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羅桑德千

山神承諾之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如是说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初品中婆伽婆释论第四 》:

复次,人中得受戒律仪、见谛道、思惟道、及诸道果。或有人言,余道中不得;或有人言,多少得。
发表于 2008-7-2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有人言。不能男等无戒律仪。是事云何。答曰。是戒律仪从心边生。不能男等亦有善心。何故不得。
----------------------------
若别解脱纯从心边生,何故身亡而戒失?
发表于 2008-7-2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澄印 于 2008-7-24 10:52 PM 发表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初品中婆伽婆释论第四 》:

复次,人中得受戒律仪、见谛道、思惟道、及诸道果。或有人言,余道中不得;或有人言,多少得。

您似乎没有引全,补上:
(复次人中得受戒律仪见谛道思惟道及诸道果。或有人言。余道中不得。或有人言。多少得。天人中易得多得。)
这是说,律仪、见道等果位,有的人说只有人得,有的人说,天人也有。这里要细致区分:
1.说只有人得是正义;
2.说天人得(注意,这里没说畜生等),是指天人有律仪。律仪有多种,别解脱律仪,定律仪及无漏律仪。天人没有别解脱律仪,但有其他律仪。由于天人律仪不全(缺乏别解脱律仪),所以论说多少得。
至于见道、修道等,天人必无新见道者,但有修道、无学道的证得。
发表于 2008-7-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楼:这种例子不足以证明什么,真假如何谁能评判?
回13楼:佛本生经中,猴子、狗、大象等动物都能说话,且普通人能懂,其他更没什么稀奇了。另外,古译中是否有纰漏也难以判断,即使翻译错误也没什么奇怪。真谛三藏所译《俱舍论》也不乏错误,如把“无为法是因”译为“无为法有因”等,《解深密经》之经题都有译错。而鸠摩罗什素以意译而闻名于世,并非长于直译。因此,有一二错漏之处也不是理解不了的。
其实,众多经论中一致的观点不尊为凭依,于经论之隅偶得一二,岂能为凭?
发表于 2008-7-2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点小工作。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08-7-24 11:03 PM 发表

(复次人中得受戒律仪见谛道思惟道及诸道果。或有人言。余道中不得。或有人言。多少得。天人中易得多得。)
这是说,律仪、见道等果位,有的人说只有人得,有的人说,天人也有



或有人言,多少得,天、人易得多得

古文译白:有的人说,其他五道的众生也能得其多分、或少分,但天、及人则易得、多得。

注:引文虽不全,无碍大义;引文虽全,未见就真能明白。哈哈,闪人
发表于 2008-7-2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班,看别人干活,无聊,所以陪聊几句。

17#

你说:若别解脱纯从心边生,何故身亡而戒失?

我说:你是自说自话--因这《纯》字加得太“个性化”了。

18#

你说:.................

我说:自编自话,非龙树菩萨论的本意,由此而“细致区分”出来的东西也无辩论的必要。

19#

你说:其实,众多经论中一致的观点不尊为凭依,于经论之隅偶得一二,岂能为凭?

我说:能不能为凭,佛陀知,哈哈。偶也并无要把这些观点当作“依凭”的意思,只说明“有此一说”,太固、太必,不好,仅此而已。

传说莲花戒论师在支那堪布辩论时,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拿出部经书,支那堪布看后,觉得经典所说与自己得观点不合,于是就把经典丢在地上,还踩上几脚。见到经论的意思不合自己胃口,便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假的、伪经、伪论......这种支那堪布的遗风不太好--备注:《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PS:咱们凡夫,很多时候如坐井观天,说话底气十足,有时恰恰证明自己无知十足,俺常对自己如是说。
发表于 2008-7-25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澄印 于 2008-7-24 11:26 PM 发表



或有人言,多少得,天、人易得多得

古文译白:有的人说,其他五道的众生也能得其多分、或少分,但天、及人则易得、多得。

注:引文虽不全,无碍大义;引文虽全,未见就真能明白。哈哈,闪人

多谢指正。看得匆忙,未能细辨。
不过您除了指出我这里理解有误外,对其他的问题怎么不回复呢?是不屑回复还是不能回复?也好,这样说理或许非我辈堪能,还是引用大师的文字吧,让他们辩论去,赫赫。

设作是问:菩萨所有律仪戒中,除七众戒,有无余戒?若有,则违《菩萨地》中除七众戒,未说余戒。若为无者,别解脱戒死没即舍,具菩萨律死没即应无律仪戒。天身菩萨,应不可受菩萨律学三聚戒。答:若是出家具菩萨律,五众随一别解脱戒,是律仪戒。若是在家近事男女,具菩萨律,二众随一别解脱戒,为律仪戒。例如天人,其身不堪受别解脱律仪,具菩萨戒,断十不善,或断身语七种不善,是律仪戒。——摘自至尊宗喀巴大师所著《菩萨戒品释》

按照你所引余道可得少分之文,畜生也可以见道了。闪人
发表于 2008-7-25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若别解脱纯从心边生,何故身亡而戒失?

