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精进修行---多闻不如实修(摘自华严经)————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论·第1176部
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马鸣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一三)
  复次若不见道迹。虽复多闻不能得拔生死之苦。是故智者应求见谛。我昔曾闻。兄弟二人俱共出家。兄得罗汉。弟诵三藏。时彼罗汉语三藏言。汝可坐禅。三藏报曰。我当坐禅。罗汉比丘复语之言。汝宁不闻佛之所说。夫行道者如救头然。即说偈言。
  今日造此事  未必到明旦
  人命不可保  宜速修善业
  死大军来至  无可求请处
  若其命终时  不知从何道
  冥冥随业缘  莫知路远近
  命如风中灯  不知灭时节
  汝言明当作  斯言甚虚妄
  死虎极暴急  都无有容纵
  一旦卒来到  不待至明日
  死王多残害  汝应生怖畏
  当知身危脆  命速难可保
  应勤观内身  舍弃多闻业
  求离世解脱  超拔生死根
  死若卒至时  悔热无所及
  今若见道迹  后无悔热患
  佛法中坚实  所谓得道迹
  多闻业虚伪  应舍莫爱吝
  虽多闻博达  不获道迹者
  譬如盲执灯  照彼自不睹
  若欲求自利  必须见道迹
  处众师子吼  言辞善巧妙
  敷演诸法相  分别释疑难
  能令听法众  皆发欢喜心
  又使一切人  悉得于调顺
  虽有如是事  临终心错乱
  堕于恶道中  智者所嗤笑
  汝之所说法  言词字句满
  次第说因果  美味悦心意
  甜如甘蔗浆  虽能作斯事
  不能自调顺  未断三恶趣
  自求得解脱  空用是事为
  凡夫不可信  宜速求见谛
  汝有大名称  咸云善说法
  虽有空名誉  于汝将何益
  当观察内身  嘿然修禅定
  昔来多闻者  其数甚众多
  无常所迁谢  存者极鲜少
  勤苦求名誉  虽得复散失
  佛说有为法  一切悉无常
  过去恒沙佛  成就三达智
  除灭于三障  一念观三世
  斯等诸世尊  名闻满十方
  今皆般涅槃  名字亦随灭
  是故汝今者  应勤修精进
  舍离于名称  专求于解脱
  三藏答言。正尔当作。未久之间身遇重病。恐命将终深生悔恨。而说偈言。
  怪哉我今日  于佛圣法中
  戒闻虽具足  而不得见谛
  我今若死者  与狗亦无别
  洄流没生死  如彼陶家轮
  我今可哀愍  未得证道迹
  师长垂慈矜  劝我学禅思
  我不奉法教  都不习少分
  是故于今者  不得见真谛
  我执释迦文  大明之法灯
  而为无明首  不能自照了
  以不能照故  永没生死苦
  其诸同学闻其病患咸来瞻视。见其恐惧皆悉惊愕。各作是言。汝宁不闻佛之所说。多闻之人有智慧力能知无常。是故汝今不应忧怖。时病比丘即便说偈答同学言。
  我先蒙教诲  当习坐禅法
  今日至明日  窳惰自欺诳
  令此一生中  空过无所获
  是身如聚沫  我不深观察
  横计为坚实  不觉死卒至
  专著多闻法  生于最胜想
  忽为死蟒吞  悔恨无所及
  如修多罗言  应当习坐禅
  专精莫懈倦  灭结之所说
  佛有如是教  不能随顺行
  悔热火所烧  令我心燋恼
  我今甚闇劣  譬如婴愚者
  于彼六道中  不知趣何道
  未知将来世  得闻佛语不
  周回三有中  为遇何等人
  亦不知未来  为作何事业
  或能丧本心  兴起于三毒
  不修诸善事  但造于众恶
  呜呼大苦哉  我为自欺诳
  已得离诸难  应获出世道
  云何为痴误  放逸而自恣
  时诸同学闻说偈已重安慰言。汝既多闻又坚持戒。宜应自宽何为忧怖乃至如是。病比丘言。我今病困。诸贤见舍必死无疑。涕泣流泪而白兄曰。愿少近我。由我愚惑。不奉兄教。今者病笃必就后世。愿兄垂愍当见拔济令离大苦。即说偈言。
  同处佛法中  汝称沙门宝
  数数教诫我  愚劣不承顺
  我以斯事故  倍复生悔热
  盛夏郁蒸气  猛焰烧燋然
  我之背恩教  悔热复过彼
  我今无所恃  唯当归依汝
  于后受身时  观察莫忘我
  令后值佛法  复还得出家
  不虚着法服  愿心获道果
  学问诸余业  舍之不复为
  专精求解脱  更无余志求
  假使将来世  求于见谛者
  皮肉及筋骨  髓脉消干竭
  身命趣自在  终不舍解脱
  又愿未来身  常勤修善法
  昼夜六时中  精进初不废
  时病比丘说是偈已。心怀惶悸。其兄见之生大忧愍。而作是言。善哉善哉。子今乃能深生悔恨发于誓愿。但先教汝不用我语。惊悔于后将何所及。而说偈言。
  疾病以困笃  大命不云远
  支节皆舒缓  刀风解其形
  汤药所不疗  医师舍之去
  左右咸称言  怪哉决定死
  诸亲妇女等  对而悲啼哭
  临终大恐怖  惊畏苦难喻
  设当平健时  知死有斯苦
  谁不发道意  克获解脱果
  盛年无患时  懈怠不精进
  但营众事务  不修施戒禅
  后遭重病疾  诸根如火然
  临为死所吞  方悔求修善
  彼病比丘即便命终还生人中。时阿罗汉以天眼观。知其生处数到其家。此儿渐大乳母抱持。将诣僧坊至罗汉所。捉儿不坚失手扑地。头打石上儿大嗔恚。舍身命终堕地狱中。时阿罗汉复以天眼而观察之。见在地狱生苦难处。即说偈言。
  呜呼大毁败  生处难可救
  佛力尚难拔  况我能救济
  系心慧无漏  非苦所能修
  地狱中苦恼  无有暂乐心
  尚无暂乐心  云何得系念
  以无系念故  不得慧无漏
  如是之难处  云何可救拔
  地狱受大苦  不可以方喻
  设复强为譬  人中死为苦
  少可得为喻  彼苦恒过此
  如火着干薪  无有暂冷时
  地狱苦亦尔  无有暂憩息
  地狱中阴身  皆如融铁聚
  热恼烧然苦  不可得称计
  宜应除懈怠  昼夜不休息
  勤修于正道  必使尽苦际
  是故先修道  克获解脱果
  然后以多闻  而作妙璎珞

