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ellotojoy

拉然巴索南松保大格西开示【三乘见解和修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学问答---清华博士与藏地格西对谈录

这是格西的一位弟子,和跟随格西修法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疑惑,格西不断的帮助他清除行道中的障碍给与他及时珍贵的开示,而整理而成。从个人分别念看,有些问题问得很尖锐,但格西回答很圆满。书中有格西的个人经历的简介,看完真的很感动,格西真的即平凡又伟大。



摘录一个章节,供养给大家。
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呢?现在多数佛教内部人士认为,佛教并不是一种宗教,至少不是西方式的宗教,佛教的“教”应该理解为教育的“教”,佛教就是“佛的教育”。藏语中“佛教”和“佛法”是同一个词。佛法是教育的内容,包括教法和证法。教法指的是经、律、论三藏,也就是佛教的理论;证法指的是戒、定、慧三学,也就是佛教的实践,所以佛教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教法和证法的关系有一点像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佛教不单是一种信仰,或者一种知识学问。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信佛,而对佛法的基本概念一窍不通,那就纯粹是迷信,是佛教最反对的。佛要让众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愚昧无知的人再怎么相信也不可能觉悟。另一方面,学佛者也不能完全没有信仰。如果没有信仰,纵然能引经据典地考证各种语言版本的佛经,写出长篇累牍的文章,人和法也还是分离的。学佛更要付诸实践,好比知道了哪里有食物,不伸手去拿,也一样会饿死。佛法是用来改造身心的,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因此所谓的学佛,应该是信心、见解和修行合一的学习实践活动。修学佛法的人,应该以对佛法的清净信心为推动力,以对佛法听闻思考后产生的正确见解为指引,努力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心,消灭烦恼,断除执著,利益众生,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利他利的二利圆满。对真正的学佛者来说,信心、见解和修行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具足才称得上真正步入佛法的殿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天 小乘见解和修法

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关于小乘一些的见解和修法并以此来修行自己的自相续。小乘的见解和修行方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修法,所以小乘主要的见解和修法不懂的话,修大乘佛法的时候比较困难,是修不到的,所以要以次第的方式来修行。
        藏传佛教当中的小乘主要为有部和经部,《四部宗义》当中的有部和经部的观点是小乘的法。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宣讲的三转法轮里面的第一转法轮——四谛法轮当中所讲得主要的内容是小乘的法,第二转法轮所讲的内容是大乘中观思想和理论,第三转法轮所讲的内容是大乘唯识的见解和修法。今天就按照第一转法轮里面的小乘的见解和修法来开示。
        小乘佛法里面主要的见解是人无我或者补特迦罗无我,这是他们主要修行的内容。我们平常所讲的空性比如小乘佛法里面所讲的人无我和空性是同义的。小乘佛法里面没有法无我的概念,主要讲人无我或者补特迦罗无我这样的空性,这就是小乘见解的修法。
        补特迦罗无我指的是什么呢?小乘里面所讲的空性指的是《四部宗义》所讲的常一自在的空,或者是补特迦罗自己能独立的实有的那种空,这个就是小乘佛法所讲的空。
        小乘佛法的宗派认为一切问题和痛苦都来源于我执。如果我执能断除的话。一切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就能解脱了。他们见解里面的法无我或者法执的问题基本就不讲,主要讲的是我执的问题以及我执所带来的贪嗔痴问题,小乘里面讲得比较细。
        大乘小乘的空性理解和见解就不一样。大乘佛法当中对于常一自在的空——常为恒常的常,一就是一个、单独的意思,自在说的是不依靠因缘的独立的一个“我”。大乘佛法不承认存在常一自在的空。但是他们认为我们心相续当中,每时每刻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执着于一种恒常的、不变的“我”上面。实际情况恒常的“我”是不存在的,“我”永远是变化无常的,刹那刹那地变化。但是我们思想当中的我执认为是什么呢?“我”是不变的、永恒的一个“我”,执着在这上面。比如说我们口头上说的是无常,但想的是恒常;说的是一切都是无常包括我也无常,但是比较深刻细微地来讲,我们想得还是恒常不变的我,这就是一种错误一种颠倒的想法。你我他都是名言安立中的存在的,是因缘和合的存在,不过我们想得并不是这样。我完全是一种因缘和合的“我”而存在的,但是我们心相续当中想得是把“我”当成一种永恒不变的,不依靠因缘和合,一种独立的“我”的存在。常常担心在这上面,担心常一自在。实际上“我”完全依靠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而存在,依靠这些身体和精神部分而存在,没有身体没有精神的话我就不存在。
        但是我们俱生我执认为是什么呢?“我”是不依靠任何部分能独立单独的存在。当我的身体我的精神没有的话,感觉“我”还能存在。执着在这样的一个“我”上面,这个叫我执。我执并不是执着于现在存在的“我”的上面。这个不存在的一个“我”是我们思想当中制造的。实际情况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我”存在,但我们就认为有“我”相信有“我”,爱他。不存在的一个东西我们特别喜欢。实际上他不存在的,但是我们认为他存在的。特别喜欢他 特别执着他,担心他关心他,为了他我们起烦恼做恶业;为了一种恒常的独立的“我”,或者是一种自在不依靠因缘不依靠部分或者不依靠任何部分和因素恒常地存在的一个“我”。然后认为存在以为存在爱他。
        错在什么地方呢?在最根本的思想上有问题有错误,因此我们行为上有错误,所以结果上得到痛苦。所以不想痛苦但是天天遇到痛苦想快乐得不到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最根本的问题是思想上有错误。所以佛教里面很强调地讲的是空性,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讲得很多。无常也讲得很多。为什么呢?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佛教就讲什么。
        讲的这些法义对我们来说对修行人来讲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帮助呢?如果你了解实际情况的话,在根本上不会有错误不会有颠倒的想法,这样的话你所做的事情不会错,行为上不会有错误不会去做恶业,行为上的业没有什么错,不会做特别不好的业,结果上面就不会得到痛苦。如果你想得到快乐不想得到痛苦尽量不做恶业。
        但有时候虽然不想做恶业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控制不住,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思想里面心相续当中有很多错误颠倒的想法,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于是有时候心上面控制不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去做恶业。
        佛法认为是什么呢?一切问题痛苦来自于自相续当中强烈的我执,特别是俱生的我执。相续当中没有俱生我执的话,这就是解脱。解脱并不是要去一个地方,解脱是自相续当中什么时候彻底没有我执就是真正的解脱。从此之后轮回就不存在了,痛苦也不存在。
        小乘佛法主要目的是什么呢?解脱。虽然里面也讲菩萨和佛的概念,主要的修法是解脱。希求解脱的教派。那么他们的基础修法是什么?因果和业,就是因果修法。基础的修法是因果。
        小乘佛法里面开始修行,比如皈依佛门以后基础修法指的是修因果。所以,我们平常念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一句话是小乘佛法,第二句话是大乘佛法。第三句话是密乘佛法,“是诸佛教”可以这样解释整个佛教。
        “诸恶莫作”是指不要做任何恶业。特别是不要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这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里面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的法义讲得不多,主要是不要伤害众生。“诸恶莫作”就是小乘佛法的宗旨——不要做任何的恶业。
        我们说皈依法该做什么?把经文佛经当成真正的佛真正的法。皈依法不应该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这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里面要求如果你不帮不了众生的话,最起码的是尽量不要做伤害众生的事情。不是无意当中去做的事情主要是不要违反皈依去做伤害众生。不要做任何恶业特别是伤害众生的事情,小乘佛法的修法就是这点。
        为什么不能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呢?不是你去做伤害众生的话佛不高兴。不是这个原因。因为你这样做的话对你自己也不好,你不想得到痛苦的话你不要做恶业。如果你想得到痛苦,你可以做这个恶业。也不是因为我皈依佛我这样做佛不高兴佛会伤害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不要得到痛苦的话,你尽量不要伤害众生,你伤害众生的话等于伤害自己。所以说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众生也不是为佛。如果你为了你自己真的不想得到痛苦的话,那就尽量不要伤害众生。如果你想痛苦的话,你可以做,这也是你的自由。
        “诸恶莫作”意思是不要做任何恶业,是小乘佛法;“众善奉行”指的是做圆满的善业,做圆满的善业指的是利益众生的事,做利益自己的事情谈不上圆满的善业,这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不但不伤害众生而且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修法。先不要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做好了之后再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这就是大小乘的关系。
        “众善奉行”说的是做圆满的善业,这就是大乘佛法。我们所讲的菩提心,意思是我愿成佛为度化众生为利益众生。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入门。第二句话就是大乘佛法。
        第三句话是什么呢?“自净其意”,藏语是“让给森得勇森得登桑吉得巴雅”,意思是调伏自己的心相续,这就是密乘佛法。虽然小乘大乘显宗也讲调伏,也讲调伏自心调伏自相续的方法。但是真正的调伏自相续的方法,密乘里面讲得很详细很殊胜,特别是转化的方法。小乘大乘显宗当中所讲的调伏的方法主要是断除,自相续当中起烦恼的时候强迫地控制烦恼。因为烦恼不好所以要远离,然后控制烦恼压制烦恼,尽量地避免烦恼的事情。修法中是尽量不要碰这些不好的东西,远离贪嗔痴的这些因素,不要让不好的东西进来。
        比如说一个人住在房间里,自己也不要出去。外面的人也不要进来,关上门让障碍不要进来。因为障碍很不好,所以采取关门的方式不让他们进来,自己住在比较安全的地方,这就是小乘显宗所讲的方法。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用的电脑,在电脑打开以后,上网使用的话肯定会有很多病毒。从小乘佛法的来讲,根本就不用电脑,把它关机。这样的话,好的不能进去坏的也不能进去。关机就行了。
        但是为什么要关机呢?其实电脑开机的话,对我们有很多作用,网络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佛法。但是你害怕病毒进来所以一直关机。
        同样的道理,也不要去不好的地方;因为不好的都是烦恼和烦恼的依附,所以远离这些。
        假如你小乘大乘的修法比较圆满,修行基础比较不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修密法。到了这个境界的话,你可以走出房间四处看看;即使有不好进来的话,你知道里面没有什么可怕的。包括烦恼的事情和贪嗔痴,因为从密乘角度讲他们对修法也有作用。如果你知道一些修行方法这些烦恼对修行也有作用,把他们转化就行,不要特别地彻底断除和控制。你了解这个转化方法以后,就可以转化烦恼为道用,这就是密乘佛法。调伏是转化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心,主要是转化自己的心。把不好的转成好的。所以第三句话实际上讲得是密乘佛法。
        “诸恶莫作”——小乘,“众善奉行”——大乘,“自净其意”——密乘,“是诸佛教”——三乘佛教小乘大乘及密乘。
        小乘里所讲的主要见解是人无我或者补特迦罗无我。“补特迦罗”是梵文,汉语不好翻译,一直用补特迦罗这个词。补特迦罗藏语为“贡撒”,意思是一切有生命的。包括佛 众生都叫补特迦罗,这些桌子杯子不叫补特迦罗,没有生命的这些木头石头不是补特迦罗。补特迦罗指的是什么呢?有生命有意识的,包括佛、菩萨、阿罗汉、众生和凡夫人,地狱饿鬼六道轮回的众生都是补特迦罗。汉语里没有这样一个词来概括,有情也不行众生也不行,严格来讲人无我也不合适,因为动物不是人。所以经常用的是补特迦罗无我。
        从小乘见解和思想观点来讲,补特迦罗无我指的是什么呢?常一自在的空。我不是恒常我不是一,不依靠部分的不依靠因素的“我”是不存在的。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从前世到现在,从现在到来世,当我们这个身体死了以后,身体的相续肯定就断掉了。有的观点认为“我”一直不断地从前世到现在,从现在到来世,这个叫“我”。所以很多外道认为“我”是恒常的,不依靠部分也不是依靠因素而存在的。佛教里相续来讲是相似恒常,但不是恒常。有点像恒常,但不是恒常。在辨经的时候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前世、现在、来世所去的那个“我”到底是什么?小乘的观点是意识。世间人讲的是灵魂。灵魂其实不是佛教的词汇,灵魂是基督教所讲的soul,佛教不承认soul。基督教所理解的soul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呢?上帝制造的一个东西,他是不变永恒的,他来源于上帝。上帝是永恒不变的、独立的不依靠任何条件和因素的东西,他制造了一切。所以soul说的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命运。上帝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如果你不听上帝的话让你去地狱。如果听上帝的话让他天堂。主要是这两个选择,其他第三个选择就没有。信上帝就进天堂,不信上帝就进地狱。
        但佛教不承认上帝,不承认soul(灵魂),灵魂这个词soul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专有名词。
        佛教所讲的意识指的是一个心的相续——为第六识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意识。小乘认为意识就是我。
        (问弟子)你们认为意识是不是我呢?