我说:你是自说自话--因这《纯》字加得太“个性化”了。
-----------------------------
不加纯也无妨(虽然后面的确有纯的意思),既然戒从心生,那身亡何故戒失?请解释一下。既然不是纯从心生,为什么后面又说“以有善心”即可呢?
作为凡夫的我,无知是正常的,不过在天、畜生余道没有别解脱这点上,我就无知地凭信宗喀巴大师一把,谁叫我是他老人家教派的随行者呢,赫赫。
发表于 2008-7-2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神向至尊 仁波切求授皈依,至尊 仁波切賜與居士五戒(別解脫戒),
山神自授戒後,持戒精嚴如護眼珠,
至尊 仁波切讚嘆山神:是諸多居士弟子中持戒第一!
--------------------------藏地依止有部戒律,有部之轨,人道外 不得 别解脱律仪,仁波切不能不知,但仁波切授山神五戒非是“昧教”之相 因依有部之轨 可以为他道的有情受别解脱戒 无有过失。因为受彼戒,不一定许其得此戒之律仪,许其得此戒之妙行故!口说无凭 引有部所依论著为信
-----------《大毗婆娑论一百二十四卷业蕴第四中表无表纳息第四之三》:問:若此律儀唯依人趣,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說:「有海居龍從大海出,於六齋日受八戒齋,放捨身心,寂然而住,徐發吟韻作如是言:『今於世間無所惱害。』」
答:彼得妙行,不得律儀,自慶暫時離諸惡行。彼自憶念:「昔在人中受八戒齋不能清淨,有毀犯故,墮龍趣中。」作是思惟:「我本人趣,若能清淨持八戒齋,今應生天受諸快樂,何期毀犯墮斯惡趣!」厭惡行故,數從海出受八戒齋,吟韻自慶。然實彼龍唯得妙行,不得律儀。
--其人中黄门二形亦为受五戒也
发表于 2008-7-2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問:扇搋、半擇迦、無形、二形受近住律儀,得律儀不?
答:應言不得,所以者何?彼所依身志性羸劣,非律儀器,亦不能為不律儀器。如鹹鹵田,嘉苗、穢草俱不生長。
然應授彼近住律儀,令生妙行,當受勝果。或扇搋等,國王委任,令知要務,苦楚多人;若受律儀,毒心暫息,饒益多人,故亦應為受,然實不得近住律儀。
发表于 2008-7-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正解。
所以学习佛经不能如文取义,当依论著。
发表于 2008-7-2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不过您除了指出我这里理解有误外,对其他的问题怎么不回复呢?是不屑回复还是不能回复

我说:生猛,生猛,怕怕!

你说:......引用大师的文字吧...........

我说:
其1、戒律有多个部类,彼此说法不一。如余道能不能得别解脱律仪,有说能,有说不能,如《智论》所说。所以一刀切地说一定能、或一定不能,过于武断。
其2、《戒品释》承“不能”之说,宗师说“其身不堪受别解脱律仪”,但同时,宗师承许可以为他们传授“断身语七种不善”之(等同)律仪戒。
结论:仁波切为山神授五戒,不背“佛宗”,也不背“格鲁宗”。

你说:“法师正解。所以学习佛经不能如文取义,当依论著。”

我说:偶也赞叹。不过,你似乎应该翻看你写自己的东西
          6#:“授予居士五戒?没搞错吧?”
         9#:“仁波切不会不知道山神不堪受别解脱还授予五戒”
看看到底谁把得不得别解脱戒、跟 能不能授予五戒,混淆一气。

感言:当我们向别人挥动“正理”的大棒时,我们都貌似勇士;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懦夫,因正理是对别人的,“不能”对自己!宗师都史宫中有知,当为我们这类“随行者”汗颜!
发表于 2008-7-2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余琐碎的问题,如“纯”等,实在说,不屑辩。你要理解成“不能”也可,面子的问题是个大问题!
发表于 2008-7-2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4-20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7:43 , Processed in 0.03273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