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学道

吕澂先生《西藏佛学原论》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草 发表于 2016-8-9 01:32
除了考据外,最好能站在教义尤其是见地的角度辨别佛经是否真伪

仔細讀!此段豈不關涉見地耶?
发表于 2016-8-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8-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8-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虚法师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中认为:

  一、教之佛本与三代三系:从教、理、行、果来讲一切佛法,第一就是教。佛在世时没有文字,所说的法,就以佛声为体。说法时,虽然对机差别无量,但总是本著佛之内证的真理,善巧随宜施设。闻法者虽得益不同,但皆以为是佛所说,没有固执也没有诤论。因此,凡是在佛会上的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一切人天大众,都以信受奉行佛法为依归。所以佛为法本,法皆一味。到了佛灭度以后的教法却不然了,就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和三个系统:第一个时代,就是佛灭度后初五百年。在佛灭度不久,结集佛经的是迦叶、阿难、优波离等;他们都是声闻上首,所以在初五百年成了“小行大隐时代”。然大乘法并不是没有,不过是隐微不彰而已。至六百年以后,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等出世,于是大乘法就盛行起来了。但在这时的小乘法,也并非消灭,而仍附庸流行于世。这是第二个“大兴小附时代”。到了一千二三百年间,曾盛行的大乘小乘的显教都成辅从品,所最盛行的改为密宗,这是第三个“密主显从时代”。一千三四百年以后,印度的佛法渐渐的衰落,以至到近数百载可说是没有了。然印度的第一个时代所盛行的小乘佛法,传入到锡兰、缅甸等国,成为巴利文系的佛法;第二个时代所盛行的大乘佛法,流入到我们中国,成为汉文系的佛法;第三个时代盛行的密宗,流传到西藏,成为藏文系的佛法。在这三个地方流行的佛教,就是现在世界上三个文系的教法。
发表于 2016-8-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考据的人,其实是在变相将考据万能化;而这种“万能”,恰恰是人家学术界、考据派自己都不承认的。人家一说要考据,就抛出“前生后世”、“遍知”之类,让人家考个真假。的确,考据估计应该不能考据这些;但这不表明所有东西都不能考据:经典抄本的年代、佛像的年代和造像流派、译本的历史、某论典的作者……这些其实都是允许考证的。拿学术界考证范围之外的东西,来否定考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本身是“极不应理”的。
发表于 2016-8-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8-9 08:08
《楞严经》跟道教的《太玄真一本际经》相似之处有很多,不过这本道经比楞严经出现得早,颇耐人寻味

这种经典间的个别地方的雷同、相似,原因很多。可能是有些地方英雄所见略同,也可能是抄袭,也可能是道听途说辗转了解一些楞严经经文而加以采用引入或适当改造。如果硬是要从抄袭来定性看问题,也只能是道士刘进喜李仲卿抄袭模仿楞严经而已。
  这只能表明道家的本际经才是伪造的仿造的,但是不能表明楞严经是伪造的。
  道士刘进喜李仲卿参考楞严经完全可能。楞严经在隋代智者大师就知道了楞严经,还建立拜经台拜十八年以便祈愿楞严经早日真正传到中国内地!于是才房融武与此经的译者般剌蜜帝大师在神龙年间的翻译。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的时候,他的盛名已经传来。公元五八○年的时候,有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听说我们东土有位号称小释迦的智者大师,于是前来拜访,相见之后交流得很融洽,双方都很高兴。这位印度僧人告诉智者大师,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楞严径》:很感兴趣。因他研读《妙法莲华经》时,对经中的六根功德来源心有疑念。于是就向这位印度僧人请教。印度僧人说《楞严经》中,关于这方面义理的阐述十分详尽。智者大师很想能尽快地拜读《楞严经》就殷勤珍重地启请这位印度僧人,希望他能设法将《楞严经》奉请来我们东土。印度僧人走后,智者大师求法心切,特地在他所住的浙江省天台山的华顶上设置了一个拜经台,面向西方印度的方向,竭诚地礼拜。拜了十八年,殷切地盼望《楞严经》能早日传到我们东土来,遗憾的是一代佛门龙象智者大师于公元597年往生了,一直就没有见到这整部楞严经。
  后来,印度天竺国的一位法师叫般刺密谛,他觉得这部经和东土的众生,必定有殊胜的法缘,他决定要把《楞严经》抄录出来,打算带到中国东土内地来。 那时是武则天罢政后的唐朝中宗皇帝继位的神龙元年初,即公元705年。

  智者大师听说楞严经时代580年这是早于唐高祖武德五年,道士刘进喜造道经《太玄真一本际经》唐高祖武德五年时间的。因此,从楞严经被人知道的时间来看,可以肯定两件事。其一,楞严经是存在的,不完整版的楞严经佛理思想或片段化的楞严经思想已经早就断断续续的已经与中国人文有了接触与交流,已经部分地进入了中国东土,已经有些人程度不同地知道聊楞严经相关内容。其二楞严经是比比道士刘进喜造道经《太玄真一本际经》行为要早,比道士刘进喜造出的道经《太玄真一本际经》要早。
  如果一定要从抄袭模仿角度来说,只能得出所以只能得出较晚的道士刘进喜及较晚的造出的道经《太玄真一本际经》抄袭楞严经模仿楞严经而已。

