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如道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45歲。美國佛教會改組,先後擔任兩任董事,共六年,在此期間與聖嚴法師結緣頗深。
1974年,46歲。並由日慧法師介紹,認識張澄基教授,開始認識藏系佛法。
1976年,48歲。在臺灣學禪門心法,沈家禎居士提供紐約長島菩提精舍閉關,秋遇白教大寶法王。
1981年,53歲。離開紐約鄉下到洛杉磯,離開紐約前,認識黃教瓊拉仁波切而第一次見到法王。
发表于 2011-3-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3-1 02:05 发表
1981年,53歲。離開紐約鄉下到洛杉磯,離開紐約前,認識黃教瓊拉仁波切而第一次見到法王

常師父終於在美國遇到了根本上師DL. :o :o :o
发表于 2011-3-1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師父行誼---如俊法師
十三、傳承上師的加持不可思議
後來到美國的因緣,是開始接觸藏傳的教法。師父最早接觸的是白教葛舉,但是ㄧ接觸藏傳教法,立刻感受到藏傳教法與漢地教法最截然不共的特徵,那就是傳承,傳承不可思議的加持與威力。那時師父才體會到,原來學佛必須有從佛以來一直到現在這個上師傳給你的無間無斷的傳承,而這個傳承會讓你有完全不可思議的加持,它可以讓你到最後可以得到和佛陀一樣得到圓滿的證量。而這是師父一開始和藏傳佛法接觸,他體會到的最重要的部分。
師父親近了四大教派的法王,最後師父抉擇要完全格魯教派,也就是達賴喇嘛,這裡有一個很特別的緣起。師父第一次見到法王是在紐約紅衣主教的教堂,那是法王一次對外公開的演講,師父在沒見法王的當晚就夢見他走近紐約紅衣主教的教堂,台下聽眾只有寥寥幾個坐在前排而已;台上有一個人,目光如炬,看著全場,給師父的印象很深,第二天師父第一次走近紅衣主教的教堂,發現與他夢裡的環境是一模一樣的,坐下來聽,法王開示的第一句話是用英文講的,大概意思是人類沒什麼問題,只要把內心的藩籬拿掉了,問題非常容易解決。師父聽了這一句話,內心產生非常深刻非常相應的法喜,之後法王用藏文講,英文翻譯,師父說他完全聽不清楚,整個人安住在極度的法喜當中。等到從會場走出來,看到廣場有一隻鴿子,突然非常清楚非常細微,很完整地知道牠是造了什麼業而變成鴿子的。
我為何特別提此事呢?我很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師父這麼圓滿的功德呈現,他想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你真的完整的得到傳承上師的加持,或是廣論所講的,你把依止做好了,一切功德你是可以得到的,師父就是這樣示現的。因為師父這一生接觸非常多的成就者,也給過師父各式各樣的加持,比如說對空性的體會,看到光明,或是密法的體會,破瓦、灌頂等特別的覺受,這些師父都有經驗,但是法王給師父的加持,第一次見面給的加持,我個人理解,這是最不共最殊勝的加持,它有很多重意義,第一層意義來說,業果法,這是極隱晦法,極隱晦法與顯現法不一樣,跟隱晦法也不一樣,顯現法是五官五根可以接觸,你可以可以嚐到、看到、吃到、聽到的東西;隱晦法,你眼睛不見得看得到,但是可以透過推理瞭解它,比如說我沒有直接摸到、看到,但是外面在下雨,我知道外面樹葉一定是濕的,這是你直接摸到、看到的?不是,這是透過推理可以確認這一點,這是顯現法;但是業果呢,那是你憑五官看不到,用推理也無法理解的,只能依憑你對佛陀圓滿的信心,立志好好學,等到有一天資糧夠,你會瞭解它、相信它,業果是極隱晦法,一個人要深信業果,是比升起對空性的瞭解還要難,可是師父第一次與法王見面,法王就給師父深信業果的加持,實際上,深信業果的內涵在噶當派,還有格魯派傳承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業果是持戒的根本,業果通達了,才有可能戒持得很好。噶當派的傳承呢?業果決定、煩惱調伏,律一切淨儀,是以業果決定為一切基礎的。宗大師是講究持律的,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給眾生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皈依與業果。所以法王給師父的就是這種傳承,而且是最殊勝的加持。
