捕鸟行为。
放生的朋友,您也多出出主意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1:23 , Processed in 0.0340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