        意识不是我。那所去的那个“我”到底是什么?从前世来世无始以来到现在不断的一个相续。肯定不是身体,身体没有办法持续不断,肯定是一个无色的东西。无色不是色法肯定是一种心法。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当你出生的时候,当你从中阴身投胎的时候,进入到母亲的胎中,这不是母亲的意识。也不是第三者的意识促使中阴身进入母亲的胎中,意识肯定进去的。但是意识以外的还有一个东西吗?是业力让他去的吗?
        业力?我们死了以后,去善或者恶的地方,不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能有人有些东西安排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
        从天主教基督教的思想来讲,上帝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都是他所控制的,你没有任何自由。佛教不承认上帝,佛肯定不可能让我们去地狱。
        天主教他们有这个问题,假如我们提问的话,如果你们信上帝可以去天堂,不信上帝
        那么就去地狱。如果信徒有疑问的话,也会回答说上帝有慈悲,上帝也有无缘的不可思议的大慈大悲。既然上帝有慈悲的话,一切都是上帝来安排,那为什么要人们去地狱呢?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除非上帝的慈悲是分别的慈悲。
        特别是基督教耶稣,会满足人的要求但不考虑众生;天主教的话,爱上帝的人上帝也会爱你,你不爱上帝上帝也不爱你;而且如果你是爱上帝的人,不爱上帝的人你不可以爱他。
        但是基督教并不是这样,所有的人类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都是大慈大悲的对象不包括动物。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有人不信仰你你让他去地狱?如果你的慈悲包括所有人的话,所以基督教有很多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的见解和修法(中)

反过来讲,佛教讲去天堂或者地狱饿鬼及六道轮回。是佛或者菩萨让我们去不好的地方吗?不是的。那么谁让我们去的?我们自己愿意去吗?也不是,自己也不愿意去不好的地方。那是怎么去的?
        第一个是什么样的东西去的?那时候的“我”到底是怎样的东西。现在我们所讲的这个我,如果详细观察的时候就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想的都是我。谁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我要死我怕死的“我”到底是什么,到底“我”是什么?
        比方来说人就像车子一样,车的车厢如同人的身体,人的心如同车子里面的电器,人的呼吸如同汽油,电器就是意识,没有电器晚上没有办法走。人就和车一样,是一种概念一种名字,“我”也是一种名字一种概念,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去哪里是由谁来安排呢?一般的话,先是心里想然后再有行动。先心里面有思维活动,我们就跟着心做些事情。但是实际上有时候心不想但是还是做出一些事情,你根本就不愿意做但还是做了。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到了这个境况的时候谁来安排呢?肯定不是我的心想这样的。不是上帝也不是一种佛菩萨,也不是外在的魔鬼他们让我们做不好的事情。那是什么呢?
        那肯定是因果。所以你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去,这肯定是前世做了一些不好的业。因此你不想但是你还是要去。有时候你特别想去一个好的地方。或者是想得到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但是得不到,也是因为肯定前世没有做好的事情所以得不到。所以我们开车的时候,不是车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是司机想去哪里车子就去哪里。所以因果就像开车的司机一样,因果来主宰我们的命运。
        如果你的因果善业特别好,恶业做得比较少的话,你就好一路比较平安到达你的目的。如果你做得不好善业很少的话,那你到达不了你想去的地方。我们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想法是不对的,主要是前世的业是怎样的,我们就得到什么样的果。
        人死了以后去哪里,主要和前面曾经做过的因有关系,暂时的条件和因素也有关系。有时候因很好但是因素和缘不好的话,也有时候遇不到好的事情,所以能够得到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不管是好还是不好,轮回还是解脱,众生还是成佛都是一种因缘和合。主要是因缘决定,也不是上帝决定,也不是某一些人决定,也不是某一些佛决定,主要是因缘来决定。
        人们所说的“我”,从小乘观点来讲意识是“我”,到底“我”是什么?不断的去是意识 从大乘中观应成派派的思想来讲,既不是意识,这样你观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找不到任何的我。你不详细观察的时候,在名言中“我”是存在的。如果你很详细地在胜义中观察,意识也找不到,“我”也找不到,因为自相和自体上是空性。如果你不观察的情况下,在名言安立中讲的话。我和一切都是存在的,It's enough 这样就够了。在观察里面找不到任何好坏、解脱、轮回、佛菩萨都没有,我没有你也没有;但是因缘和合的存在,在名言安立中存在的,这样就够了。
        空并不是指的是根本就没有的一种状态。如果根本就没有的话,就会认为因果也没有诸佛菩萨也没有,那样的话就变成两种邪见断见和常见的断见。所以从应成派来讲的话,如果你认为有一个东西不断地转世,但是你观察的时候,到底这是什么样的东西去转世或者是投生到轮回中,观察的时候是找不到的。因为他的自相和自体是空性,没有一个东西在自体方面是存在的,都是名言安立中安立为你、我、他,在分别心中存在。这样的存在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所讲的因果不虚、轮回、解脱和成佛都是成立。
        中观指的是什么?空并不是没有,也不是有自体和自相,而是中间的观点。如果你说没有的话是断见;如果你说恒常或者自体或自相存在,那是常见。常见和断见是两个邪见,断掉的话就是正见。
        正见指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我不是没有,但我不是自性和自体存在。
        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谈论自性存在、自体存在;没有一个东西在自己方面存在,包括器世界和内在的众生、我、你、快乐、轮回、解脱没有一个东西在自己方面存在,或者是没有一种不依靠因缘而独立永恒的自体自相存在,这就是空性。
        空的概念和意思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小乘、大乘、显宗、密宗或者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对空的理解也可能不一样,讲得方式也有点不一样。
        按照宗喀巴大师中观应成派观点来讲的话,空并不是一种没有,空是有。
        在分别心当中,存在就是存在。在名言安立当中,存在就是存在。it's enough.这就足够了。存在的话,不需要里面或者外面详细地观察而存在。这个存在是自体和自相存在。所以名言安立中的存在就够了。
        但是我们认为是什么呢?名言安立中的存在的东西把他当成自相和自体存在,这就是错误的,这是无明。佛教所讲的无明指的是什么?无明不是不明白,也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指的是为什么不知道的原因,是无明,指的是一种我执。
        我执指的是什么?不是一个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我”上面的执着。虽然这也是一种的执着,但是主要的执着最大的最不好的执着是什么?根本不存在的一个“我”但我们认为是存在的。这上面的执着是特别不好的。
        比方说有人说在这个屋子里看到有鬼,然后你今天不敢去这个屋子。但这是我随便骗你的,但是你相信所以你害怕。而你害怕或者恐惧的对象,这个鬼是没有的,但是你还是害怕。如果没有的话你为什么会害怕呢?因为你以为有鬼所以你害怕。
        同样的道理我们思想当中制造的那个“我”,虽然是没有的,但是你以为有,所以你爱“他”,你喜欢“他”,特别喜欢“他”,但是“他”是没有的。不然的话你为什么喜欢“他”呢?
        “他“是没有的,你以为有你相信有,所以你贪“他”,你执着“他”,你爱“他”。
        所以,空性是很重要的。小乘佛法所讲的这个空性也是很重要。当身体、思想、行动、意识、感受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的时候,名字安立为“我”,It's enough。这就够了。他们分开的话,“我”就没有了。但并不是“我”没有,有“我”。但是他们里面没有“我”,但这个不代表“我”不存在的,“我”是存在的。五蕴聚集一起的时候“我”存在,因此叫“我”就可以了。“我”做一切的事情,成佛解脱或者地狱饿鬼都是这个“我”成办。
        如果“我”不存在的话,就没有办法成佛。
        但是问题是我们认为是五蕴中身体是“我”。比如说我们说我生病了,实际上是我的身体生病了,但是我们说的是我生病了。那时候好像觉得“我”存在于身体里面,或者我和我的身体有无二的感觉。
        有人打你,打你的身体,然后你说他打“我”。实际上他打的是你的身体,但说的是他打“我”,那时候认为好像“我”存在于我的身体里面。
        有时候我很快乐,我有很快乐的感受。或者说我很痛苦,实际上都是苦和乐的一种感受而已。但是我们说的是“我”很快乐、“我”很痛苦。这样说的时候,感觉好像“我”在感受里面。比如说在思想上,“我”认为“我”认为什么不好,这个“认为”“以为”是属于色受想的想,就是思想的意思。我是信佛,实际上这个“信”是你的思想,同意佛的观点就信佛了,但是我们说的是“我”是信佛。那时候好像“我”存在于我自己的思想中的感觉。所以不同的五蕴当中有不同的感觉,“我”的感觉不一样的。
        所以很多经部或者有部的观点当中认为五蕴是“我”,五蕴都是“我”,我的身体也是“我”。比如说“我”看见你,“我”认识你,你认识的“我”肯定是指认识“我”这个身体。我去什么地方现在坐在哪里,都是从身体的方式来讲。所以他们认为身体也是“我”,我的感受也是“我”,我的思想也是“我”。我的行为我所做的一切,这些都是我。其实行为里面包括很多东西,他们认为所有的五蕴都是“我”。
        但是有些观点认为,五蕴不是“我”,主要观点为意识是“我”。他们担心如果意识不是“我”的话,“我”就不存在的。他们认为“我”是自相存在和自体存在的。“我”肯定是在自己方面存在的;如果认为要是“我”在我自己方面不存在,“我”就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这就是断见,这是不好的,肯定“我”是存在的。
        如果“我”存在的话,“我”肯定存在于自己方面,在自体自相上“我”肯定会有的。那么观察的时候找不到“我”在哪里。从前世到现在、现在到来世,不断地去的那个“我”肯定是意识。到了这里,找到了这个“我”心里比较踏实一些。这就是经部和有部里面所讲的“我”。如果心相续或者意识不是“我”的话,“我”就不存在了。“我”不存在的话,这种观点肯定是断见。
        虽然他不是恒常的,也不是依靠部分的和因缘、因素的自由自在的那种“我”,但是他还是存在的。虽然他的相续是相似恒常,但是实际情况,在相续过程中有很多变化,因此是无常的。
        如果他是恒常的话,他不会有任何变化,而且他的痛苦快乐的感受都不会有的。因为恒常就像虚空一样,所以他们不承认是恒常的。
        小乘观点来讲,主要是小乘观点常一自在的无我或者是补特迦罗在自己方面独立的实有的那种空,修好的话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对解脱来讲有什么好处?
