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ushin

這些年,從 常師父那學到了什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nbmi 发表于 2014-4-28 07:46
師兄 所言甚是, 沒有錯

但末學以為, 我世人的問題不在"服從", 不在"危機思辨的能力"

摘自 心類學 如性法師講解

第十一天 (2010年4月02日)
    (合掌,念皈依、發心文三遍)。  
    在座的每一位,我們都自認為是佛教徒,也都知道佛陀在宣說正法的時候,會告訴我們:人,不應該過度地自滿。但我們平常卻會因為自己是一位佛教徒而沾沾自喜,這並不是因自己身為一名佛教徒的隨喜,而是覺得那些非佛教徒是與我們格格不入的。

    乍聽之下,你可能會不同意,但若仔細地思惟,就不得不承認了。因為我們都有主觀的意識,加上又有各自的喜好,當我們的宗教是佛教,我們會認為佛教是最圓滿、最殊勝的教法,而那些其他的宗教甚至沒有宗教的人,是不是就會比你低一級了呢?不然的話,這個“最殊勝”的“最”字,是從哪裡跑來的呢?甚至在佛教徒裏面,學藏傳佛教的人會覺得藏傳佛教是最殊勝的佛教,當你加上了這個“最”字,相較之下,漢傳佛教就不怎麼圓滿了,不是嗎?當你加上了這個“最”字,距離謗法的罪業,距離也就不遠了,是不是?

    各位知道,所謂謗法,就是誹謗佛法,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刻意地去做比較,然後有所排斥。如果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看待佛教,是非常地危險的。比如,學藏傳佛教的人,會認為宗大師的教法是最殊勝的;

     學菩提道次第的人,會覺得說除了菩提道次第,成佛沒有第二條道。雖然你覺得佛說的法都是圓滿殊勝的,但當你有這些相較的觀念時,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認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部最殊勝的論,那麼,反問一句:《法華經》與《菩提道次第廣論》相較,哪一部更為殊勝?你怎麼回答?
………………

     身為一名佛教徒,我們的工作是什麼?有時候,那些不是佛教徒的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當下所做的那些事情,你會覺得不值得,是在浪費生命。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時間,把一顆小小的球推到遠處的洞裏面,為什麼不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呢?你有這樣想過嗎,覺得打高爾夫球的那些人所作都沒有意義?可是,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所作也不見得有意義啊。為什麼?如果我們對於佛陀所說的正法,沒有辦法如實地去運用,甚至接收到的法,只能成為討論或者看別人過失的一種工具,這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比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可惜。
      那些各行各業的精英,透由自己的工作,能夠對於社會產生許多直接、間接的幫助,這些未必是我們當下可以做得到的。

      如此思惟,你就會覺得,身為佛教徒,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自滿的。你都不一定能把你的工作做好,而那些雖然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不管他們追求的目標你是否認同,至少他們在努力地朝向自己設定的目標。身為佛教徒的我們,不一定就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何,也不一定能朝向目標努力。

      就這一點的比較,我個人認為,很多佛教徒學習佛法的精神,不見得比那些世間的人好,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如此。
……..
       佛教徒應該要有這一份責任心與義務感。不管在家、出家,只要是一位願意追隨釋迦導師的弟子,都應該有這樣的一種理念。設定好自己的目標,然後努力朝向目標邁進。而不是看到一些事情時,就只是說“看因緣”、“不執著”什麼的,老喜歡這樣說,有時會變成逃避、不想面對事情的主因。
       如果什麼事情都看緣起,各位就不用去上班了,緣起成熟時,千元大鈔應該會自動落到你家大門邊,是不是?不是。所謂的緣起,是一種觀待,每一件事情是彼此互相依賴的,就是說眾多的因緣之中,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只是說“看看緣起”或者說“這是業報”,這一種被動、逃避的心態,是沒有辦法提升我們修學佛法的心力的。
        認清自己,告訴自己身為佛教徒該做些什麼,如何才能達成目的,可以利益自己並且或多或少地利益到周遭的有情,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能投身為人,能有機會學習釋迦世尊的法門,確實應該感到欣慰、慶倖。更進一步地,應該意識到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如果每一個佛教徒都能對這個社會多付出一份心力,就是弘揚教法的最好的方式。


     -------如上的開示  是不是可以根本的指出   你那身為佛教徒的沾沾自喜 與
              自以為自己現在真的是跟世人的觀點或行為  已經很不一樣  
              然你真是這樣了嗎    還是自我催眠的太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
隨喜各位師兄學習的精進。

惟末學希求的是:
常師父教授對學習者自身的受用矣!
故還請師兄們多多分享唄!
发表于 2014-4-2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常師父教授的內容讓我嗅出金女士假接班的味道 呵呵
发表于 2014-4-2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弃昧 发表于 2014-4-28 10:28
摘自 心類學 如性法師講解

第十一天 (2010年4月02日)
如上的開示  是不是可以根本的指出   你那身為佛教徒的沾沾自喜 與
              自以為自己現在真的是跟世人的觀點或行為  已經很不一樣  
              然你真是這樣了嗎    還是自我催眠的太甚了


如果師兄對於 如性法師 這段開示的功用,
只在於顯示末學的過失, 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十卷 A面

上日下常法師

......「老法師啊!你這個佛像是木頭,泥塑、木雕呀,你拜他幹什麼啊?」印光大師

怎麼講?「他是泥、木作的,我不是呀!」你們懂得這個話嗎?沒錯,那個是泥塑木

雕,我不是呀!

