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噶瑪净土观、基督教Sola fide观、日本本愿法门争论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5-25 16:39 发表


1、若水,跟你们说话,很有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现象。
   凡是若水说的都对;如有错误,参见第一条。
2、“本愿法门”你还没搞清咋回事呢,就在这里乱扣帽子。好像格鲁没这个作风吧?但若水有这个作风,且 ...


小小提醒一下,和你辩论的上善,一直叫上善如水,而不是上善若水。
这么明显的一个ID都能看错,错会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lol
发表于 2011-5-2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name 于 2011-5-25 19:08 发表
首先不要否定持名念佛.
其次只要談到持名念佛,就一定加上具足信願.
具足信願,信字內容很廣,根據藕益智旭法師的阿彌陀經要解,是六種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六種信,不深切的話,無以發生確實的願,厭穢土願生淨 ...

如要往生极乐世界,除了祖师大德及现世成就者外,一般人,无论是单一的持名念佛或是修诸功德至心回向,都要有“信愿行”这三个条件。
持名念佛:信是有极乐世界、愿是今生定要往生。行是持名。
修诸功德至心回向:信是有极乐世界、愿是至心回向要往生、行是修诸功德。
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那么修的就不是净土宗了。
我们在讨论的就是净土宗的修法,不是其他法门宗派的修法。。。这点一定要明确。。。

某些人喜欢将其拆开来说,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发表于 2011-5-2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11-5-25 19:34 发表
小小提醒一下,和你辩论的上善,一直叫上善如水,而不是上善若水。
这么明显的一个ID都能看错,错会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lol

谢谢提醒。。。
他的做法果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虽说现在长江下游大旱)。。。
发表于 2011-5-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就是现代版“吐蕃僧诤记”

记得几百年前,汉地摩诃衍大和尚去藏地,宣扬“但修无分别之空性便足够,具足六度,不必其他,其他即为成佛之障碍。”,现代版的是“但修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即足够,具足六度,不必其他,修其他是不自量力及多余。”,更甚者,“念十声佛号,求发愿往生,必能往生,修其余法即为多余及不自量力!”

个人想法,汉地佛教之衰微,净土及禅宗所产生的流弊为重要原因,废经典,断闻思,执少为足,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鄙视其余法门,这些现象,今天仍然还能看到。
发表于 2011-5-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日誦經咒選錄

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薩,尚不能窮源徹底,況具足惑業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義。則唯期洞明自心,徹證佛性。欲明自心而證佛性。必須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斷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涅槃矣。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以故首列金剛經,心經,觀世音普門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阿彌陀經,往生咒,念佛起止儀,發願文,以及大悲、準提、各咒。或兼持各種,或專持一種,悉以作修持淨業之助。以冀徹悟五蘊原空,諸法非相,遍行萬行,而不見能行之相。專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則頓出迷途,直登覺岸矣。良以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匪仗佛力,實難解脫。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法門。校彼一切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奚啻天淵懸殊焉。又欲初機行人,深知各種法門之所以。在家二眾,於日用倫常中,即能真俗並融,儒佛兩盡。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淨土修持各開示、以為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規矩準繩。庶可現生即出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寶九蓮之中。願諸修士,同加注意。

淨土指要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不斷惑業,得出輪迴。即此一生,定登佛國。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捨此法門,其何能淑。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師,信願為往生之前導。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至於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又須心念仁怨,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懺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念佛念字。不可加口—唸

念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唸。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觀像、觀想。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則可。否則或致起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任憑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無弊病。

