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临终十念,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不全是十种念头的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的功夫 不同 莲花品位也不同  这也是个表法   古本弥陀经 有这句话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后接着解释什么是福德因缘  既是称佛名号   其实大家修学法门各不相同   看自己适合哪个就选哪个  菩提心没有大小  最终都是为了 成佛  求佛道 为了什么    为了自度度他 利益一切 圆成法界  汉传佛教净土法门  摄受了    多少已受苦        未受苦    的众生   都是佛宣说的法门吗   哈哈 个人认为  以上是   我不是在这抬杠  宗大师的菩提道 难道不是净土法门吗 难道不是观音法门 吗   呵呵  顶礼宗大师  顶礼未来将成就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很执着,我有时候都不懂为什么。
其实我猜 您在念佛的净宗是很有人缘的,大家公推您到此处宏法?
呵呵
发表于 2011-12-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多说一句,实际的情况是,临终的人,能口称的,恐怕很少,几乎也许没有
那么,念------一定是指心念,念头有十念。
我想,所有平时的口诵 阿弥佗佛 名号,也是为了那个关键时刻,心念保持在佛号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7 12:39 编辑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1-12-6 16:20
噶玛又来这套鱼目混珠伎俩了?!
藏文我不懂,梵文也没正式学过,但我曾经有几年住在婆罗门教庙里,每天 ...


噶玛又来这套鱼目混珠伎俩了?!
藏文我不懂,梵文也没正式学过,但我曾经有几年住在婆罗门教庙里,每天三次必须学习原典梵文对照英文一个一个字学习,前面那几个字(Namaskaram)在婆罗门教经典里经常出现,礼进解释据我知道并无错误。实际上,祈竹活佛也对这“念”字指出过梵文原字及错误理解之处(前者说的时候就是后来结集为《生死自在》一书的同场合)。至于江译师、李译师,两位我都认识,他们该算当今汉人里的藏学权威了,礼进也对此很有学问,这些人就是干这个的专业人士。您也不懂梵文,就别胡扯了。人家是看你不是同级别也不懂如理辩论大概懒得回应了而已,不是如您自己单方面宣布的“基本已经被否定了”。别傻了,呵呵。
还有您对“原典研究”这个概念也一窍不通,“原典”并不指最初那本文物啦,哈哈。
这里,如果您要证明祈佛、礼进、江、李错误,那么,您得对梵文有点研究,否则别人都把字列出来了才说明错误在哪里,您要挑战,就必须懂,否则没啥可说的。如果您认为他们的“原典”并不是最初原文,那么,您必须提供原文物,或者至少说一些疑点。以您的程度这显然不可能。那么,在学术研究来说,既然无法用证据挑战,如果是讲道理的,就得接受这个说法。您这些胡缠,没有太大意义啦!
————上善,这样吧,你就明说,你是否认为《法华经》的部分章节或是内容上翻译不妥,不如礼进或是江大译师、李大译师翻译的妥当,是这个意思吗?
净土宗的经典在翻译上,部分章节或是内容说的不明确,不如礼进或是江大译师、李大译师翻译的妥当,是这个意思吗?
继续按照你的思路推广:是否历代的净土宗祖师大德及鉴定入藏的那些大德们,都不如礼进或是江大译师、李大译师翻译的妥当或是佛学常识等来的严谨,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净土宗的佛经有问题了,那么其他宗门的经典,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呢?不如礼进或是江大译师、李大译师翻译的妥当或是佛学常识等来的严谨,是这个意思吗?
那么如果你想表达的潜台词是这样的话,你该让我怎么说呢?
1、你胆子极大,将汉传佛经基本一网打尽了。
2、你胆子极大,将历代译师等祖师大德基本一网打尽。
3、你胆子极大,学习汉传佛教的各位祖师大德出家僧众,学习的佛经有问题,但他们中很多人竟然成就了,这个现象,不可思议。不知道你该怎样评价。
4、你胆子极大,汉传佛教的那些善神护法、伽蓝圣众,竟无一位显现提醒大家,所学的佛经翻译上有缺陷。
5、礼进或是江大译师、李大译师悲心不够,没有全面的修订汉传的佛经。
如果汉传佛经存在这个问题,那么为何藏传佛教就没有呢?反正都是翻译过来的。你不要厚此薄彼啊。

