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了了

雪歌仁波切 及 洛桑群佩格西的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做电脑软件的朋友现在正在搞翻墙软件。已经成功。如果哪位朋友需要下载或者看什么东西,请把网址发到我的邮箱,就可以帮各位搞定。我的邮箱:695792005@QQ.com .
发表于 2012-3-2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拌面 于 2012-3-29 10:42 编辑
寒玉 发表于 2011-9-24 18:30
谢谢!我下载了一些,前面的连接有些打不开,后面2楼3楼4楼蓝色部分的《摄类学》《心类学》等可以打开。

[ ...


请把你邮箱地址发到我的邮箱:695792005@qq.com. 我转发给你。
发表于 2012-3-3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拌面 发表于 2012-3-29 10:41
请把你邮箱地址发到我的邮箱:695792005@qq.com. 我转发给你。

谢谢你啊!我下载的还没看完,以后先吧。
发表于 2012-3-3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3-3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感恩!
发表于 2012-3-31 0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了了师兄提供这么殊胜的法宝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2-5-19 17:16 编辑

妙吉祥网站(http://www.mjx.cn/ )內雪歌仁波切及洛桑群佩格西的mp3教授有所更新:

1. 新增教授:
a. 2011入中论根本颂(直接用汉语教授, 续讲中)
- /学无止境/《入中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RuZhongLunGenBen01, RuZhongLunGenBen02, 等等
27讲, 继续中。


b.  2012入菩薩行论(直接用汉语教授, 续讲中)
- /学无止境/《入行论》(雪歌仁波切2012年讲授)
8讲, 继续中。



2. 续讲中的教授:
i. 雪歌仁波切直接用汉语给的讲授: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广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77讲,继续中。

ii. 雪歌仁波切直接用藏语给的讲授(有中译):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广论》(雪歌仁波切讲授)/毗婆舍那/
84讲,继续中。

iii. 洛桑群佩格西的教授(有中译):
- /学无止境/《俱舍论》(洛桑群佩格西教授)
49讲,继续中。

- 2011释量论(续讲中)
/学无止境/《释量论》(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14讲, 继续中。

- /学无止境/《辩了义不了义》(洛桑群佩格西教授)/
83讲。

3. 雪歌仁波切直接用汉语给的已圆满的教授:
- /学无止境/《摄类学》(雪歌仁波切2009年讲授)
31讲, 圆满。 有文字稿.

- /学无止境/《心类学》(雪歌仁波切2010年讲授)
23讲, 圆满。有文字稿.

- /学无止境/《因类学》(雪歌仁波切讲授)
16讲, 圆满。有文字稿.

- /学无止境/《宗义》(雪歌仁波切讲于美国)
65讲, 圆满。有文字稿.

- /学无止境/《入中论》(雪歌仁波切讲授)/2011香港讲《入中论》
22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地道》(雪歌仁波切讲授)/2011年地道
37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八事七十义(雪歌仁波切2011年教授)
44讲, 圆满。



4. 雪歌仁波切藏语给的已圆满的教授(有中译):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广论》(雪歌仁波切讲授)/道前基础
69讲, 圆满。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广论》(雪歌仁波切讲授)/奢摩他
70讲, 圆满。有文字稿.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摄颂》(雪歌仁波切讲授)
22讲, 圆满。有文字稿.

- /道次第集/《菩提道次第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144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入中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128讲, 圆满。

- /学无止境/《中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125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入行论》(雪歌仁波切讲授)
76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心类学》(雪歌仁波切讲授)
16讲, 圆满。 2004, 有文字稿.




5. 洛桑群佩格西藏语给的已圆满的教授(有中译):
- /道次第集/《掌中解脱》之观章(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9讲, 圆满。

- /道次第集/《略论》之毗婆舍那(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39讲, 圆满。

- /学无止境/《中观宝蔓》(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36讲, 圆满。

- /学无止境/《中观根本慧论》(洛桑群佩格西教授)
102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地道建立》(洛桑却佩格西2010年讲授)
26讲, 圆满。有文字稿.

- /讲经说法/《般若七十义》(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24讲, 圆满。有文字稿.