但是反過來講,法王是師父的上師,而且從很多跡象,包括法王、師父自己也都承認過,他們不只這一生是師徒而已,是多生多劫以來的師弟關係,但是師父的依止法王就做得這麼好,做到這一生上師第一次相見,第一次講法的時候,師父就能夠得到深信業果的加持,這就是依止法的量;師父對菩提心的生起體會,也是去印度得到法王加持生起來的。後來自己讀般若經,也是祈求大師、法王、怙主的加持,對空正性生起體會,所以這些重要道次的覺受生起,師父示現給我們看的是靠「依止法」成就。:o :o :o
发表于 2011-3-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智雙運菩薩行-----鳳山寺學僧

晝夜十萬念佛聲    初見法王悟業果
至於師父的修行,有兩個經歷是師父自己講的.............後來到了美國,最重要的就是接觸到藏傳的教法。一接觸到藏傳教法的時候,師父立刻感受到藏傳教法和漢地教法有一個迥然不共的特徵----就是「傳承」,以及至傳承不可思議的加持和威力。那時候師父才體會到,原來學佛必須有「從佛以來一直到現在這位師長」無間斷的傳承,這種傳承會有完全不可思議的加持,依之修持,最後可以得到與佛陀一樣圓滿的證量。具有傳承的教法,師父曾用了一句話來描述,叫「源頭活水」。
師父曾經親近四大教派的法王,最後抉擇完全追隨格魯教法,依止法王,這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緣起。師父第一次見到法王,是在紐約的紅衣主教教堂,那是一次法王對外的公開演講,師父見法王的前一晚就夢見自己走進紅衣主教教堂,當時台下的聽眾只有寥寥幾個人坐在前排;台上有一個人目光如炬,看著全場,這個夢境令師父印象很深。 第二天, 師父走進紅衣主教教堂,當時的情景就跟他夢境裡完全一樣,不過會場裡坐滿了人。坐下來,看到法王,法王的第一句開示是用英文講的,所以師父聽得懂,意思是說:「其實人和人之間並沒有甚麼所謂的疏離,只要把內心的藩籬拿掉,溝通不會困難。」師父聽到這句話,內心產生了非常深刻相應的法喜,之後法王開始講藏文,翻譯的時候,師父說他完全都聽不清楚,整個人就安住在極度的法喜當中。等到出了演講會場,看到廣場上有一隻鴿子,就突然非常清楚明白地知道,牠是造了什麼樣的業而變成鴿子的。之後回去看「廣論」,特別對業果之理,產生了極深刻的體認,師父說他真正讀「廣論」而其中的義理能真實突顯,就是從這一次法王的加持而開啟的。

依師法之加持力    師長示現勝教授
為甚麼要特別提這件事呢?雖然師父呈現這麼圓滿的功德,但師父最想告訴我們的是-----得到傳承師長的加持,或者「廣論」上面所說「依師」法做好了,那麼一切的功德就如同探囊取物,這段話的背後,有很多重意義,第一層意義,「業果」法是極隱晦法,極隱晦法與顯現法有甚麼不同?顯現法是五官五根可以接觸到的,可以嚐到、看到、聽到的東西;隱晦法是眼睛不見得看到,可是透過推理可以了解,譬如,我沒有直接摸到或看到,但是外面正在下雨,所以我知道外面的樹葉一定是濕的;業果呢?你用五官看不到、聽不到,用推理也沒辦法理解,只能依憑對佛陀圓滿的信心,依止佛陀的教授好好學,有一天資糧夠了,就會了解、會開始相信,所以一個人要能夠深信業果,生起對業果的決定,是比升起對空性的了解還要難的,可是師父第一次和法王見面的時候,法王所給的,就是這種對深信業果的加持,業果是持戒的根本,業果通達了才可能持好戒。噶當派的傳承----業果決定、煩惱調伏、律儀清淨,都是以業果決定為基礎的。宗大師講究持律,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給眾生的引導,最重要的就是皈依和業果。所以法王給師父的就是這種傳承的加持,而且是最殊勝的加持。
我們都知道,法王是師父的師長,而且從很多跡象顯示,法王、師父也都承認,他們不只這一生是師徒,而且是多生多世以來的緊密聯繫,師父的「依師」法做得這麼好,做到他在這一生跟他的師長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就能得到深信業果的加持,這是師父「依師」法的量;師父也講過,他這一生對菩提心真正體會,也是去印度請法的時候,得到法王加持而生起的。後來在讀般若經的時候,也是祈求大師、法王、怙主的加持,才對空正見生起體會,所以這些真正重要的道次覺受的生起,師父示現給我們的,都是靠「依師」法而成就的。

ps: 紅色字是遺漏的部分,其他大致相同.以上內容是福智之聲第156~157期的版本.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圓滿的補充,感謝.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與聖嚴法師共事的期間裡,兩人都有共同的心願,希望能夠幫忙眾生,常師父總是退居第二線來輔助,讓聖嚴法師能充份的發揮,聖嚴法師對於常師父則非常敬重..
