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如道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修行困難而氣餒,也能夠體會師長走後的心情..我並沒有比別人特別,以前看到別人在進步,自己還是老樣子,會感到沮喪孤獨,看不到未來,但是沒有放棄自己,不要跟別人比,修行是自己的事,別人不了解沒關係,能夠稍為進步,靠得是師長不棄不離的拉拔,同行的砌磋,等到跨過雲霧,發覺前面是一條寬廣大道..
发表于 2011-3-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3-2 10:13 发表
在我們辯經裡,菩提心是一種非造作,任運的心,隨時都有,此時才堪稱菩薩,這是很難的境界,這樣的穩定是定的作用,以前我曾經懷疑修菩提心是否要修定?教材是說:定是菩提心的所依...


這個有明顯的說法不同。
尊者說,任運而起的菩提心不需要有止。辨經學院的立場似乎也是。
但是我的老師很堅持,任運而起的菩提心一定要有止,記憶中,他說是賈曹傑說的。
任運而起的出離心是不是一定要有止呢?我現在是問號,他說了看法,但沒跟我講理由。

有任運而起的菩提心才算入大乘資糧道,此人堪稱菩薩。
以第二個說法的標準,要先有止才有辦法。所以,那些說我在修資糧道的人,等同於說他是菩薩。
如果一個凡夫,沒下什麼功夫,卻說在修資糧道、加行道,那就是騙子,或他不懂經教。

多聞可以幫助辨識出騙子,真正的善知識不容易辨認,用排除法是一個辦法。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3-2 17:06 编辑 ]
发表于 2011-3-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3-2 00:24 发表
1982年,54歲。在洛杉磯大覺蓮社(沈乃宣居士所提供)啟講廣論。
1984年,56歲。受淨空法師邀請,回台共創‘華藏講堂’,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擔任董事,同時,在臺灣及美國兩地弘法,開始對華藏講堂同修開講廣論,離台期間,講堂同修便互相研討廣論之風(如修法師、李衍忠等)。  

就是這位學長在團體裡被鬥爭的 ! :$
发表于 2011-3-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鳥飛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D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運而起的菩提心不需要有止..這句是否翻譯錯誤?如果非任運而起,則無需止,任運而起的菩提心需要有止,我們的教材是如此寫的.
发表于 2011-3-3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櫻櫻美代子 于 2011-3-2 17:27 发表
就是這位學長在團體裡被鬥爭的 ! :$

"鬥爭典禮"的幕後主使人應該是那位假接班上師吧!(雖然表面有僧團背書)
日常法師如果在世時,應該不致發生使用這種"令人髮齒"的方式吧? :lol :victory:
发表于 2011-3-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3-2 20:00 发表
任運而起的菩提心不需要有止..這句是否翻譯錯誤?如果非任運而起,則無需止,任運而起的菩提心需要有止,我們的教材是如此寫的.

3. 可是要生起菩提心之前,不一定要有真正的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可是卻必須依賴止修和觀修。
這不是翻譯問題。問:您同意這段話嗎?
答:同意。止修與真正的奢摩他不相同。同樣的觀修與真正的毗缽舍那也不相同。


上是與某譯師問答,目的在確認翻譯無誤及譯者本身的想法。不過我也不只一次看到其他講稿也是如此說,所以不問大概也知道不是翻譯問題。
我跟您的來源應該是一樣的,都是色拉傑。只是告訴您,其他札倉可能有不同的說法。

又提醒了您,即使是說任運而起的菩提心要有奢摩他才能生起,也不代表可以類推到任運而起的出離心亦是如此。至於其中的推理,我還沒問到,日後有看到討論再說。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3-3 08:40 编辑 ]
发表于 2011-3-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很納悶 : 這位李先生是福智法人(居士團體)的成員 , 為何由僧團出面驅逐 , 難道這個法人事業是僧團的財產?
发表于 2011-3-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3-2 13:39 发表
在我們的教材裡:
聞所成慧:主要經典的字句,多聞所成的智慧。
思所成慧:主要經典的意義,由思維之力所成的智慧。
修所成慧:主要初禪以上,修定之力所成的智慧。
真正了解需透由淨罪集資,研閱無垢經論,於師長三 ...


