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唯名

阿弥陀佛净土里面没有密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的討論已涉及顯密之別、密乘四部之別等,如要繼續,必需各方均已得灌頂為前提,不然犯戒,建議到此為止。
发表于 2011-4-1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身难得
发表于 2011-4-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坛城者。

极乐世界有坛城,无密法,无密法修行吗?
发表于 2011-4-15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欢迎pengcuo。十分想念。
极乐世界,起码不可能修无上密,原理前面已经说过。
看经典,似乎也没提此净土和密法有渊源。相反地,少数几个有传授密法、专门修密的净土,经典里会特别提到这个特征,而且“主角”都以本尊、报身佛等形象出现。
发表于 2011-4-15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刚大乐 于 2011-4-14 18:08 发表
阿弥陀佛是莲花部部主,五方佛之一,表妙观察智,其净土会“没有密乘”?
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那么多密法,不教极乐有情?


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其中一个原因北方已经说了,必须听众能修才有意义。譬如一般的天虽然比人道在某角度说是更高但无法修苦而生出离心、龙无堪受戒之身所以无法受比丘戒,所以,佛陀没有对他们授比丘戒讲比丘法,这和高低无关,也和佛陀有没有资格给比丘戒无关。
此外,场合地点也是一个考虑。譬如拉尊活佛能传密法,祈竹活佛愿学密法,然而,拉尊活佛并不在色拉寺为祈竹活佛传密法,因为那是显宗学院。
发表于 2011-4-15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祥云居士 于 2011-4-14 17:08 发表
若依下三部密是否能即生成佛呢?
如净土诸经所说其至无非一生补处菩萨,是否是因为不具修无上密之因缘而不能即身获成呢?


堪萨老方丈说过,事部也能即X成佛(生还是身我忘记了,两者是有点技术区别的),可是,这说法虽然能成立,可是却是完全基于另外一个角度、原理来说的,主要基于寿命的说法。
发表于 2011-4-15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4-15 00:45 发表
哇!欢迎pengcuo。十分想念。
极乐世界,起码不可能修无上密,原理前面已经说过。
看经典,似乎也没提此净土和密法有渊源。相反地,少数几个有传授密法、专门修密的净土,经典里会特别提到这个特征,而且“主角”都 ...



呃,承蒙想念,一切可好?

好象没看全,说的修无上密,必须有气脉明点?

可是按我习惯理解,修大圆满窍诀又不一定非修生圆次第。

那么,这里指的无上密,是格鲁中的生圆次第,是这个意思吗?

另外,贤劫千佛弘扬密乘的没几个,但那里没提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发表于 2011-4-15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诸佛最后一步,以密法成佛。

不知道这是否真实有经典依据,若无就不提了。若有,那经历成佛最后一步的人,是人身,还是在净土中呢?

这个不懂了,请明白人讲讲。
发表于 2011-4-15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很好。您去了哪里啊?!
大圆满不很了解,这里主要说各派中的生圆次第(倒不限于格鲁),尤其是后者。
说贤劫千佛弘扬密乘的没几个,主要指在人间以若干相示相成道的化身,确实并不包含阿弥陀佛等净土内的佛。
“诸佛最后一步以密法成佛”的说法,虽然我不肯定是不是没有争议,而且个人倾向于怀疑,然而确实有经典依据。不过,这里如果开演,必须涉及密法原理,否则无法说清其逻辑性,可是这里讨论密法不恰当。
至于经历成佛最后一步的,是必须是人身还是净土中也可以,和以上这点倒似乎并无关联。前面说过,生圆次第的“工具”是经脉等人身具备的东西,然而,前面也说过,有些专门弘密的净土内的身体,也是具备这些条件的。哪怕假设诸佛最后一步以密法成佛,也不必然证明必须在人间以凡俗人身才能有条件如此。
发表于 2011-4-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炫飞侠 于 2011-4-14 14:56 发表
奇怪啊,在极乐这么完美的环境,就算下三密,成就也应很快,为什么说极乐成佛会慢呢


有这说法吗?
发表于 2011-4-15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说法是: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一天,相当于极乐世界一百年。
如果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不退转,相同时间内,应该成就比在极乐世界快吧?
发表于 2011-4-15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aofan 于 2011-4-15 03:02 发表
有一种说法是: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一天,相当于极乐世界一百年。
如果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不退转,相同时间内,应该成就比在极乐世界快吧?


如果在娑婆世界修行相同时间成就比在极乐世界快,那么,净土就没啥用处了吧。
我想,这里的正确解读大概是,(如果能)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一天,相当于极乐世界一百年。这个类似另外一段经文说的:在末法年代但能清净持戒一昼夜,胜于千百万劫中如何如何...这里的中心思想,是:


  • 末法年代不容易
  • 鼓励持戒...等等

而如果把它错误解读为“佛经说:末法年代比正法年代好”,会是很颠倒的误会。
以上解读也只是我一厢情愿,但大家可以自己判断是不是靠谱。
发表于 2011-4-15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4-15 01:07 发表
堪萨老方丈说过,事部也能即X成佛(生还是身我忘记了,两者是有点技术区别的),可是,这说法虽然能成立,可是却是完全基于另外一个角度、原理来说的,主要基于寿命的说法。


额...意思是说通过长寿成就然后好久好久不死,从而有时间去完成六度万行、圆满福慧二资粮来成佛么?
那极乐世界也活的好久的说。
不过觉得净宗和密法似乎本身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下三部讲三密相应,那净宗似乎也有般舟三昧、念佛、十六观门这种类似的东西,
然后密法有迅速成就之法,净宗也有在此土啥也不是,去往彼土就迅速获果的殊胜等等,
会不会净宗就是密宗的一种呢?:lol
好吧,开玩笑的,我错了
发表于 2011-4-15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摩诘所说经》: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几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这说的可能就是不同根性适合不同的环境吧,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他人的打骂会使其生嗔恨,故造种种恶业;而对善修忍辱的人来说却又成为了“转逆缘为道用”的大好环境了。
一个国王在顺境中修忍辱多半没有一个乞丐在逆境中修的快吧,我理解是这样。
但净土有净土的好处,能见佛闻法,也不会造恶业,对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是最稳妥的。而且诸佛净土的修行方式又可能与娑婆世界大不一样,如:
《维摩诘所说经》: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所以哪更好的这个问题可能是没有办法强行比较的,同个人根性相关,更同我们实际上对净土所知有限相关。
发表于 2011-4-15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4-15 04:26 发表
如果在娑婆世界修行相同时间成就比在极乐世界快,那么,净土就没啥用处了吧。
我想,这里的正确解读大概是,(如果能)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一天,相当于极乐世界一百年。这个类似另外一段经文说的:在末法年代但 ...

和娑婆世界相比,极乐净土最大的好处是不退转,一直向上。而在五浊恶世里修行,进进退退,结果很难预料,在娑婆世界修行相同时间,如果成就要比在极乐世界快,是在不退转的前提下,生生世世都不退转,但对凡夫来说太难做到了,即使罗汉还有隔阴之谜。

无量寿经(曹魏 康僧铠译)的一段:
... 汝等于是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匆务未尝宁息。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器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8:37 , Processed in 0.0348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