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一路向西

宗萨仁波切赠慈诚罗珠堪布“文殊智慧之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钻研经论,贴紧主题讨论,很好,非那些腹内无物、言之无文,却喜欢跳来跳去瞎忙活者所能比拟。精神可嘉,老泥也乐意细细回复。

本来很好的一段话,为何非要加这么一句,就算不学佛的人,也好歹知道年龄增长,说话更要柔和一点,呵呵,这佛学的,唉,
发表于 2015-7-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多嘴一句,祈佛学问那么大,愚夫愚妇的信众问些愚昧问题,甚至无礼的问题,祈佛也不会这样的语气回答别人吧
佛祖教化众生,讲的是引导和柔和,而不是讽刺和挖苦
也许有些人本来可以趋向正法,被你这么一激,不学了,甚至对着来,你说这算谁的问题呢
当然你学问大,我很佩服
说的不对就当我放屁好了,我不能跳来跳去啊,再说,再我们这个境界看别人是跳来跳去,保不齐多少罗汉菩萨在上面看我们也是跳来跳去笑而不语呢
发表于 2015-7-1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5-7-1 19:34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5-7-1 17:55
请认真阅读我回复中最后一段。这里重复一遍,“...分析所有诸色至无所有”——以理智推求,分析色法,至 ...

下面这段话也是这位堪布开示的,你觉得怎么样


那么,佛经上是如何教我们思维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我们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但如果我们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大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去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请问“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通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布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又得出一个结论:线又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

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象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是无边无际的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时侯这最小的微尘不能再分。又有人说:可分无边无际。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不能分”是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同样,如果一秒的时间也可以被无穷无际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就不会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别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人而言,1秒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在其它时空中就不尽然了。比如说,1毛钱可以分成10分钱;我们从第一分钱开始,直到用到第十分就完了,这是数得清的。而从时间上来说,1小时由60分钟组成,1分钟有60秒,而每1秒中所含括的数字是无法用数量来形容的,它们就象苍穹中的星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过了一夜、两夜....百夜、千夜,仍然没走出这1秒。这1秒是用不完的,因为它无始无终,没有穷尽。所以,这1秒钟对于我们而言,是永远的1秒钟。我们此时在这儿相聚,在这1秒钟里;过一会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在1秒钟里,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们离开时,1秒钟就过去了,那还叫什么无穷无际呢?故尔,明天仍是昨天的1秒钟,这样就失去所有时间的概念。

这是从时间上来分析的,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成为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上毫毛和房子的体积、重量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象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像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做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张桌子,你就不要去做什么观察思维,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观察――桌子由木板构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你就将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象我们前面分车、分房一样,被我们一分再分,就“失踪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象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月称菩萨的观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获得事物,便不要去观察它,观察之后,你将一无所得,就会“失望”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24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发表于 2015-7-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5-7-1 19:31
下面这段话也是这位堪布开示的,你觉得怎么样

这么长的文字,所阐述的观点跟我原先批判的观点一样——这种所谓的“空”根本上违背经典和论典(违背法相),它不属于内道大小乘任何一宗的宗见,跟佛教所说的“单空”(固有名词叫“但空”)、“缘起性空”没有任何交集。

简言之,这根本就是堪布先生自己臆想出来的邪见!


发表于 2015-7-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7-1 20:22
这么长的文字,所阐述的观点跟我原先批判的观点一样——这种所谓的“空”根本上违背经典和论典(违背法相 ...

下面是摘自夏坝仁波切的开示,鸿泥你怎么看?

“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龙树菩萨说:为什么一切因缘所生的法是空?正因为是因缘所生的,所以才是空的。要是不空的话,是真的话,那就不应该是因缘所生,而应该是独立的、有自性的和自在的。
  正如我们所知的一样。比如这个如果真是杯子,那么即便咱们不给它取名字叫杯子,从它那里也应该可以找到一个是杯子的东西。那你把它拆成一块一块的,把颜色也去掉,这一块一块的东西都不是杯子,那么,还有杯子吗?没有。也就是说,严格地来讲,这个杯子是由许多不是杯子的东西集中起来的事物,人们给它安立个假名叫杯子,其实它的组成,就是“不是杯子”的组合。
  再比如说,夏坝活佛就是“不是夏坝活佛”的组合,然后给他强加了一个假名之后,就变成夏坝活佛了。同样你们每一个人也都是一样。因为人当然不是水了,水去掉;也不是火,火去掉;也不是风,风去掉;也不是土,土也去掉;也不是空,空也去掉;也不是识,识也去掉,除此之外,还何有人哉?没有了。
所以说,一切事物,你称它为“某某”是可以的,但你进一步观察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这个事物,都是假的、虚的。
发表于 2015-7-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5-7-1 20:40
下面是摘自夏坝仁波切的开示,鸿泥你怎么看?