同樣的道理,擺在這裡,他跟人講的也許講得不對,我不是啊!我是要學佛的。請問

你們是要學佛的嗎?你們到這裡來幹什麼?要學佛而來,要學佛而來的話,你要往好

的方面去想。所以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

。」這三個人行,是必定有我的老師。其實啊三個人行,必定「是」我的老師,不是

必定「有」。他這個三個人,實際上不是指三個人哦!所以這個有三種行為:有一種

好的,一種壞的,一種不好不壞。好的,善者而從之,好,你就跟著他,當你的教授

;不善,你看見他不善,我可不要不善,我來改。

佛法更精彩!佛法真正超越的地方,這個壞人,不但是你不要跟他去做啊,所以說,

善人是師,惡人是自己的資。好的話,他教你,你跟著他;壞人的話,正好在這個上

面,把好人、師長教你的道理去運用,增長你的功德。那不是三個人必定都是老師嗎

?如果你們不能夠把握住這一點的話,根本不能學佛。......


將我們困在沉入三有大海之中的渡輪, 是誰?

廣播著請各位旅客待在房內的, 是誰?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六十七卷 B面

上日下常法師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

所以「解脫」什麼呀?簡單,就是把綁住的把它解開來,這麼簡單法。那麼什麼東西

綁住你啊?業跟煩惱,就是業跟煩惱把我們綁在生死當中,就是這麼簡單。


末學理解是 煩惱, 業

其中

成辦生死之因,雖俱須惑業,然以煩惱而為上首。


煩惱, 將我們困在此

而正法是救我們, 使我們有機會脫離的救身艇

如果服從了煩惱, 終將無法脫出,

師長扮演著指引我們找到救身艇的角色, 亦或是留下明確的指標.

而繼續服從了煩惱, 乖乖留在倉房內, 究竟是誰?

住在隔壁房的朋友呀~

一起邁出房門吧

一句 "善人是師,惡人是資" 並不是縱容惡人

而是把從善士所學到的正法, 在遇到惡人之時, 正好用上.

一句 "觀功念恩" 並不是 假想世界是美好的,

正因為 "觀察別人的過失,別人不一定受傷害,但是自己一定會受傷害。"
发表于 2014-4-2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從常師父所學到的正法,在遇到金女士假接班之時,正好用上.  呵呵
发表于 2014-5-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4-4-29 19:52
把從常師父所學到的正法,在遇到金女士假接班之時,正好用上.  呵呵

正好用上, 如何用呢?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五十五卷 A面

上日下常法師

為破僧故而說妄語,於一切中,此為最重。

前面其他的比較容易,最後一點,為破僧故而說妄語,一切中這個是最重。真正破僧,現在我們說實在的,不大,做不到,這佛世的時候有,可是破僧的因,我們很容易犯,這一點就特別注意。我們在這個團體當中,一點小小的不好,大家說那種離間語,萬萬不可以。所以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搬弄是非的搬,「會說話的兩頭瞞」,我一直到現在受用不盡。難免人家有的時候,碰見事情有點不大痛快,我們往往願意做人情,對啊!你對啊!你不要去說他對,你說他對,他覺得對的火上加油,你倒是同情他,你是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那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碰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如果你有這種機會的話,你不妨說,其實他的對方倒無心的,我了解,他做過了事情以後,我跟他談起來,他還覺得蠻對你抱歉的。如果你背後這麼一說,他心裡面這個也就慢慢地舒解,對不對?所以你無形當中就做了好事了,所以記到: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會說話的兩頭瞞。」如果說為了你自己的利益要去這樣說的話,那是更可怕。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往往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然後呢,往往談佛法上面,說這個不對,這個對,所以說這個對不對?是為什麼?為你這樣。譬如說,等到我去做廚房,或者看見別人做廚房,配我的胃口,然後他說種種理由,要這樣要那樣,然後這個人要那樣要這樣,然後呢?這個團體起了衝突了。這雖然眼前是一點小小的,可是凡是你為了不管什麼理由,使得這個大家共同和合而不和合的話,你的破僧的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是最嚴重的妄語跟離間了。我們現在修學佛法,一開口就在那地方出毛病!就在這裡,千真萬確。所以我這裡特別強調,不准大家隨便說閒話,說來說去,沒有別的,還是保護大家,你們千萬注意,這一點是千萬注意!我們要想爬上去是千辛萬苦,要想墮落是容易極了,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你隨便坐在那裡兩三句話一提,你不知不覺當中造了大罪惡了。
发表于 2014-5-3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A 最近韓國沈船悲劇, 即(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23/349529.htm?from=fb_et_share),
其業果真諦   非我所了知,但這讓我連想到 福智團體常常宣講的聽話、服從, 這樣是不是會有問題呢
B 以佛法內涵來看,信解是從自己修持後體悟方知 (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而不是一味聽從,當然法門各有萬千,則不在此討論之。
A 沒錯  我也是這樣想   但我更覺得 不管任何法門  都應是要 “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B 不管如何  還是祈願福智團體的接班疑雲  能漸漸撥雲見日,日益明朗,讓眾生都能得到最好的依怙及學習;也祈願正法住世,眾生都能得到傳承師長攝受,直至無上菩提。

A 同願
发表于 2014-5-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木子觀心學堂
李衍忠 居士 撰述

轉貼
常師父的道次第傳承

     最近網路上,有質疑常師父沒傳承的聲音。這會令很多學習者生出不安,所以提出一些看法。
     漢系佛法談的「傳承」,像家譜系統一樣:師父「傳法」給弟子,繼承為臨濟宗第幾代等等(今僅有法嗣名而無其法實),
     藏系則不以「人」來界定有無傳承,而是你那個「法」是從誰那裡學來,此法淵源  又是代代傳遞,向前尋找到由世尊所宣説,如此而證知  此法清淨無誤,可信可學。
    既要依傳承來檢證「可信可學」,則不能徒具形式,僅從師長那裡,得到經論口授,就算已有傳承,可向人傳講說法。需再論他有無追隨前人,正確掌握此法內涵,能夠把佛陀所要表達的法義,才能無謬傳講。
    更進一步,如果他自己還經過實際修證,把經論所述,修成證量,此修行成果  又得其證德師長印可,則是能作人天師表矣!