- /学无止境/《宗义宝蔓》(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28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宗义建立2009年版》(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24讲, 圆满。

- /学无止境/《宗义建立》(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17讲, 圆满。2006 四谛讲修佛学会


6.下载方法
妙吉祥网站 (http://www.mjx.cn/ ) 首页有用FTP方法下载的详细介绍, 但是有反馈说迅雷的FTP下载软件下不了帯#号的文件, 建议使用’FileZillaFTP client’软件下载。



PS: 放这里的目的只是方便不会翻墙的同修, 会翻墙可直接去下面网页下载原文件(但网速会有点慢, 而且放这里的mp3己经壓縮):


台中阿底峡佛学会网页: http://www.adisha.org/

台北四谛讲修佛学会网页: http://denpashi.blogspot.com/

北美道次第佛学会网页:
  http://www.lamrim.us/

发表于 2012-5-2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6-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了了师兄,随喜功德.
发表于 2012-7-1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发表于 2012-7-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发表于 2012-7-1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2-8-1 10:26 编辑



【学习地图-总说】
雪歌仁波切讲授2012/01/30

  身为佛弟子,不应以烧香、拜佛、念经等外在形式而满足,世尊传下珍贵无上的教法,如果未能切实闻思修深广的内容,只停留在外相形式,就太可惜也太不应该了。这是我们于此安排学习地图的主要目的。

       如何理解、运用此学习地图呢?学习地图分两大项,即「闻思修」为因「集资净障」为缘。同学们会想,闻思修或集资净障时所缘是什么,哪一个法应闻思修?哪一个法应做集资净障?


*学习地图的主题:大小乘共许之「四谛十二缘起」,以及大乘共许之「菩提心、空正见」

  学习地图的主题有二:一、所有大小乘佛教徒公认的佛法核心,即四圣谛十二缘起;二、一切大乘佛教徒都共同重视的「世俗谛菩提心」与「胜义谛空正见」。我们这里所修学的主要就是这二项,也可以说,闻思修或集资净障时所缘的法,就是这二项。

  无论大小乘共许之四谛十二缘起,或大乘共许之菩提心、空正见,都是世尊开示的教法,世尊的教法是相互结合、彼此不相违的。小乘「四谛十二缘起」的道理更深入广解,即成大乘之法;而大乘法依《般若经》阐示成佛之道次第。换言之,四谛十二缘起更深广解释下,变成菩提心与空正见,菩提心空正见并未离开四谛十二缘起。道次世界网站,就是一个结合「四圣谛」与「道次第」,并以道次第为主轴的网站。

  此处要注意的是,此处讲说的「四谛十二缘起」是从大乘行者的角度来谈的,大乘行者是为了进入菩提心、空正见而修习四谛十二缘起,所以这里一开始讲四谛十二缘起不那么深广,概略认识就直接转入菩提心空正见教法,之后才更深入、更广地修学四谛十二缘起,这与小乘行者为了解脱轮回,而修学四谛十二缘起的动机以及修学方式不同。

  学习地图中,依道次第之深浅、广略的解释,而区分为「入门」「主要」「深入」三大类。所谓「入门」,即概略认识何谓佛法、何谓道次第;「主要」,则专注完整学习道次第,同学们会渐渐发现到道次第就是四谛十二缘起更深更广的一种解释而已;「深入」,则是更深入学习道次第背后,成立的理论或理由。

       这张学习地图,是一张适用于所有大乘佛教徒的学习地图,不仅是藏传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学习地图,因为四谛十二缘起与菩提心空正见,是所有佛教徒共同关心的课题。因此大家若能摒弃狭隘的宗派之别,将重心放在学习地图的主题,共同切磋学习,定能带给学习者最大的利益。


*闻思修与集资净障,缺一不可

  大家一定要清楚,无论修什么法,或自身修行程度有多高,都必须「因缘俱足」,不能偏废。换言之,闻思修的「因」要,集资净障的「缘」也要,缺一不可。衍生的修学细节像是闻思修某些经论时,须配合何种集资净障?因修行程度不一,配合的闻思修与集资净障该有何不同层次?这张学习地图可以帮忙。

  我们得顺应自己的修学程度渐次增上,只有闻思修而没有集资净障不行,光是集资净障而不闻思修也不成。

  所谓修行,内心烦恼要对治,智慧善心要增长。四圣谛、十二缘起、菩提心、空正见….每一个法都要开智慧──闻慧、思慧、修慧。智慧开启才可能对治内心各式各样的烦恼与执着心,没有闻思修的智慧,没有办法对治,只在佛菩萨面前集资净障、发愿祈求是不够的,唯有努力成长智慧,才有能力去对付执着心,才真正能够摆脱烦恼而解脱、成佛。

