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南传上座部是开许居士可以读全部律藏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覺和禮進說的情況差不多,但也是不很肯定,對這沒啥研究。
发表于 2013-4-2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进 发表于 2013-4-24 00:32
  我认为,倒不能说南传和藏传的说法对此完全一致。
  应该说:南传不仅是开许,而且是提倡。
   ...

其实就汉传而言,也不是铁板一块,虽一致认为白衣不适合(汉传经论比如智度和根本有部律也出现过这种说法)但认为单单阅了律藏或看了戒本就定性为贼住、或盗法或障戒的怕是后来的事,流传下的南山律其实不是这样认为的,从上面灵芝和弘一诸师的文就可以了知。认为阅戒障戒的看法明智旭法师这样讲过(或还有其他人,没深究)就南山的立场,不让白衣阅律多出于护心的考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4-23 22:31
不是那么肯定。您和其他人的依据我都看到,也都认同。无法反驳。可是,我明明记得,2000年在五台山,说 ...


如果说白衣干脆就不能听闻戒律,那么哪怕需要翻译,祈佛也不会找白衣来翻译吧,应该找比丘来翻译才对。
感觉祈佛的态度是,白衣可以听闻戒律,但如果不是必要,最好不要听闻。态度似乎是偏保守一些。
个人觉得,可能是避免拿戒律衡量比丘戒行的时候,由于比丘没作到而心里产生不净意乐,所以对白衣知晓僧戒内容这件事并不鼓励,但也没有绝对禁止的意思。
发表于 2013-4-2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3-4-24 08:04
如果说白衣干脆就不能听闻戒律,那么哪怕需要翻译,祈佛也不会找白衣来翻译吧,应该找比丘来翻译才对。
感觉祈佛的态度是,白衣可以听闻戒律,但如果不是必要,最好不要听闻。态度似乎是偏保守一些。

不很太肯定你看法。因为,如果我没记错,当时活佛态度正就是在说(虽然没有很严肃):其实不应该找白衣来翻译,应该找比丘来翻译才对。
但事情过太久了,我也不很清晰记得,但正就是因为当时印象很深所以记得有这事情而已。
发表于 2013-4-25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4-25 02:02
不很太肯定你看法。因为,如果我没记错,当时活佛态度正就是在说(虽然没有很严肃):其实不应该找白衣来 ...

我理解笨者之帚的意思是:五台山事件本身就證明,“白衣不讓聽聞”在仁波切看來是“最好如此”但不是“絕對一定如此”,如果是絕對禁止的,那麼仁波切應該找比丘翻譯,找不到的話寧可不傳,也不能讓白衣來翻譯才對。既然最後還是讓上善翻譯了,就說明不是“絕對禁止”的。
就比如說,如果是要傳比丘戒,但是當時只有四個比丘,缺一個,遇到這種情況,無論如何仁波切也不可能對上善說:“你剃個光頭,穿上三衣,臨時充當一下比丘來傳戒”的。也就是說,聽聞或者閱讀戒本、律藏,在格魯派中不是這類“絕不允許”的事情。
但是在漢地就被看得嚴重的多。我記得有一回在一個漢傳的流通處看見有全本的《四分律》,特別鎖起來,並加上一個牌子:居士、沙彌、沙彌尼不得翻閱。我還特意問流通處的居士:要是不小心翻閱了會怎麼樣?對方回答是:“下地獄”。我說:“這麼嚴重”?他們異口同聲說:“你不相信進去道場裡問老法師、老律師好了,我們騙你幹嗎?”我想,如果格魯派也有這種說法,那仁波切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因為自己要傳法,就犧牲一個在家弟子,讓他下地獄的。
发表于 2013-4-25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但不很肯定程度上是不是这情况。我觉得,当时活佛确实认为这并不妥当、不是好事....当然,他不会牺牲让我下地狱,所以可能确实没到视为“绝对禁止”的程度,但似乎也不是前面说的“不禁止不提倡”的感觉,似乎比“最好不要听闻。态度似乎是偏保守一些”严重几个级别。不过,我很可能错。
发表于 2013-4-2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4-25 02:37
我明白,但不很肯定程度上是不是这情况。我觉得,当时活佛确实认为这并不妥当、不是好事....当然,他不会牺 ...