        我们一般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恒常的感觉特别强。一说无常就不愿意听,特别是死亡无常的这些道理讲的时候就不愿意听,一听到心里有恐惧的感觉。问题是人们根本就不愿意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想得都是跟实际情况相违的想法;而且相信这样无常的道理,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出来。所以修行人要经常观想无常,我不是一种恒常的存在,也不是一种不依靠部分,不依靠因素自由自在的存在。我不是恒常的,我是无常的。而且不是一种粗分,特别是一种细微的刹那,每一分钟每一刹那都在不断变化的我。如果你这样想的话,没办法特别执着“他”。
        现在我们的执着好像特别紧,如果你专门思维无常就没办法紧,执着就会一点点地放松,问题就不会很大。如果你的执着特别强特别紧的话,问题越来越大。不仅在自己上面很执着,在自己和对方也很执着。比如说贪或者执着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东西,即小乘所讲的常一自在的无明或者是我执,把所缘的对境当成一种永恒不变的,但是第二刹那“啪”地变化了。实际情况是一切都是无常的,肯定是变化的。在变的时候你受不了,很难受,但是你希望他不变并且认为不变,但是他肯定变化的。变得时候特别难受,我不想去面对,有时候就出家了。
        问题不是因为对方的变化导致我很难受,问题是你认为“他”是不变的,所以你痛苦。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所以小乘所讲的无常也讲得很多,也是很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也非常重要的修法。《菩提道次第》所讲的八苦中的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比方说你想得到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东西,得不到的时候特别难受。然后你觉得如果我得到他的话我会快乐,所以你每时每刻地用各种努力,为了得到这些目的做各种的事情;有时候做好的事情,有时候做不好的事情,反正是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你得不到的话就很难受。
        假如你得到了以后,还不是很满意,你会怕。因为实际上一切都是变化的,你大概也知道他是变化的,你相信不变你认为不变,但是你还是害怕很担心怕“他”离开,有时候会更苦,这就是爱别离苦的离苦。
        现实生活当中要专门思考这些问题。假如你没有断除我执的话,最起码的能减少执着,能放松一些。放松的话会减少问题减少痛苦。
        因为我们常一自在的我执很强的话会增加痛苦,一个不必要的痛苦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如果你修了这些法了解这些法的话,最起码的减少一些痛苦、增加一些快乐,这也是修行的一种目的。现在不要说成佛解脱,就是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不必要的问题,这已经不错了。而不是说我今天修明天马上就成佛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种执着,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的见解和修法(下)

修行要以次第的方式,先修小乘。“诸恶莫作”从今天开始,尽量不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这样的话,自己比较轻松一些;心里轻松,身体也会轻松。这个做好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特别是金刚朋友自己的师兄当中,处不来的话,不要互相说坏话。
        皈依僧——远离恶友,把这些出家人和在家学佛的人都当成真正的僧。如果你不能当成真正的僧的话,最起码不要伤害他们。如果他不好的话,但是我不能伤害他。各有各的业各有各的业障,我肯定没有办法消除你的业障,但是我有办法消除我自己的业障。不仅我没办法而且佛也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消除你的业障。
        佛自己讲过解脱的方法,但是解脱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佛。如果解脱依靠佛的话,众生早就已经成佛了。但是众生还是存在的,为什么呢?佛菩萨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众生的业障更不可思议。一切都需要因缘和合,佛的能力也不是独立的度化众生的能力。佛的能力能不能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还是依靠众生的因缘。而不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种能力。这样的说法就是天主教上帝的说法。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这其实很科学的很有道理的。除非你不讲道理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否则的话就应该这样。
        所以我们早晨起来,经常念“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第一句话是小乘佛法。最起码我今天早晨一醒过来,心里念这四句话。念完以后,最起码从早晨到晚上,今天我不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这样想,然后今天能做的话明天如果还活着还要这样想,发愿我从今天起乃至死之间我不伤害众生。但是有人会有做不到的感觉,感觉死是好长时间的事情。自己还是会活着好长时间,肯定做不到的,算了吧。实际情况肯定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会死的。但是我执,常一自在的常执认为我还不会死的,感觉自己还要活好长时间。如果发愿我从今天起乃至死我不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好像做不到的感觉。于是对自己说从现在起今天我不做伤害众生的事情,明天再说吧。
        如果我们一天比一天修得好,天天观察自己的身口意,那多好呀。对别人很好,对自己也很好,老的时候也很好,死的时候就更好了,死亡以后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我们现在也不做,现在也不好,老的时候就更不好。老年人心情不好,脾气不好,寿命不好就完蛋了。
        所以很多老人看上去年龄不行,大脑也不行,学佛也没有习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了解佛法现在也不懂佛法,心烦睡不着觉。不但自己烦,周围的人亲戚朋友孩子也烦。
        所以年轻的时候要修,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以后年龄比较大的时候,再好好修行多好啊。自己不怕死而且周围的人很欢喜你。
        如果修行修得很好的话,很多老年人周围很多人都会关心他,很多人会照顾他。各有作用的,年龄越大加持越大的感觉。那些七八十多岁的大师们都是很有加持的,他们还在讲课。跟他们说话聊天的时候很舒服。为什么呢?跟他们修行有关系。不修行的八十多岁的人,连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看他们。这是谁的问题?肯定是自己的问题。说的是孩子他们不好,我现在很孤单。但是实际上自己好好地修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并不是完全是别人的错主要是自己的错。但是人不知道自己的错,人都认为别人是错的我没错。
        我觉得修行是很重要的,今天讲到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的见解和修法(上)

昨天我们讲的是关于小乘的见解和修法,今天的话我们讲解是大乘佛法的一些见解和修法。主要是从大乘小乘的见解角度来讲关于空性的修法上的区别。
        比方说小乘佛法所讲的空性是人无我或是补特迦罗无我,他们不讲法无我。从所断的角度来讲法执的问题也不讲。所以大乘小乘见解上的区别来讲的话,小乘承认人无我不承认法无我,大乘不但承认人无我而且承认法无我,见解上有粗和细的区别。
        其他方面,从行为上讲小乘主要的修行是出离心,大乘主要的修行是菩提心,所以发心有区别。
        发心的区别是什么呢?小乘主要的修行是出离心,大乘的主要修行不但修出离心主要修菩提心。这是大乘和小乘在发心上面主要的区别。所以修菩提心之前,一定要修出离心。
        我们刚刚修行的时候,第一个修好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然后修好对自己的出离心,修好对众生的菩提心。这三个法门是不可缺少的,三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你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修得很好,但是对自己的出离心修得不好的话也不行;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修得好,对自己的出离心修得好,但是对众生的慈悲心或者菩提心修得不好也不行。所以这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修对自己的出离心指的是什么呢?自己对自己发慈悲心,也就是出离心的意思。出离心指的是自己希望解脱的一种愿望心;希望自己远离一切的痛苦包括一切的烦恼,我希望自己证得解脱的果位,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所以自己对自己没有慈悲的话,对众生发慈悲是不可能的事情。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里面也这样讲的。
        先把自己的出离心对自己的慈悲心修好,然后慢慢地对众生发慈悲是如法的。
        出离心指的是什么呢?一种慈悲心,这种慈悲心的对象就是自己。如果慈悲心的对象是众生,是大慈大悲。如果慈悲心的对象是自己,就变成出离心。这个区别要懂得。
        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修法指的是什么?先好好地发自内心思维自己希望还是不希望解脱。如果自己不希望解脱的话,然后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愿一切众生都是获得解脱的果位,这种愿望心是没有办法生起来的,也没办法修。
        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大家先开始修好出离心,自己超越生死的这种愿望心,超出生死轮回的愿望心,这叫出离心。
        所以我们观想出离心的时候,有时候观想自己,发自内心希望自己远离一切痛苦。希望远离一切的烦恼,包括贪嗔痴、嫉妒心、傲慢等等八种烦恼的问题。可以把自己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希望“他”或者希望“我”远离一切的痛苦,远离一切的烦恼。专门这样观想五分钟,然后修愿望心、出离心或慈悲心。
        心就是一种愿望的意思,愿一切众生都是远离痛苦及痛苦因的话,就是大慈大悲;愿自己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就是出离心。这也是一种慈悲心,自己对自己发的一个慈悲心。修完了以后,对众生发慈悲心。
        出离心是大慈大悲的基础或者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办法修大慈大悲或者是菩提心。没有小乘的法门,大乘法门就修不到。
        什么叫大乘佛法?从见解来讲,不但承认人无我而且修行法无我。这是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从行为来讲的话,从行动或者从世俗谛角度来讲,就是修菩提心。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话,修法无我或者空性智慧。所以有两个不同的角度区分大乘小乘的区别。
        一个从见解来讲,一个从发心来讲。
        发心上也有区别的,见解上面也有区别。
        大乘佛法讲空性的时候,不仅讲人无我或者补特迦罗无我,而且也讲法无我和法执的问题。从所断来讲的话,不仅讲我执的问题,而且主要讲的是法执的问题。
        法执和我执的区别,大乘的唯识、自续派和应成派各种观点上有一点点区别。主要是从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讲,法执和我执的区别是什么呢?主要是所缘的区别而不是所破的区别。
        所缘指的是什么呢?法执的所缘比方说我们这个身体属于法,除了我除了众生以外的一切,存在的没有生命的一切东西属于法,在这上面的执着就是法执。但是法执的对象是什么?比方说 那种自相或者是自性存在的身体,色受想行识属于五蕴属于法。把五蕴把自己的身体妄执为自性存在的身体,或者在自己方面存在的那种身体,这就是所破的那个法,因为他是不存在的。虽然是身体存在的,但是身体不是自性自体存在,在自己方面独立的实有的存在是没有的。如果你妄执这个身体为自性存在自体存在,或者是在自己方面存在。好像身体在身体方面存在的那种执着的话,这叫什么?这叫法执。
        补特迦罗上面的我执说的是,“我”虽然是名言安立的存在,但是我妄执为独立的存在好像在我自己方面存在,感觉“我”存在是“我”在我自己方面存在的,不依靠任何条件和因素那样的一个“我”,就执着这样的一个“我”,这个叫我执。
        我执和法执,两个都执着自相存在,执着自体存在,但是所缘不同。我执的所缘就是我,法执的所缘就是法。
        法执所破分为理所破和道所破,一个从真理来破,通过真理来破,一个是从修行的道来破,分为理所破和道所破两个所破的方法。
        理所破是通过真理和道理来破,破除独立自有的自相存在的那种“我”是不存在,“他”是我们所破的东西,而不是“我”要破的而不是“法”要破的。法和“我”的显现不能破的,因为本来就存在的。但是我们所破的对象是自相续中无明妄执的“我”,是自性存在、自体存在,在自己方面存在的“我”,实有的真实存在的那种“我”,事实上“我”是不存在的。他们两个不能一起破的,一切破的话就变成断见了,是无见,认为什么没有了,认为因果不存在,我也不存在,解脱轮回不存在。所以是不行的。在名言中存在的话就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的我执是一种常见,执我是一种常见,但是“我”是不存在的,不存在自性和自体的我。所以我执认为是“我”。我执的所缘就是“我”,缘“我” 把他妄执为自性的自体存在,或者是在自己方面存在的,实际上“他”是不存在的。
        所以一般来说有两个“我”。一个是缘起存在的“我”,名言安立中存在的“我”,“他”是存在的。这个“我”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我”苦“我”乐“我”希望乐的那个“我”。为了“他”,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实际上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思想当中。在分别中或者在无明当中存在的那个“我”。为了“他”,我们做各种的事情,做各种的善业为了他好,为他做各种的恶业为他好。实际情况他是不存在的,我们以为他存在,错在什么地方?