印光大师论正行与助行以及专修、圆修与杂修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指出:"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净土行一般包括正行与助行,那么什么净土正行与助行?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此有全面的开示。
一、正行与助行的含义
净土正行就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净土助行就是修行众善,回向往生。印祖开示说:"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1)
净土正行包括了信、愿、行三法,是往生的正因,体现了净土宗的宗旨。印祖认为净土法门可以用信愿行一句概括,"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2)印祖文钞也都是发明此旨。信愿行的内容是:"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3)
净土助行包括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行。印祖开示说:"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4)按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以净业三福概括诸善,印祖开示说:"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5)修行众善,可以回向往生,其中关键在于回向往生,众善若不回向求生净土,就不能成为往生资粮。也就是说信愿念佛是直接往生净土之因,修行众善并不直接成为往生之因,必须通过回向发愿求生才能成为净土生因。
二、正行与助行的关系
正行为主,助行为宾。印祖开示:"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则善矣。否则如一屋散钱,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无指南针,无所适从矣。"(6)印祖在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中说:"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须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则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碍之可云。"
正助合行,利益甚大。印祖复方圣照居士书五说:"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又开示说:"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7)"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优胜。"(8)
不可以助行为正行。印祖以持咒为例,开示说:"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9)
专修正行,不破助行印祖给对卓智立居士开示说:"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10)
三、专修、圆修与杂修
印祖认为净土修有专圆。专修就是专称名号求生净土,圆修就是万善齐修,回向净土。印祖在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中说:"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专修和圆修适应不同的根基,中下根人应当专修念佛正行,上根人才可以圆修万行,回向净土。中下根人如果不一心持名,而是泛修万行的话,就不是圆修,而变成杂修了。因此,印祖在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中告戒:"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二位当以此自利,又当以此普利一切。"
三、指导意义
    印祖关于正行和助行、专修和杂修的开示为我们处理信愿念佛与世善的关系、信愿念佛与持咒诵经等其他修行法门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标准。
念佛人,尤其是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外,还有工作和生活。如果一心念佛,诸事不理,不但与世法有碍,亦不与佛法相合。(11)正确的做法是:"然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扬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12)有居士问:"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之宜除,固是理所必然。乃儿孙之间,利害之际,总不能漠然忘情,将何道以御之。"印祖回答说:"爱儿孙,要爱之以道。令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信愿念佛。则爱便为净业助行矣。此又御害获利之大根据。"(13)
念佛人应当自量根基,抉择专修和圆修,没有圆修的能力就应当专修念佛,否则泛修万行,就变成杂行杂修,心难归一。所以祖师开示"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民二十五年))

印祖從不反對吃飯配菜,怎麼有人學印祖教法變成只准吃飯不准配菜?不准搭順風船?怪哉
佛法的興衰是不離因果法則
只要持名不研讀經典(因)必感經典的滅失(不研讀),所以佛陀特於末法法將滅時以大悲力將無量壽經住世100年
若無滅法的因,何來感滅法的果,
慎思戒之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1-5-25 19:54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11-5-25 19:50 发表
记得几百年前,汉地摩诃衍大和尚去藏地,宣扬“但修无分别之空性便足够,具足六度,不必其他,其他即为成佛之障碍。”,现代版的是“但修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即足够,具足六度,不必其他,修其他是不自量力及多余。”
...



应该说是人的流弊,自己要偷懒嘛,总归想轻松一点
发表于 2011-5-2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斥的時候,最好是先引用所破的文字.

否則容易出問題.
发表于 2011-5-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11-5-25 19:50 发表
个人想法,汉地佛教之衰微,净土及禅宗所产生的流弊为重要原因,废经典,断闻思,执少为足,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鄙视其余法门,这些现象,今天仍然还能看到。

别扣帽子了。。。
1、持名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时的大愿之一。
2、有能力有条件有福报就多学些(多闻功德请回响往生极乐世界);反之就多念佛持咒以求往生。
3、你的这个说法,正好也适合现在很多人一味学习广大经论的问题呢。(为免删帖封号,请自行打听)
4、佛说“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名念佛是善法、多闻也是善法,适合自己且是佛认可的,就老老实实的修。
但请不要迷糊:善法不是修行的关键,关键是“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把本末倒置了。
佛特别教我们“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修行的关键不是听了多少法修了多少法,而是“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早日成就才是关键(如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除外,但地藏菩萨也要有了智慧神通才能更好的度化众生。放在净土宗也就是现世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后再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当然了,如水是不认可这个观点的,且他认为这个说法是谤法的。具体谤在哪里,他至今未能明说。末学翘首期盼中。。。敬请如水详解,末学洗耳恭听。。。难道说密宗教法不希望弟子们早日成就吗???

