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xfx123

批驳:上师们的缺点(再贴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桑日不丹 于 2009-6-5 18:15 发表


至尊仁波切的话说得滴水不漏!我很佩服!
顶礼



是的,是的,
我们要
生生世世
随喜赞叹尊者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说静风师兄看到的现象不存在,而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在看到上师所谓的缺点时,要的是自我反省。
汉地也许缺少观察上师缺点的眼睛,更缺少对上师的信心。


先看看原文:

“我以下所作的说明,是基于目前很多人心里上所认知的一种误区,他们或者把上师们捧得高高在上,如同神明。或者则把各种诽谤挖苦的言语砸到上师们身上,贬为邪师。在有些人的眼里心里,上师们缺乏一种中间状态,就是既是一位好师父,但是又有一些缺陷。但是,这种中间状态,实际上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上师们真正的状态。假如我们在心里上无法了解和接受这种中间状态的话,可以说,在目前的条件里,你无法找到或者依止一位合格的上师。”

         在这个论坛上,很多人是有缘分皈依了佛教了,接触到了格鲁,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要好好珍惜。要开始实修了,如何开始实修,当然是要依止一位好师傅,但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如果我们开始认可的是一位中间状态的师傅,也认可他是自己的上师,对下一步的实修会产生巨大的障碍。所有的根基会动摇。

        在汉地,我们接触上师少,接触到了在一起修学的时间也少,得到灌顶和随许的口传,完全是由于上师的慈悲,别说我们要好好择师,其实上师本来也是要好好考察弟子的,为什么上师会给我们教授,是上师们的慈悲心,是上师们特别的开许,我们其实还没有拥有珍宝的能力,但上师太慈悲了,不忍心弟子受苦,所以破例将珍宝给到我们,我们就像小孩子,不懂事,不好好珍惜,却感到上师好像还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
      
         想一想,如果有人给你一辈子够用的钱,你会如何,应该非常感谢吧,但上师给你的是什么珍宝,是脱离苦海的工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贝,弟子感觉到了吗,前辈千辛万苦得到的法,我们轻易就到了,该用怎样的心情来回报呢。该有怎样的感恩心理呢。还有挑上师缺点的看法吗。

        师兄们别认为我老人家愤青,我的上师有好几个,我在想起他们的时候,每次想到他们的时候,总是感觉心都融化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心时时刻刻和我在一起,在照顾我。
         
        有幸接触到佛法,真是太好了,这全是因为上师们的慈悲呀。我是实实在在不希望大家走弯路,没有什么比祈祷上师更有加持力的事情了,我们没有能力和佛像直接沟通,但我们可以和上师沟通,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


发表于 2009-6-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是呀,哪怕一个假上师,装模作样让我们学会念念佛,也是沾了很大的光了。
发表于 2009-6-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桑日不丹 于 2009-6-5 18:15 发表


至尊仁波切的话说得滴水不漏!我很佩服!
顶礼

至尊仁波切的话说的虽然滴水不漏,看官未必明白啊
发表于 2009-6-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5 12:00 发表
正信老大,你的帖子真的让我很纠结啊~


静风师兄,《掌中解脱》第八天的教授可解此结。虚云老和尚说过 —— 出言须据于典章,有了指南我们才不至于偏离航向。另外,观点不同才需要辩论嘛,辩论可以修正学修的错见,修正了错见是好事啊,无论自他。
发表于 2009-6-6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几点意见:

1、是视师“如”佛,尚不是“师即是佛”。后者据说是无上密修行的关要;而前者,一个“如”字,即表明师可能还不“是”佛。菩提道次第为接引学人渐入金刚乘,在开篇不久就说了“当视师如佛”。这是一个具有金刚乘修学导向的教授和劝勉。对众多初学来说,需从“依止善知识”入手,而“善知识”则是个更为宽泛的概念。