    在三十年前的台灣,藏傳佛教是「喇嘛教」,法王是「政治和尚」,藏系僧侶是「番僧」,所以要找到「道次第」傳承,談何容易?當時漢系  亦無法也要傳承的概念,倒是很強調  要有真修實證  才能弘法。
    在此背景下,是不可能要求用藏系觀點,來討論常師父道次第傳承的。這乃是藏傳佛法  在台灣初創時期的  必然情形,而常師父作為道次第「先驅者」,有其因緣之限,並非過失。
     常師父在一九八○年代,只要有人有興趣,他就對別人介紹「菩提道次第廣論」,雖然屢屢失敗,他還是努力不懈。此時他並未正式學藏傳道次第,而是依書來講。
     ----中國祖師所留下之法,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均有,但未能如格魯架構體系完整,實修。所以,此時常師父講此書,算是漢僧談廣論。(依著他所學漢傳佛法底藴,來解釋廣論。)

     一九八五~八七,連續三年,他去印度達蘭沙拉辯經學院學習,洛桑嘉措院長曾對他  講述三主要道,功德本頌等,並依著科判,把道次第  主要關要   作了講述。
      一九八六年院長在美國講法,他也去聆聽,聽了十二因緣後,他大嘆:「此法甚深甚美!」此時  算是陸續的從師長處,把他本來依書而讀的理解,作了統整。接著,受了法王的戒後,他已不穿漢僧僧服,改穿藏系僧服了。
      一九八七年,他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改回漢服,並配合講淨土法門。接著分別得到埔里圓通寺,鹿谷淨律寺的邀請,去講道次第,這兩所寺院,在當時的台灣,是以持戒律聞名於教界。
       這對常師父而言,是一個很大經驗:要把藏傳佛法引進台灣,必須要配合漢系背景,這樣的善巧,是今天福智能夠有幾萬人學法之因緣。
       在此之前,常師父見到法王,尊者見他穿藏服,問他:「你在台灣也這樣穿嗎?」常師父回答説:「不是,是漢服。」法王應許的說:「很好!將來只要在僧服上別一個標記就可以了!」(後來,福智僧團所著僧服,稍稍不同於漢服,一樣是壤色衣,但漢僧多喜穿夾布,而福智則用淺咖啡色,與藏系僧服色略近,以示法脈淵源也!)

      這一次  見法王,讓常師父內心得到很大加持。法王説:「你要弘的時候,就回去講道次第;你要學的時候,就來這裡學。」等於認可了常師父弘傳道次第的努力。
      接著,回來台灣,就在結夏安居時,先後去了圓通寺,淨律寺。然後又應邀到台中南普陀寺,開辦佛學院,廣論就這樣子 在漢系寺院中  弘傳開來了!
     所以,常師父提到這段廣論成功的因緣,總會把法王的話拿出來説。     ---並非他要炫耀自己有傳承、有法王授權,而是要表達,廣論弘得開,非他之力,而是法脈傳承加持。(對比  前面到處  被排斥驅趕之局,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會有此感嘆!)
      後來很多常師父的弟子,把這段經歷,用來詮釋為  師父特受法王所重,實非師長説此語之本意。
       到這第一套一百六十卷廣論出版時,常師父的廣論傳承,依藏系標準來說,應該是他有道次第傳承,但無廣論這部論著的口授傳承。
       對於綱領的把握   是有傳承,對於文句解釋尚無。

       這套法寶[160卷],引用很多中國祖師語錄、公案,加上常師父自己行持體會,並針對當時學佛人時弊作砭針,切合學佛人需要,所以迅速在大陸、台灣、美國、香港等華人地區  廣泛流傳。
     這個廣論開示,成就了兩條路線:
    一者漢系許多寺院,把廣論當作必學教材,輔成他們本來所修宗派;
    二者,啓發許多人探索藏傳格魯派佛法興趣,進而走向藏傳一系之學習。
    如果時空回到當年,派具備完整傳承之頭等格西  弘傳經論,仍難像常師父般,有此成就。這樣一部漢藏佛法結合講述的方式,確是一大善巧!

     藏傳佛教重視「傳承」,有著敬重法脈淵源的作用,未得他人傳授,不敢輕易宣説,如此可以保持佛法清淨,不污雜質。
     但形式上的傳遞,似乎仍不構成可靠依據,依然要以有無掌握佛陀教法核心要旨而定。否則有聽過某一個法,便宣稱已有傳承,四處講説,所講的,又與佛陀原旨相違。則徒具的傳承形式又有何用?
      更甚者,現在有些藏傳學習者,四處求灌頂,聽口傳,只為了多得到一些傳承,好向人炫耀,並不是真心為了實修而求法,實在不能説他有「得」傳承。(聽法動機錯誤)
      常師父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口授傳承」上,(就是由師長依著書本文字念一遍,弟子用心聆聽,以示法脈加持相續),是在一九九七年,印度請法團時,法王  在達蘭沙拉  藏曆過年法會  所口授。該次,印度團  在法會未完時,就需回來,所以止觀部份未得。
      略論可以說是廣論的刪節版,在止觀章以前,宗喀巴大師僅是把抉擇論述的部份  刪除而已,基本上  內容架構是一樣的。
一九九三年春天,常師父帶了三十五個學廣論的弟子,前往印度,除聆聽法王說法外,每天下午  還請辯經學院院長洛桑嘉措老師,講授略論。這應是常師父第一次獲得道次「解釋傳承」。