  闻思修非常重要,这也是世尊广大开示经典的理由所在,没有听闻就没什么可思考,没有深入思考的体会也就谈不上修,如果要修的东西根本不明白,要修什么呢?再者,并非有「闻」就一定有「思」。思不是自然形成,必须自己精进思考才会产生。努力于听闻,也精进于思考,明白体会珍贵的教法后,把闻思的所得修起来,一定要修,不然就太浪费、太可惜了,修了之后才真正有能力对治烦恼。要记得,广大「闻思」是为了「修」。

  但没有集资净障的话,障碍将层出不穷,就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闻思修终难有成。勤于集资净障,会顺缘圆满,少有障碍,此时把握圆满难得的机会,努力于根本的闻思修。

       修行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闻思修加集资净障,齐头并进。例如四谛十二缘起,要闻思修也要集资净障;修菩提心与空正见时,要闻思修也要集资净障。


*学习地图的适用对象

  学习地图的适用对象有两大类,一是在家人,一是未能有机会完整深入佛法的出家众(按:有些出家众年龄大了才出家,或在寺院但缺少全心学习佛法的机会。)这张地图上的入门、主要、深入,是针对这两大类型的人而说的,而非从小就进寺院全心修学的出家人,对佛法钻研甚深的出家众而言,这张学习地图的「入门」、「主要」、「深入」三部份都不够完整。这点大家要清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2-8-1 10:27 编辑

【学习地图-入门课程】

                                                                                                                            雪歌仁波切讲授 2011/09/21及2011/09/28


入门阶段之闻思修 (因)

1. 佛法概论:

  *四圣谛

  学佛,应从「四圣谛」学起,认识佛法,也应从四圣谛下手。因为这是世尊开示的第一个法,也代表这是最殊胜的引导方式。过去的祖师大德们,无不如是引导,我们也应如此效学。再者,学佛,必须与自己离苦得乐的追求结合,才有意义。否则,学了半天,跟自己最重视的离苦得乐一点关系也没有,不仅难以真正精进修学,且易沦为一种文字上的追求或迷信。而四圣谛讲的,正是究竟的离苦得乐。

  学习四圣谛时,对于如何认识并对治内心烦恼(集谛)方面,应广大听闻、思考,而经论中所阐示的各种方法,更要自己实际去试一下、体会一下。修学四圣谛,要从这个角度出发。

  例如,真的去除了集谛烦恼,会不会真的去除苦?《入行论》提到该如何去除贪、瞋,真的是这样吗?无常、无我、空性、慈心、悲心….等等想法,要如何生起?内心里面的爱心、智慧出现的话,会不会真的产生平静、满足、舒服的乐?….。我们要以这种方式来学习四圣谛。

  《三转法轮经》中,世尊开示了三次四圣谛。原因何在?意指修学四圣谛时,应先闻,而思,而修。世尊说,未成就阿罗汉果,即代表四圣谛修得不够、还不圆满,这也意谓闻思修,有很多深浅不同的层次,我们要一步步深入、体会、成长。事实上,不仅修四圣谛如此,一切佛法也是这样子。

   *皈依与戒

  学了四圣谛,才会认识法、法宝;认识法宝之后,才真正明白能救护的是法宝,具此信心后,才能正确认识佛宝与僧宝,也才能相信佛宝与僧宝之能救护。认识了佛法僧三宝之后,才进入「皈依」与「戒」。

  法王经常引用《现观庄严论》第一品第十九偈:「修行及诸地 佛陀等三宝」,意思是,四圣谛学完之后,接着学皈依,亦即「三宝能救护我们」之意。所以,先有四圣谛,才有皈依。我们学习地图的次第,亦如此安排。

  皈依,代表我们愿意追随佛陀、学习佛法而成为一位佛教徒。因此,修学佛法的心与皈依,完全是一体的。否则,会觉得皈依与修学佛法是两回事,那就不对了。

  我们是不是一位佛教徒,不是从会不会烧香拜拜念诵那边去判定,也不是拿个皈依证、取个法名就叫佛教徒。皈依,是一种智慧的看法与抉择。我们想要脱离痛苦、获得圆满的快乐,必须依靠法宝而改变内心,内心修苦谛集谛,可脱离轮回,内心修灭谛道谛,就可以证得解脱;佛宝与僧宝,则做为一种助缘。这是因果法则,这是理性逻辑,这才是正确的皈依。内心若没有一个正确的皈依,只是一直往外祈求佛菩萨帮我、救我,其实跟外道没什么区别,这很可惜。皈依,一定要学了才会明白,有了正确的皈依,才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