2、道次第开示了善知识德相和依止善知识的轨则。依止善知识,核心是“观功念恩”。观什么功?并不是把善知识臆想成具足三十二相神通无所不能的佛,而是切切实实观善知识的戒定慧功德,有多少观多少。这意味着肯定具相善知识至少还是个修行人,而不一定是成就者。有人眼睛好,看得出善知识长着三头六臂、具有他心通,那是观的人厉害,不一定是善知识真有那么厉害。观什么恩?观法恩。善知识开解解脱道利益我,代佛在世宣讲佛法救度众生。是通过从善知识所获的法恩法益来感念善知识的恩德。

3、如果确定善知识如果还是个修行人,哪怕就是成就者,如静风兄所说,修行和成就的功德自然会有差别,而多半都不一定与佛等同。恩德,则依据自己从其所受的法恩法益来感念,不同上师对自己的法恩法益,显然是会有差别的,但值得说明,这与上师的“神通”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因此,也就有了“一生守着一个普通喇嘛”的传奇依师故事、以及“大恩根本”之类的称呼。承认这些差别的存在,是一种理性表现。

4、真正能够做到视师如佛,不必讳言师父的凡人表现;正确理解观功念恩的实质,其实也就不会为承认师父有不完满的地方而懊恼。如果学人能渐次修学增上,观师父观出佛陀的身相来,那是他眼睛厉害;但不一定是师父本人的真实功德体现。

5、小八一个,某次见到夏坝仁波切,有位居士问他工作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该如何处理。夏坝仁波切回答,你的专业领域,我不懂,给不了你具体意见。从这事,至少我看出两点,一是上师们确会有自己不懂不通的地方,二是夏坝仁波切坦然承认自己有不懂不通的事情,不故弄玄虚,尽显格鲁平实本色,足见其功德之一斑。
发表于 2009-6-6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般若:
虚云老和尚说过 —— 出言须据于典章,可是虚云老和尚也没有天天百度或google出这么多大德开示来灌水啊!观点不同是要辩论,可是我既看不出你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到底有什么不同,只看到大量消耗论坛资源的一片一片的百度结果,所以才纠结呀~
发表于 2009-6-6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咣当 于 2009-6-6 00:09 发表
提几点意见:

1、是视师“如”佛,尚不是“师即是佛”。后者据说是无上密修行的关要;而前者,一个“如”字,即表明师可能还不“是”佛。菩提道次第为接引学人渐入金刚乘,在开篇不久就说了“当视师如佛”。这是一 ...



赞叹随喜师兄 理信学修佛法的无量功德!!!
发表于 2009-6-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6 00:33 发表
回般若:
虚云老和尚说过 —— 出言须据于典章,可是虚云老和尚也没有天天百度或google出这么多大德开示来灌水啊!观点不同是要辩论,可是我既看不出你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到底有什么不同,只看到大量消耗 ...


般若净土师兄转的大德开示让我很受益,让我了解到大德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开示,相信般若净土师兄找这些开示也花了很多心血,感恩般若净土师兄!
发表于 2009-6-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般若兄是坛子里有名的语录库,活百度。相信他看祖师语录花了不少时间,并记忆超胜。赞叹佩服,自愧不如。:lol
发表于 2009-6-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做观察的时候,你看到师父们的缺点,认可他是一位中间状态的师父。但是他同时也有功德,你认为他的功德具备了做师父的条件,你去拜师,这当然是可以的。
拜师后,主要看功德就行了,这个菩提道次第说很多,我就不重复了。
对上师的信心,是我们从现在到成佛一直都要坚持修行的一个主要课题。我认为汉地的问题主要是在开始应该观察师父的时候,因为信息的缺乏,对上师们了解都不够的情况下,随着大流匆匆拜师的情况太多。结果拜师后呢,开始了解越来越多,接触的咨询也越来越多,结果今天从这里听到自己师父的一个问题,明天从那里又听到对于自己师父的诽谤,坏的情形就不说了,当然就是终于证明自己的师父可能是个骗子了。就算好的情形,也开始心理上一次一次的备受打击,怀疑当时的拜师决定,最后导致不欢而散的很多。如果这些缺点你开始就了解清楚,拜师前就先内心想好接受好,那拜师后就很容易修信心了。别人再说起师父的缺点,我们可以说,这个没关系我们在拜师前早就抉择好。而且我们早就观察到师父的功德可以堪为师父,所以 你说的这些不会影响我作为弟子视师如佛。就不用每次听到一个缺点就心里打一下鼓说,哦,我师父是这样吗,我以前怎么不了解呢。或者还有的,一听人说自己师父缺点,立刻上去勃然大怒说,我师父是佛,没有缺点!其实没准对方没拜师的对你师父的评价说的也有道理呢。