雞蛋裡挑一下骨頭,上述的翻譯不太像中文....(主要透由聽聞經論所產生的智慧,主要透由思惟法義所產生的智慧。)
第三、為什麼一定要初禪以上呢?厲害的行者,可以用得止後未到初禪的近分禪修,而證阿羅漢。
(廣論:以若得前說第一靜慮未到地攝正奢摩他,縱未獲得以上靜慮及無色奢摩他,然即依彼止修習勝觀,亦能脫離一切生死繫縛而得解脫。)
所以似乎說「依於奢摩他之力而得的智慧」即可?
发表于 2011-3-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關於比丘們行醫、算命、給祝福等等。佛陀說,進行這些活動的比丘是在進行「低俗的技藝」,是邪命。涵蓋在這一詞的活動包括:算命。看風水。驅邪和驅鬼。念咒。為一些事(例如結婚、公司開張)選吉日。激起性能力或致使性無能。進行洗禮(例如灑聖水)。行醫。
佛陀說,這些事對出家比丘來說是邪命。在這些事當中,有些如果慣性地進行的話,可能會導致比丘犯上很嚴重的罪,稱為「僧殘」。佛陀制這條戒,是因為住在吉達吉利的六群比丘的隨眾比丘染上了壞習慣,例如:他們種花樹,叫人種花樹;他們澆花樹,叫人澆花樹;午後進食;飲酒;跳舞;唱歌;奏樂;參加運動;玩遊戲等等。有一次,有一位外來的比丘要去舍衛城拜訪比丘,半路留宿在吉達吉利。托缽時,他依照佛陀所制的戒行止:無論來去,無論往前看或往後看,無論彎手或伸手,他都很有威儀,眼向下看前面一犁之處,他的行止很有威儀。
眾人見到這位比丘,就這麼說:「這個好像愚人中的愚人、傻瓜中的傻瓜、目空一切的人是誰?誰會供養他缽食?我們的導師們〔腐敗的比丘們〕、阿沙積和布納巴素的隨眾多麼有禮〔好像在家人一樣,他們向在家人打招呼〕、友善、說話好聽、充滿笑容,說:『來,歡迎你們來。』他們不目空一切,他們很容易親近,他們是先開口說話的人。因此應該供養他們缽食。」那些在家人已經腐敗到使持守戒律的比丘被輕視與忽略,反之不持守戒律的比丘則受到讚揚與護持。有一位有德男居士邀請該比丘去他的家裡,供養他食物,然後請他去請佛陀派一些比丘來吉達吉利。
來到舍衛城後,該比丘告訴佛陀事情發生的經過,佛陀便派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及一大群比丘去吉達吉利,以便正式地驅逐那些比丘離開吉達吉利。但是那些比丘卻不肯聽從。過後,佛陀便制了第十三條僧殘戒。這條戒注明僧團可以驅逐某位比丘,如果僧團認為該比丘是:敗壞俗家者,行為腐敗者。如果該比丘第三次被驅逐後,還是不肯改過及離開,他便犯了僧殘罪。見到被他敗壞的俗家是他的施主,而他被控訴的腐敗行為其實是有限的:比丘偷花去送人或拿去供養舍利塔。比丘偷花給人拿去供養舍利塔。比丘鼓勵人供養花給舍利塔。
比丘把自己的食物給人,以贏取人們的歡心。他給人能夠使得身體舒服的東西,或醫人。他作為俗家人的傳訊者。《注釋》解釋:接受在家人的命令:這是不應該做的。接受了它,每走一步便是一個惡作罪。
腐敗的行為是:比丘種花樹,或叫別人種花樹。比丘澆花,或叫別人澆花。比丘摘花,或叫別人摘花。比丘做花飾,或叫別人做花飾。午後進食、飲酒、跳舞、唱歌、奏樂及參加運動包含在其他戒條裡。佛陀對於敗壞的定義,是比丘導致有信心的俗家不再有信心;他導致他們對正法不滿。關於誦經,《律藏.小品.第五章》記載,當時,六群比丘(六位惡名昭彰比丘的隨眾比丘,這六位比丘每一個都有許多隨眾。佛陀便是因為他們的惡行制了很多條戒)以歌誦聲調唱誦法。人們批評、非難及四處傳言道:「正如我們唱歌,這些釋迦子沙門也以歌誦聲調來唱誦法。」嚴謹的比丘們批評、非難及四處傳言道:「這六群比丘怎麼可以以歌誦聲調來唱誦法?」
於是,他們通知佛陀。佛陀便嚴厲地批評它,以及解釋:「諸比丘,對於以歌誦聲調來唱誦法者,有這五種壞處。是哪五種?他自己被聲音迷失了;或其他人被聲音迷失了;或居士批評;或當他致力於令聲音完美時,他的定力中斷了〔由於專注在聲音,他忘了接下來的經文〕;跟隨他的人們墮入邪見。諸比丘,這些是以歌誦聲調來唱誦法者的五種壞處。任何比丘這樣唱誦的話,便犯了惡作罪。」當時,眾比丘對語調有疑問。他們告訴世尊這件事。世尊說:「諸比丘,我允許語調抑揚。」這是跟據經文的自然節奏來唸誦,沒有加上任何歌唱的聲調。
誹謗佛法僧: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關係到在家信徒和出家弟子的某些惡行。佛陀在《增支部.八集.倒轉缽經》裡說:「諸比丘,如果要的話,僧團可以對擁有八種素質的在家信徒把缽倒轉過來(其涵義是僧團拒絕接受這樣的在家信徒的供養。但是個人比丘並不能夠這麼做,舉例而言,如果他對某個信徒生氣,或因為他拒絕接受某種食物。把缽倒轉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只有僧團才能夠依照佛陀在戒律裡所定的程式來做出決定)。」是哪八種?他到處破壞比丘們。他到處傷害他們。他到處把他們趕出村子。他辱駡、譭謗他們。他導致比丘們之間不和。他譭謗佛。他譭謗法(這包括譭謗巴厘三藏聖典的任何部分,包括古代的注釋,以及譭謗教法為枯燥無聊、太神奇到不可相信、複雜到令人厭煩、性歧視等等。佛陀解釋這種行為是以挑剔的心吹毛求疪地聞法,這是在家信徒在佛法方面衰退的七個因素之一。關於自己對聖典的問題,一個比較好的思維方法是承認:我缺少信、定及慧)。他譭謗僧團。」
以及:「諸比丘,如果要的話,在家信徒可以向擁有八種素質的比丘表達不滿。是哪八種?他到處破壞居士們。他到處傷害居士們。他辱駡、譭謗他們。他導致居士們之間不和。他譭謗佛。他譭謗法。他譭謗僧團。他們見到他去不當的去處(在此,某人的去處是妓女,或是寡婦、老處女、太監、比丘尼、酒店;或他住在某處,時常和眾王、眾王的官員、外道、外道的弟子們相處,不適當地和在家人相處;或他培訓、時常拜訪、尊敬那些無信、不可信賴、粗暴無禮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希望佛教四眾弟子受到傷害、不幸、痛苦、不能終止束縛。因此,這包括去找算命佬、去找巫師、去商店或市場、去餐館(尤其是午後)、去不是聖地的旅遊景點、時常在不適當的時候去拜訪俗家、去監獄等等。
註:以上是一篇開示,如果有疑問,可多向法師或仁波切請問.
发表于 2011-3-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42樓
種樹 唱誦不就是目前福智推行的重點業務?
但是推廣有機農業或是有機事業記得是得到DL尊者的同意才推廣的,不知我是否記錯?