因為參禪的關係,常師父身體出了狀況,後來得到師弟日慧法師的介紹,認識一位仁波切,才把禪病治好..這一段我有一些感觸,常師父在教界兜了一圈,把最珍貴的經驗告訴我們,省下不少冤枉路,由於常師父的恩澤,我只花十三年的時間,大致了解了修行的概況及增上的方便,又接觸了五大論,時間一點都沒浪費,而常師父接觸法王時,已經53歲,要學五大論已近60歲,所以加持極端重要,自己摸索費時費力..
因為常師父講究實修,面對善知識時都是提出自己的經驗來討論,是交流也是觀察,當與瓊拉仁波切互動時,發現自己懂的對方不但懂,自己不懂的對方也懂,於黃教產生很大的興趣..
這個加持要說明一下,各教派方式不同,常師父在射藝中之禪裡有提到,西方弟子講理性,碰到日本禪師,要他放下根深諦固的看法--拉弓不要用力,而禪師也示範讓他相信拉弓真的不需用力,西方弟子一路上就是學放下學耐心等待,沒有其他可做,最後學到改變他一生的禪法,我在鳳山寺比起一般人較辛苦,要講道理,事實上,加持來時真的沒甚麼道理可言,加持越多,信心越強,也就越能夠放下,這也不是說不要決擇,當面對一位具信心的師長,我努力在他的言教上決擇,最後決擇仍不能解決時,就需依教誡去集資去體會,通常面對第一次的開示,我會把先前所學擺一邊,隨文作觀,這樣加持比較容易進來,否則頭上安頭,這些加持有時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看不出有甚麼深厚的理論,但內心清礎就是加持,因為有了體會,看經論漸漸能懂,這唯有在有經驗及信心的師長面前才能這樣做,先前決擇師長的工作不能少,即使有了加持有了信心,往後還是要決擇,這個很難一下子說明白,修學五大論也是這個原則,這是廣論前面斷器過,正住,具慧等工作必需如實做好,因為佛法的經驗是世間從未有的緣故,我看到很多人修學佛法不能進步的原因,不是沒有善知識,不是不懂決擇,而是廣論前面的準備工作沒做好..
有時有了體會,這時要接受新的概念,更需要放下,修行不能進步的原因在慢,我在與卻殿仁波切請示佛法時,以前有少許經驗,但仁波切要告訴我的是進階的,會卡一陣子,等到放下,認真思考,就有突破性的發展,而原來經驗是基礎,並不矛盾..
藏傳著重傳承,仁波切在色拉寺要為三千位僧眾作口傳及灌頂,口傳父子三尊教典要花很長的時間,何以僧眾還這麼熱衷,有無口傳的差別在哪裡?有口傳閱讀經典容易體會,就像沙土有水的滋潤,否則就會乾澀,即使此生無法明白經典意義,等到菩薩法流三摩地時,這些口傳都會現起且明白,這些傳承的源頭來自世尊不曾間斷..
