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进 发表于 2015-12-15 13:14
第一个问题
【即便将snang ba译为 "相", 似也不应译成 "能所二相之依他起", 因为不然的话, “ ...
我记忆中此书目前似无梵本可考. 应法师提醒, 也再去找了一下, 还是未能找到。如果法师正好手上有, 可否相赠一份, 借我看看原文前后的情况?
但即便是如法师文中所示的梵文情况来看, 若snang ba 所对应的是 abhāta, 这岂不正好支持了我前文中主张将snang ba 作动词方式来译的做法? 相反, 我并没有说藏文(现在也包括你此处所举的梵文)本身在语法上可读成 bahuvrīhi 或 –in 等一类表示拥有的形容词(adjectives of possession). 我文中明说了, 是当有必要将这里的 snang ba 以名词的方式转折译出时, 我才建议添加那个 "具" 字. 我文中在第二种 "更转折" 的译法中也暗示了, 所谓 "转折" 就是使原文的某些语法结构失去了一一对应的译法. 那个 "更" 字其实就是指在第一种译法中添加了一个 "具" 字后, 第二种译法更要改变 སུ 的词格关系来将就一个我认为在中文里可能更通顺的读法. 所以, 我说的添加 "具" 字本就非原文所有, 无需考察原文在文法上允不允这样译.
而关于为什么要添这样一个 "具" 字我已经解释了, 是因为 "二相" 是表实体的名词, 如果用助词 "的" 将之连接下一个名词, 较容易引起属格的歧义. 在我的语文习惯中, "的" 前面除非是一类明显表示修饰属性的词,如 "火红的太阳" 或你所举的 "乌黑的头发" 等, 一般表实体的名词, 理论上都有歧义的可能. 为防有乱, 也方便其他那些和我一样具五无明的初学者, 我才有那样一个建议. 甚至, 如果真的不加那个 "具" 字的话, 我都想过还不如就采用法师批评的那个 "二显" 的译法. 当然, 我也不认为这是对当前原文的一个好译法,(更不是赞同那位叫东勇多杰的法友所举的其它译法) 但至少 "显" 字对我来说, 便偏动词的感觉, 更适合此时语境.
诚然, 说到会不会有歧义的问题, 必将成为个人感觉的无义之争. 这里应无章可寻. 譬如在我所举那个 "脏" 例子中, 我原以为必会博得大家的认同, 但如今从法师对那个例子的理解情况来看, 我猜我们在某些语言习惯上有挺大不同的. 你最后那个例子是词藻习语, 那是要在某些有特殊默许的环境里才有用的, 在这个讨论中对我个人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何况词藻习语中举个 "有手" 的反例也不是什么难事.
翻译不容易. 其中一个不容易的, 就是因为相对稳定可操作的语法标准, 无法为表意作最终的裁判. 在许多问题上, 我们只能探究, 但难说标准. 而在学习和探究之中, 正如法师一向强调的, 效法先贤是一条稳妥的道路. 江波老师是译行里的前辈导师, 法师是年轻辈中少见的才俊, 有机会还请多予提携指导. 我们也好从后拾金补陋. 这里找个小例子向法师和其他大德请教讨论, 也有点吵架学能耐的把戏. 万一之前的话中有轻了重了的, 敬请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