        理所破是指通过真理破自性存在自相存在的“我”,通过真理要破在自己方面存在的“我”。
        道所破是修行道所破的东西是什么呢?要破我执和法执。一个是通过修行而破,破什么呢?破我执和法执包括贪嗔痴。从应成派来讲这种观点和这种修法,这种所破或者所断,但在小乘法门里不讲也没有的,所以这是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从见解来讲有很多区别,从发心来讲,出离心的发心和菩提心的发心上面有区别。虽然有区别但是没有小乘的话修不到大乘佛法。小乘法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修行人认为我是大乘佛法的看不起小乘的话,你的修行永远都不成功,你的修行有问题的。比如说我是修密法的,认为显宗法门不怎么好;这样的话也不好。比方说你是修密法的人,是你的缘分,也是你的福报。但是从恭敬心角度,小乘显宗密宗没有分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比方说,认为大乘比小乘殊胜,小乘的法没有什么能力,好像看不起小乘,心里上有一点点分别心。这个分别心有的话,修行上不成功。
        在我们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当中讲的话,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还有觉囊,各方面的见解和修行方法有些传承是不一样的,不过都是非常殊胜的法门。
        比方说你修宗喀巴大师格鲁派的一个传承,这是你的缘分也是你的福报,但是对其他觉囊、宁玛、萨迦、格鲁等教派,恭敬心角度来讲,不分别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有分别心。不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的菩萨厉害,我的菩萨不怎么地。如果这样的想的话就完蛋了,这点很重要,
        比如认为阿弥陀佛不怎么好,大威德金刚特别厉害,这样说的话是不行的。佛菩萨的境界、智慧、能力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是有不同的显现以不同的方式度化众生,因为众生的愿望不一样,希望不一样,缘分不一样,福报都不一样,所以佛菩萨他们的形式形象就不一样、方式不一样,其实都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不同的形象。所以我们学佛人,要学习佛,佛怎么样想我们就怎么想,佛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做。佛的境界中没有好坏的分别,所以我们不可以想这样的事情。
        你修的法门无论大乘也好小乘也好。无论显宗还是密宗的四大教派,如果你修得是如法的话,你修行努力的话,从传承从见解从方式,各个方面都有进步的。但我们不懂的话,就有问题。这不是佛的教育和佛菩萨的问题。而是众生的业障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的见解和修法2

大乘可以分为两个法门大乘显宗和大乘密宗,大乘显宗是大乘密宗的一个基础修法。没有大乘显宗的这些法门,密乘佛法没有办法修。
        很多密乘的方法和印度教很相似的,比如火供、会供、念经、做佛事特别相似,不过在基础上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发心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密乘没有显宗的发心,没有菩提心的发心以及空性正见的见解修法的话,做这些火供的话和印度教差不多了。所以在密法当中,显宗的修法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特别是菩提心的修法和空性正见的修法。
        空性正见的法门也有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解释。各种不同的理解,其实都是对治各个无明各个执着的一种方法。比方说,应成派的空性修法,比自续派的空性修法深刻一些详细一些。但是小乘佛法里面所讲的常一自在的空性,补特迦罗的独立的实有的那种空性见解,是我们大乘佛法空性的一种基础。先要了解这些,了解以后,比较容易了解大乘佛法所讲的空性。
        比方说,在唯识来讲,唯识的空性为能取和所取,叫能所二取。能取和所取的见解不承认外境。唯识观点上外境不存在的,都是心相续上的心的显现,是心的相续中的形象,基“万法唯心造”。不依靠心的相续而独立的外境是不存在的。
        比方说从小乘来讲这些山河大地都不依靠心,不是来源于心,认为细微的微尘造成外界,跟心和心所的相续没有任何关系;从唯识来讲的话这就是法执。
        一切都是来源于心的相续这是唯识的观点。
        中观自续来讲他们承认自体和自相存在,自续派在自己方面存在但是他们不承认实有的存在,但是依靠心安立的存在。有境方面也存在,对境方面也存在,两者和合而存在,这是从自续和唯识来讲。
        从应成派来讲,在自己方面任何东西都没有,都是心安立的,自己也是心安立的,心在自己方面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东西在自己方面是没有的,都是名言安立。安立为我、安立为你、安立为他,好和坏都是心安立的,名言安立的。在观察的时候,在自己方面都找不到任何东西。
        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当你观察的时候在自己方面任何东西都找不到,自己在自己方面找不到,哪里都找不到。等于是自性自相是没有的。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没有自性自相存在或者是在自己方面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缘起是存在的,所以自相和自体是不存在的。
        第一个问题是自相和自己方面为什么是不存在的?自相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观察的时候,在任何地方任何部分都找不到任何东西、任何我。原因是不存在自相存在自体存在的“我”,或者说在自己方面是没有的,这就是空。
        空不是没有,空指的是在自己方面,自体自相的实有的存在是没有的,这就是空的意思。空和没有是两个意思。没有是没有,空是空、空性的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很多人认为空性就是什么就没有,这样想不对。这不是中观的见解。
        中观指的是什么呢?有,但是没有自相。没有自相,但是有显现的存在。虽然是存在,但是在自己方面不存在。虽然在自己方面不存在,但在名言上是存在的。这叫中观、空性。这就是中观空性的观点,这是大乘佛法的观点。
        在密法修行的时候,比方说你接受了无上密法的灌顶,大威德金刚灌顶受完之后,你可以观想自生本尊的修法,自己和大威德金刚一模一样,可以观想无二无别。
        但是如果没有空性的基础,没有了解一点点空性的话,无二无别的观想是不行的。自己好像是在自己方面独立存在的,大威德金刚也是在自己方面存在,两个独立的存在且无二无别的观想的话,是错乱的颠倒的想法。所以观想本尊和自己无二无别,最主要的基础修法是空性。在空性中,我和本尊、我和上师都是无二的。如果你有一点点空性的感觉,一点点空性修法的基础,再观想本尊的话,好像感觉自己真正就是大威德金刚。这个叫佛慢,佛慢和傲慢有区别。
        我们现在很强烈的问题是什么?傲慢的问题很强,所以就没有佛慢。有佛慢的话就不会有傲慢,有傲慢的话就不会有佛慢。佛慢和傲慢是相违的,正相违的。所以密乘的修法圆满不圆满,指的是什么呢?完全依靠显宗里面所讲的空性和菩提心。没有菩提心的话,你的修法不是大乘佛法。有菩提心但是没有空性的基础的话,密法的很多殊胜的修法就没有办法用,没有办法修起来。
        菩提心的修法主要有两种传承方式,一个是七支因果菩提心的修法,第二个是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自他交换菩提心的修法在我的那本书上写了一点点方法。
        出离心修完之后对众生发慈悲心。慈和悲也就是大慈大悲,这两个修法很重要。先对自己好好地发慈悲心。慈悲心指的是什么呢?梵文当中是“嘎如那”,指的是慈悲心的悲心的意思,梵文来讲为“嘎如那”。“嘎如那”的“嘎”说得是一种乐的意思,快乐的意思;“如那”的意思是破坏,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破坏乐、破坏快乐的意思。
        “嘎如那”指的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指破坏快乐的一个修法。修慈悲心的话肯定不会破坏快乐的会增加快乐的。而“嘎如那”说的是破坏快乐的意思。到底这个破坏快乐的意思是什么呢?现在我们的快乐都是很自私的快乐,修慈悲心的人要破自私的快乐。如果不破自私的快乐,永远修不到慈悲心。所以“破乐”指的是破自私的快乐、破自私的愿望。要破愿自己一个人独自得到快乐这样的愿望心。不破这个的话,修不到慈悲心。“嘎如那”指的是破自己的乐,要破自私的那种愿望自己一个人快乐的愿望心。这个能破掉的话,然后修慈悲心的话比较容易。不然的话,在自己心相续当中,充满了自私我执的愿望心;然后发慈悲心的地方就没有了,自相续中已经充满了我执和自私的愿望心,已经满了,没有地方了,
        没有慈悲心的空间。
        “嘎如那”梵文的意思特别好,“嘎如那”指的是破自私的快乐。先把自私的快乐破好以后。再发慈悲心度化众生,自然地会生起慈悲心。现在为什么虽然用各种方法强迫地观想方式和祈祷方式,让自己生起慈悲心的时候但生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自相续当中,充满了自私的乐的愿望,就没有办法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哪怕一刹那也很难生起真正的慈悲心。
        当相续当中被自私的我执和自私的快乐的愿望心所充满的话,大慈大悲就发不起来,所以先要破这个自私。如果你的自相续当中,自私的愿望破掉的话,你自己自然就解脱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自相续当中自私的我执和自私的乐,希望自己一个人乐特别强烈,所以永远得不到真正的乐,也就没有办法解脱。如果你能破自相续当中的自私的我执这样强烈的分别心能破掉的话,自然而然就解脱了。这样的话,很容易生起对众生发慈悲心的清净愿望。这是很科学的。不但是佛学,而且是特别科学的一个问题。
        所以观想慈悲心的时候。先观想自己远离一切痛苦,远离一切的我执和自私心,这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专门破这个东西。然后这个破完以后,自然地对众生生起慈悲心。大慈大悲很容易能生起的,因此慈悲心的悲心的名字叫“嘎如那”。
       
        “嘎如那”大慈大悲有两种修法,一个是慈一个是悲。
        慈指的是什么呢?愿自己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自己对自己发慈心;愿自己远离痛苦及痛苦因,是自己对自己发悲心。因为自己想快乐自己不想痛苦,这就是每一个众生的nation,也是众生自然的问题,每一个众生都是想快乐不想痛苦。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这就是众生自然的天性,自然而然想快乐,自然而然不想痛苦。这就是众生。
        每一个众生有两个自然的问题,一个是想快乐,一个是不想痛苦。因此释迦牟尼佛讲两个法门,一个是慈一个是悲。按照众生的愿望来讲大慈大悲,而不是佛按照自己的愿望随便讲两个法门。讲慈悲心的原因是每一个众生想快乐不想痛苦,因此我们应该修什么法呢?修慈。既然众生都想快乐的话,我们应该希望众生都是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既然众生都不想痛苦的话,我们应该修什么法?修悲心,愿一切众生都是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因为众生不想痛苦众生都想快乐,因此我们修慈和悲,慈悲心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问我们为什么修大慈大悲?不是因为我信佛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修大慈大悲非常好,所以我就修大慈大悲,不是这样的,不是这个原因。不是因为佛说,所以我们要修。而是因为我自己不想痛苦,我自己希望快乐。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众生都是想快乐,每一个众生都是不想痛苦,因此我修大慈大悲。佛知道了这两个问题,所以佛讲出来了。佛知道众生想什么,佛知道众生不想什么,所以佛讲出来两个不同的方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如果你想快乐的话你修慈心;你不想痛苦的话你应该修悲心。慈心和悲心就是大慈大悲。
        先修大慈大悲,慢慢地修菩提心。大慈大悲修好的话,比方说修自他相换的菩提心,一定要先修慈和悲。慈悲心观想的时候,先开始观想悲心,后观想慈心的话比较合适。
        比方说你观想无量的众生,打坐的时候,心里很轻松的状态来观想无量的众生。先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想快乐,一切众生都不想痛苦,我也是想快乐不想痛苦。同样的,每一个众生包括自己的敌人、仇人、路上的众生、亲戚朋友爸爸妈妈,地狱饿鬼六道轮回的众生,虽然表面上不一样,但是他们心里面想得都是快乐而不想痛苦,这样好好地观想。因此我希望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希望一切众生都是远离痛苦。
        先观想自己,先修出离心。我自己希望远离一切痛苦,永具真正的解脱快乐。就这样,先修自己的出离心;然后慢慢地观想无量的众生,观想在自己的面前,心里想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愿一切众生远离烦恼,特别是烦恼和业障。心里这样想,然后生起一种清净的愿望心,愿一切众生都远离痛苦,愿一切众生都永具安乐。发自内心的愿望包括敌人,所以有时候专门观想敌人,特别是自己不喜欢的讨厌的众生和人观想在自己的面前,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远离痛苦,希望他们远离业障,希望他们远离烦恼;然后是自己亲戚和爸爸妈妈。
        特别是别人很困难和很痛苦的时候,快死亡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各种情况特别不好的时候,专门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心里观想他们,希望他们远离痛苦永具安乐,希望他们远离烦恼,希望他们远离业障。心里要专门这样想,这时候可以念观音心咒“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的“玛尼”指的是大慈大悲菩提心,“呗美”指的是智慧空性,“吽”说的是双运的意思,“嗡”代表自己的身口意来修行佛法。修什么佛法?慈悲心,我一定要修慈悲和智慧双运的佛法。心里就这样想,然后念诵“嗡玛尼呗美吽”