“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鸿泥看不了这没完没了的怎么看。

如果你认为慈堪布、夏活佛,他们的观点相近、或相同的话,那你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很有问题。
发表于 2015-7-1 2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5-7-1 20:40
下面是摘自夏坝仁波切的开示,鸿泥你怎么看?

“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夏佛讲的就是宗大师所说的缘起性空,但堪布所说的无限切割至虚空没有,则是宗大师反复强调要破除的——断见,非常典型的断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 2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泥菩萨慈悲。如果是格鲁学人,看不懂活佛堪布观点的天壤之别,那三主要道的空性部分恐怕还没摸到门框。如果是他宗随信学人,那也没法多说什么了。
发表于 2015-7-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7-1 21:04
鸿泥看不了这没完没了的怎么看。

如果你认为慈堪布、夏活佛,他们的观点相近、或相同的话,那你的慧力 ...

是的,正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慧力有问题,所以才需要请你来遣除我的疑问

《成识论》云:”为执粗色有实体者。佛说极微。令其除析。非谓诸色实有极微。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相。渐次除析。至不可析。假说极微。虽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似空现。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

鸿泥你认为堪布所讲的”空“到底错在哪里?他讲的与你认识的”正确“的空又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15-7-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不必争执。

传承不同,有不同认知,很正常。

一个传承下的堪布,他对空性的闻思修,不是一篇开示可以尽述。否则,几十年的学修证悟,就成了毕竟无一样的法。

不必落入凡夫式宗见诤论。依自宗学习修即可。现在这种所谓辨析,无非是在强调自己所持见解多么正确而以。既然如此,只要把自宗见解学到位,就很好了。
发表于 2015-7-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跟谁学,把学到的东西,转成好的业,这辈子死的时候,唯一忠诚地跟随自己的,就是这个业。其他的,一样都带不走。

保持所作业的清醒,说明所学的,都有意义。
发表于 2015-7-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5-7-1 21:18
夏佛讲的就是宗大师所说的缘起性空,但堪布所说的无限切割至虚空没有,则是宗大师反复强调要破除的——断 ...

难道是我头脑比较神经大条?为什么我觉得堪布举例子讲来讲去就是在讲”诸法无自性”、“诸法非实有”

“色”与"空“的边际是极微,那么将极微剖析下去不就是”空"了吗?
发表于 2015-7-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5-7-1 21:18
夏佛讲的就是宗大师所说的缘起性空,但堪布所说的无限切割至虚空没有,则是宗大师反复强调要破除的——断 ...

下面这段也是这位堪布的开示,我觉得大家是不是有一点误会啊?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把所有的物质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来藏了,这已经是路的尽头,再往下就没有可走的路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反过来说,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说,当我们把这栋楼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着这栋楼房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尽管被我们分解了,但房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存在着的。这 是怎么回事呢?上面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不仅是这栋房子,包括组成这栋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为何它还在我的眼前出现呢?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说的“空”,是除了物质以外并不存在的。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

这样观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不是要在思维以后,就让这栋楼房不存在,就让眼睛看不见楼房,而是要获得一种胜利。什么样的胜利呢?就是跟自己的执着决斗所取得的胜利。

什么执着呢?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实有的花,然后去供实有的佛”,虽然心里没有想到这些名词,但实 际上我们却认为:“我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买的是纸上画的花,或者电视机荧光屏里出现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实有的钱”,“我供的也绝对是 实实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地狱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难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积累资粮”,其实在这 当中,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执着。

现在学了空性以后,就要通过观察,从而在我们心里消除这是地狱、这是佛陀、这是花的分别执着。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楼房等现象,而是自己原有的这些实有执着。眼睛看得见看不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自己内在的执着。

有人会提出疑问:前面所讲的修法,就是通过观察思维,将一栋楼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后体会到空性,但是,当我们睁开眼睛一看,这栋楼还在面前,这样从起点到终点,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不就等于原地踏步,白修一阵了吗?