[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5-25 21:41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5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1-5-25 19:50 发表
印祖從不反對吃飯配菜,怎麼有人學印祖教法變成只准吃飯不准配菜?不准搭順風船?怪哉

印光大师也没反对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么做并没有违反佛陀大愿及祖师的开释。
现在是某些人反对这么做。。。
如要填饱肚子,饭和菜,你说那个重要吧?
且我也没反对多学经论啊。。。只是说“现世无能力无福报无条件的,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后多多学习。”这个有错吗?
发表于 2011-5-2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次第引導衆生成佛果,談到爲什麼要按照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密宗道)這樣的次序而不直接從大乘發心來引導的時候,說過這樣引導意義很大.其中一項就是,有些人假如不是大乘的根性,那麼如果直接就是從大乘的皈依,然後願行菩提心開始,這樣引導的話,那麼他就得不到近利.遠益當然是有的.同時,也可對治我慢心,共中下尚未瞭解,便以爲自己很高妙.

這要以漢傳的話來說就是宗大師依據阿底峽尊者的道炬論,作廣論,阿底峽尊者和宗大師都是考慮如何普被三根.

淨土宗大德反覆強調普被三根.最上者,菩薩也求往生啊,而最下者,說的是佛法滅盡,之後百年間,還能度有緣往生極樂.
這樣就有很大的跨度.

宗大師也作發願文,藏族同胞,比如普通不識字的信衆,能不能照宗大師的發願文圓滿的修下來?如果不能具體可以怎麼修?還是就放棄?

(這裏想順帶求教瞭解藏傳淨土法門的網友,藏傳佛教有無這樣類似的說法?即末法最後,法將滅盡,佛三藏經典漸漸消失, :'( 但是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仍將堅固住世長達百年?)
发表于 2011-5-2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1-5-25 19:50 发表
只要持名不研讀經典(因)必感經典的滅失(不研讀),所以佛陀特於末法法將滅時以大悲力將無量壽經住世100年
若無滅法的因,何來感滅法的果,慎思戒之

佛法消失的原因,可不是不研读经典,是相似佛法充斥世间,真正的佛经没人看了没人懂了,所以才消失掉的。
发表于 2011-5-2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得把話說周全以免爭執.
宗大師的極樂發願文,是極爲殊勝的法寶,文簡意賅,希有難得.能照着修行究竟時肯定可以跟宗大師一樣. 這是毫無疑問的.

只見到法尊法師譯本,不知道有無漢譯的講解?
发表于 2011-5-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裏想順帶求教瞭解藏傳淨土法門的網友,藏傳佛教有無這樣類似的說法?即末法最後,法將滅盡,佛三藏經典漸漸消失, 但是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仍將堅固住世長達百年?

這事我認爲還是很重要的.我當然不懷疑漢傳的說法.如果藏傳也有類似說法,就可以更加的確認.然後可以澄清很多相關的問題.
如果末法之際,僅存一部阿彌陀經還可以度衆生往生淨土的話,可以幫我們更深的認識到阿彌陀佛大願的殊勝之處.落實究竟往生的最低限度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有能力修行往生.

求往生都得發菩提心,這個漢傳好像一致的看法比藏傳一些仁波切的說法還堅決,就是要發菩提心才行,我以前還不知道,最近學習才瞭解.(藕益彌陀要解,解釋極樂世界的聲聞,不是一般意義的聲聞弟子,而是相似的聲聞之名,其實是發了菩提心),這樣就非得是大乘發心不可(我不很懂,但據說是小乘心力不能信十方佛,所以不回小向大不好往生啊),既然是學大乘,就必須儘量的發願去學一切法修一切法,如果不能立即學立即修行,發願儘快的具足諸緣,儘快圓滿學修.

[ 本帖最后由 noname 于 2011-5-25 21:20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  阿弥陀佛 拉过来好好问问!!!:lol 不然这个事情真是各说各理,呵呵:victory:
发表于 2011-5-2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name 于 2011-5-25 20:49 发表
我得把話說周全以免爭執.
宗大師的極樂發願文,是極爲殊勝的法寶,文簡意賅,希有難得.能照着修行究竟時肯定可以跟宗大師一樣. 這是毫無疑問的.

只見到法尊法師譯本,不知道有無漢譯的講解?


有祈竹仁宝哲的讲解,参见:

http://www.gelu.org/dade/jlytg.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2:57 , Processed in 0.03553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