        这样修心,所以慈悲心慈和悲修完以后,再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因为你悲心修得很好,你的悲心修得比较圆满,那么观想的时候,你有感觉的,真正的发自内心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烦恼,希望一切众生远离业障。因为你是发自内心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因此自他相换的修法,是把自己的快乐布施给众生,然后取他人的痛苦融入自己身上的修法,这叫做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修行是否圆满,和你的慈悲有关系。慈悲心没有的话,自他相换是修不到的。修的时候会害怕,会担心不高兴。
        修取的修法的时候,观想众生在自己面前。吸气的时候,观想众生的业障烦恼痛苦为黑色的光,从左鼻孔慢慢地吸入,融入到自己的身上到心中;呼气的时候,把自己的功德、加持、快乐观想为白色的光一样,右鼻孔出去融入到众生身上。吸气的时候你取众生的痛苦,希望一切众生都是远离痛苦及痛苦因,这就是取的修法。众生取众生的痛苦然后融入自己的身上,因为你愿意一切众生希望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因此要修取的修法。如果你愿意一切众生都是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因此要舍的修法。取舍的舍,布施的意思。把自己的快乐诸佛菩萨的加持及修行的功德,一点自私都没有,一点贪欲都没有,一点执着都没有,都布施给众生。因为我希望一切众生都是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因此要修好慈悲心。
        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很多人爱这样问,我自己烦恼也特别多,要是还取众生的烦恼,这样的话会不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担心自己,本来有很多烦恼就够了,众生的烦恼再加进去的话可能受不了。本来我自己没有什么快乐,再布施给众生的话,我就完蛋了。会有这个感觉。为什么呢?自私的乐、自私的我执很强的时候,连观想的时候都不敢,观想的时候也害怕。观想的时候都不敢的话,行为上就不用说了。因为我执太强。自私的心太强的时候观想的时候,就担心这个事情。不该担心的时候就担心。修行在哪里呢?修行修到哪里去了?修不到任何的法,修得都是表面上,都是一种看样子的修法,实际上根本就没修。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的见解和修法3

你观想的时候都害怕担心,你修什么呢?但是实际上如果你真的能够观想,比较深的那种,你观想比较正确的话,当你修取的修法,把众生的痛苦业障烦恼都取过来融入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有时候有一点点担心和害怕。这说明什么呢?这个观想比较正确的,一点都不怕的话就没观想了,心已经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了,你就是随便做做而已。身体有个修行的样子而已,你的心根本没进去。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恐惧,或者有一点担心的话,说明是你的观想比较正确。这是好的事情,不是不好的事情。因为是什么呢?观想有点正确的话,我执和自私上面搭进去了,影响到了自私心。他本来住在很安全的地方,踏踏实实的,我们感觉不到这个自私心,但是这个修法修的时候,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怎么啦?今天我有点不舒服。对治修法,自私心会动的。实际上修取的修法不但没有增加烦恼和痛苦,而且就会减少烦恼会减少痛苦。
        特别是取的修法,取痛苦的修法是我们嗔恨心的对治。人为什么有嗔恨心呢?不高兴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会很容易有嗔恨心。高兴的时候没有人发脾气,所以痛苦的时候容易发脾气。所以你经常修取的修法,取一切众生包括敌人的苦,希望敌人远离痛苦希望敌人的痛苦跑到我这里,就这样修的话,你的嗔恨心真的越来越减少。减少嗔恨心就是减少痛苦。他是嗔恨心的对治。
        舍的修法是布施的修法。把自己的快乐、功德和加持、吉祥的一切,观想为白色的光布施给众生。舍的修法是贪心的对治。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发脾气嗔恨心,离开一些吉祥快乐的时候因为有贪心又不开心了。因为有贪有嗔贪嗔痴的原因,就有很多痛苦。遇到痛苦的时候没办法接受就发脾气,没有能力接受没有能力灭尽贪嗔痴的问题。没有能力面对爱别离苦和求不得苦,心里一直有问题。
        舍和取的修法是自己嗔恨心和贪心的对治。
        取的修法是嗔恨心的对治,舍的修法是贪心的对治,两个和在一起的话是我执的对治,从世俗来讲。胜义谛来讲,空性的修法是我执的对治。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的话,舍和取的自他相换的修法是贪嗔痴傲慢的对治。这个修法修好的话,不但不会增加烦恼,而且会增加快乐。这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法,得到成佛的果位是不用说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修自他相换的修法。一天拿出十分钟二十分钟专门修这个自他相换,这个方法在我那本书上虽然是很简短的,但是比较容易了解,比较容易修起来的方法。所以每天你做功课的时候十分钟、十五分钟,专门就能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如果不是很难受的话这可以修的,修的时候特别难受的话就算了,不要修了。不是很难受的话,这个修法修的话越来越轻松了,太难受的话就暂时不要修。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大乘佛法里面最精华的法。究竟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呢。究竟的目的是成佛。我是信大乘佛法的一个人,作为一个信大乘佛法的一个弟子,我的究竟的目的是什么呢?那肯定是成佛唯一的愿望是成佛,为度化一切众生是我们的发心。做功课的时候也好听课的时候也好。回向的时候也好工作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渴望是什么呢?渴望就是成佛,这就是我们的究竟目的。为了究竟的目的你而修习,现在的开始修习。修起来的话,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大的帮助。对成佛的果位来讲,自然就离成佛越来越近。但是现在的现实生活当中的方面来讲的话,人很轻松,烦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自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不但究竟上有帮助,而且暂时的目的来讲的话很大的一个帮助,这样的修行人就是大乘的。
        如果说我是信大乘的。但如果不修这些的话,谈不上什么大乘。你供的佛像是大乘佛法各种佛菩萨的形象,但是这个供奉并不代表你是修大乘的。比如说,我是修密乘的,供了一个忿怒像大威德金刚及念很多咒语,并不是在这种形象上然后说我是修密法的,也不一定的。虽然是我们凡夫暂时依靠外面的环境调伏内心,但不能做表面上的一种修行。像米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他们那样,并不依靠外面这些佛像。因为他们心里面已经有很清楚的佛菩萨,比我们的唐卡还清楚。在他们闭关山洞里面,他们没有任何漂亮的物质东西,但是他们心里一观想佛菩萨,比唐卡比佛像还精致还漂亮,因为心里面清静。而我们没有清净心,所以就没办法的办法,所以眼睛看到的佛像好像有帮助。因为不清净,所以就还需要这些条件。这没有错,因为我们需要他。到了一定的境界,修行修得比较圆满的话,是不依靠任何外面的漂亮的物质,洞里面都是很干净的也很漂亮。在他们显现当中,所看的一切都是漂亮的,没有任何一个不漂亮的。虽然现在去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师、米勒日巴他们闭关的山洞里去,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到了那里心里很舒服。因为这是诸佛菩萨加持过的地方。以前人给这个地方加持,现在这个地方给人加持,就反过来了。修行人的心把地加持了,然后我们再去那个地方,会从这个地方得到加持,很不可思议。当你进去那个洞,发现洞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洞。要是一般洞的话,一分钟都不想住那里。但是他们的洞很有加持,不想出来。这就是不可思议,没办法解释,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的。
        修大乘佛法,还有这个七支因果菩提心的修法,次第为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菩提心。比如说第一个是知母,知道母亲。
        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指的是什么?从自他相换的方法来证悟菩提心,证得菩提心。
        菩提心指的是什么呢?菩提就是佛的意思。菩提就是buddha的意思。buddha是指什么呢?bu说的是就是醒过来的意思,我们睡觉的时候睡醒过来,bu说的是醒过来,从无明中从业障烦恼、障碍中醒过来。完全醒过来的人生就是bu, 醒了。我们还没醒,我们还是在无明中睡觉。所以bu说的是佛从无明中从一切的障碍中完全醒过来,这就是bu。ddha说的是证得一切的功德,证得一切的功德和智慧和慈悲和能力,三功德圆满了这就是buddha。该断除的一切都要断除,该所得得到一切都得到,这就是buddha 菩提。这就是我们究竟的目的。
        菩提心,心就是愿望的意思一种愿望心。愿望什么?我愿望成佛,这就是菩提心。我愿我成佛为了是什么呢?为度化一切无量众生而我愿望成佛,这就是菩提心。而真正的菩提心的话,我们现在就是愿菩提心,你现在学的是愿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的话,你真正的证得菩提心的话,你心相续当中生起了这么一个愿望心,我愿成佛为度化一切众生,我一定要成佛的那种愿望心,每时每刻时时刻刻包括睡觉的时候,做梦的里面有了这么一个愿望心会生起,那时候你心相续当中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那时候,你是菩萨了。现在肯定没有每时每刻,时时刻刻就没有菩提心。很强烈的这个菩提心,哪怕很强烈地生起一下,也是不错的,也是一种种子。哪怕一分钟的时间,你能生起一个清静的愿望心的话,功德是无量的,无量的功德。这就是龙树菩萨、月称菩萨这些印度班智达他们教导的,经典当中这么讲的,肯定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就是坐禅,哪怕就是两分钟十分钟。专门修菩提心这很重要。菩提心不修的话,我们修密法也没有资格,大乘佛法也没有用的。然后不修出离心的话,小乘佛法也没有。什么都没有了,就没有佛法了。小乘佛法没有的话,再没有其他的佛法。小乘也没了, 大乘的也没了,密乘的也没有了,没有佛法了。所以,不学佛法了,有佛陀但没有佛法了。但是佛陀是佛陀,跟佛法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佛像、佛陀和唐卡都是很好的,但是没有佛法了,所以这个很可惜了。
        对自己修出离心,对众生修菩提心,对三宝修恭敬心,这样的话才可以说我是修佛的。这三个没有的话,不可以说我是修佛的。可以说我信佛但是不可以说我是修佛的。
        信佛和修佛是不一样的。信佛可以信,是迷迷糊糊的信。这个真的是自由,你可以自由选择。修佛必须要认真了解,有很多的要求。信佛没什么要求,你信可以信,不信也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是迷迷糊糊的信。所以无明让我们信这个东西,没什么特别重要的。
        理信和迷信区别是什么?一个是理信透过真理而信的叫理信。一个是迷信。透过真理通过了解认识到心 这个叫理信。然后迷信是迷信的皈依,是相似皈依,不是皈依。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相似皈依不是皈依”。这么一个迷迷糊糊的皈依是相似皈依,有点像皈依但是不是皈依,还不是真正的皈依。所以这样的皈依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的。你遇到什么你就信什么。如果你遇到天主教你会信这个。因为你没遇到所以你信佛,就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所以相似皈依是迷信的皈依,迷迷糊糊的皈依就是相似的皈依。理信皈依就是理智。理信和迷信的区别,一个是知道道理知道好处,知道功课知道加持,究竟上暂时来讲的话,究竟来讲知道非常的殊胜,因此发自内心的皈依,发自内心的信。你的信仰永远不会变,因为你认识你了解。还有一个信,迷信迷迷糊糊的信,会变的。感觉如果不信佛法就非常害怕非常不好似的,那我怎么办呢?我从今天信这个。于是就迷迷糊糊地信啊。
        如果你的这个上师或者是你的一些朋友、佛友,他们的方向选择正确的话,迷迷糊糊的信也还行,以后跟着他们。如果你的上师不好或者是佛友里面有问题的话,你也有问题了,自然地你就进去问题里面了,因为你的信仰是迷迷糊糊的信。
        所以我们有那么好的殊胜法门,还是不学习,没有闻思的话就学不成任何东西。如果你每时每刻每时都跟着一个上师,没有闻思的话,这样的话就还好稍微好一些。要不然的话,自己没有闻思,再加上没有好的上师的话,在迷迷糊糊当中就永远醒不过来了,永远在迷信中睡觉了。所以好的事情,好的结果也没有,坏的结果也没有。应该好好地了解佛法,学习佛法。
        你们现在这么好的道场,佛堂佛像,要是没有佛法的地方就不行。所以你有时候做功课的时候,看看书,讨论讨论佛法,不要说坏话,。坐在这里打坐五分钟,静静地打坐;然后大家好好讨论佛法。
        我在深圳看到有一个道场的人,有三四个人,在这边说话,喝一些茶,讨论佛法;两个人这样磕大头。他们两个累了,下来换另外两个人磕头。一个星期五天都能这样修行。
        现在要修啊,现在不修的话来不及。《菩提道次第》里就这样讲的,有死,一定有死,因此一定要修佛法。什么时候死不知道,因此现在开始修行而不是明年或者是老的时候修行。现在不修,老的时候脑子已经乱了,老的时候修不成。所以,一定要修佛法。因为我有死,不死的话就不要修了。不要死的话,就不要修了。一定有死,现在一定要修佛法。必须现在开始修,因为什么时候死不知道。
        为什么要修?因为死的时候没有佛法的话,相续当中没有佛法的能力的话,那个人很可惜的,很可怜的,就什么都没有。没有佛法,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因此任何东西任何方法任何条件帮不了的,就一个人去。那时候心相续当中有佛法的话,踏踏实实地快快乐乐地可以去,所以说修行是很重要的。修行的基础是学习,没有学习,修不到任何。你修什么?,黑暗的那种状态,你就没办法修行。先修后修也不行,你们都是在家人,出家人的话有时间的,在家人没时间,一边修行一边学习就可以。这样做就对了。
发表于 2011-6-10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感恩分享
请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天 密乘。
  今天我们讲的内容关于密乘的一些修行的法门。
  第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修密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修密法?