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欢乐谷)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另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释僧,释昙影,释慧严,释慧观,释道常(恒),释道标被称为什门十哲。   
中国之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有鸠摩罗什而有良好之译本,系统之教义,佛典汉译之泰斗。
鸠摩罗什即使如此,也不如礼进及李大译师和江大译师在翻译正确佛学常识严谨,是这个意思吗?
但你们所学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论典,也是大师翻译的,你的意思是否应该请“礼进及江大译师、李大译师”重新予以修订了?否则学习起来不放心啊。
您不是也稍懂梵文吗?也可以协助这三位大译师,一起将所有的汉传、藏传佛经典籍等重新修订一遍,此功德无量啊。末学随喜赞叹。

传译正确 舌根不坏   
因为,当时有八百多位出家人,聚会在逍遥园,跟著鳩摩罗什法师一起翻译经典;所以鳩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非常正确的。怎麼知道他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呢?  
鳩摩罗什法师一生,翻译的经典,有三百卷。他圆寂的时候,对大家讲:「我这一生翻译了很多经典,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有没有错误?不过我现在给你们一个证明:如果我翻译的经典都是对的,没有错误,我死之后,用火焚化,我的舌头不会被火烧化;如果翻译得不对,经典翻译错了,那麼我的舌头就会烧化了。」  
等到鳩摩罗什法师圆寂荼毘的时候──就是用火来焚化,这个舌头果然一点也没有烧坏,完完整整的,没有被火烧化。由这一点证明,鳩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的地方。  
又有一个证明,在中国唐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位道宣律师,是专门修持戒律的;因为他持戒精进,感应了天人给他送饭,他所吃的饭是天上的人给他送饭吃。有一天,道宣律师因为年老,走路就跌倒了,北方多闻天王的儿子,就来把他扶住了。他一看,是天人来护持他,就问:「为什麼世间人都欢喜读鳩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那是什麼道理呢?」  
天人就对道宣律师说:「鳩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过去七佛是哪七位呢?第一位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  
由这一点证明,鳩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特别正确。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7 09:40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9:48
呵呵,大乘五力,绝非舍弃弥陀愿力,五力之中就有发愿力,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再结合学人自身的愿力 ...


阿难。若有众生。于他佛刹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殖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
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大宝积经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这个可是“一念”了,请问你又该怎么解释呢?且只是提到了“一念(净心)”,没说那么多的五力问题,这个该怎么理解呢?佛经有问题?某些佛爷说的有些问题?看你的选择了。
当你说我“以经解经不对时”,你不是也在以经解经吗?从其他佛经内找出来个十念的解释。你可以这么做,我就不行。高人啊。


发表于 2011-12-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没心可以发出声音,人没心可不可以发出声音,真不知道。据说,商丞相比干就是听到“没心没法活”直接死掉的。
难不成某几位大大,可以做到没有心理活动,就发出声音来,还发出“阿弥陀佛”的声音来。
抠字眼可以,别把自己抠成僵尸了。僵尸念诵“阿弥陀佛”估计没心。
难不成梵语的佛经原典主张 无心的 僵尸会念诵“阿弥陀佛”。
弟兄们,强调“至心信乐”足矣,不要强调什么“十种”菩提心,那不是忽悠人么?那不是藐视阿弥陀佛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7 09:56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9:48
呵呵,大乘五力,绝非舍弃弥陀愿力,五力之中就有发愿力,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再结合学人自身的愿力 ...