能海上师传承的道场  开许学习《律海十门》
发表于 2013-4-25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海十门》其实属于《律藏》的“精要”
有“制戒缘起”、“高洁大行”等“品”,能海上师开许居士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4-25 02:37
我明白,但不很肯定程度上是不是这情况。我觉得,当时活佛确实认为这并不妥当、不是好事....当然,他不会牺 ...


已经求礼进请教雅培格西,雅培格西是拉然巴格西,应该会精通律藏,他的回答应该足资参照。
发表于 2013-4-2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3-4-25 08:29
已经求礼进请教雅培格西,雅培格西是拉然巴格西,应该会精通律藏,他的回答应该足资参照。

请教过藏传格西, 说有部的别解脱律仪要先受才能学, 包括居士戒直到比丘戒的七众律仪.

原因:如果看到持戒的内容, 可能会产生退弱之心, 不去受戒.

对自己修学而言, 避免这个上进的违缘, 至关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荷丹 发表于 2013-4-27 13:51
请教过藏传格西, 说有部的别解脱律仪要先受才能学, 包括居士戒直到比丘戒的七众律仪.

原因:如果看到持 ...

这样的话会有个问题
如果居士受过五戒,也不打算出家,那么看具足戒,哪怕会产生退弱之心,反正也不去受戒,无关紧要啊
受过五戒的居士是不是就可以看具足戒了呢?
发表于 2013-4-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荷丹 发表于 2013-4-27 13:51
请教过藏传格西, 说有部的别解脱律仪要先受才能学, 包括居士戒直到比丘戒的七众律仪.

原因:如果看到持 ...

这个说法很怪,姑且不论比丘戒,难道五戒八戒也不许先学?假设信士受五戒八戒后,学习戒条觉得不堪持守,当场舍戒,那又算怎么回事?算泄密么?
发表于 2013-4-2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3-4-27 14:58
这样的话会有个问题
如果居士受过五戒,也不打算出家,那么看具足戒,哪怕会产生退弱之心,反正也不去受 ...

七众别解脱律仪是分别的七个, 要单独对待, 不是受一个就可以学全部.

比如: 受沙弥戒只可以学此学处, 不可学比丘戒学处. 这个也是格西说的.
发表于 2013-4-2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丹 于 2013-4-27 22:29 编辑
慕宗 发表于 2013-4-27 18:51
这个说法很怪,姑且不论比丘戒,难道五戒八戒也不许先学?假设信士受五戒八戒后,学习戒条觉得不堪持守, ...


藏传"说一切有部"的戒律是这样做的, 对于其他部派的, 不知道是怎样的规定.

如果舍戒的话, 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最好不要这样做, 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什么都可以是浮云, 但业果绝对不是.

还有, 如果有些戒律比如说八关斋戒, 可以自己选择受多少时间的, 比如一天也可以;大众部的律仪也是可以自己选择多久时间, 几个月几年都可以.但是有部的戒律是必须受一世的(这里只讨论别解脱律仪, 不讨论菩萨律仪和密乘律仪)
发表于 2013-4-28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13-4-28 01:07 编辑

南传的戒律规定跟汉传和藏传的规定都差很远,单单五戒的解释就南辕北辙了,拿各部律互相讨便宜是没有意思的,也是不允许的。比如,南传五戒中,开许五戒可以自受,不必依师,你说南传是这样的,我们汉传藏传也这样办,恐怕没有哪个师父会开许你啦!受的是哪部戒,就持哪部,规定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更不能拿其他部派允许的事拿到自己部派来做借口。如果热衷于阅南传比丘戒,可以去做南传的居士,那么就随你了。
至于藏传,我的上师(一等格西)多次强调,居士绝对不可以阅读比丘戒,我因此被骂过很惨。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做居士的时候也非常热衷好奇律藏,其实我早就都看过了,但也因为了解很多事,差点出家就没有得戒,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怕。戒律的事,有时候你不知道,你就占便宜了,全知道,很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5 03:59 , Processed in 0.03643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