常師父根據法華一佛乘教義,概念上知道,世尊成佛久遠,還有諸大菩薩都在幫忙(從地涌出品),但走的方便在哪裡?否則念佛最省事,法王業果的加持甚為關鍵,我在常師父所學的業果特別突出,勝過其他師長,走增上生必需善巧業果的緣故,不要擔心濁世能否有學佛環境,只擔心不造業,造了相應環境的業,自然會投生在那裡,共業的環境越大越穩固,雖然五濁惡世,但共業仍有別業,廣論裡..業未造不遇、業已造不失,是業的特色,前文提到當時戰亂,常師父沒遇到是因為沒造這樣的共業,藏傳有些仁波切很小就被認證,受很好的教育,雖然共業不好但不影響,還是來自前世關懷照顧眾生而感得的,業果不虛,利他就是自利,另外,宗大師教法嚴密,制度完善,標榜持戒,傳承未斷,具足顯密,所以叫圓滿教法..
常師父曾在我仍是居士,在研討班開示法華經時,白板上留下幾句話..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如來壽量品)..

[ 本帖最后由 如道 于 2011-3-1 15:52 编辑 ]
发表于 2011-3-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福智發生假接班上師的事情,但業清淨的學員都能避開,這就是別業. :lol :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54歲。在洛杉磯大覺蓮社(沈乃宣居士所提供)啟講廣論。
1984年,56歲。受淨空法師邀請,回台共創‘華藏講堂’,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擔任董事,同時,在臺灣及美國兩地弘法,開始對華藏講堂同修開講廣論,離台期間,講堂同修便互相研討廣論之風(如修法師、李衍忠等)。
1986年,58歲。決心至印度達隆沙拉辯經學院求法,途中曾患重病,經德里,到達達隆沙拉,病癒如初。
发表于 2011-3-2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2-27 16:43 发表
卻殿仁波切約在10歲就立志修行,是先從廣論開始才接觸五大論,最後閉關十九年,屬於廣論決定勝的這一類,但這種條件畢竟少數,我們不見得有這種決心,即使有,能即生成佛?三主要道體證如何?要念佛,雖然萬修萬人去,萬一不去再來時,教育每況愈下,氣候變遷,糧食能源短缺,越來越難居住,這些都是共業,若在世時沒有認真改變自己的業,此乃增上生,而決定勝的資糧不俱,既不懂得集資又不能改善共業,我們在世間工作都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賺錢,學佛卻如此短視,豈不可惜?在這裡必需慎思..

我了解凤山寺学修的情况时,听说日常法师好像不许可弟子打坐习定。通过闻思修教法,趋入戒定慧的证法,应该是有次第的,而其中定学对于慧学,是个很重要的工具。却殿仁波切是有19年闭关的。那么对于凤山寺以及居士的学修,对于定学,是安排在什么位次的?恳请法师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修學多年,整體上才懂一點,漢藏兩位大師都很有經驗,策重的點不一樣,我主張先從常師父的方式,再進入卻殿仁波切的方式,思維很重要是共同的觀點..
常師父不共的地方是:修學任何法門,若不以大乘動機,都是偏的,都是化城,這點自己看不到,要師長提醒,要到甚麼時候,修任何法才不會偏差?(不單指定),要到生起大悲心為止,那時大乘種姓覺醒,或是甘蔗皮的菩提心,或是隨順類似的覺受,總之對比先前只求自利是不同心情,決定走大乘,不是一種浮泛的心,是強烈肯定的心,這樣的差別,在修定時會有一種作意,不會耽著在境界裡,而忘了主要是菩提心,一但沒有前面的差別經驗,會把所有心力放在上面(無菩提心作意的修持),養成習慣很難改,師長提醒有時也改不過來,甚至會懷疑排斥..