上述佛经故事白话转述:
实修实证
佛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

        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

        法师弟弟回答说:“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

        阿罗汉哥哥再次向他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

        其兄又向他说了很多教诫的话,他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终没有如法修持,不久,这位法师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将终了,此时才后悔说:“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灯,而我却是一位最无明的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沉没于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怀大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痴,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法师说完后即命终。

        其兄以天眼观之,知道他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后来有一次,其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坠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头上,这小孩大发瞋恚心后,即舍生命而堕于地狱中,是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上述佛经故事白话转述来源:中华文化撷英 佛经故事(六)黄兵明主编 之65]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
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嗔痴。随慢随覆。随忿
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
内。起诸烦恼。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所问如实义
非但以多闻 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 惧溺而渴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 自饿而不食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 自疾不能救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 而受餧与寒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 悦彼不自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 示彼不自见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 而于海中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广说众好事
内自无实德 不行亦如是

——《华严经(80卷本)卷十三菩萨问明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
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然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欲界色界。无
色界。无明贪爱。无有差别。是则佛教。于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时勤首
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我今如实答
或有速解脱 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当于佛法中 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 樵湿速令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 未出而数息
火势随止灭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终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闭其目
怪言何不睹 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 欲以芒草箭
遍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尽干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见虚空 端居不摇动
而言普腾蹑 懈怠者亦然

——《华严经(80卷本)卷十三菩萨问明品第十》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1 15:30 编辑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1-12-1 01:37
《宗喀巴大师证道歌》
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
痴迷 ...


