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龙吟

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要找錯的,還不容易。如法尊法師寫的東西都有片面的地方,難道又去找找看?<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gif"></P><P>至於龍吟兄要找三乘分類的方法,小弟非常讚成,不過其他派都有不同的地方,不知龍吟兄依誰?</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其实,仁波切这段里面,经、论不分,论是佛陀以后的弟子们写的,在原始小乘时代只有集结的“经”,根本就没有“论”。</P><P>至于三乘的分法,各派不同,我有印顺导师的传承,基本和宗大师相仿。</P><P>&nbsp;</P>
发表于 2006-7-2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原來龍吟兄是跟隨印順法師學習,怪不得甚麼也有否定的態度。而且印順法師那個是否傳承,又是否與宗大師相仿,這個恐怕連小弟都無法承認。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善慧精勸</B> 发表于 <I>2006-7-27 13:20:50</I> :<BR>原來龍吟兄是跟隨印順法師學習,怪不得甚麼也有否定的態度。而且印順法師那個是否傳承,又是否與宗大師相仿,這個恐怕連小弟都無法承認。 <HR></BLOCKQUOTE><P>看看:您在乎的是人;我在乎的是法。</P><P>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了。</P>
发表于 2006-7-2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龙吟</B> 发表于 <I>2006-7-27 12:53:36</I> :<BR><P>其实,仁波切这段里面,经、论不分,论是佛陀以后的弟子们写的,在原始小乘时代只有集结的“经”,根本就没有“论”。</P><P>至于三乘的分法,各派不同,我有印顺导师的传承,基本和宗大师相仿。</P><P>&nbsp;</P><HR></BLOCKQUOTE><FONT color=#ff1493 size=5>论是菩萨们依据佛经写的!不是自己臆造的!</FONT>
发表于 2006-7-2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由於在家人是不能說出家人的過失,對於印順法師的問題就不說。龍吟兄,你既認為這種批判精神是對,小弟亦無話可說。</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慈慈</B> 发表于 <I>2006-7-27 13:25:45</I> :<BR><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龙吟</B> 发表于 <I>2006-7-27 12:53:36</I> :<BR><P>其实,仁波切这段里面,经、论不分,论是佛陀以后的弟子们写的,在原始小乘时代只有集结的“经”,根本就没有“论”。</P><P>至于三乘的分法,各派不同,我有印顺导师的传承,基本和宗大师相仿。</P><P>&nbsp;</P><HR></BLOCKQUOTE><FONT color=#ff1493 size=5>论是菩萨们依据佛经写的!不是自己臆造的!</FONT> <HR></BLOCKQUOTE><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举双手赞成!问题是仁波切这样写道:</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size=4>以小乘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所接受及修持的法门以戒律为主,并着重一些‘论’藏及少部份的‘经’藏,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小乘行者。</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然而小乘的时候,还没有“论”,那是后来的佛弟子(菩萨们根据佛经)才写出来的。</FONT></SPAN></P>
发表于 2006-7-2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龍吟兄既然要玩,小弟就講講。先請問龍吟兄,你有沒有噶瑪噶珠的傳承?
发表于 2006-7-2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然而小乘的时候,还没有“论”,那是后来的佛弟子(菩萨们根据佛经)才写出来的。</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这太不尊重历史事实了吧?</FONT></SPAN></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善慧精勸</B> 发表于 <I>2006-7-27 13:33:21</I> :<BR>龍吟兄既然要玩,小弟就講講。先請問龍吟兄,你有沒有噶瑪噶珠的傳承? <HR></BLOCKQUOTE><P>没有,您的意思是没有传承就不能讨论?或者没有传承就一定认识不够彻底?就是说还没有资格来进行批判-------</P><P>我不完全同意。</P><P>这里,我只是提供一个线索来让大家思考而已,我的疑虑我自己解决,没有批判谁的意思。当然,此贴的标题可能让人有些联想,那或许是我内心不满的表现,这是我的错。</P>
发表于 2006-7-2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FONT size=5>菩萨们依据的是教证、理证、及佛陀的圣言量。</FONT>