     常師父曾經説:「道次第  不是那麼好懂的!」他對「懂」的定義,設得很高。也就是你必須經過實際修持,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而體認到它在內心中  所指出的行相,此時才叫「懂」。
     所以  道次第那種環環相扣,井然有序的內涵,要不斷透過科判一一串修  才能得定解。

      一九九七年,常師父邀請穹拉仁波切,到鳳山寺講授略論,上午講課,下午討論,在討論課上,他就曾自嘆:道次第  現在終於比較懂,可以由點至線,由線至面了!(這是第二次略論的講解傳承)
      一九九八年,邀請洛確仁波切  到鳳山寺講廣論的「觀」,共三個月,開始了僧團  在空性上面的學習。(在此之前,常師父並未在藏系師長前  聽授此法,只在一九九五年由洛桑院長傳講「宗義寶鬘」。所以,常師父一直沒有正式講過廣論止觀。此次  是正式學習。)

     大約這時間前後[1998年],常師父開始在僧團重講廣論,共講了七十三卷。經過幾年  道次第的學習,他覺得第一次講的廣論,錯誤不少。「自己都不太敢聽!」他如是説。
     於是討論起  是否要讓研討班學員  改學新的這一套,經過幾番討論,大家認為:第一套  或有不精確處,但是對初學者而言,正因為加入  很多祖師修行故事,以及常師父修行心得,活絡了學習興趣,才讓大家耐心學下去。而且裡面  還是存在了許多珍寶在。只要步步向上,就不會變成瑕疵了!於是,第一輪讀舊的,第二輪讀新的。

A 現在的福智學制 有這樣的 以 “第一輪讀舊的,第二輪讀新的”  進行嗎  
B 我曾問過一位2003年進福智學習的學員
即他在2012年曾說" 他沒有研討過常師父第二次的解釋”
A 如是說來  1998-2001年 在福智學習的學員  其第一輪是研討常師父的第一次廣論解釋

   到2001-2004年 即該第一輪的學員到第二輪時  有研討過常師父的第二次的廣論解釋
    但2004年以後的福智學制  其大概就沒有設立 "研討常師父的第二次的廣論解釋"  
    以2003年進福智之第一輪的學員 到2012年(在福智9-10年)是說
    "他們從來沒有研討過常師父的第二次的廣論解釋"
    即“第一輪讀舊的,第二輪讀新的”在2003或2004年以後 大概已經不進行了

B 對此  我就很奇怪   為何福智不研討常師父第二次的廣論解釋呢
A 是呀   若依常師父的廣論學習或接傳承的情況   福智高層都應該讓學員對常師父第二次的廣論解釋  要多研討 不是嗎

C 我是聽過有人說 "因為常師父第二次的廣論解釋  只有70多卷  學員會很快就會研討完  到時或就會離開福智"
A 若真是這樣   那福智的領導者未免也太沒有信心  想 福智除了廣論研討以外  不是還開出很多跟廣論相關的課程  故何必擔心呢
C 說的也是   真是令人想不通

     只是,新版廣論,常師父沒講完,就改成重講「南山律在家備覽」了!他說:「廣論這部論著,學習的人多了,將來會有藏系的格西,來把它完整講述,不必我多費心。但是戒律,要能弘揚,確困難,所以我義不容辭。」
     以上是常師父在廣論這部論著  學弘的梗概。

A  在1998年 常師父就說“廣論這部論著,學習的人多了,將來會有藏系的格西,來把它完整講述” --可見常師父不是只要我們聽他的一家解釋   對吧
B 沒錯   唯常師父這種理念   現在的福智高層或金女士好像都忘了  

   即他們現在  大多是要所有的學員  只要(或主要)研讀常師父的第一次之廣論解釋本

A 對此  我就是覺得福智高層很曲解常師父的意思
B 其實這個曲解  應該在2003年的前後就開始了
A 此話怎說
B 因為  據2003年才進福智學習的幾位學員說 "從他們進福智學習  就一直被灌輸 不要隨便到別處去聽聞"
A 所以 你是說 福智在2003年的前後  就已經在對學員 進行封鎖的洗腦
B 沒錯

      常師父圓寂四年半了[2004年10月-2009年上半年]!隨著時間消逝,一些老同學離開福智,到外面參學。
      今日台灣藏傳佛教背景,已不是二十年前的狀況,格西、仁波切的弘講道次第者,所在多有。當他們出去學到一些新觀點,發現與以前不太一樣時,有的  便對當年所學,起了疑惑。

      此時,應該回首來時路,我們都曾經在佛法學習上,受過常師父教導,一點一滴  由原來汲汲於世間追求,轉向佛法修心之道,今天能在比較高深內涵上,有進一層領悟,豈非是以前基礎所致?現在享受步步向上之樂,怎麼不感謝以前的善巧教導

     而繼續在福智學習的忠貞之士,見到有人離開,便憤憤不平地覺得:常師父的法,你都受用不完了,怎麼可以再跑出去學?其實把藏傳佛法引進,本是常師父心意,現在有更多人來台弘法,也有更多人發心去學,豈不是讓常師父的心願儘早完成?怎麼會是相悖?