《宗喀巴大师证道歌》
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
痴迷暗覆取舍处,正闻明灯未洞烛,若于正道未了知,如何趋入解脱城?
是故我于慈氏主,南洲六胜二庄严,所有大论细研习,不以偏粗为满足。
又:
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
————如你有宗大师的能力智慧水平等,可以如宗大师一般的多闻。如果没有的话,请考虑是否可以开始实修了。
《集學論》
應忍求多聞,次當住林藪,精勤修等引。
————你闻的挺多了,何谓众生苦,怎么修行等,你应该都知道了。现在是否该“次當住林藪,精勤修等引”?
《那羅延問經》
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
————此智慧非彼智慧。这里的智慧意思可以理解为:保持正知正见、如何实在的修行。不全是听到很多的经法,会说会聊,但无修证。
吉祥勇云:
寡聞生盲不知修,彼無多聞何所思,故應精勤求多聞,因此思脩生廣慧。
————你闻的挺多了,何谓众生苦,怎么修行等,你应该都知道了。别给我说:你跟着祈竹仁波切那么久,佛爷尚未给你说怎么开始实修这个事情。
慈尊云:
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慳等諸分別,是為煩惱障。除慧無餘因,能斷此二障,聞為勝慧本,故聞為第一。
————你闻的挺多了,何谓众生苦,怎么修行等,你应该都知道了。别给我说:你跟着祈竹仁波切那么久,佛爷尚未给你说怎么开始实修这个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安乐 发表于 2011-12-1 00:14
不去听闻如何实修,你又实修啥?

你现在可以问问你的上师,如何实修,然后按照上师的话,开始修行。。。
如果上师只是让你多闻多看开释,那我就这不好多说什么了。。。
比如:宁玛巴要修五加行;净土要多多念佛持咒回响。。。
格鲁不会就是多多学习五大论之类的经论吧?且在家弟子,有几位能真正的将五大论之类的学全学好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者 发表于 2011-11-30 11:32
难怪宗大师说末世众生要依二大车轨具量经论为引导才能解佛语的真实义!呵呵

于诸大论师具量经论不做广大 ...

楼主不求多闻,不能知经中法义。有如“闇室中 雖有種種物 若無燈明照 有目不能見”!
————你所学的那么多,其实关键就是发心问题。
然后就是怎么去做,怎么去观,怎样去舍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不同的内容吗?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1-asd 发表于 2011-12-1 15:24
不知道某些人一边高喊“赶快实修啊,赶快啊,急切啊”,居然一般还笃定地到论坛来闲聊,并且隔几个月,就来 ...

对了,你的五大论学到多少了。
给大家说说,也好让我这比较懒惰的人随喜赞叹你。
或者,你按照五大论的教授,有何新的心得体会,对解脱轮回是否更有把握了?
请回复,谢谢。
别给我说,你又学了多少章节,但实际应用约等于零。
发表于 2011-12-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1 15:07
現今的淨土宗也是偏了,所以萬修無人去,真的要做廣大聞思,進而有生死無常,畏惡趣苦,進而厭離娑婆等心,所以 ...
再者你怎么知道净土宗现在“万修无人去”呢?你统计过吗?你这是谤佛法僧知道吧

這是我極大的錯誤,懺悔,謝謝提醒,應該是萬修只有1或2人去,這是祖師大德說的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1-12-1 01:37
《宗喀巴大师证道歌》
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
痴迷 ...

說“欲速成佛則須勤修,欲利聖教則須多聞”,內自修與利聖教別執為二,此是矛盾最大狂言...