发表于 2006-7-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這根本不是線索!</P><P>第一,沒有傳承的人代表沒有學習該傳承的教法,如像蕭平實沒有學習密法,又寫一些男根女根射來射去的文章,你說有多大可靠性?</P><P>第二,沒有看過傳承有關的文章,如《了義海》等,然後寫大手印其實是修昏沈,沒有正念,你說有多大可信性?</P><P>第三,連傳承有那位宗座都不知道,然後說自己比外人更了解徹底,你說有多有趣?</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喜饶嘉措</B> 发表于 <I>2006-7-27 13:36:22</I> :<BR><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然而小乘的时候,还没有“论”,那是后来的佛弟子(菩萨们根据佛经)才写出来的。</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FONT></SPAN></P><P><SPAN style="COLOR: red"><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这太不尊重历史事实了吧?</FONT></SPAN></P><HR></BLOCKQUOTE><P>喔?请教佛教第一次集结的时候,有什么论?</P><P>但那时已经有了阿罗汉(小乘)。</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善慧精勸</B> 发表于 <I>2006-7-27 13:48:26</I> :<BR><P>這根本不是線索!</P><P>第一,沒有傳承的人代表沒有學習該傳承的教法,如像蕭平實沒有學習密法,又寫一些男根女根射來射去的文章,你說有多大可靠性?</P><P>第二,沒有看過傳承有關的文章,如《了義海》等,然後寫大手印其實是修昏沈,沒有正念,你說有多大可信性?</P><P>第三,連傳承有那位宗座都不知道,然後說自己比外人更了解徹底,你說有多有趣?</P><HR></BLOCKQUOTE><P>嗯,您说的有道理。我只是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同时也标明了自己疑惑的地方,我没有说自己很了解,也没有批判谁。</P><P>不过顺便提一句:我在乎的是一个人的说法,而不在乎他戴什么帽子,以及这顶帽子的颜色。</P>
发表于 2006-7-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谁对这个仁波切有信心?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nbsp;&nbsp;转: 小乘论上座部论典的概述 <BR>与大众部僧众相比较,上座部僧众的文化层次相对来说要高些,因此,上座部的阿毗达磨也远较大众部发达,流传至今的小乘论典,除解释《增一阿含经》的《分别功德论》属大众部以外,其余的均出自上座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上座部以舍利弗的《舍利弗阿毗昙论》(又称《舍利弗阿毗昙》)为根本论书。此论于姚秦弘始十七年(415)由昙摩耶舍、昙摩崛多等译出,三十卷。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等。据研究,它为上座部分支犊子部的传本。全书分为问、非问、摄相应、绪四分。问分下立:《入》、《界》、《阴》、《四圣谛》、《根》、《七觉》、《不善根》、《善根》、《大》、《优婆塞》十品;非问分下立:《界》、《业》、《人》、《智》、《缘》、《念处》、《正勤》、《神足》、《禅》、《道》、《烦恼》十一品;摄相应分下立:《摄》、《相应》二品;绪分下立:《遍》、《因》、《名色》、《假结》、《行》、《触》、《假心》、《十不善业道》、《十善业道》、《定》十品。总计三十三品。由于摄相应分实际上包含摄分和相应分,故《舍利弗阿毗昙论》又称《五分毗昙》。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在上座部下属各派中,以《舍利弗阿毗昙论》为基点,发展小乘阿毗达磨,并把它推向鼎盛的是南方的分别说部和北方的说一切有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一)分别说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分别说部,指的是佛灭后三百年问,统一的上座部中自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以后,剩下的那部分“根本上座部”(略称“本上座部”),因主张对未尽的教理作分别论究而得名。一般认为,说一切有部和分别说部是上座部最初分裂时形成的两大支派。但古印度清辨《异部宗精传释》(藏译本)和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有汉译本)则将说一切有部、犊子部和分别说部看作是上座部下的三大支派,并认为化地部、饮光部、法藏部和传到斯里兰卡的铜鍱部(又称“红衣部”)出自分别说部,是分别说部下面的四小部。由于分别说部主要是在斯里兰卡发扬光大的,故后世一般将传到斯里兰卡的那部分上座部佛教称为分别说部,又称“南传上座部”。传今的巴利文三藏就是南传上座部的经典。分别说部的论典有七部,略称“七论”。1.《法集论》2.《分别论》3.《界论》4.《人施设论》5.《双论》6.《发趣论》7.《论事》。分别说部的上述“七论”,大概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已经存世,因为稍后形成的《弥兰陀王问经》已经提到“五尼柯耶”和“七论”的名称。此后,分别说部又撰作了一些论典,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两部:一是公元二世纪斯里兰卡僧人优波底沙著的《解脱道论》,二是公元五世纪印度僧人觉音在斯里兰卡撰的《清净道论》。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二)说一切有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说一切有部约于佛灭后三百年之际,从上座部分出,以主张过去、现在、未来(合称“三世”)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一切法)均实有自体而得名。有部的基本论典是“一身六足”。“一身”,指的是有部大论师迦旃延(又译迦多衍尼子、迦旃延子,佛灭后三百年,北印度至那仆底国人。与《□勒》的作者迦旃延非为同一人)著的《发智论》;“六足”,指的是相传为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又译大目乾连)著的《法蕴足论》、舍利弗(又译舍利子)著的《集异门足论》、迦旃延著的《施设论》、提婆设摩著的《识身足论》、世友著的《界身足论》和《品类足论》。这七部论书中,除《施设论》以外,其余的全称都冠有“阿毗达磨”,如《阿毗达磨发智论》、《阿毗达磨法蕴足论》等。