思維是隨時可做的事,修定需要特定的時間地點配合,不是隨時可做,但是思維需相對穩定的心才能有所得,在家居士由於沒有戒的攝持會散亂,生活應當規律(四種資糧),過於讓自己貪著與嗔恚的心要善加調伏,否則正修時會甘擾,所以精七前三天就是調整,對於法師來說,因為戒及規律生活,隨時都可以用功,覺受生起不是只有在佛堂才會發生,但是定就必需時間地點配合,必需專門來做,若已有大乘的決定更應該修定,原因何在?在我們辯經裡,菩提心是一種非造作,任運的心,隨時都有,此時才堪稱菩薩,這是很難的境界,這樣的穩定是定的作用,以前我曾經懷疑修菩提心是否要修定?教材是說:定是菩提心的所依..這也不是說,修了定再修菩提心,就一定產生無造作的菩提心,跟資糧有關,辯論就有這個好處,會知道修行的微細差別,我本以為次第上及眼前不需要,並提出以修空性的方式,緣在那個覺受就能入定(已故辯經學院校長的說法),仁波切說沒錯,但空性容易修嗎?修定方式很多,指示我要依宗大師的教授來修:緣佛相修定,因為緣佛相還會累積資糧及其他好處,也說廣論排列雖是如此,但六度就要談到定了,我也曾提及想兼學漢傳(想學華嚴),仁波切提醒我支那和尚的公案,修行若遮止思維,是錯誤的修法,跟常師父的說法類似,當然漢傳不是都像支那和尚..
因此,以思維為主,以菩提心為目標,有了基礎再習定就無過失,為何要以菩提心為主修?阿底峽尊者的教授核心就是菩提心,他很早就通達空性,但是菩提心是依金洲大師才生起,雖然金洲大師持唯識見,但是每提到金洲大師就非常感恩,未入大小乘道的行者也有通達空性的(比量),大小乘的差別在於菩提心而非空性,大乘對比於小乘是利根,菩提心的緣故..
发表于 2011-3-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里,后面也提到,可以利用定来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的。而且也有说法,如果没有定,出离心菩提心似乎都不能到任运的程度。再说定是中性的,应该不会导致小乘证悟后成佛久远的问题。而且,作为凤山寺的僧团,持戒似乎没有多少问题。所以我对这个一直很费解。我猜是想严格按照藏传学制,闻思期间不做闭关实修?
在一些精七中,也会教居士打坐,可能就是以为居士不可能入定,所以没关系?
关于法师的开示,我会认真拜读,感恩法师,我再多想想。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沒關係,有問題就應提出來..
定雖是中性,但習氣就不是,我們都是帶著無始的習氣,自利的習氣,唯有利他的大悲心才是正對治,習定不是正對治,帶著自利的習氣修定,無法成為大乘的因..
是否不修定就不能修出離心或菩提心?也不是,相對穩定,堪能觀察的心要有,是說若要入小乘或大乘道,一定要修定,一個穩定的出離心,希求自我解脫,此時入了小乘道,一個穩定的菩提心,希求佛果,此時入了大乘道..
聞思的工作沒做圓滿,內心仍有疑惑,閉關難以成就,或是閉關時做聞思的工作亦可,總之聞思的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先以聞思為主,真正談修是指以定攝持的修行來談的,而聞思就是前行準備..
发表于 2011-3-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法师的意思了。从这里,也明白日常法师关于对密乘的立场。
谢谢法师,请继续,: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們的教材裡:
聞所成慧:主要經典的字句,多聞所成的智慧。
思所成慧:主要經典的意義,由思維之力所成的智慧。
修所成慧:主要初禪以上,修定之力所成的智慧。
真正了解需透由淨罪集資,研閱無垢經論,於師長三寶殷重祈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三段都是歷史上重要的時刻:
54歲啟講廣論,常師父花了二十幾年建立福智..
56歲研討廣論風氣開始..常師父與淨空法師的師長有一段因緣..有人問李炳南老居士,最近在修學甚麼?他說學皈依,某人說怎麼還在學皈依?常師父深表認同,皈依可深可廣,對境是考驗..
58歲學辯經,法王要常師父返台弘揚廣論,帶著加持,先前的障礙似乎就沒了,推展的非常順利..
後來派梵因法師學半年的辯經,回來帶大家學藏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0:38 , Processed in 0.0350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