  修密法的人的第一个条件:对密法的信心和虔诚心很重要。
  虽然显宗里面也讲信仰和信心的道理和原因,不过密乘当中的话非常重要的修法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修法是上师瑜伽的修法。本尊瑜伽的修法会不会圆满?修得好不好?肯定跟上师瑜伽的修法有关系。
  所以密乘当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对密法、对本尊、对自己的密乘根本上师的信心和虔诚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修不成密法。
  没有最基础的修法,得不到一切密法的传承和一切密乘的加持,因此修密乘的人的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对三宝、对上师、对本尊的信仰,很清净的信仰、很清净的虔诚很重要,这是不可缺少的。
  上师瑜伽的修法都是讲上师瑜伽和本尊瑜伽的修法。主要是什么?你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真正的虔诚,自己的上师和本尊是不是无二的那种虔诚?
  密乘的根本上师指的是什么?是指灌顶的上师,特别是无上密法灌顶的上师、无上密法传承的上师和无上密法讲解的上师。为你们解释讲课无上密法的那个上师、给你们无上密法传承的上师和给你们无上密法灌顶的上师,他们就是你们无上密法的密乘当中的根本上师——三恩根本上师,三个恩的根本上师。所以很多人在有灌顶的时候,大家迷迷糊糊地去参加灌顶。实际上参加灌顶以后,灌顶的那个上师就是你的无上密法密乘里面真正的根本上师。皈依的上师不是根本上师。
  主要的根本上师指的是什么?灌顶的上师就叫做密乘当中的根本上师。很多人认为皈依上师是根本上师,这个就不对。密乘的根本上师是灌顶上师、传承的上师和讲经的上师。这三个恩德对你来说具备的话,他就是你的三恩根本上师。
  根本上师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管他是凡夫人不管他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但是你把他当成真正的本尊、真正的佛,你会得到真正佛菩萨的加持和特别殊胜密法的传承圆满完全得到。要不然的话,你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没有信心、没有虔诚的话,半信半疑的话,三心二意的话,而不是一心一意的话,也得不到加持,也得不到圆满的传承,也得不到上师和本尊和佛菩萨的加持。
  这不是上师的加持大小和多少的问题,而是说弟子自己的心虔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比方说,虽然你的密乘根本上师是一个凡夫的人,是普通的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但是你把他当成真正的佛的话,你会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和功德。
  虽然你的上师是真正的佛或者是菩萨,但是你把他当成凡夫,你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
  你的修行圆满不圆满指的什么呢?还是靠一个自己的虔诚多大和多少的问题,而不是本身加持力多大和多少的问题。所以有人修行修得非常好,对自己的上师对三宝的虔诚很圆满,那么他就会得到真正诸佛菩萨的加持。诸佛菩萨的加持本来没什么多大和多少的区别,我们众生的这个心很虔诚或者是业障大小的问题,然后有人修行特别圆满;有人修行根本就修不成;有人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的功德和加持。虽然有时侯有人信佛了二十几年,也有人一辈子都信佛,但是感觉得不到任何的加持,那么肯定是自己有问题,自己修行的方法、自己的修行的方向肯定不对,所以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
  所以密乘的上师是这样的一个上师就叫根本上师。而不是皈依的上师是根本上师。
  从显宗来讲的话,什么样的上师是你的根本上师?
  显宗的根本上师分为传戒律的上师、传承的上师和讲经的上师。
  显宗的戒,无论是出家戒或者是居士戒(五戒),你从哪个上师受了这个居士戒。假如你的上师是在家的上师的话,如果他有居士戒的传承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戒体。从他那里你可以受居士戒不可以受这个出家戒,因为他不是出家人他没有这个传承。所以给你戒律的那个上师,以及给你显宗的一些修行方法的传承的上师和给你讲解显宗的一些修行方法的上师,具备这三者的话,他是你的显宗根本上师。严格来讲,真正从定义来讲,也可以从你的根本上面,当成是皈依上师。
  皈依的上师也可以当成自己的根本上师,因为皈依也算是一种戒,他也给你这个传承,他也会给你讲皈依的含义。所以这里面已经包涵显宗当中的根本上师的含义,而不是随便给你念一些皈依你也不懂,也不讲皈依的原因和好处没有皈依的这个坏处。没给你详细讲解这些皈依的好处的话,除了这个传承以外,你也得不到任何其他的戒律。皈依的时候,要把上师佛法僧三宝的意思要一个个地讲,不讲的话随便口头念一些东西,得不到传承,也得不到真正皈依的传承。从显宗的角度来讲的话,戒律的上师、讲经的上师和传承的上师,他是你的根本上师。所以这个跟密法不一样。
  然后信心或者是虔诚心,对三宝、对本尊、对无上密法的一切的修行的方法,对你来说任何怀疑都没有,就是诚心诚意的信。密乘当中不能有特别地详细地观察,很多修行要按照上师的教授和窍决,上师给你什么你就修什么。因为你已经有显宗当中一些修行的方法,透过辨经、透过观察、透过真理已经了解了,有这个基础的情况下然后修很多密法。密法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修行的方法和观想的方法,这些传承的加持我们凡夫人就没办法观察,也不必要观察。只要你信,你会知道,你会感觉到,但是你给别人讲的时候就讲不出,你没办法讲。自己的感觉给别人讲的时候,完全没办法讲出来。但是因为你修行了,慢慢体会到了,很深刻地体会到。所以不要我们的逻辑思维,或者是这些真理、或者是这些观察就不要了。密乘当中需要你直接修。很多密乘的方法不是认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悟出来的,你知道吗?悟的东西没办法透过真理和辨经,没办法了解,自己感觉很殊胜的,就这样。就这么一个东西。所以这是一种从经验上会知道,而不是理论上知道的东西。很多密乘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知道的东西,不是学习而知道的,而是通过修行而知道的。明白吗?是从经验上知道的。experience经验意思为:“体会到、感受到”。经历过这个东,然后你就知道了。从经验上知道,不是理论上知道;不是通过学习而知道,而是通过修行而知道;不是认出来的,而是说悟出来的。很多密乘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明白吗?
  还有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显宗密宗的区别。显宗密宗的区别是什么?从显宗的很多方法是解决自己的相续当中的烦恼的问题。显宗当中的很多方法是断除烦恼、远离烦恼、控制烦恼,显宗的方法就是这样讲的。假如不好,你就远离,开始远离。要不然的话,不好的东西会影响你,你就变成苦,你自己就变成不好,因此包括这些贪嗔痴的问题都是不好的。因此开始修行的时候就控制,尽量地控制一下把他压下去,然后就慢慢地远离,越来越远。然后这些贪嗔痴的外在的因素越远越好。这就是显宗的方法,因为他们都是不好。而且每一个贪嗔痴、每一个烦恼,显宗里讲每一个烦恼有一个对治。对治,知道吗?通过这个对治把这个烦恼断除了,破坏了,这样就解脱了。所以一直说对治烦恼,即所断和所得。所得的这些修法对治的这些修法越修,所断的这些烦恼就越少,最后从根本上、从无明上把他断除了, 把他断掉了。轮回痛苦一切的灾难和不开心都没有了,这就是显宗的见解和修法。
  那么显宗跟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从这个角度的来讲的话,密乘里不管是烦恼的事情也好,烦恼以及无明贪嗔痴、包括这些生老病死的问题都是,并不是完全通过对治而断除的一个东西,而是说你了解这些东西,你熟悉一下。比如说死亡的话,你了解死亡。了解死亡以后,明白不是死亡自己断掉了,把死亡转化一下就行了。你了解以后,而不是你远离死亡。远离死亡从密乘来讲的话,那不是一个方法。等于说你好好把死亡了解一下,好好死亡,也可以修死亡,反你好好修行死亡。你修行死亡以后,死亡就变成一个道,变成一种方法,通过这个方法解决死亡的问题。死亡本身没什么,不是没办法的一个问题。死亡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个东西,但是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心相续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害怕和担心等等,这些是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死亡转化为道指的是什么呢?死亡的过程当中,所生起的这些烦恼和恐惧害怕都是不可要的,没有这些死亡的恐惧,也没有死亡的问题,也可以没有死亡。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死亡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死亡的恐惧。其实死亡的恐惧跟死亡本身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对死亡的恐惧、害怕和担心跟自己的我执有关系。特别是从密乘当中来讲的话,凡夫的那种执著。凡夫执著和昨天我们所讲的我执是不一样的。昨天我们所讲的我执,是一种独立自有的、一种自性存在的一个我,执著这个“我”就叫我执。
  从简单来讲,密乘里面所讲的凡夫的执著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时每刻想的是什么呢?我说的是——我是凡夫人就这样想的:“我是凡夫人。我是庸常的。我是一种普通的人。”这种感情、这种的执著很强,从密乘来讲的话,这就是一种障碍。从显宗来讲的话,这不是一种障碍。显宗里为什么不是障碍呢?显宗里你就是凡夫,你这样想的就对了,没错。事实上你就是凡夫人,你这样想的就没错。所以显宗里所讲的所断除的这些烦恼都是错误的颠倒的,不正确的都是可以所断的,正确的想法从显宗来讲的话不是所断的。
  密乘来讲的话,我是凡夫人。虽然你是凡夫人。你想的也是“我是凡夫人”这个想法,对还是错?
