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众生即母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禅宗的开悟和咱们说的见道究竟是什么关系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2-10 13:32 发表

我没有现量见空,所以也不是很确定会否害怕,但是感觉应该不太会,理由有下:
一、修空性不是一下子修好的,而且要经过长期的串习,要说在资粮道等早期对空性感到恐惧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在见道的时候,似乎感到极 ...

这个问题师弟我也想到过,有点不谋而合的味道,但我觉得不适合探讨下去,因为这个问题说开去更顾忌,涉及的问题更敏感,离题越远,则分歧愈大,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呵呵,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

[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1-2-10 17:24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师兄,我也只是大概猜猜,本人教理学的少,脑子里浆糊太多,不敢说的太绝对了,呵呵。
发表于 2011-2-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2-10 17:04 发表
不过只因为我认定哪个人是佛菩萨,就用他的话来压别人,似乎也有点耍流氓了,我道歉。。。。。。


不存在道歉的必要。我意思只是說,如果要討論、辯論,規矩就是這些都是放一邊的。這不是我發明的規矩,印度就是這樣,除卻聖言論在某些情況被視爲最後權威(在某些別的情況,連這個都可以挑戰)。這個和有沒有視師為佛,其實沒啥關係,學習就是這樣進行的。
至於師父可能只是示現為不懂開跑車的理論,也仍然沒矛盾。師父可以示現為不懂開跑車,當然也能示現為不懂別的宗派或者有錯誤,只要錯誤不是出在他教你的核心上(譬如格魯師父必須起碼懂格魯角度詮釋的佛法),既然他示現為不懂開跑車,我們就以他不懂開跑車的角度去溝通就是了。這點,我自己覺得很多人都錯誤。如果我們認爲他是佛,難道我們不必為師父做飯嗎?那麽,你在為他做飯的時候,就是在接受他有示現需要吃飯的身份嘛,可是,雖然你為他做飯,你卻不會因爲這樣而認爲他不是不必吃飯的佛,對不對?那麽,他示現為不懂開跑車、不懂別的宗派,有什麽問題?
发表于 2011-2-1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21页的那些帖子,想到一个问题,上善他们说的现量见到空的问题

禅宗的开悟里面还涉及一个“保任”呢。证得“见道位”的“证得”,就好像是脖子上戴着项链,是很自然的,对吧,会一直戴着对吧。可是禅宗的开悟里面,是有大悟小悟,是有三关等等的阶段的。根据一些禅宗的语录,有些人被印证开悟时,只是空的觉受,需要使觉受稳定,就要“保任”,要把一直用力举着麻袋,不用力麻袋落地,这种状态,转为戴着项链这种状态。从觉受,通过保任,到证得……

比喻不是很好,但是领会精神……

我又说忘记了我想说啥……:L

[ 本帖最后由 喜饶热丹 于 2011-2-10 17:34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没问题,下次我尽量引禅宗一脉大德的开示就是了,还能少引起一些宗派争论呢。
发表于 2011-2-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些帖子的相关内容的回应:
见到空,似乎各种反应不同,有的人会害怕,有的人狂喜,有的人止不住大哭,有的人外在没啥大反应(内在有,看不出来,但是所能表现的精神境界,说话,写文章,待人接物细微处,所表现的精神境界肯定大大不同了)。这些在禅宗的语录里面很多,奇奇怪怪的反应都有。
发表于 2011-2-1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空性的刹那,总会有一点点恐惧感,有的人只是一闪念。可能就转变为狂喜也说不定。可能就和没事人一样,忽然外在显得很豁达了,但是没有出格的表现。反正啥反应的都有,但是不管啥反应,总是会有恐惧感,多少不同而已。有的是一颗芝麻那么大的恐惧感,有的可能是一只哈密瓜、一只篮球、一辆陆虎。一间房,一座大厦……总是程度不同,必定会有。


哪怕仅仅有点空的觉受,也会有点恐惧感。这点是可以确认的。
发表于 2011-2-1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刚接触佛法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空性的比较浅的开示,比如名字不是我、胳膊不是我、腿不是我等等的时候,也稍稍有点欢喜,而且即使是我妈,当我跟她说名字不是你、胳膊不是你、腿不是你的时候,她也有点欢喜,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和我妈证空了,也许只是我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胳膊、腿啥的。。。。。。后来读《楞严经》的时候,虽然非常的不懂,但是一直看到“这个不是你”、“这个不是你”这样的说法的时候却感到有些不开心,但肯定也不能说明我证空了,大概只是给说懵了。。。。。。

所以单单是感到恐惧或者欢喜都不能绝对的说明什么,而现证空性的之前、当下、之后是否会感到恐惧,我不敢下定论,没证过,书上说乐空不二,我猜现证的时候极喜的可能性大。不过佛有“四无畏”的功德,那菩萨可能还是心中多少有点挂碍和恐惧的。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2-10 18:11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好佛 于 2011-2-9 22:21 发表

三关,是后人的说法。祖师认证的就是禅宗开悟的究竟境界。
至于“玄关烦恼破净,无功用,不要再下功夫,不要下功夫他自己任运自在,不起烦恼’,这不是禅宗自己的说法,‘烦恼破净’不起烦恼’之说,根本没有 ...