  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房融版本的楞严经705年才到中国内地而道士刘进喜如何知道楞严经的某些句子与一些含义的?这其实很好理解,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有一大批佛学高僧在敦煌讲经说法。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学。如有世居敦煌的译经大师竺法护;有前往印度学习佛法的敦煌人宋云等。法显、鸠摩罗什等佛学大师无论东进还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北魏的人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房融版705年楞严经绝不是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楞严经,楞严经来华传播与中国文化交流也绝不会是仅仅从般刺密谛开始的。敦煌与长安作为陆上佛法传播与交流中心,在中国西北部敦煌乃至长安佛法交流与学习比较频繁,楞严经的思想沿北方陆路传播完全可能更先于海路房融版的传播般刺密谛。某些道士,为了修道需要以及对抗佛教的需要,多方接触佛法,从而或直接或间接地有机缘通过陆路接触到微妙楞严经的某些微妙教理,为楞严经思想微妙所吸引,加以抄袭或模仿,是完全可能的!--摘
================================
一家之说,供sez兄茶娱!
发表于 2016-8-9 1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LGX 于 2016-8-9 13:18 编辑

可是,谁反对考据了?
问题是,考据非万能,却要万能结论。
对学术界考证范围之外的东西,学术地下结论,极不应理。
发表于 2016-8-9 1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16-8-9 12:44
这种经典间的个别地方的雷同、相似,原因很多。可能是有些地方英雄所见略同,也可能是抄袭,也可能是道听 ...

洗地洗成这样,确实也不容易
发表于 2016-8-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8-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8-9 1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明珠 发表于 2016-8-9 13:21
转发质疑的一段:

这种真心发生世界众生论,并不是真正的佛教思想,在佛教里面是不承认有什么东西能生 ...

上面还在说不争论,下面立刻继续发争议文章,哈哈
发表于 2016-8-9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慕宗 于 2016-8-9 13:31 编辑

智者拜经十八年,这是一个谎言,不见于时人记载和弟子传述智者大师于584年应陈后主之召前往金陵,后辗转荆楚等地,于595年才再回天台,离开天台十二年之久,哪里来拜经十八年?
发表于 2016-8-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学佛者而言,这些考证、考据可以参考和利用,不一定要接受结论,但也不必视为洪水猛兽,或如汉地某些法师那样,视为“魔头”。

关于《楞严》,早年我态度比较激进,现在是不想掺和这事了,反正我也不会讽诵这部。不过,这么些年,一直留心相关的几个问题,可以稍微说一说。首先是“埋经”的故事。这故事可能是很好的影视素材,但我个人觉得太荒谬。《楞严》汉译既已厚重如此,梵本即使用先进的、高级缩微印刷技术,印到白布上,假设布足够薄、软、坚固,恐怕一个法师双手手臂也不够埋的。即使把自己弄成木乃伊,可能也得好几个胖子才够带的。何况,还有伤口感染、肌肉萎缩、坏死、生蛆等问题;当然,如果有人相信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好非常先进,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条可以忽略。从印度到广东,即使现在坐船耗时怕也不短,在当年的条件下没有数月乃至经年恐怕到不了。这种传说、传奇性质的故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既不能说明这经的珍贵,也不能因为故事经不起推敲,就说这经是伪造的。

还有就是印度“国宝”的问题。据说此经地位崇高,是印度国宝,所以海关不允许携带出境。十几年来,阅读藏、汉文论典也有一点数量上的积累。不过,提起此经的reference,却从没有碰到过。这说明我的阅读量还太少。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这经真的那么地位崇高无与伦比,那么著名,古印度论师们大概多少会在论典里面引用或者赞美的。那么,翻译到藏、汉文的论典中,多多少少会有那么几部,里面保留了这种reference,即使因为“末法”增上,这类论典也都隐没了,但总不能一部都没有。所以,这可能是以后留心的一个点。当然,即使一个reference也找不到,也不说明这经是伪造的,而且还made in ×××;可能它被“秘藏于王宫”,或者其他洞窟、药叉境、尸林、那烂陀某长老的私人图书馆,所以别人看不见读不到想引用而不可得,“国宝”就应该这样。

再就是老套的“蕴”(“阴”)字的意思的问题。以前我写过一点感想,有一位论坛成员回复了,不过却没有从技术角度讨论,而是从政治角度说的。而我这人的毛病是,喜欢技术不喜欢政治,所以觉得无趣就没再跟进。所谓“政治角度”,不外乎汉藏佛教的融合、合作、佛教的存亡……之类,似乎颇得有些成员的赏识。但我不想讨论政治,只想聊技术:“蕴”或者“阴”,梵文里面有没有“遮蔽”、“阴覆”的意思?如果有,请给个出处;如果没有,那国产注释书里面的这种意思是怎么来的?《楞严》、《仁王》等里面的这条意思是怎么来的?

这些只是一些随想而已。现实中,《楞严》也如禅宗一样,对我来说,都是在成佛之前不需要考虑要不要学的所缘境。“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有时候是个指责对手的利器,当他发现靠技术讨论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时;不过,是不是先考量一下您的“有法”是不是“圣言”,是“法”还是“非法”?反正我无力辨识,只能转缘他境。
发表于 2016-8-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穹 发表于 2016-8-9 12:01
仔細讀!此段豈不關涉見地耶?

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发表于 2016-8-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 发表于 2016-8-9 13:34
就学佛者而言,这些考证、考据可以参考和利用,不一定要接受结论,但也不必视为洪水猛兽,或如汉地某些法师 ...

说到埋经于身这件事,不仅如您所说这般荒唐,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经需要埋吗?背下来就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3:26 , Processed in 0.03323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