未得无生法忍,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灵芝疏主(北宋高僧灵芝元照)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指幼鸟)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摘自弘一法师《净宗问辨》)
你所谓的“欲利聖教”请问是何内容,请明示,谢谢。
如果是救度众生,上面已经回复了。如果是开宗立派,好像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和智慧。如果是编写论著,要考虑自己的文笔和修证了。
那么你的意思是啥呢?说说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1-12-1 15:31
這是我極大的錯誤,懺悔,謝謝提醒,應該是萬修只有1或2人去,這是祖師大德說的

为何是 万修只有一二人去呢?你知道原因吗?
不是你说的没有闻思!!!
是有无真正的信愿。明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asd 发表于 2011-12-1 15:33
学得不多,但每每学必定实际应用,如今日此时,现量能知“何谓真正割裂闻思修之辈”!

【现量(梵语pratyaks!a-prama^n!a)】

因明学用语。三量之一。又称【真现量】。
指由感官和对象(所量)接触所产生的知识。关于现量,印度各哲学派别的说法很不相同。正理、胜论以及数论、弥曼差派将现量分为无分别的和有分别的两种。文法学派和耆那教不承认无分别现量,以为一切现量都是有分别的。佛教则认为具有概念思惟成分的有分别现量是似现量,只有不加入思惟活动、不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纯粹感觉,才是真现量。《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 ·12b)︰‘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未证言证,未悟言悟,可是大罪过的。
你有那个本事做到“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我是很怀疑的。
这就是你学习五大论的成果,笑死我了。学会说大话了。
发表于 2011-12-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1-12-1 15:49 编辑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1 15:38
为何是 万修只有一二人去呢?你知道原因吗?
不是你说的没有闻思!!!
是有无真正的信愿。明白吗?


師兄
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大意):
我的修行我知道,我此生可以往生淨土

佛法是教證二事,是否您在收到阿彌陀佛訊息:在某年月日往生某品,您再上論壇通知大家,此不注重聞思,專攻實修法確實有效,阿彌陀佛證明用此法往生淨土是某品,這樣是否比目前您上論壇辯論,浪費您實修時間為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1-12-1 15:48
師兄
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大意):
我的修行我知道,我此生可以往生淨土

佛法是教證二事,是否您在收到阿彌陀佛訊息:在某年月日往生某品,您再上論壇通知大家,此不注重聞思,專攻實修法確實有效,阿彌陀佛證明用此法往生淨土是某品,這樣是否比目前您上論壇辯論,浪費您實修時間為佳?
————你对净土宗还很不了解。
我就是做好该做的,时时回响,点滴回响。绝不忘记阿弥陀佛。其他的有无收到信息之类的,全不是关键。
就算是收到了信息,又能怎样?届时如无信愿还是走不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asd 发表于 2011-12-1 15:33
学得不多,但每每学必定实际应用,如今日此时,现量能知“何谓真正割裂闻思修之辈”!

您的应用就学会说大话,全无惭愧心。这个本事不得不佩服。(只佩服不随喜)
历代的格鲁祖师大德啊,是否要悲伤的流泪了。
某人的五大论学习的成果就是这样啊。
发表于 2011-1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1 15:52
佛法是教證二事,是否您在收到阿彌陀佛訊息:在某年月日往生某品,您再上論壇通知大家,此不注重聞思,專攻實修 ...
就算是收到了信息,又能怎样?届时如无信愿还是走不了啊。

收到彌陀訊息的前提就是要有信願啊,所以彌陀才會來告訴你某年月可以往生,除非有特殊情況,例如為弘法而延緩走,或是要提早走,彌陀答應,還是如約定時間走,
彌陀受記您可以往生,時間到而不能往生者,往生傳記裡我倒是沒看過,又這樣不是擺明說:彌陀,您的受記很不準喔,佛陀受記從來沒不準過,請您舉出證明,否則是謗佛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3:44 , Processed in 0.03589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