原帖由 叶好佛 于 2011-2-10 12:18 发表
我就是说的那段话,不管是谁说的。敏公上师多识佛爷都是赫赫有名的格鲁派大德,但他们不是禅宗一脉。
鉴于你对禅宗的了解,其他的我也就不回了。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旦啃穿了,就有出路。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参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的、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是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的参去,惺惺寂寂的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实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咧?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工夫!发真疑情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  “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吧,求说妙法!”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蹋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人般涅盘的大见处。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工夫纯熟、大相应、大得力,就能做到。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骗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

找到了虚云法师的一段开示,可惜他老人家虽然属于禅宗一脉,但是根据您的说法,大概属于“后人”了,如果您坚持认为禅宗讲“见性成佛”、“顿悟成佛”,那实在是没办法啊。
发表于 2011-2-1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恭祝麻叔新年吉祥如意。

[ 本帖最后由 zy 于 2011-2-10 20:3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你的角度上,我并不认为你有多大的问题。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上,我也不会认为自己像佛一样正确。交流,什么方式都无所谓。我们思考了,学习了,就好了。

1、三关虚设,是一个说法。
悟的层次确有差别,但这个‘差别’是个大学问。了解禅宗的都知道,有很多人‘悟’,包括成名的人物,都未必是真正的悟,这个,二麻子懂得比我多。

2、‘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
这一段所谓 大彻大悟就是“见性成佛”、“顿悟成佛”,我没意见啊。
虚云大师是 开水烫手 摔碎茶杯而悟道的,佛是看见星星而悟道。这就是最最讲究的所谓‘藉缘悟道’,这才是真悟啊。
发表于 2011-2-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烦恼破净’,这不是好理解的,比量很难。外行人看一个圣者,有时候觉得他比普通人烦恼还大,有时候又猜测他是‘示现’。这都是外行所见。实际上,即非烦恼,又非示现。因为他不觉得大乐定比烦恼更好、更值得追求。
发表于 2011-2-1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兹引录几段关于悟和宗师接引方便的文字,仅供参考,其他禅典义有不同处,乃属禅宗内部区别,同于他宗内部亦有区别:
关于悟:
1、“首拣悟者,乃禅宗传入吾国后,特有之一名词。独言悟之一名词,通常习知,即为有会于心,有所理解。例如:水有解渴之功。茶亦水煮,故能解渴。未饮茶者,因此而悟知。若此之悟,非禅宗所宗,但为知解。禅所谓悟,乃属证悟。证语者,乃我患渴,取水而饮,饮毕渴解,所有水之与渴,理事全消,故曰:“亡言绝虑”。”
2、“禅宗所言证悟者,重事至理圆,以行修事至为首。若先从穷理而终至于道者,乃自知解入门。如《楞严经》云:“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盖由理悟知解,然后求行解相应,而至于圆极也。《法华经》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证悟者,重此现前之佛法也。有谓儒者所说体会,亦即证悟,此实不然!体会为知行合一,即知而行,即行而知,如佛说行解相应,非证悟也。证悟乃顿超之大实验事,不从渐入之行解而至。体会乃理通于事之学,与证悟顿超之说有异。然则孰为优劣?曰:此非争胜负者,但辨其所证悟者,意固何居耳!或曰:若此证悟顿超,谁能至哉!曰:能至与否在人,而证悟顿超,则确有其人其事在也。故祖师有言:“我所说法,为度上上根人。汝师所说,为度大乘人。”虽法与根器,固有差别,其得度而至彼岸则一也。”
关于宗师手段:
“唐宋诸师,指示法要,莫不别具手眼。单传直指,如空手夺刃,于言语动作间,立断学者情根意识,开示旨归。所谓有杀人剑,还须有活人刀。既或未通,令彼自参。此所谓参者,要人在事上、理上,足踏实地去证。即如教下所说思惟修,而又非纯为思惟。盖思惟者,犹可用意识寻伺觉察。参者,非思量意识之可及。所谓“离心意识参去”。若能离了心意识之作用,了了无事存心,无境当前,无物碍膺,到得此时,正好一参。故所谓参者,不专指话头而言。及乎宋元之间,禅门已见衰落。中峰以后,参话头之学,于是大行。初则救诸狂禅之弊,继则立橛实地,千古难拔。直至于今,老死话下,永无出期者,不知凡几矣!”
顿悟与渐次,比量与现量,何者一,何者异,仅供参考,不作置评。
发表于 2011-2-1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二麻子 于 2011-2-10 03:53 发表
“上网不说禅”,嘻嘻,久没见了,跟笨帚老兄和俗人老兄问声过年好。


麻叔新年好,呵呵,这帖子回复太多,后面的基本没看,不意麻叔竟然莅临并参加讨论,欢迎欢迎,祝麻叔辛卯一切吉祥如意!
发表于 2011-2-1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好佛 于 2011-2-10 21:38 发表
站在你的角度上,我并不认为你有多大的问题。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上,我也不会认为自己像佛一样正确。交流,什么方式都无所谓。我们思考了,学习了,就好了。

1、三关虚设,是一个说法。
悟的层次确有差别,但这个‘ ...

原帖由 叶好佛 于 2011-2-10 21:59 发表
关于‘烦恼破净’,这不是好理解的,比量很难。外行人看一个圣者,有时候觉得他比普通人烦恼还大,有时候又猜测他是‘示现’。这都是外行所见。实际上,即非烦恼,又非示现。因为他不觉得大乐定比烦恼更好、更值得追 ...



这个是的,圣者的境界很难想象,禅宗的学问也很复杂,但是我对开悟等于成佛、凡夫一悟成佛等说法很怀疑,要说大菩萨悟道成佛那还靠谱点,还没见道的凡夫能一念成佛,有点夸张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8:53 , Processed in 0.0348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