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宗缘

求解:发菩提心包不包括成全不劳而获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布施也是要看情況啊..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5-3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5-5-31 01:01 编辑

亥二 廣釋外物可捨不捨理分二
       壬一 不捨外物道理
       壬二 惠施外物道理

    今壬一 不捨外物道理
  初中有五:
      一就時門不應捨者,如於出家及諸近住,施午後食。
  二就施境門不應捨者,於持戒者施殘飲食,或與便穢涕唾變吐膿血所雜所染飲食,於諸不食蔥蒜肉者,不飲酒者,縱欲飲食,然具律儀不當授彼,施與蒜等及所雜染。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心,然於怨家、藥叉、羅叉凶暴所覆,不知報恩,諸忘恩惠來乞求者,與子僕等,病人來求非宜飲食,或雖相宜,然不知量而與飲食,若已飽滿性極饞嗜,來求妙食惠施妙食。若諸外道為求過端及非求知經典之義,以財貨想而來乞求,捨彼經典,《菩薩地》中略說如是,廣如《菩薩地》攝抉擇分中應當了知。如云:「若是已寫完善經典,有嬰兒慧眾生來乞,若施與之當知有罪。若為施彼轉向餘求,亦是有罪。若我令他持諸深法及觀彼能如實信解,唯以是思而惠施者,是為無罪。若令諸具正信有情,書寫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論,或先已寫現在手中而施信者,或從他乞而施與者,是名有罪。手中現有已寫似典,菩薩應令改拭彼典書佛聖教,自亦應知彼無堅實,亦應為他說其非善。若諸紙葉猶未書寫,有來乞者,爾時菩薩應問彼言:汝今以此欲何所為?若云轉賣以充食用,菩薩若是將此紙葉預書正法,則不應施。若有財者應施價值,若無價值,二俱不施,亦無有罪。若非預為寫正法者,應即施與,令彼隨意受用安樂。如是若乞欲書最極下劣典籍,不施無罪。如欲書寫極惡典籍,如是欲修中典亦爾,若欲書寫最勝經典,不施求者,當知有罪。」
  三就自身門不應捨者,若自了知,於經卷等其義未辨,又於經卷亦無慳垢而將經卷惠施求者。此不應施之理者,謂行如是法施,為成三種隨一所須。若不施者,尚有後二殊勝所須,施則無故。初一所須已辨訖故,謂我自心都無慳垢,故慳煩惱不須更除。若不施者,見增眾多妙智資糧,施則無之。若不施者,便能修集妙智資糧,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即為愛念此一有情及餘一切,若施唯是愛此一故。《菩薩地》中所須輕重如是宣說。《入行論》亦云:「為小勿捨大。」故不施此非僅無罪。不施方法者,不應直言此不施汝,要當施設方便善巧,曉喻遣發。方便善巧者,謂諸菩薩先於所有一切資具,以淨意樂迴向十方諸佛菩薩。譬如苾芻於法衣等為作捨故,捨與親教軌範師等而守持之。由如是捨,雖復貯蓄眾多資具,亦名安住聖種菩薩,增無量福。此於如是一切資具,如佛菩薩所寄護持。見乞者來,若施與彼此諸資具,稱正理者,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若不稱理,即當念先作淨施法,由已捨故,告言:賢首,此是他物,不許施汝。軟言曉喻,或以紙價二倍三倍施與遣發,令他了知菩薩於此非貪愛故不施於我,定於此經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四就施物門不應捨者,若自父母、有蟲飲食、妻子、奴等,未正曉喻,雖正曉喻若不信解。若自妻子形容軟弱,族姓之人,雖說此等不施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墮物數。《菩薩地》攝抉擇分說,若是三衣及餘長物佛所聽許,無慳意樂,於修善品極所須者,雖不施與亦無有罪。如云:「出家菩薩除三衣外,所餘長物佛所聽許,身所受用順安樂住,若故思擇施來求者,當知無罪。若顧善品非墮欲貪,雖不施與亦唯無罪。」《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諸菩薩重來求者,捨與三衣,此非修習少欲。」故出家菩薩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五就所為門不應捨者,若有來乞毒火刀酒,或為自害,或為害他,即便施與;若有來乞戲樂等具,能令增長墮惡趣因,是應呵止,反施彼物;若有來求或來學習罩羅罝弶,為害有情,教施彼等;由此顯示,凡害眾生身命資財,皆不應學彼等教授。若為殺害或陸或水所住眾生,來乞水陸即施此等;若為損害此國人民,或為害他,來求王位而行惠施,若有怨家來求仇隙,施彼仇敵。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6-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有一些福报,否则无所获,大概是前世做了善业。如果没有这个福报,内障外障都把他障住,肯定获不到。
发表于 2015-6-3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5-6-3 02:27 编辑