      畢竟無量無邊的眾生,有著無量無邊的成就方法,不是所有人可以用同一種模式去修練成就的。有人或許從一師而終其生,有人或許要從廣學而攝歸其一法,各有因緣,互相隨喜祝福  總會更好。(完)

发表于 2014-5-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網路
師父建教的遠見與艱辛 及讚嘆如證和尚的承擔
http://blog.xuite.net/daffodil0715/twblog/105191805
 ■淨遠法師開示 於新竹鳳山寺
 ■緣起:淨遠法師於九十六年祈願法會第五天下午正行前,為現場全體正行學員所開示的意樂提升摘要
 ■日期: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三月四日下午
 
《師父建教的遠見與艱辛 及讚嘆如證和尚的承擔》
 
  早上,仁波切及如證法師都提到,宗大師當年舉辦祈願法會的目的,是為令正法久住;已存在的法,要令其長久住持;還沒有建立的法,要想盡辦法把它建立起來。
 
  師父今生以漢人身份出現世間,必有其大事因緣,師父明白佛法是真正徹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道路,並且很清晰地了解,如何一步步引導我們邁入佛法的殿堂中,師父曾說過多次,他來此世間,不是只為了讓我們和佛法結緣,而是要引導眾生一生一生依正確的法,生生增上,最後圓成佛位。這是他幾次不斷強調的事情。
 
  師父是一位持戒精嚴的比丘,而且是發了菩提心,持守菩薩戒的菩薩行者,因此他任何一言一行都不會是空穴來風,也不會許下空願讓我們歡喜,一定會如實實踐說過的話。他既然許諾要帶我們一生生增上,他必會如實實踐,這本是修行人的特質。
 
  而師父要如何幫助我們?以前師父曾認真涉獵漢系、藏系乃至南傳佛法,他了解全體佛法的狀況,特別是漢人目前的處境,他曾慶幸:「漢傳佛法現在雖不如隋唐興盛,很多法已失去、衰微,但三寶形相仍在,如寺院、三藏以及出家僧眾還存在,另一特點是我們受持《四分律》,是戒律中最接近大乘的。所以依此良好的背景,要光顯佛法不難!」又在師父學到藏傳──宗大師圓滿教法後,非常喜悅地說:「宗大師教法也是建立在戒基上,而修學的次第井然有序。所以他想盡辦法將藏傳清淨的佛法傳承活水,引入漢地已經有的三寶渠道中。」
 
  這是一個龐大的事業,我覺得建立教法是世上最困難,也最複雜之事,做法可以很多,例如:可以請很多善知識來,也可以派很多學生去學,但哪一種最饒益漢地有情,能落實佛法於世間,誰也沒有把握。這些年來,我常想一個問題,師父示現好像行相跟我差不多,沒有仁波切或格西的頭銜,也不是什麼大寺的住持。他是一位比丘,慢慢帶一群人做,直到弟子和他的相應度越來越高,尊稱他為團體的導師,如此而已!如何讓我確信他可以建立教法呢?我觀察到有下列幾點:
 
  十幾年來,我發覺自己連如何生活、攝取清淨的飲食,食用有機的東西,這樣一些生活的基本概念,都是師父教的。
     學了佛以後,什麼叫「傳承」?這兩個字也是師父告訴我的,內容更不用說了!知道大師教法的殊勝,也不是自己哪天看了《廣論》就了解的。依師乃道之根本,這也是師父點出來的,師父花了很大的力氣,告訴我們很多佛法的基本概念,有了這些概念後,進一步才談得到落實。就連最基本的世、出世間的一切,都是在師父的引導之下,才有今天的樣子。單單此點,就可以比度出我自己想出建立教法的樣子以及方法,絕不會超過師父的遠見。
 
  師父幾十年來,以種種經論領導我們在生活中落實佛法。他老人家的心願就是要把藏傳佛法漢化,就如當年印度佛法傳到西藏,變成西藏的風貌一樣,但如何轉化過來,是一項極大的工程。
    我看著師父這十多年來,為了令佛法重新光顯,付出了很大的體力及心力,也忍受了很多痛苦。我印象很深刻的有幾件:師父早年帶我們學《廣論》,幾年後,師父發覺,《廣論》是圓滿傳承教法,是要實踐的,但在研討班中一直研討,一、兩年還有興趣,四年、五年就沒味道了,而《廣論》要如何落實呢?在師父想的辦法之一,就是帶同學改變自己的飲食,從不殺業開始,因為這非僅是個人的問題,縱使你吃素,飲食中還是有很多是透由間接殺生得到的。所以開始鼓勵同學用佛法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希望能夠把慈心事業做起來,很多人相應,也有少數人疑惑說:「可能師父沒辦法再引導我們學什麼,所以叫我們去種菜了!」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文教,師父見到漢人的基本文化一步步衰退,下生再來時,如果文化沒有了,你又如何增上?佛法的內容又如何能在非十善的社會中承接下來呢?所以必須維繫中華文化道德,因此帶我們學《論語》。同樣,有很多老師相應,也有些人起了疑惑說:「師父《廣論》講完了,沒有其他法可講,只有講世間法了。」
 
  這些師父都經歷過,有幾次聽到別人對他的評語,他雖然不太在意,但想到有些人會受傷害,所以站起來澄清。更有一次,師父以哽咽的聲音對我們上座說:「建立教法這件事,大家要有打落門牙和血吞的本事!」
 
  佛法的根本在於皈依、業果,師父早期很重視我們對此之學習。如果三世因果這種業的關係沒有辦法建立,還談什麼善因或樂果呢?這只能安立眼前,是無法安立來生的。所以師父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學習方式,為我們整整說了一、兩年的《前世今生》,讓我們能夠了解「生命無限」,師父太了解漢人學習的方式,所以他就以我們可以吸收的方法,讓我們學習到圓滿道次的內涵。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十幾年,師父所做的慈心事業,的確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只要每個人願意就可以吃到健康有機的東西,這是同心同願的一群人創造出來的。
   還有很多人認同了德育,把小孩子送到園區,接受我們認為最好的一種教育,師父的心願就是為人類留下一口元氣,希望這好的東西能夠流傳下來,可是真正深遠的目的,還是為了佛法的建立而安立的。因為這幾年師父是這樣推動我們的學習,以及實踐道次第,很多同學也越來越相應,所以出現了一群雖然示現在家人的樣子,可是他們心裡的想法,身、語、意行為,我覺得很像出家人。
 
