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ergaron

首都博物馆精品佛造像艺术集粹展(图多注意流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33楼的黄财神护法像小巧可爱,望之令人生敬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唐卡上只知道五佛冠的形象,34楼文殊师利菩萨三叶冠首次得见
发表于 2013-11-2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馆藏还是其他机构租场地展览的?
发表于 2013-11-2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飘儿 发表于 2013-11-25 17:58
天安门七O年代几乎是重建,改变了高度,规制,彩画升格,因为此前楼子面对的是道路和建筑,现在是硕大广场硕 ...

很多老建筑重建和修整都是风水原因,包括前几年的旗杆调整。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空成就 发表于 2013-11-26 23:25
这是馆藏还是其他机构租场地展览的?

第一页有详细介绍
发表于 2013-11-2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3-11-27 08:51
第一页有详细介绍

其实第一页什么都没说。首博本来就属于文物局,但是文物局又没这么多佛像,估计是令有机构搜罗了一批佛像展出,镀完金后再出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空成就 发表于 2013-11-27 09:29
其实第一页什么都没说。首博本来就属于文物局,但是文物局又没这么多佛像,估计是令有机构搜罗了一批佛像 ...

真心说了:“在9月25日召集国内外美学及佛教艺术领域的相关专家20余人,对征集到的106件展品进行论证,填写藏品评审表,优中选优,确定了99件参展造像的清单。其中有近20件造像精品来自中山五觉斋和榄菊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藏西造像的风格特征
(一)面形与头饰:佛像头饰螺发,菩萨头饰花冠或三叶冠,头冠均较高,面相方圆,双目睁视,鼻梁扁平,五官轮廓不甚清晰。
   (二)躯体:造像躯体和四肢结实,可见鼓胀的肌肉,尤其是面部和下腹部位,肌肉鼓起明显,下腹部可见几个凸起的小包,这明显继承了犍陀罗艺术写实风格遗风。
   (三)衣饰:造像衣饰十分简洁,佛像衣着完全采用萨尔纳特式的表现手法,仅胸前和大腿等处有衣纹,余处光洁圆润;菩萨像一般上身袒露,左肩斜披一条圣带,明显地圆条状,脖子上饰一个项圈,朴素写实,下着过膝长裙。
    注:萨尔纳特,是印度梵语译音,汉译“鹿野苑”,是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的地方,公元5th印度笈多王朝时,这里佛像雕刻与同时的马土腊风格相同,但佛身不施衣纹,仅在领口、袖口、大衣下摆处刻划处衣纹的边线,身上似没穿衣服,躯体起伏明显。学术界称为“萨尔纳特式衣纹(表现手法)”,我国又称“湿衣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佛座:多为台座形式,有方形、束腰方形,也有向上收缩的多角叠涩形式(仿帕拉造像座式)。有的在台座上又雕饰莲花,多为单层覆莲。莲瓣形制十分古朴,其状宽大、扁平、头部很尖,象叶片一样浮在台座上,与帕拉造像饱满的核仁状莲花瓣迥异,而与古老的犍陀罗造像的莲瓣有明显的继承关系。造像身后的背光多为头背光与身背光相连的形式,虽富装饰性但雕饰很少,朴素无华,仅可见阴刻的火焰纹。座底部包底封藏,封盖上线雕十字金刚杵,线条粗犷,形制古朴。
   (五)工艺:一般用黄铜铸造,历史上这种铜主要产于中亚及我国新疆、藏西地区,其质地细腻莹润,表面亮丽光洁。质地上就有明显的藏西地域特点。造像胎体较薄,多为整体铸造,体现该地区较高的冶炼和铸造水平。还习惯于嵌饰工艺,用银嵌眼珠,用红铜嵌衣纹。而眼珠嵌银则是古格造像的最大特点,因此又有“古格银眼”的美名。
    影响藏西造像特征的主要外来艺术是克什米尔艺术。尽管可以看到印度影响。犍陀罗的遗风,但都是由克什米尔吸收消化后影响藏西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希坚赞与藏中佛像艺术
    意希坚赞在欧松后裔败逃阿里之后,于山南区建立地方政权。继古格王朝之后,他以古老的桑耶寺为据点复兴佛教。公元970年左右,他派卢梅·楚臣喜饶等十人到丹底学佛。公元11th初佛教在卫藏地区全面复兴并不断吸引各方高僧,尤其是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高僧,于是成了全西藏佛教发展中心。后弘期之初形成的宁玛、噶当、萨迦、噶举等教派都是在卫藏的山南和拉萨地区建立的,其寺庙也主要分布在卫藏地区。
    公元8-12th时印度帕拉王朝在东印度形成了佛教艺术风格,该王朝的佛教及其艺术经由尼泊尔传入西藏,与西藏传统的审美和工艺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造像艺术风格,这就是帕藏风格(公元10-12th)。它的艺术特征表现为:
    佛像头饰螺发,肉髻上有火焰宝珠;菩萨像多戴三叶冠或三花冠,花冠一般较低矮,顶部有柱状的高肉髻,两耳际有帕拉造像典型的扇形冠结和U形宝缯。造像面形圆润,深目勾鼻,眉眼上挑,额部宛如一张拉开的弓,嘴大而唇厚,具有明显的南亚人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像造型挺拔结构匀称;菩萨和度母等女神像躯体多呈三折枝式,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佛像的衣饰完全采用萨尔纳特表现手法,衣纹甚少,袈裟下摆散落在台座前形成规则的扇面形,与萨尔纳特造像如出一辙。
    菩萨衣饰也很简洁,上身披一条圣带,脖子挂项圈,项圈上有缀饰,下身围短裙。由于造像衣质薄透,饰物简洁,所以造像结实健壮,丰满扭动的躯体完全显露出来,极富动感和肉感。
    造像台座有帕拉造像上常见的多角向上收缩的叠涩式(配有拱门形火焰背光),也有半月状的莲花座。莲花座比较高,双层莲花瓣靠近台座的上部,莲座的束腰不深,其上缘和下缘几乎呈垂直状,不象后来西藏造像中常见的大梯子形莲花座。同时,莲花座的花瓣也很有特色,呈长圆扁平状,莲花尖部或承托莲花的莲叶尖部略微向外翻卷,与藏西风格的莲花瓣形状明显不同,体现出又一艺术风貌。另外,帕藏风格造像也带有臧西风格藏西的工艺特色,用红铜嵌饰表示衣纹或其他花纹图案也很常见。造像铜质居多,有黄、红、青铜等,石造像近年来在西藏也不断发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6:21 , Processed in 0.03383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