  从显宗来讲的话,这样认为没有错。“我就是凡夫人”没有错,因为我有烦恼,因为我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业障。难道我还不是凡夫人?凡夫人在哪里?因此从显宗来讲的话,你事实上就是凡夫人,你这样认为就对了。我认为我是凡夫人,就这种的认为、这种的执著,从显宗来讲的话,凡夫的执著不是所断的。因为这就是正确的想法,绝对没错。
  那么从密法来讲的话,这就是障碍。密乘当中最殊胜的修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自观本尊、自成本尊,自己和本尊观想无二无别,这就是密乘的与众不同的不共同的修法。显宗里面就没有这样的修法。
  我是本尊,一定要想我是本尊,但是需要空性的基础下。在正见空性的基础下,才可以观想我是本尊。没有空性的修法基础的话,“我是本尊”在密乘里面也不好,也是错的。
  从空性来讲,显宗里说“我是凡夫人”没有错。因为从世俗(谛)来讲,显宗的观点从比较粗大的方面来讲;密乘的话从比较细微的见解入手。也可以说显宗从基础上修行,从因果的因上修行。密乘从果上修行,因果的果上去修行,直接就在果上面的修行方法。
  因此从因的角度来讲,我是凡夫人;从果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是佛,大家的相续都是佛性。佛的佛性就是众生的佛性,或者是众生的空性和佛的空性没有任何的区别,也没有任何的差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想什么?应该想我是本尊。从真谛来讲、从胜义谛来讲,从实际的情况来讲,从事实怎么说,从实际的情况来讲,佛的境界和众生的境界没有什么区别。从佛性来讲、从空性来讲,因此我是本尊。
  如果你了解空性的话,“我是本尊”这样观想就对了。如果你不了解空性的话 “我是凡夫人”就对了。
  所以从显宗的角度来讲,显宗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众生和佛、自己和上师自己和本尊有区别的。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话,自己和本尊、众生和佛没什么区别。因此“我是凡夫人”这样的执著太强的话,修密乘就修不到、也修不成了。
  比如说你们受了无上密法的灌顶之后。才可以观想自身本尊。但是如果还没有空性的基础的话,观想也观想不成,效果也不怎么好,加持也好像得不到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空性,显宗里面大乘佛法当中的,特别是中观应成派里面所讲中观空性的观点和修法,不了解而且没修行,那么密乘的这些修法自观本尊和自成本尊以及很多烦恼转化道用的方法就没办法修,也修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密乘虽然是非常殊胜的,但是还是依靠显宗的修法;没有显宗的修法的话,密乘也不怎么殊胜了。没有显宗的修法,没有显宗大乘法门这些修行的方法的话,密乘也不成为殊胜法门。虽然密乘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为什么呢?因为密宗有显宗基础的修法非常殊胜,因此密乘的修法就更殊胜了。同样的道理,显宗的大乘法门、大乘佛法的这些修法非常殊胜,但是还是依靠小乘的佛法;没有小乘佛法的话,大乘佛法也修不到。
  大乘佛法为什么非常殊胜呢?因为小乘的基础特别好,因此大乘佛法就变成特别殊胜了。
  比如说没有小乘这些因果的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这些修法都是没有的话,直接修大乘佛法是修不到的。除非这个人前世无始以来是修行非常圆满的人,表面上凡夫人,实际情况是菩萨那样的话,我们感觉好像他直接修大乘佛法就修成了。但是实际上,他肯定是前世无始以来修行,一直就修行了。所以我们看样子的话,好像他这一生当中没有显宗的基础,没有小乘和大乘的基础,直接修密法就成佛的那种感觉。但是实际上像米勒日巴尊者那样的,实际上他的前世前世修行已经修好了。所以我们次第来修比较稳定。
  修佛法的时候也不能特别贪。佛法上面也不能贪,密乘上面也更不能贪。因为佛法是减少贪心的一个方法,而不是增加贪心的一个方法。他是烦恼贪心的一种对治,而不是贪心的对象。所以修行的时候,第一一定要很轻松、很开心、很乐意地去修,而不是一种强迫地修。强迫修的话,可能就是一两天、三四天或者是一年两年去修,以后永远不修了,就变成这个样子。所以要轻轻松松地修。主要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烦恼,能减少的话,能减少一个烦恼。比如说有人傲慢特别强,你修佛以后傲慢越来越少,这样的话你的修行就有进步了。先不要特别渴望修佛以后我得到什么东西,而是说我能断除什么东西,就想这个方向。修佛以后我能得到什么东西,这就是贪心。这样想的话,得不到任何的东西。你信佛修佛以后,相续当中的一切的问题里面,我能断除什么东西。你能断除一个东西,你自然地会得到一个东西。你相续当中任何烦恼没有断的话,得不到任何的功德,也得不到任何加持,只是你的愿望而已,希望而已。所以修行以后,马上想我修行以后,我能得到什么东西。你这样想的话,得不到任何东西。而是想:我信佛修佛以后,我能断除什么东西。你能断除一个问题的话,自然地会得到一个功德,因为功德和烦恼是正相违的。烦恼上面没有一个的话,功德上面增加一个。功德上面一个没有的话,烦恼上就增加一个。他们两个是这样的。比如说你今天听课的时候,或者是念经超度做佛事的时候,你有目的心,有一个动机。我去参加这个的话,我能得到什么东西。你这样的来的话,就得不到任何东西。目的、动机和发心就错了。而是说我参加一个法会,特别是听课的时候,我好好听课以后,我能断除什么东西。我相续当中有各种的问题和烦恼,这些没有解决的话加持加不进去;心相续当中充满了烦恼,充满烦恼的话,这些加持加不进去。所以这个心没有烦恼的话,加持和功德自然而然进去了。这个是很科学的。所以主要是听课。
  刚刚学佛的人好好学习佛法,不听课的话,不学习的话,以后没有闻思的话,老的时候 年龄大的时候,想修一些佛法就不知道怎么修,因为你没有闻思,没有了解过佛法。除了这个身口意的修行,身口上面的磕头念经的一些修行方法以外,真正的打坐很多殊胜的方法,,主要是意的修法就没有机会了。这个很可惜的。身口的修法,比方说磕头念经是一种念诵、一种修行的一种条件。主要的修行是心的修行。改变自己的心、调伏自己的心,这就是真正的佛法。心一点变化都没有,无论磕大头也好,念经也好,做其他的功德也好放生等等,那么心没有变化的话就很可惜了,很不好。主要是心的变化。
  修行人表面上的这些修行,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主要是精神上的东西,我们要变化大的。你学佛以后,这些贪嗔痴傲慢嫉妒心,这些上面有没有变化?没有的话,你的修法都变成世间的法。虽然你念的磕头的这些对象,这些诸佛菩萨都是大乘佛法的诸佛菩萨的形象,但是你发心、动机和 目的都是没有正确的,精神上一点变化都没有,你所作所为都变成世间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很可惜、很辛苦、很累。花钱花时间,然后你学得就变成世间法,这是很可惜的。所以说动机和发心很重要。
  在汉地 我们现在物质的条件这么好,有这么好的一个道场要好好修行。不好好修行的话,浪费福报。浪费福报的话,以后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一个福报。前世我们都是做了一个善业,那么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条件因素,外面的条件已经有了,然后还没有修行的,还不修行的话,再就没办法了。
  内在的修行的条件都是通过各人努力、通过精进而要造成的,外面的条件已经就很圆满了。所以主要是你皈依以后,不是说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这样,说的话就很烦,至少不要特别地执著,主要是修行精神上的变化。
  大家都是金刚朋友、金刚兄弟当中互相关心,发自内心的关心,而不是表面上口头上的关心。有时候工作当中也好,现实生活当中会有出一些小小的矛盾,但是小矛盾不要互相恨。互相恨的话有什么罪过?比方说从密乘来讲,罪过特别大。
  打个比方来讲,我们做一个上师会供,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灌顶?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这个上师会供?比方说我们这个上师会供。参加会供的人里面金刚师兄当中,互相有大的矛盾、互相恨的感觉的话,因为这个贪嗔,会供变得脏了、不干净、不清净的,不但没有功德,而且会有坏处。所以我们想的是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是远离痛苦及痛苦因,每次都是念四无量心大慈大悲,然后做的时候,连自己的亲戚朋友们金刚师兄都关系不好、互相恨、互相伤害、互相说坏话的话,利益无量的众生就不要说了,说也没用。真的说也没用。这样的话,我们主要是学佛,修自己的心。祈祷、念经、打坐、磕大头、放生、做功德、上供下施,无论做什么善业的时候,还是都是想的是:我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心,减少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智慧。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信仰的目的。所以虽然这些开始修行时肯定比较难,不过慢慢地了解佛法,好好思维思考一下、观想一下、打坐观想,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地去用这些方法解决烦恼的问题,就慢慢习惯了。习惯以后,很容易就做得到。你做不到的事情,我做得到。
  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人做得到,有人做不到,为什么?修行的差别。
  比方说有人对死亡来说的话,有人对死亡来讲的话,很正常很容易能面对死亡;有人特别难面对死亡,为什么呢?这就是修行和前世的因缘决定的,而不是你的死亡特别害怕,我的死亡不怎么害怕,和死亡本身没什么关系的。如果死亡本身有关系的话,大家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死亡本身没关系。与个人的修行和个人的我执和贪心这些有关系的。信佛的人现在很多,特别的多,虽然是一种好的缘分,也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们既然遇到了这么好的殊胜的佛法,还是不好好学习、不好好修行的话就太可惜了。谁知道死亡以后,还能不能遇到这么殊胜的佛法?所以现在遇到的时候,尽量地安排时间。为了生活要上班工作,这也是一个缘分,要好好去上班。我是学佛、我什么都不做了,这个不行,除非你出家。这样不行,不行做这样的事情。好好地生活,安排好了之后,再不要太执著,再不要太贪心、傲慢心、嫉妒心的问题,再好好地安排时间去学习佛法,以后就真得遇不到了。这就是密乘的修法。
  所以密乘的人修密法人的话,真正修密法的人,他们很自在、很开心,没有任何的烦恼。表面上就比较正常,普通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面上衣服上没什么特别的,很平常的那种。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痛苦的时候,包括死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修行人。一般人的话一模一样,跟普通人、跟凡夫人、信佛不信佛的人,看样子是一样子的,然后当你遇到一些灾难、不开心的时候,包括自己死亡的时候、亲戚朋友们死的时候,那时候你精神还是能力很强很轻松,那时候看你就不一样了——你看修佛的人不一样,连死亡也不怕。亲戚朋友们死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放下。放不下的话就有问题了。所以修行人和不修行人、修佛人和不修佛人区别在哪里?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灾难,那时候两者的区别能看出来了,你的修行就不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一点不顺利的时候,包括感情的事情、包括事业的事情,一点不顺利的话就很郁闷、不开心、烦恼这样的话,那就跟其他的人都是一样。开开心心的时候,信仰的人也好,不信仰的人也好,都是一样的。顺利的时候,谁都很开心;不顺利的时候,你还能开心吗?你还能面对这些问题的话,你的修行就OK了。所以信佛不是很重要的。