法師
341樓的紅字部分背後期福智網站給刪除了,法師您是否親耳應到師父有此表示?若有,那主張刪改文字者的意樂可議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1-3-3 10:54 编辑 ]
发表于 2011-3-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1-3-3 10:51 发表
回342樓
種樹 唱誦不就是目前福智推行的重點業務?
但是推廣有機農業或是有機事業記得是得到DL尊者的同意才推廣的,不知我是否記錯?

1.不知是否有經得法王同意.
2.若有同意----是同意居士做,還是同意僧眾做,這也是要釐清的.
3.若僧眾不做,但推廣給居士做,不知可否?
发表于 2011-3-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1-3-3 10:51 发表
341樓的紅字部分背後期福智網站給刪除了,法師您是否親耳應到師父有此表示?若有,那主張刪改文字者的意樂可議

應該是321樓吧!
說明一下:
1.#321的版本是福智之聲第156~157期的內容.(P.58 ~ P.59)
2.#320的版本應是福智學員師兄根據bigg所提供的資料,見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12070&extra=page%3D5&page=1 #5   很明顯少了紅色字的部份.
3.至於福智之聲的網路版是將"悲智雙運菩薩行"整篇刪除.見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mm_tr.htm
发表于 2011-3-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顶礼孔老夫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於我本身翻譯的能力,加上在字面上不想做增減,忠於原文,所以才會感覺很怪,若有心修持教典,應該可以開始學藏文,這樣可以避免翻譯或用詞上無法達意的困擾,也可見到辯證的過程..
關於菩提心需不需止的問題,我還是把教材的依據提出來..
1.真正的菩提心是指無造作而言。
2.承許透由道次的修持,可以得到短暫的菩提心(造作)。
3.證得大乘發心,遍是證得靜慮近分。
4.證得正等加行,遍是證得止觀雙運。
5.正等加行的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最後有際為止。
可以由這些依據來推敲..
初靜慮近分可以攝為初靜慮(初禪)
..可是要生起菩提心之前,不一定要有真正的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可是卻必須依賴止修和觀修。
這不是翻譯問題。問:您同意這段話嗎?
答:同意。止修與真正的奢摩他不相同。同樣的觀修與真正的毗缽舍那也不相同。..以上我同意..
廣論裡..故以數數觀察而修,及不觀察住止而修,二俱須要。以於聞思所決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
..這裡的止修是令心安住所緣不外散,這個無需初禪..
任運菩提心無需止..這句話才需簡擇..
依照佛制,比丘戒律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討論,我主張從嚴,為避免太多藉口,及長遠於聖教有損害,僧眾不適合但對眾生有益,可以讓居士來做,僧團有些勞作能惜福習勞,鍛練心志無可厚非..

[ 本帖最后由 如道 于 2011-3-3 17:5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0:35 , Processed in 0.03560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