而印度称友《俱舍论疏》则说,《法蕴足论》为舍利弗造,《集异门足论》为拘絺罗造,《施设论》为目犍连造,《识身足论》为提婆设摩(义译天护)造,《界身足论》为富楼那(义译圆满)造,《品类足论》为世友造。《施设论》原不署作者,据玄奘所传,后人定为迦旃延所作。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先说“六足论”:1.《法蕴足论》十二卷。2.《集异门足论》二十卷。3.《施设论》七卷。4.《识身足论》十六卷。5.《界身足论》三卷。6.《品类足论》十八卷。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再说“身论”,即《发智论》。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一身六足”,大概是有部发展到中期,或者说在迦湿弥罗结集《大毗婆沙论》前后才出现的说法。如果从经典产生的历史顺序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身论”与“六足论”,既不是“身论”在先,“六足论”在后;也不是“六足论”在先,“身论”在后,或者说“一身六足”同时成立。其中的关系颇为复杂。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一身六足”中,属于有部初期论典的是“六足论”中的《法蕴足论》和《集异门足论》。因为它们都是解释《阿含经》中的古经和古说的。原始论藏就是从释经开始,尔后逐渐进入独立构思的阶段,形成有独特体系的论书的。属于有部中期论典的,依次是:《施设论》、《识身足论》、《发智论》、《界身足论》、《品类足论》。因为《施设论》和《发智论》的作者迦旃延是佛灭后三百年时人,《施设论》所解释的《世记经》,在《阿含经》中也是较晚出现的。《识身足论》的作者提婆设摩,据《大唐西域记》卷五所说是佛灭后一百年时人,而从此论的本文来看,它广破“补特伽罗论师”有关肯定“补特伽罗”(义译我、人我)为实有的观点,显然是针对佛灭后三百年之间从有部分裂出来的犊子部而言的,因而必在犊子部产生之后。至于《界身足论》和《品类足论》的作者世友,则是佛灭后四百年(一说五百年)时人。而且《品类足论》中的《辩千问品》是以《法蕴足论》为基础撰成的,《辩七事品》又取材于《界身足论》(也有的学者认为,《品类足论》在先,《界身足论》在后,《界身足论》是《品类足论·辩七事品》的节写本)。因此,“六足论”之中,有的成立于《发智论》之前,有的则成立于《发智论》之后。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一身六足”之后,有部的论典仍有较大的发展。这在中期,主要有:世友等人(一说迦旃延弟子)编集的《大毗婆沙论》(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约撰于二世纪中叶);在后期,主要有:法胜的《阿毗昙心论》(约撰于三世纪初)、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约撰于四世纪初)、世亲的《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约撰于四世纪末)。兹分述如下:1.《大毗婆沙论》二百卷。2.《阿毗昙心论》四卷。3.《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4.《俱舍论》三十卷。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三)贤胄部·正量部·经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三)贤胄部·正量部·经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在上座部系统中,有论典传世的,尚有:贤胄部、正量部和经部。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贤胄部,佛灭后三百年中期从犊子部(有部的分支)分出,因创始人是世贤(音译婆素跋陀),而此部乃是世贤的后代而得名。传今的论典有世贤的《三法度论》三卷。东晋僧伽提婆译,太元十六年(391)译出。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等。全书分为三品:《德品》、《恶品》、《依品》。每一品又有三真度(即“犍度”)。《德品》分为施、戒、修三真度,《恶品》分恶行、爱、无明三真度,《依品》分阴、界、入三真度,总计九真度。将“四阿含”的义理归纳为德(善)、恶、依(根据)三类,逐层进行了解说。《三法度论》的异译本有: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的《四阿□暮钞》二卷。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正量部(音译三弥底部),约与贤胄部同期从犊子部分出,因自称其说正确无误而得名。传今的论典有《三弥底部论》三卷。三秦失译。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等。书中对罪福业报,特别是作为生死轮回主体的“补特伽罗”(即“人我”)作了肯定性的论证。 </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经部(又称经量部),佛灭后四百年初从有部分出,因专重《阿含经》而得名。在小乘十八部中,是最晚出现的一个部派。传今的论典有诃梨跋摩(意译师子铠)的《成实论》。诃梨跋摩是三世纪末叶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姓。出家后,师事有部论师鸠摩罗多(意译童受),研习《发智论》。因感到有部之学拘泥于名相,烦琐支离,乃自穷三藏,遍探诸部(其他部派的经典),考核比较,撰成了与经部前身“譬喻师”的学说相近的《成实论》十六卷。此论于姚秦弘始十四年(412),由鸠摩罗什译出。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等。全书分为《发聚》、《苦谛聚》、《集谛聚》、《灭谛聚》、《道谛聚》等五聚(即五篇),每一聚又分若干品,总计二百零二品,对有部毗昙学的“人空法有”说进行了破斥,阐述了众生和外界事物都是施设的“假名”,并无独立的实体和确定的性质的“人法二空”的思想。是一部包含某些大乘思想成分的小乘佛学的入门书。<BR></FONT></P><P>&nbs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1:50 , Processed in 0.03384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