原帖由 lxfx123 于 2009-6-5 20:49 发表
       我不是说静风师兄看到的现象不存在,而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在看到上师所谓的缺点时,要的是自我反省。
汉地也许缺少观察上师缺点的眼睛,更缺少对上师的信心。

先看看原文:

“我以下所作 ...
发表于 2009-6-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种情况,匆匆忙忙地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上师介绍给信心不大的朋友,以后虽然皈依,但信心总提升不上来,
甚至遇到些事情就更加怀疑上师的水平.

这样看来,与其急急火火"拜师学艺"或者"拜师受益",不如先学为什么拜师,拜和不拜有什么不同,什么师可以拜,拜师前自己应该怎么做,拜师后应该怎么做...

另外,恭敬上师是应该的,视师如佛虽然不是人人必须,但也绝非末法不必,高标准向来要求有发心或者够条件的人.
发表于 2009-6-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师的心理成熟度也有个过程,一味的高起点也不现实,我相信愈是初学愈诚,但只是虽有外相,内心的意乐却煎熬的很,所谓的视师如佛,至尊宗座己将其放在正确的范围内,若动不动就视师如佛,我相信是那种举步维艰,动作僵硬的人就是那种一开始就视师如佛,这己成为他心灵的禁固,视师如佛不是一条军规,而是修道过程中逐渐收获的一种美味,正如嘉瓦尊者所云,初学者的视师如佛,往往成为毒药
发表于 2009-6-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言须据于典章”,每一个“自己的观点”若没有“典章—佛经祖论大德开释”作依托,那是根本不可靠的。

《掌中解脱》第八天的教授,再次建议共学,然后大家再来探讨。

百度仅是一个工具,信息也浩瀚无边,什么是纯金什么是珍宝,要靠平时对典章、传承教授学习的积累。

=======================================================
《修行与师徒关系》摘录

  祈竹仁波切

◎总之,对已有的师长,我们必须小心观察才决定依止。一旦生起了「他是我的师长!」的念头,我们便应敬师如佛,观察过程便告接束,从此我们便只看师长之德,而不可再挑他的过失了。衲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呢?【金刚手灌顶经】中说:「应见师德行,非挑师过失;见师德行者,能得诸成就;挑师过失者,悉地不能成。」此乃佛陀所亲口说的。

◎现在大家已经清楚明白师徒关系之重要性了。对寻找上师,我们不可视为儿戏,这是十分严肃的一回事。我们千万勿把师徒关系建于世俗心态上,否则这就好比草藤之桥不堪负重。我们应以信心建造师徒关系之桥梁,这才是一道「铁桥」。如果能寻得好师长,自己又能视师如佛,修持便可望有成。我们的人生十分短暂,所以大家千万勿像提婆达多般,遇上了佛陀也无法得益。这不是佛陀有缺点,而全因弟子没有生起信心而已。若果师长对弟子有悲心,弟子也对师长有信心,这悲心与信心二者相会,便可说是距离成的目标不远了。这是衲可以签字担保的,亦是金刚持佛所亲口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16:53 , Processed in 0.03848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