  圆满的皈依,一如《道次第》所述:皈依的因,有哪些?皈依的对境是三宝,是什么样子?我们该如何皈依?皈依之后,应持守的学处有哪些?….等等。我们应了解,皈依的学处,是为了保护内心的戒,并令其成长、清净。有这份认识,皈依之后才会好好学习、持守种种学处。

  皈依成为一位佛教徒之后,可依个人意愿、能力更进一步受「五戒」,即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又称在家戒,可依个人条件与意愿一条一条地受,慢慢进步。再往上,还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

  戒这一方面,要常常看,对于犯戒、破戒的过患与感果,以及持守的殊胜与功德,内心应经常思考、串习,并随喜自己持戒的善根。另外,虽然出家戒律在家人不能看,但我觉得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基本的东西,这样比较抓得准如何与出家众相处。

   *常用经典

  在我们初期学习佛法时,周围环境里,也许常常听见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如《金刚经》、《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等。实际上,这些常用经典的内容,很深奥,不是一位初学者能懂的,因此,若没有具备一些基本概念的话,很容易被误导。这不好,会种下不好的种子。因此,初学入门阶段,我觉得也应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常用经典,懂了内容之后,不仅自己平日念诵时能增长功德,也不会乱解释,误导他人,或受他人误导。这是我们在学习地图里安排常用经典的理由。


2. 成佛之道:

   *认识道次第

  成佛之道,简单来说,即五道十地。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十地,即修道阶段中的十个层级。声闻、独觉依着他们的五道十地走,最后可成就阿罗汉果,而菩萨循着大乘的五道十地,最后成就的是佛果位。虽说每位众生都有佛性,但佛性要能培养彻底开展出来,必须走大乘的五道十地而成佛。

  我们现在仍处于凡夫阶段,无法立刻进入大乘资粮道,因此,为了顺利进入大乘五道十地的修行,前面必须先有一些准备,即菩提心与空正见的准备。「道次第」于焉而生。无论是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或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都是为了进入大乘资粮道的前行准备,而这也是本网站的主体内容。

  世尊传法,先讲四圣谛,再讲《般若经》。因此,学习佛法,先学四圣谛,之后把四圣谛更深更广来学习,即成大乘法,而道次第,乃一切经典的核心要义,也是《般若经》具体而微的呈现。学了道次第,我们会明白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怎么修?祂的目标是什么?….,整体上会有一个认识,并且实际修的时候怎么修….,这些也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即可去除对其他宗派的排斥,而自己方面,会特别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要的是什么?将来怎么走?缺的是什么?要加强的有哪些?…,一张自己个人的学习地图就会出来。这是学习道次第的一大作用。

  学习道次第时,短时间内先概略整体认识一下佛法全貌,并了解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般若经》、道次第。先有整体认识后再学,心比较踏实,也才容易学得下去。这是入门阶段学习道次第应注意的地方。

  另外,建议同学们应学习一下《地道建立》,倒不必深入全懂,只要概略认识,很多观念会比较清楚。还有,印度祖师们的传记,以及将那澜陀传承带入西藏的重要祖师如寂护论师与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与成就,也应涉猎了解。

  入门阶段里,我们只能概略介绍,没办法太细,此时配合《功德之本颂》来学习的话,很容易跟道次第科判结合。

  *功德之本颂

  宗喀巴大师跟随阿底峡尊者的噶当派深入修学《道炬论》,最后心中生起对阿底峡尊者及整个噶当派传承祖师们强大的信心,于殷重祈求下写了《传承上师祈请文》的前半段,并连接写出《功德之本颂》。( 注:宗大师当时写下的仪轨是「具德珍贵根本之上师,请来安住我等莲月座….虚空胜幢我祈请,虚空胜幢我祈请,一切功德之本具恩主,如理依止是为道根本,善见此理多方精进心…,圆满一切地与道功德,速得金刚持果位。」《传承上师祈请文》后半段是后人陆续加上去的传承祖师。)

  功德之本颂,文句不长,短短几句话就将从依止善知识到圆满次第之间整个显密道次第的关键精要全部抓出来,这个非常珍贵能快速成佛的修行方法,圆满齐全,无一缺漏,而且用词精准,很容易带起我们的心,这是它非常殊胜的作用。宗大师那个时代,其他教派的大修行者,见到《功德之本颂》之珍贵,无不赞叹非凡。再者,《功德之本颂》也像道次第一样具有四种殊胜的作用,它能让世尊的教法变成一个清楚的系统,无论大小显密,所有的法都是同一个系统的感觉,因而能去除各教派之间相互批评的谤法恶见。《功德之本颂》这个法的殊胜,可见一斑。