  這樣的一大群如法地依師父的教誡,在他自己生活上作改變的弟子,不是三個、兩個,是幾百、幾千個,我看了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樣的一個盛景只有在正法才會出現,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一群可以跟到師父,且願意效法師父的志業而生生追隨的弟子們,應該都是跟師父有很深的因緣。
 
  師父示寂以後,不論是僧團的事業,還是俗眾的事業都欣欣向榮。以俗眾的事業來說,我們每次辦的像朝禮法會或者圓根燈會,或是教師營、行政主管營、企業營、大專營,以及北、中、南區及支苑的一些活動,整體看起來都是越來越好的。不單是人數多,而且同學相應的程度越來越快。
像今年教師營,義工也相應的很快,還有這群大專義工,他們表現得非常優秀,而且很肯學佛法。早期的大專班還不能講太多佛法,可是現在大專班你不講佛法,他們還覺得沒興趣。我覺得這些年輕人,好像從地湧出般出現,這是師父這十幾年來不遺餘力的推動,一點一滴呈現出來的成果。
 
  那在我們僧團來也是一樣,從師父示寂以後,我看每位法師都很認真地聽師父的錄音帶,聽師父的一些教誡。雖然事情比以前多,但是他們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我每次回來想找他們談天都很難。他們要不就是忙著法會,一有空就在房間裡用功,或是在寮房帶預科班,每個人都很努力在做,我覺得這群出家眾表現也越來越讓人放心。


A  ”我每次回來  想找他們談天 都很難" 這話  現在看來 即可得知  原來淨遠法師基本上  都是在國外
B  我想2007年以前  淨遠法師大概都是在大陸與金女士會合吧


[原文] 在這裡,我尤其要讚嘆如證法師的功德。為什麼要讚嘆他的功德?因為師父示寂以後,這個團體要維持下來,這是很重大的事情,我們不是要維持一個企業王國,而是要維持一個清淨、圓滿教法,如何在漢地光顯的偉大事業!

A  到2014年 再回看淨遠法師的這段2007年的開示  覺得好不撘調
B  此話怎說
A 想2008年的上半年以前  即福智還沒有公開金女士是福智的接班上師前  這個讚嘆是多理所當然

  但2008年的下半年  全部就都變成是金女士的領導的功勞  如是一翻盤就變天的場景  不是很奇怪

[原文] 如果這件事沒做好,師父再過二十年,再坐上法座,我們如何向他交待?所以每位上座都有共同的心願,就是很努力、拼命地把師父的法留下來,把師父交待的事情完成。

A 這話以前是有聽說 想2007年的3月 淨遠法師也還這樣提起  可見尋得常師父的轉世  是一件一直在進行的大事
B 是呀  這麼多年了  只聽這些上座法師會這樣的說  但為何都沒有真的公佈這方面的尋求結果
A 這或是因為公佈的時機  還未到
B 還未到   難不成這個尋覓或公佈   都還要被操作嗎  若真是這樣  那我等  還要相信什麼呀


C 其實 常師父的轉世  應該已經設立好 只是還不公佈
A 確實 我也在論壇看過有人提出 "常師父的轉世  即是金女士的親屬(下一代)"
B 想也知道  一定是跟金女士的家族的下一代有關

[原文]  如證法師跟在師父身邊學習做事很多年,尤其在師父病重的那幾年,日夜跟隨著師父,累積了許多承事師父的經驗,了解師父對僧俗事業的抉擇點。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內心很直,不敢存留任何不善念,尤其對師父;只要發現有一念不好,他一定會去向師父告白,乃至懺悔。如果他發現做錯了什麼事,你就會立刻看到他臉上惶恐的樣子。這絕非裝出來的,這就是「於諸小罪,起大佈畏」的現行,當初我就對此點很讚嘆。師父示寂的這幾年,我發現他領導僧俗,最害怕的也是這一點,深怕他想的、做的有任何違背師父的意趣。他身為住持,能夠想盡辦法把師父的宗風維繫下來,這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想要執持師長理念的心越強,就越是我們的依靠!

A 淨遠法師對如證法師的這個讚嘆  真是感人  只是2008年的下半年  即當福智的領頭人 突然變成什麼大陸的一位在家女眾 (金女士)時  如上之對"如證法師"的這些讚詞  應該都成了絕響  對吧
B 沒錯  從2008年的下半年到現在  福智團體可是天天須對金女士作讚  我想  大概不可能 再有功夫對如證法師作讚了吧
A 這種戲劇式的鋪陳  現在看來  就是"假"的很

[原文]  因為幾位上座也都有這樣的心,見他這樣做,打從內心讚服,所以等於把六、七根鋼筋綁在一起,就變成了堅強的上座群。
如證法師能像《廣論》中所言,以孝子心來依止善知識,我覺得是這個團體的大福報!

