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9-8-16 18:19 编辑
三皈依观,内容不仅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有一定程度的展开的,这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明咒的收摄法还有所不同。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三皈依观的内容大要
1、积集资量
2、选择处所
3、趣入方便
4、坐时威仪
5、发心大要
6、总观三宝
7、总观四谛
8、别观苦谛
7、别观行苦
8、无常想
9、死想
10、不净观九想
11、白骨流光想
12、对治沉掉修止法
13、童真想
14、月轮观
15、阿字观
16、皈依上师观想法
17、皈依佛观想法
18、皈依法观想法
19、皈依僧观想法
20、三宝加持想
21、法界光明想
22、内曼荼拿想
23、二空观
24、大空观
25、幻身显现想
26、出观须知
27、观境认识
三皈依观摄一切佛法
(一)摄三十七道品 观不净、苦、无常、空,摄四念住。忏悔求加持摄四正勤。生起意乐,精进修习,能生止观,摄四神足。于上师三宝及戒皈依,即是修信等五根五力。七觉支是定之支分。八正道是修得成就之应用。故三十七道品,无不摄入此中。
(二)摄一切禅法 一切观境,皆所以修寻伺,由寻伺引生喜乐,即入初禅。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即入二禅。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修空观等舍念清净,即入四 禅。修内外空、大空,即修空无边处。修诸观境,即修识无边处。心境俱空,即无所有处。观一切众生罪清净,即修悲无量。为一切众生加持功德,即修慈无量。观 一切众生受禅悦解脱无上菩提之乐而生欣喜,即修喜无量。等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即修舍无量。皈依师修依止法,是三士道之前导。观无常,畏罪业,皈依三宝, 是下士道。修四谛观法,是中士道。修加持众生离苦得乐,心佛众生无别,是上士道。自观与师佛不二,是密乘道。月轮阿字光明等,是法身修法。童真想自观成 佛,是报身修法。幻身显现,自身放光加持众生,是化身修法。上师修法,是圆成次第上师瑜伽之基础。光明观是相明力明之基础。不净想对治贪欲,四无量对治嗔 恚,光明观对治昏沉睡眠,修依止法及戒对治掉悔,皈依观对治疑盖。光明收放,所以修出入息。死想诸大分散即所以修界差别。观境转变,即所以修缘起性空也。
(三)摄法蕴足论 修戒忏悔,摄学处品。修依止法,摄预流支品。修皈依及戒,摄四证净品。修四谛四禅为证四圣果之因。依此修行,即入四通行数,随得喜足。勤修此定即四圣种, 修戒忏悔即四正胜,修定即摄四神足。观不净、苦、无常、无我,即四念住。观四谛理即摄四谛品。依此修定,即是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觉支等品,依此 对治烦恼,即摄杂事品。能修之作用关于根品,能修之所依体属处、蕴、多界品。观生死苦,依此修行而得解脱,属缘起品。
略举数例,可见此法具摄大小显密说修一切法门也。
我等现前得法上师,受皈依修法于跑马山降巴仁波卿,老格西仁波卿,嘎登寺老嘎登尺巴,及老喇嘛康萨仁波卿。
那么,由此可见,三皈依观将不净观、白骨观、空观、阿字观、皈依观等共冶一炉,下接小乘修法,上接大乘空观及密乘本尊观等。是融上、中、下三士修习,法、报、化三身修法于一体之修持法。
既然如此,很多问题的答案已经在其中了。当然,隆莲法师也说过:“我们应照宗喀巴大师走过的路那样走,才走得到目的地,我就教你们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海公上师也是依《菩提道次第》成就的。我们应走这条稳当的路,但是如果你们想另修一种法门,另走一条路,我也不能勉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