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东谷寺的资料:
- 印象中康区甘孜州是宁玛噶举萨迦格鲁苯各教派并存之地,尤以宁玛派势力比较强大。 据本地人说, 州中南部农牧混合经济区藏民以信奉格鲁为多,北部牧区以信奉宁玛为主。 翻查资料,确如上述。以寺庙数量算,格鲁在甘孜州不算最多,但寺院规模大,因此整体僧人数量最多,这在甘孜州中南部尤为明显。
- 去甘孜县,要路过炉霍。炉霍寺的规模也很大。
炉霍寺大殿:
炉霍寺外望县城:
- 东谷寺海拔3500米,刚到时高原反应头疼避免不了。寺门前的转经轮:
- 东谷寺大殿:
- 大殿内景:
- 大殿的泥塑佛像。这里的特点是比较多莲花生大师像。因为一世活佛曾学宁玛法,还是地区风俗? 以后有机会与其他寺院比较一下….
- 辩经院外景:
- 院内大堂,大堂外的涂色典型甘孜中部风格:
- 大堂为学僧集体学习的地方,墙上壁画渐见破落。寺院很传统,强调修学,又离内地比较远,供养主要靠本地人。
- 学僧在场外晒太阳辩论:
- 僧人宿舍:
25楼向巴益西说:
“甘孜东谷寺是目前甘孜地区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寺院!可惜现在保存条件非常的差!
我听说的甘孜东谷寺八卦:
文革期间,破四旧的时候,有一位东谷寺的喇嘛还俗成了破四旧的积极分子,运动开始后没多久,东谷寺的重要的体积较小容易保存的宝贝文物等很快消失了,据说是被烧毁了,文革后,还俗的这位喇嘛第一个回到寺院,拿出当年登记的小本本,挨家挨户要起了寺院的宝贝! ……”
的确,寺院的保存条件不算很好,最近有施主供养了一座大楼以专门保护重要文物。 其他的文物,以有限的条件做有限的事,也算是尽力而为了。
寺院花了很多钱放生70只牛:
在寺院内游逛,听到不同年龄僧人背诵经文的声音,使我有重回色拉寺的感觉。无论楼房盖得多好,僧材的培养还是最重要的吧?
我想,几百年来这些宝物一直都好好地被供奉在寺院里。文革那段艰难日子,很多其他寺院的圣物都被毁坏了,唯独是东谷寺的,通过居民的协助大部分都保留下來了。靠的是什么? 民心、民气,宗教精神。 如何在支持藏族同胞保存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义务’吧?
主持说,东谷寺每年的固定法会有:
- 药师佛法会
- 长寿佛法会
- 大白伞盖母除障法会
传统上,按附近居民个别请求而办的不定期法会有:
- 为去世者超渡的弥陀法会
- 求生活顺利一切如意的21度母法会
- 求富足的财神法会
另,要去东谷寺,除了坐公车到甘孜县再找车去东谷外,我认识一位年青师傅也可以包车从成都直达。他名字叫‘红光’(不是虹光:)),讲很好的普通话(老实说比山狼讲得好多了),可以当翻译(东谷寺内没多少人能讲普通话的)。红光对甘孜一带包括德格都很熟悉,有需要他电话的可以给我短消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