经文在这里并未说,一心不乱乃是如您所说的:【“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加持所致。】而是在前面经文说的需要有【善根福德因缘】,也就是白法种子力、串习力等大乘五力中的内容,故此我说大乘五力是保证修行人一心不乱乃至心不颠倒的关键。当然,众生根基千差万别,难以一概而论,这只是约现今绝大多数人的情况而说,请慧鉴。
————下品的那三种类型,又该怎么办?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阿弥陀佛的大愿就不是三根普被了。
“无论何种根器能力及造业多少,但能至诚心念佛,即可往生极乐世界。”你将此给否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7 09:54 编辑
风火 发表于 2011-12-7 09:49
电脑没心可以发出声音,人没心可不可以发出声音,真不知道。据说,商丞相比干就是听到“没心没法活”直接死 ...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你愿意诽谤怀疑阿弥陀佛的大愿,随你。。。
只是别拉着别人跟你一起这么做。谢谢。。。


难不成某几位大大,可以做到没有心理活动,就发出声音来,还发出“阿弥陀佛”的声音来。
————你心理没啥活动,但一样在呼吸着呢。难不成,你要时时刻刻的关注鼻子有无呼吸吗?
发表于 2011-12-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缘不同说法不一  世俗上不常常有 好人活不长 坏人活百岁的 恶劣说法么  就因为根器不同 意乐有别 等等  佛的世界  地狱的种类  都很全面
发表于 2011-12-7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无量寿经里面说:“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这是在说,想要往生极乐净土的凡夫应当修三福,这样才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按照噶玛的观点,都以佛经为准,那么这段也说的很明显了,和大乘五力教授是相符极成的,但经文后面紧接着又说:“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针对所化正机所说的正因,最为苦口婆心劝诱受持之句。

至于说下品三生,经中说法是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上生)、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中生)、
“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下生),
这些都是摄化旁机,权宜说法,必要条件都是要有善知识为讲法,吾人临命终时,曷可必能值遇如是善知识?何况按照因果法则,这属于也是宿世善业成熟,才可能值遇的,而宿世善业与恶业到底如何,吾人不知,何者先成熟,吾人亦不知,诸行无常人命危脆,何时死亡亦不知,此三不知,而以为念了十声佛号至少能下品往生,岂非大谬?

你会说,还有“至心信乐”啊,但何者谓“至心信乐”,实际上很难肯定,就个人理解来说,“信”要包括六方面:一、信自;二、信他;三、信因;四、信果;五、信事;六、信理。“乐”,至少也要包括欣求净土之极乐,厌离娑婆之秽土,发愿往生。什么程度才算至心?按照佛教词典上的说法,“至诚之心,又至极之心,心源彻到。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至犹极也。”这也并非凡夫皆能轻易具足。如果对佛法不能多闻善解并进而修成止观,我想这点是做不到的。我相信古代净土宗的祖师解释这句话,肯定还有更贴切的更标准的解释,单位午休,没有时间去找,哪位师兄如果在古代注疏中找到净土宗祖师的解释,自然更好。总之,对于佛经如果简单的如言取义,以为至心信乐很容易做到,那就错了,还是那句老话,如何准确理解佛经,应该遵循历代祖师的开示,不能凭借自己想当然的去理解。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7 12:46 编辑

三根普被,不要死持一处。
“权宜之说,摄受旁机之说”,一样可以往生,因为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所加持。