并非如此。虽然此时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质,但认识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楼房,但现在我们却明白,虽然它看起来是楼房,但它却是虚幻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在刚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只能从理论上知道空性,当别人问我们“这本书是实在的吗?”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它不是实在的,而是虚幻的。”当我们 回答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说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它就是虚幻的,但如果没有修行,就纯粹是一种观 点,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去修的话,最终执着是肯定可以消灭的。

这样一来,外境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利害了。什么是利害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去分析这些物质。比如说,在我们刚刚看到这束花的时候,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看见了,却没有任何思维,也没有任何执着,那时也就不会有任何利害。

佛经里面也讲过:小孩子杀生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因为成年人杀生,是故意去杀的——因为这个动物身上有可以食用的鲜肉,或可以卖钱的皮毛,所以就生起了 强烈的贪心,继而去杀害了这个动物;小孩子虽然也杀死了动物,给动物带来了痛苦,但他们的思维却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恶意,没有什么大的执着,是无意去 杀的,所以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这是佛经里面说的,不是我编造的。

再比如说,当有人看到战争的杀人场面,自己却没有生起嗔恨心,也就不会造作罪业。

这说明什么呢?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内心的执着,因为有了执着,便会导致很多的烦恼。如果不消灭内心的执着,我们就会认为,金钱是实在的东西,可以解决实 在的痛苦,我去挣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如果挣不到钱,实在活不下去,那么采取偷盗、抢劫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得钱财也是未尝不可的,这样就会造业,并丧失最起 码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消灭自己的执着,要跟自己的执着决一雌雄。

在消灭执着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跟以前没有听过空性,没有修过空性时完全没有两样。以前能看到 的,现在也看得见;以前能听到的,现在也听得见,但心里看问题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认为是实在的东西,现在不需要去分析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等,不假思索 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梦如幻,所以也不会有执着,继而也就没有烦恼;既然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理由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了。

虽然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在一定的阶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在显宗修法当中,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发生改变;而依照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则可以快速地改变,不但心里没有执着,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无论看得到现象还是看不到现象,都没有问题,主要的是破除对现象的执着。

比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里却没有执着,既没有对他的贪心,也没有对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 到这个人以后,心里产生了执着,随即开始贪爱或者嗔恨这个人,那就会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执着,如果不消除,就 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消除执着,就要去修行,这是非常合理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所有合理的东西就叫做科学。既然如此,那我们前面的推断,就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说法。其实科学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一点,前面 已经讲过;退一万步说,既便科学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它的权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谛当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谛的范畴,科学就一无是处了。

总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虽然通过观察,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但它却还是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现在经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经当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义,抓住字面就开始胡乱地批驳一气,但他们却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辩论当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驳倒对方,就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观点,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对方。如果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不明就里地妄加评论,那就是荒谬至极的做法。

“空即是色”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栋楼房连现象都不存在,只是说要表明,这个世界是一个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并进一步要我们消除对它的执着而已。

...............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这四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那为什么要罗罗嗦嗦地说四句呢?

其实,这四句话分别还有一些特殊的必要:

“色即是空”,是为了让我们断除常见。

常见是什么呢?我们都认为,物质是实实在在、常住不灭的,这就是常见。

要断除常见,就要证悟空性,这就是宣说“色即是空”的目的;

“空即是色” 是为了让我们消灭断见。

断见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既然“色即是空”,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因果、山河大地、宇宙等等都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这种不建立、不承认现象,只是片面、一味地言说空性的见解,就是断见。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我们所看见的周围的一切又作何解释呢?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要把这些概念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只是大体、笼统地知道一个空性,便含混不清地妄说一切都不存在,就是违背现实,就是断见。

为了断除断见,所以就要说“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话,是为了消除我们对空性和现象的细微分别——认为这个是空性,那个才是现象的分别。

我们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现象的执着,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这就是宣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因。
发表于 2015-7-2 0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中说: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初是因缘门所谓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所以,空是无自性的意思,是无自性的性质。而不是事物完全不存在的状态。所以空,不是有,不是无。
一物,可以无限解析。也就是承认,一物,是由因缘合成,每个因缘,又是由其他因缘合成,无穷无尽……这样才符合佛教的基本原则~缘起论。
一物,不可以无限解析。也就是承认,极微是造物的源头,是造物的第一因。这是佛法中的大忌。是不是佛法,就是看他违反不违反无第一因的原则。如果承认第一因,就承认第一因外就脱离缘起法则。几虚空相加得一极微?虚空是有无范畴内的无有,不是性质。虚空是无,极微是有。如果说虚空生极微,因果不同类,种瓜得豆,谬。
凡说因缘和合诸法,因果无穷,空无自性,是正说。
凡说因缘和合诸法,因果有尽,有尽得空,是邪说。
都说因缘合成诸法,字句相似,本质不同。
发表于 2015-7-2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5-7-1 21:39
难道是我头脑比较神经大条?为什么我觉得堪布举例子讲来讲去就是在讲”诸法无自性”、“诸法非实有”

...

差别很大啊,而且不管引用的文字有多少,核心的那几句就是非常致命的,是印藏祖师已经定性的问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2:59 , Processed in 0.03652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