在佛典中,釋尊還曾把財寶比喻為毒蛇。故事是這麼說的:

      每天清早,佛陀都會跟弟子去托缽。有一天,佛與弟子阿難走到河邊,佛突然注視著路旁,一邊喟嘆著:「啊!毒蛇呀!阿難!」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向前觀看,回曰:「喔!是呀!是毒蛇呀,世尊!」師徒二人一問一答後,又繼續向前走去。這時,有對父子正在田裡耕種,聽了釋迦牟尼佛跟阿難的問答,就過去想看個究竟。一看,真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哪裡有什麼毒蛇?原來是一罈子的黃金,露出閃閃的金光。父子倆見到這意外之財,滿懷欣喜地就抬了回去。本來他們是窮苦人家,突然發了財,理所當然先拿了塊黃金到銀樓變賣。銀貨兩訖後,老闆起了疑心,認為這對父子根本是窮光蛋,典當的金子必是不義之財,於是密告官府派人搜索。這一找,查出了整罎子的黃金。
    「這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審問的官差嚴厲地質問他們。「我們既不是搶來,也不是偷來,而是從路邊挖回來的。」依當時印度的國法,沒有主人的財物,都屬於國家所有,人民假如擅自拿走,即是犯了殺頭之罪。於是國王就下令,把這對父子帶去斬首。當劊子手正要執刑時,身為父親的慨嘆地回想著釋尊所說的話:「啊!毒蛇呀,阿難!」兒子聽了,也肯定地應著:「是的,世尊啊,是毒蛇!」劊子手聽了父子倆的對話,覺得其中必有隱情,趕緊把經過報告國王。「好,把他們帶過來見我。」於是國王重新訊問這對父子,才知道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因為國王是個佛教徒,就赦免他們的死罪,放走無辜的父子倆。臨別前,為了開導他們能有正知見,國王問道:「你們相信釋尊所說的話了嗎?」「相信!」心有餘悸的父子倆異口同聲地回答。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6-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在《瑜伽师地论》第39卷里有广讲。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就节一小段,原文实在太长了。
云何施与云何不施。谓诸菩萨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唯令安乐不作利益。或复于彼不作安乐不作利益。便不施与。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定作利益不定安乐。或复于彼定作利益定作安乐。即便施与如是略说菩萨应施不应施已。
发表于 2015-6-1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剛才在吃葡萄時(甜的), 突然想到此問題

有些能力強的行者, 在路過別人身旁時, 都無形中不經意的幫助了別人, 然後俏然而去, 實在厲害 。。。。。

发表于 2015-6-2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6.22

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向法王至辭時說: 請法王多點休息, 行程不要太緊張, 法王什麼事都不做, 只是坐著, 都會利益到眾生及法教

发表于 2015-6-2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時為度盡, 無邊眾有情,立志不退轉, 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時起, 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 量多等虛空。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6-2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貴菩提心,眾生安樂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何況勤精進,利樂諸有情。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发表于 2015-6-2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柯南?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7-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躹躬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4:25 , Processed in 0.03311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