智随法师按:持名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择智愚,不论贵贱,不捡善恶,称念必生。其力用超绝,非思议能测。然此一法,行之极易,信之甚难。故念佛之人,往往自抱疑惑,不能释怀。今辑录几则往生实例,藉事辅理,以作念佛往生之铁证。使见闻者,就此放心,安心念佛。
所选之人,多是下劣凡夫,愚痴之辈。其行业多疏,遇缘尤迟。然乘托大悲愿力,皆得往生。大悲为凡之旨,尽彰无遗。今选如此行人,非此等人行业可赞,乃弥陀名号可尊。盖不以此最下之机、最少之时,难显极善、最胜之法。十地菩萨虽亦念佛往生,然凡夫之人,往往以人视法,望而兴叹,以为非如彼不能往生。由此而怯步不前,失往生大利。是为可悲也!思及末法众生,谁不贪瞋具足?谁不恶业缠身?然彼最劣之人,临终十声一声,尤得往生;平生遇缘,常念佛者,如何不满所愿?故以此启人信心,使人有希望之喜,无绝望之叹。
凡见闻者,切勿以人而轻法,宜当深生庆喜:彼既往生,吾亦有份也。如是则自然欢喜信受,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南无阿弥陀佛!
一、贩鸡恶人 异香满堂
长安,张钟馗,杀鸡为业。命终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即四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堪忍。有沙门弘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化去。(《佛祖统纪》)
二、杀牛屠士 见佛来迎
长安,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来云:“汝杀我”。张善和告妻,急请僧,即为说《观经》:“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善友告令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善和大叫云:“便入地狱也”!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转身向西,厉声念佛,未足十念,即云“佛来也,已与我宝座。”言讫而终。(佛祖统纪》)
摘自:http://hi.baidu.com/lengyan590709/blog/item/3d6f468243c96e8cf703a63a.html

发表于 2011-12-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要引全,没引全要标出来,不能仅仅引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不利的部分缺失到连标注一下都没有,这就没有基本的学术道德了。

您引的是:“阿难。若有众生。于他佛刹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殖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
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宝积经原文是:“阿难。若有众生。于他佛刹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殖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生极乐世界欲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阿难。若他国众生发菩提心。虽不专念无量寿佛。亦非恒种众多善根。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回向彼佛愿欲往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即遣化身。与比丘众前后围绕。其所化佛光明相好与真无异。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阿难。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如来。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段经文,其实恰好证明了需要大乘五力的摄持,如发无上菩提心对应牵引力、发愿力,积集善根对应白法种子力、对治力,专念极乐净土对应串习力、愿往生净土欲见无量寿佛对应发愿力,这恰好是佛说往生正因应该具足五力的明证,也是佛陀专为摄受往生正机者的开示。

其他两种往生,也有种种限定,如发菩提心,住大乘者,以清净心,闻甚深法即生信解等,仔细分别,不难找出大乘五力的对应部分,这部经上噶玛就别费心了,肯定不是鼓励念十声就能往生的证明。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7 12:38
观无量寿经里面说:“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 ...

如果对佛法不能多闻善解并进而修成止观,我想这点是做不到的。我相信古代净土宗的祖师解释这句话,肯定还有更贴切的更标准的解释,单位午休,没有时间去找,哪位师兄如果在古代注疏中找到净土宗祖师的解释,自然更好。总之,对于佛经如果简单的如言取义,以为至心信乐很容易做到,那就错了,还是那句老话,如何准确理解佛经,应该遵循历代祖师的开示,不能凭借自己想当然的去理解。

————你把净土宗想的太复杂了,其实你是按照上中根器的能力来说的,但就是无视加忽视了下根器的情况。
比如《法华经》吧,遇到各种灾难盗贼等,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解脱,这个是字面的意思,更深层的含义是修行上时时不忘观音菩萨,以菩萨的德行来激励自己以及称念菩萨的圣号来作为护身之用。但你不能说,因为后者的原因,前者就不管用了,念了白念。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7 12:38
观无量寿经里面说:“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 ...

你会说,还有“至心信乐”啊,但何者谓“至心信乐”,实际上很难肯定,就个人理解来说,“信”要包括六方面:一、信自;二、信他;三、信因;四、信果;五、信事;六、信理。
————何谓“至心信乐”呢?就是全身心的托付。就像你们格鲁对宗大师崇敬一样的程度。没有任何怀疑没有任何选择,就认准了阿弥陀佛,这就是“至心信乐”的一个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2:32 , Processed in 0.0348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