A 在2014年 回看這段的讚嘆  實應該要領解成 如證法師沒有霸佔接班上師的位置  只是很委屈的做一個很好的連接人   故就這點  就是很值得淨遠法師讚嘆  對吧
B 有些


[原文] 這一兩年來也發生了很多事情,僧俗二眾有多事要抉擇。昨天禪聞法師也提到,上座開會有時是很激烈的,這是因為大家彼此都相信對方,真實把內心的話說出來,討論完後不外二個結果:一、大家達成共識,二、無法達成共識,因為雙方論點各有優點、有缺點,不能抉擇。
   此時上座一致的做法,就會請如證法師選擇,看哪一個適合,我們就照做。這就是我們的共識!因為這樣,所以我們雖然討論時很激烈,但是全不對人,只對事,所以討論完,會議室門一開,仍是一群和合的上座。

A 從這段開示   可以看出 福智在2007年的上半年  僧團的事情  還都是如證法師在定奪
B 話雖這樣  但2008年的下半年  馬上就改成 一切的決定  其實都是接班上師(金女士)在主控
A 是呀  現在反看以前這些主事法師的開示  其就一個字 “騙”或 ”假


发表于 2014-5-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續上帖

[原文] 師父示寂以來,如證法師很辛苦,事情很多,有時身體很弱,一感冒就沒有聲音,在臨近法會時,我就會很緊張,怕他沒辦法開示,我們其他上座就必須輪番上陣了,這很辛苦的!
    他要擔的心也比其他上座都多,別人是個別的在不同事情上承擔,他要負責的是整體,縱使是小事到他手上也變成大事,因為他是頭,一決定了就是整個團體的方向,日夜壓力都很大。

A 淨遠法師說了這樣多 " 如證法師很難為"的事   其主要是要表達什麼呢
B 就後來淨遠法師如是引薦金女士來看   我想淨遠法師2007年是想說  如證法師的能力是不夠的 (故會累) 即福智這個龐大的組織  不是你如證法師可以承擔的起

[原文] 如證法師為人非常謙下,從不突顯自己的功德,因為這樣,我們幾位上座做事時,就很容易。因為他總是給很寬的空間,即使做錯,也是儘量包容,這也是上座能很融合共事的原因。他曾對身邊的一位祕書說:「他身邊不可以有與上座不合的人。」我聽了內心很感動,對他說:「你能夠尊重這些老人,我們自然會全力以赴,協助你做師父的事業。」

A 這段話  有些像宮廷的連續劇台詞
B 是呀  難不成福智的僧團  早已經是這樣的格局或味道了


[原文] 師父生前就已迎請了多位善知識來傳法,如何把法在漢地留下來是師父心心念念的事情,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仍會請善知識來傳法,但如何把教法在漢民族中一代代生根、發芽、茁長,這是我們的責任,這不是仁波切的責任;法已經傳給我們了,我們學不學、要不要做,是否能傳下去,這已是弟子身上的責任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師父的弟子,都有一個很不共的責任,就是把透過師父得到的這些傳承教法,落實在我們的圈子中,這是僧俗二眾必須要一起來做的。

A 淨遠法師會這樣說  只是從2008年到2014年  他個人可曾坐在這些善知識前聽課呢
B 我發現他好像都是在加拿大或忙其他的活動事宜
A 是他已經學成了嗎
B 我想是他比較喜歡做事吧

[原文] 今天大家既然要繼續做下去,我覺得如證法師的責任是很大的,當然不是他個人的事,但他要承擔的責任比我們重,壓力比我們大,大家應體諒他的辛苦,我希望大家能想到,把教法建立起來必須要祈請如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法輪長轉!只要他能住世,我相信所有上座群、執事群,學長及僧俗二眾,都會逐步地把教法建立起來!

A 如上的祈請 即“如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法輪長轉!只要他能住世,我相信所有上座群、執事群,學長及僧俗二眾,都會逐步地把教法建立起來! “ 自2008年的下半年後 在福智 基本上 已成為絕響
B 是呀  如是荒繆的一場戲 其演員竟還都是僧人  妙吧

发表于 2014-8-31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廣共學心得]"那不是他的幼稚,我根本談不到大學,是我的無知"

......就像一個大學生跟幼稚園的學生,你沒有什麼好講的。幼稚園的學生,拿了這個說,就告訴他:這個「3」像個什麼?像個耳朵。他說「3」像個耳朵,你不必告訴他耳朵不是「3」哪,這個話用不著跟他講。欸!他就是讓他這樣,然後排排坐、吃果果,他就是這個條件,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跑到去跟他諍論的話,那不是他的幼稚,你根本談不到大學,是你的無知,這一點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

上日下常 法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八十九卷 A面)


"那不是他的幼稚,我根本談不到大學,是我的無知"
將"你"換成"我", 每唸一次警惕自己

這邊是以"大學生"比喻大乘行者,


讓我想到的是, 目前我所認知所謂的學佛, 並不是在學文字,

許多"代名詞", 就像 "佛" 就我所知指的是 沒有一點缺失地圓滿離苦得樂者,
如果堅持不用"佛"這個字來稱呼, 其實也無妨, 只是換個稱呼方式


乃至只是換個名詞來代表或是描述方式, 來敘述存在這個世界的道理,


所以重點是文字背後要傳達的內涵


自許為"大學生" (自身或已小有成就, 種種欲邁向更大圓滿成就的人)


如何能"不自讚毀他升起傲慢心"的情況下, 繼續發勇悍無畏懼的心, 繼續往上走?