  另外,《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较重要的内容,可以配合科判和《功德之本颂》来读,蛮好的。传承祖师们的传记,也都该拜读。这是我的建议。

  *补充

  补充课程里,有《道炬论》、《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摄颂》,它们都具备完整显密道次第的内容,也同样具备道次第「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极大恶行自行消灭」四种殊胜,篇幅虽短,但提纲契领,极有助于掌握整体道次第。

  入门阶段之「修」:把闻思的内容与内心连接

  修,即止修与观察修。即使是初入门阶段,也应配合要修,不能仅仅闻思就好。训练的重点是将前面闻思的内容,借着止修与观察修这两个工具,慢慢跟自己的心续连接。

      我们的心,要平静,也要有智慧;平静的心,来自止修的功夫,而智慧的增长,则必须训练分析、思考的能力,亦即观察修。靠着止修与观察修,所闻思的内容,比较容易跟自己的心续连接起来。



入门阶段之集资净障 (缘)

       入门一刚开始,我们不习惯念诵太多,这没关系,短短念也可以,不过,最起码一定要有「七支供养」。

  宗喀巴大师是我们的上师,一般而言,在自己的上师面前修七支供养最为殊胜,功德也最大,因此,修七支供养时,最好是念《兜率百尊》,因为《兜率百尊》就是以宗喀巴大师为上师而修七支供养的仪轨。因此,我们念诵时,内心要想宗大师,也要观想整个传承上师,之后,再像《普贤行愿品》里说的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就这样,我们观想圆满的皈依境、资粮田来做七支供养。

      另外,《功德之本颂》也很必要,它是特别为修学道次第方面的一种发愿,这个发愿会带来很多顺缘。噶当派祖师们说过,想要上路,得先铺路,铺了才能走啊。发愿,就像铺路。常常发愿,等到实际行动时会很顺。《道炬论》、《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摄颂》与《功德之本颂》四者,内容差不多,可随一而诵。

      因此,七支供养加上《功德之本颂》的发愿,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集资净障,这是初入门阶段可以着手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2-8-1 10:02 编辑

【学习地图—主要课程】
                                                                             雪歌仁波切讲授 2011/09/21 


主要阶段之闻思修 (因)

1. 道次第

  *《广论》、《略论》

  主要阶段里的道次第,虽然同时安排了《略论》和《广论》,但不一定都要学,二择一即可。不过,《略论》是《广论》的精简版,因此《广论》内容较详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略论》与《广论》的差异在中藏版本上有蛮大的不同。藏文原版的《略论》和《广论》,从一开头到奢摩他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用词也都相同。但毗婆舍那的部分,《广论》和《略论》就差很多了,《略论》的毗婆舍那是宗喀巴大师重新写过的(学止观时,《略论》的毗婆舍那也要修学)。从藏文原版的《广 论》和《略论》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但中文版的《广论》和《略论》因翻译者不同的缘故,从用词上,看起来就像是不同的两本书。其实不然。这点大家要清楚。

  主要阶段的道次第,讲的是《广论》或《略论》「止观之前」的内容,也就是从开头到总的菩萨行六度。

  菩提道次第是教导大家趣向圆满菩提之道的阶梯,道次第含摄广行与深见的完整内涵,完整融摄三士之道次,此即成佛的完整大道。其内容包括如何在内心真正生起依止善知识的量,之后,透过善知识的教导,使行者依次生起不执着今生的证量、不执着来生的证量、断除我爱执的证量,再更上层楼至上士道的六度万行。

  *菩萨戒

  修学道次第到止观之前这中间,主要是菩提心和菩萨行。因此,这边我们特别安排菩萨戒这一项。菩萨戒,不是经典的名称,而是从主题的角度来谈,应学习的经论是无着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和宗大师的《菩萨戒品释》,以及《菩萨律仪二十颂》。《广论》并未详释菩萨戒,因此,学习菩提心和菩萨行时,要特别学习菩萨戒。


2. 修心

  *《入菩萨行论》、《修心七义》

  前面道次第阶段,虽然我们学习了《广论》或《略论》,也学了菩萨戒,然而,生活中遇到的境实在太多了,有时候,好像连菩萨戒也没办法包含的感觉。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烦恼境呢?谈这些内容,没办法讲次第,因为境来自四面八方,而人人际遇不同,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修行的方法可以调心,这些就是修心的法类。