  有时候从佛教观点来讲的话,比方说你是很善良的,你做得很好的。你不做恶业,努力地去做善业。虽然你不信佛,但是你的来世会很好的。你很信佛,但是你做的事情不好,天天作恶业的话,你的来世就不好了。所以这个法义就跟外道不一样的。
  佛教的观点和外道的观点。
  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你信上帝信安拉,那么你做的事情和你的来世不太有关系的,有时候可以做坏事,就不管来世。你信这个,你可以进天堂;你不信的话,就会入地狱。
  佛教的话,你不信佛,但是你的世间做的事情很好,你可以去人天的果位,但不可能成佛解脱。因为修行解脱的方法除了佛法以外,其他的教派当中就没有讲这种方法,没有讲这种方法,所以没有人修这个方法,因此成佛解脱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人天果位的方法是因果 善业恶业的方法,只要你好人会做好的事情,你坏人会做坏的事情,这个跟信仰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因此比如说你现在虽然不信佛,但是你做的事情处处时时非常好,你心里很善良、你有善根的人,表面上你不信佛或者是你缘分还没有到,不过你做的事情很好,所以你来世的时候会很好的,死的时候有时候会踏踏实实死的。
  有些人虽然你很信佛法,但是你做得不怎么好,那么来世也会有问题。所以这个跟信佛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主要是信因果有关系,信因果的人不一定是信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还有一点区别,密乘里面讲,显宗里不讲。
  刚才提到的主要是凡夫的执著“我是凡夫人”。这点从密乘当中来讲的话,是很大的一个障碍,这个叫烦恼障,显宗里面不讲烦恼障。从密乘来讲的话“我是凡夫人”凡夫执著。
  还有一个区别是什么呢?凡夫的显相。
  显宗的显相是凡夫的形相。相就是自相的相,男相女相的相,或者是显现。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显现为不干净的,反正是一种凡夫的显现。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都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肉眼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东西,都是好坏、干净,分别心特别强。这从密乘来讲的话,这也是一种障碍。如果你自身本尊修得好、修圆满的话,那么你眼前看到的都是清净的坛城,没有任何好坏、干净不干净、脏的干净就没有了,都是一种净土或者是一种坛城。所以我们的执著是凡夫的执著,凡夫的显现有时这样说显相,从密乘来讲的话都是所断的;从显宗来讲的话不是所断的,就是这样的、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你这样想就没有错,就对了你的想法就正确;假如正确了没有错。从显宗来讲的话就不是所断的。所断都是错、颠倒和错误的,都是心所断除的。
  还有显密区别的地方。密乘有很多方法,但是没灌顶之前是不可以讲的。
  还有一个方法是什么呢?比方说贪心、嗔恨心的问题。从显宗来讲的话,不讲贪心转化和嗔恨心转化的方法;贪心不好,断除了;嗔恨心不好,就断除了。
  从密乘来讲的话,贪心也有作用,嗔恨心也有作用,这些都是有作用。对于修行人来讲的话,嗔恨心贪心都是为道用,里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详细就不讲了。
  比方说我们佛像里面有些忿怒像,不是慈祥的、忿怒的佛像,还有双修的佛像。
  忿怒像的佛像代表是什么呢?嗔恨心转成道用,然后成佛。通过嗔恨心的一种修行的方法来就可以成佛,通过贪心的方法然后能增加智慧而得到佛的果位。因此忿怒像和双修的佛像详细来讲的话,里面有很多秘密的东西现在不讲了,简单的讲这些都是在显宗里不讲的。所以密乘里贪心嗔恨心从本质上讲的话,里面没有什么可怕的,都是你了解、你研究一下,了解一下,用一下,然后里面的坏的东西自然地会消灭了、会净化了,好的东西转成智慧,对你的修行上是很大的一个帮助。
  同样的道理,死亡中阴这些东西,生死中阴三身转化的方法,生老病死的这个生,死中阴都是了解研究、了解熟悉一下,转成为道。那么这些法义是显宗里不讲。
  显宗里死亡的问题、解决死亡的问题是什么呢?了解死亡、观想死亡。然后你观想死亡的话,你会想修行佛法。通过修行佛法,解决死亡的恐惧的问题。从密乘来讲的话,了解死亡、感受死亡,然后死亡自己转成一种道,死亡时候的光明。死光明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死的时候,眼耳鼻舌先这些比较粗大的心。人死的时候先眼识看不见,慢慢地眼耳鼻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这些五根的根识一步一步消化了、消失了,然后心相续的那些分别心,有很多分别心一步一步就消化了,最后就是光明心就生起了。
  那么一般人的话这个光明心就没什么特别作用,不管他生起、不管他出现,对于一个凡夫人来讲的话,就没任何作用,那么他自己去找中阴里去了。中阴也是普通的中阴,就是凡夫的中阴;然后生的时候,就是凡夫的生死,那么还是生死的问题,生死轮回的问题。
  对于修行人来讲的话,死光明转成为道。那么通过死光明了解空性、观想空性、入定在空性中。那么没有中阴,自然就成佛了。所以密法里面有很多这些修行的方法。
  如果你条件具备了显宗的基础,修得不错,再加上密乘的修法的话,速度快、修得好、感觉不一样而且很殊胜。通过以前你的灌顶传承和修行的方法,修显宗的基础修法都具备了,你的修行肯定就会很圆满,很快就有效果了。
  所以我们修行的内容是:通过小乘、通过大乘显宗、通过密乘的方法来修行佛法。所以小乘的方法来讲的话,基础的修法是因果的修法,尽量做善业不做恶业。其实从《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话,第一个修法是善知识修法,皈依善知识,跟着善知识。善知识主要是什么呢?给你们讲经的、给你们讲课的上师就是善知识,跟着一个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话,你就找不到方向了。想了解佛法、想修行佛法的话,没有一个善知识,一个引导的法师的话,我们就没办法修行佛法。
  然后《道次第》里讲的话下士、中士和上士道。
  下士道和中士道属于小乘的法,上士道就是大乘佛法。所以下士和中士道的修行的主要的方法是什么?主要的方法是第一个方法就是因果不虚的修法、死亡无常的修法和暇满人身的修法,《道次第》里讲的这些都是小乘的方法,也可以这么解释也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修法。死亡无常的修法、暇满人身的修法、因果不虚的修法、轮回过患的修法或者是出离心的修法。
  比方说下士道的修行,作为一个下士道的修行人,你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来世。比方说从皈依来讲的话,我害怕痛苦。三皈依的时候,四皈依的时候,我皈依上师三宝,为了是什么呢?为了来世的安乐,我怕堕入三恶当中的痛苦,那么我希望证得最起码人天的果位,那么我皈依上师三宝。这种的目的、这样的发心就是下士道的发心。所以下士道主要的修法是什么呢?因果不虚的修法和死亡无常的修法是很重要的。这是下士道的修法。
  因果修法是下士道的主要修法。暂时来讲的话,他们不管解脱成佛。他们认为自己肯定没有能力、没有福报成佛,但是最起码我害怕三恶道当中的痛苦,因此我希望得到人天的果位而修行佛法。
  中士道的话主要的目的是我自己要解脱,众生的事情就不要说了,还是我自己先解脱吧。那么就是修出离心了。皈依的时候,我皈依上师三宝目的是什么呢?我害怕轮回当中的痛苦,不管是三恶道当中的痛苦,而且是六道轮回里面的一切痛,不管是人天的果位都是我害怕的, 我不愿意。因此我希望真的解脱,得到真正的解脱的果位,这样皈依上师三宝的话是中士道的皈依。
  他们两个(下士道和中士道)都属于小乘佛法。
  什么叫上士道?上士道从菩提心开始。比方说我要修行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来世的人天果位,也不是自我解脱的果位,主要是什么呢?成佛的果位而修行佛法。为了是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无量的众生、无量的天下所有的母亲众生,那么为了度化母亲众生,我要一定要成佛,为了成佛而修行佛法。以这样的目的和发心来修佛的话,是上士道或者是大乘佛法。清楚了没有?再不清楚的话就没办法讲了,所以三士道的区别要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的时候先看看我现在是什么样的发心?马上观察一下。
  比方说你上供下施做的时候也好,听课的时候,也好听课的发心。比方说你一个小时听课,你去听课你的发心是什么样的目的呢?比方说我今天听课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成佛。按照我的能力、按照我的福报、智慧,我也想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因此我也希望早日成佛,而我就是天天去听课,听课的功德都是非常大的,都是大乘佛法的。发心大、功德大;发心少,功德少。所以一般来讲,听课学习的功德,学习其实就是修行。你开始的发心好好的,这个就是调伏自己的心,调伏自己的动机来听课。听课也是修心,也是修行。
  听课的功德其实比念经的功德还大的。但很多人以为是听课没有什么功德,念经就有功德,所以听课的人很少,做功德的人很多。其实有错误的,我觉得这是错的。学习的功德是很大的。宗喀巴大师在《现观庄严论》的解释当中讲的是什么?学习是一种观察的一种修法,观修、观察的一个修行方法。特别是这个辩论。辨经是两种不同的打坐的一个方法,一个是止、止修。不观察的方式来修止,修定的修法。一个是通过观察了解死亡、了解无常、了解空性,这就是观的修法。我们的学习是动脑子,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专想这个问题,因此你的心就定下来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所以你的心定下来了,这就是修行。我们问题是心定不下来。
  假如你听课的过程中,你的心能定下来,这就是定也是一种定。通过观察的方式来把心定下来了,所以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好好听课,心舒服,心里没有任何的烦恼,因为起烦恼的时间没有了。你就修行了一个小时,没有起烦恼了。没有起烦恼,这就是修行。
  比方说你念经的时候一边念经、一边起烦恼,没修行了。
  所以修行指的是什么呢?听课的时候好好认真地听,而且你的发心很好,好好认真地听,听课的时候就增长智慧了,就开智慧了。有人说上师给我念念经,开智慧开智慧,念经其实开不了智慧的。开智慧其实通过讲课、通过听课去开智慧,增加智慧 。所以想开智慧的话,好好要听课。念经就基本上开不了智慧,没办法开智慧。开智慧不容易,如果通过念经能开智慧的话,大家都开一下。大家开智慧了,很容易开。开智慧不是很容易的,开智慧是很努力地去学习佛法,很努力地去听课、了解佛法,如果真的愿意开智慧的话,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西讲法的全文,附件如下,愿和同修共沾法喜。pdf格式的压缩文件。
时间过去很久了,再次闻思格西的开示,还是那么沁入心扉。高僧大德的智慧甘露真的很不可思议,永不会干涸,永远散发无穷的魅力。
愿格西身体健康!广转法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8-2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顶礼至尊上师!顶礼至尊上师!
发表于 2012-8-2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顶礼至尊上师!顶礼至尊上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2:33 , Processed in 0.03960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