"那不是他的幼稚,我根本談不到大學,是我的無知"

====

路走對了, 就不怕遠
发表于 2014-8-3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諸位覺得 金女士 如幼稚園般, 不知且不如法

按 常師父 教誨

應如何行?
发表于 2014-8-3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法師的遺囑
福智團體出版的福智之聲(第156~157期合刊 第8頁)2004.11.30出版有提到:
老和尚在示寂數日前....神識始終保持完全清楚,而且殷殷對弟子們開示其學佛的心要,以及"福智團體未來發展方向",顯示已有示寂的準備.....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福智之聲第164期 第82~86頁 )2005.11.15出版
編輯室整理

  師父圓寂已將近一年,有感於這段期間,部分同學對於福智團體未來的方向有諸多疑惑,盧克宙總幹事在(2005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總幹事首先提及,師父示現圓寂,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未來是否能再得到師長的攝受,這個因必須我們自己去造,但在種因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父留下的教誡,我們是否認真的去實踐;師父留下的事業,我們是否認真的去承擔;師父留下的這一群弟子眾,是否還能和合的相處在一起。」而總幹事所宣布的內容分為三點:

  (一)福智團體將依照師父以前的做法,繼續依止法王(達賴喇嘛),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所有重要的決策都跟法王請示,方式是每年定期於請法時,把過去一年來所做的事情,以及未來一年要做的事情,選擇主要的原則跟方向寫成一封信,事先呈給法王,法王一定會召見師父,屆時師父再當面跟法王講解,法王會針對師父的報告做一些指導;有些不定期臨時發生的重大事情,師父會派法師去晉見法王,跟他口頭報告。師父圓寂之後,由如證法師帶領我們,這樣的內涵將維持不變,今年請法團,就是完全比照過去的模式。

  (二)團體的走向,依循師父在世時所定下的原則。

  這個原則又分為兩個重點,第一:師父非常強調,我們學了佛法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受用。也就是說了解了佛法的理念以後,一定要很認真的去實踐,見跟行一定要搭配得上,這樣的概念師父在一、二十年前即已提出,《廣論》錄音帶,或者是《南山律在家備覽》的第一卷中,師父就已強調了這個內涵。師父臨終遺言也特別提到:「如果學佛不能跟身心相續結合,就算你學通五部大論,得到大格西的學位,可以辯經辯得頭頭是道,可是這算學得什麼佛法呢?」師父並不是反對五部大論,也不是反對格西的制度,師父很在意的是我們到底學了以後有沒在身心上受用。師父這一生規劃在家居士整體學習的過程當中,也一再強調這一點。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師父先講《廣論》,之後我們就依照《廣論》的內涵去聽、去研討,對於整個佛道的理念有了基本的架構之後,師父就要我們去實踐,所以在講完《廣論》之後,接下來師父開始講《論語》。為什麼講《論語》呢?因為對於在家居士而言,我們的下手處是在共下士道的部分。共下士道實踐的內涵,《論語》中相當豐富,講完《論語》後師父就要我們真實的去做,於是規劃了法人事業,讓我們能夠如實去實踐。推動法人事業之後,師父又要我們把所行持的經驗組成善行班,就實踐的經驗在班上互相切磋、討論。一般來說,個人行持容易受到挫折或中斷,藉著班級的模式大家可以互相勉勵、提攜,以期盼能長久做下去。善行班有了基礎之後,師父接著要我們從善行班再提升為戒前班,我們開始從善提升到戒的階段,對於什麼是持戒、應該怎麼持戒、持戒的勝利及不持戒的過患內涵有了大略的了解之後,師父最後就傳授五戒。.....

  第二個重點:師父非常強調,學了佛以後是用法來提升自己,不是拿著法鏡去照別人,也不是自己沒學好卻急著好為人師,要去教人。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也一樣去做了很多利他的事業,比方說文教及慈心事業,或者說整體法人事業。但是在利益別人的同時,我們是藉由饒益他人的行為來成熟我們的身心,《廣論》裡面也有說:「六度其實是以自利為主,四攝是以利他為主。」但是我們究竟不是真正能利益別人的人,我們是靠著利他行為的過程當中去懺罪集資、對境練心。教師營中,師父說過:「其實教師營裡有三個營隊,一個是老師的營隊,一個是義工的營隊,一個是大專生的營隊。」師父還特別說:「這三個營隊裡面,真正主要的還是義工。」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居士團體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是依止師父,但是師父在圓寂前好幾年就已經建立了僧團羯磨體制,師父在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先交由如證法師他們先去討論,師父其實已經早有準備了。所以當師父圓寂以後,在家居士所有大小的事情,就依著僧團羯磨體制的決策作為我們的指導,如證法師是僧團的代表,以前我們聽師父的指導,以後就聽如證法師的指導,包含以後我們修學的法的內涵,由他來指導或是由他派出來的法師來指導;整個法人重大決策方向,主要的簽呈還是由如證法師來簽示,師父在世的晚期已經這樣運作了,師父圓寂一年來也是這樣在做的,現在等於是正式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最後總幹事呼籲,希望師父留下來的事業,大家共同來承擔,當其他人有疑惑時,我們要立即告訴他法人未來的方向及澄清一些疑點,讓他們能夠安心;若自己有疑惑時,也請循著正確的管道,向上查詢,希望大家都能為了這個團體的穩定,付出一分心力。

補充說明:
第一點就是說要依止達賴喇嘛
第二點就是學習的重點並未包含(金女士的)讚頌
第三點就是說如證法師是日常法師的接班人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論式一:尊貴的宗喀巴大師屬中觀應成派,廣論為宗喀巴大師所造,故廣論應為中觀應成派的論典。
論式二:   常師父依止尊貴的尊者,尊者屬中觀應成派,故常師父應為中觀應成派說宗義者。
以上兩論式是否成立?尚請各位師兄指教!(師姐也稱師兄!)
发表于 2014-9-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wushin 发表于 2014-9-2 13:52
論式一:尊貴的宗喀巴大師屬中觀應成派,廣論為宗喀巴大師所造,故廣論應為中觀應成派的論典。
論式二:   常 ...

論式1
宗大師有造阿賴耶識論述,照論式的邏輯,唯識學也是中觀應成派
論式二的錯誤同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6:32 , Processed in 0.03727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