  修菩萨行时,修心特别重要,而寂天菩萨写的《入菩萨行论》(简称《入行论》),更是修心法类中的佼佼者,讲的全是一位菩萨如何修行、如何调心。所以,我们将印度祖师寂天菩萨的《入行论》放在最上面,因为它是修心法类的国王,一个最广最有力的修心法门,也是噶当派修心法类的源头。

  接着,阿底峡尊者传下的噶当派中最早最重要的修心法,即是伽喀瓦尊者所撰的《修心七义》。

  总之,修学道次第、菩萨戒的时候,也同时要好好修心,因此,《入行论》和《修心七义》都是不可或缺的。到此,可以说广行世俗菩提心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


3. 止观

  当我们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意乐或基础之后,就可以下手修学止观了。因此,学习地图的主要阶段里,道次第和修心后面放的就是止观。止观,指的是道次第之后的内容,也就是《广论》和《略论》的止观。

  *摄类学、宗义、地道

  止观这部份,依序放了摄类学、宗义、地道、止观四项,意思是我们直接拿起《广论》或《略论》的止观来读,根本看不懂的。换言之,没有前面摄类学、宗义、地道的基础,读不来真正的止观。所以,摄类学、宗义、地道这些课程,乃修学止观的前行准备。

  摄类学里,包括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其中大理路的内容又包括心类学、因类学(因明)。这些课程,总称为「摄类学」。之后是「宗义」,即大小乘各宗的的见解分析,如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等。再来是「地道」,即五道十地,每一个层级与进程的说明,让我们清楚菩萨们实际上如何一步步走向成佛的道路。

  摄类学、宗义、地道这三门课,不仅有助于修学止观,实际上,要真正深入、准确懂《广论》和《略论》的话,也是需要这三门课的基础。这三门课不懂,前面学习《广论》或《略论》从头到菩萨行六度的内容,会以为自己有懂,可人家一问,马上就考倒了。这是因为没有这三门课的基础,所学仍不够准确和稳固,自己脑子里不是那么清楚。因此,学习这三门课,能让自己在学习前面的《广论》或《略论》时,掌握得更准确,并将错误的、不够准确的观念纠正过来,这有很大的帮助。

  *止观

  止和观本身,都是一种「心的工具」。止,它是一种让心平静、不散乱的功夫;观,则是分析观察的力量。这两项「工具」在手,无论修什么法,都会很得力,能快速生起应有的证量。因此,止观,基本上就是一种工具。

  止,又称奢摩他,它是内外道所共的。所以,修止时,修世间的奢摩他,也可以。但观,就不行了。观,又名毗婆舍那,内外道的观,犹如天地之别。修世间的观,即成轮回之因,而非脱离轮回的方法,所以修它就没什么好处。我们要修的是出世间的观,即缘空性的毗婆舍那,这才真正能让我们脱离轮回。

  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之前,必须先清楚空性的道理。不然,缘空性的观怎么会修得来呢?所以,学习空性,是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的前行。但这个前行,一点都不容易,非常困难。《广论》毗婆舍那的篇幅,即占了整本《广论》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一斑。

  宗大师讲解缘空性的毗婆舍那时,花了很大的功夫来说明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的资粮或前行,同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直接修观,而要先认识它的「所缘」,即空性。要认出这个所缘空性,必须下很多很多功夫去广大闻思。等我们了解空性之后,才修得来缘空性的毗婆舍那。到了这一步,道次第存在的目标就达成了,也就是进入大乘资粮道的前行已经具备好了。

  *主要阶段之「修」

入门阶段,闻思不多,当然修的也不多;到了主要阶段,闻思内容大增,修的部分自然也随之而增。修的内容,不是从开头到结尾全都一层不变,这一点,大家要牢记在心。否则,很容易慢慢偏向闻思,而没有修,这就不对了。因此,闻思修齐头并进,那么,所闻思的东西,就能用在自己的心续上,而真的帮助自己持续、快速地进步。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主要阶段之集资净障 (缘)

  主要阶段的集资净障,道理跟「修」一样。闻思多,修也要多;闻思修这个因多了,集资净障这个缘自然也要跟着增加。就像我们这里写了六年功课以及持咒念诵等等,就是这个意思,代表来到这个阶段大家要认真的多做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1:58 , Processed in 0.03597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