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leung 于 2012-1-5 12:27 编辑
回應「自性本來清淨,為什么還會有貪嗔癡我執?」這個具義標題的心聲 「自性本來清淨,為什么還會有貪嗔癡我執?」這個題目牽涉着不同層面,一個是湼槃自性(修亦無修的一面)的層面(屬無修的層面),另一個則是生滅無常,但又可以作出修正的層面(一個可以修因的機制,亦即所謂有道可修之一面)。 學佛修行者,如果未知曉如是兩種不同層面之修行方式,於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必會很容易被此兩種不同之修行方法混淆,搞昏自己的腦袋。何以故?一方面說有修有証,另一方面就說無修無証的緣故也。此乃因為當年釋迦佛行道多年,就衪接引不同根器修眾之需要,開了很多方便法門,例如有頓有漸,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有密,這都是渡化不同根器之修眾所運用之技巧,可說得上是一時一機的需要而已。後來為了澄清此等容易令人混淆的情況,佛陀就此便以「法無定法」之說法,來消除不同層次修眾之疑惑。現在於此論壇一班修眾就此問題討論,也同樣產生類似的迷惘,這都是因為修眾們未有一種正統之修行次第及未能圓知佛法無邊的張力所致。 就此標題我看過了幾位同修們對此標題作出了很多不同的解讀與諮詢,大家都講得很有誠意,而且期待知得更多。當然,也有部份初學者感到疑惑與惆悵,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只有具備通識佛法能力的人才可以完全解讀出來的一個題目,大家同意嗎?以下有一個源自這個標題,但比上述題目來得更精彩更全面的話題,希望大家都能就此取得一個正解修行的導向儀。 「自性本來清淨」是一個非常具義的題目,因為它暗示着佛教思想中一個核心的原意所在。修學佛法的人,若能鎖定這個題目蘊藏之原意,那從屬於每個人內心中修行之心路歷程,必會得到極大之方便力。何以故?因為此舉能讓修行者可以取用源於自心又無處不在的正覺力,就好像拾到一個能夠導出正確方向的導向儀一樣。 為使大家進一步了解此題目,本人多設一個附加標題(這一句名言同時講出了真如自性的存在真相,以及解決眾生因用心有誤(三毒生起)導致迷失之方法),希望有心人看到後得到相得益彰之效果。這句名言源於六祖慧能檀經中的覺悟語,原文是這樣說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菩提自性(菩提是什么,自性那裏來?) [按:本來成佛義是源出於此,所有修與不修與此無關。] 本來清淨(何義謂本來,清淨怎么解?) [按:修亦無修,無修亦修之方便是由此出。] 但用此心(但用此心是誰用,及用了一個什么的心?) [按:從屬於外在之色從而結集藏於體內的末那元素,此即為執有的心識,以此心識為自己者即人人之第七末那了。所有修行技巧均與此句及下一句有關。] 直了成佛(云何直了?如何直了?云何成佛?如何成佛?)」[下文中有解釋此義,請大家自己找一找] 上文前兩句是跟大標題前面的首句(「自性本來清淨」)一樣的,而後兩句正是大標題(「為什么還會有貪嗔癡我執?」)的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