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139

想学习因明基础知识的师兄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P>喔,这引出一个问题:学佛是否一定要学习因明?</P><P>如果有根据请引用经典,论典就不用了。</P>
发表于 2004-1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9.gif">可惜不在广州,如果是比较系统的因明基础知识的讲授,可是宝啊!在汉地可以说是没有的,请师兄做好录制工作,如能制成光盘,进行流通可是一个很好的缘起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宝僧法师在朗忍论坛上关于因明的一些帖子,为引起学习因明的兴趣,录于此:<BR><BR>1,对一位法友的回帖<BR>贵师出之论式:“佛陀为外道;以内道需皈依三宝故”是一个缺有法项的似能破式,当然,作为教师为引导学生的方便起见,作此亦无过失可言。<BR>对之唯一的答法是:因不成立(或因不成,或不成立)。<BR>这种答法之后,按正常辩论程序,你的老师应该是提出另一组论式:“但凡内道不必定需要皈依三宝”<BR>对此可答:同意。<BR>接下来提问者有两种提问的可能:一是实时论证上述“但凡内道不必定需要皈依三宝”一题,但依理他是不可能做的;<BR>二是他要求你举出不必定的例子来。<BR>这时应可以对之答:以佛陀为例。<BR>这时提问者的可能问你:以佛陀作有法,应无需要皈依。<BR>对此可答:同意。<BR>这时提问者有两种作法:一、实时论证“佛陀需要皈依”一题,但依理其同样应该无法论证的;<BR>二、问你为何佛陀无需要皈依?<BR>对此可答:以佛陀已断尽二障,全无怖畏的原故。<BR><BR>接下来还有许多辩论周旋的可能,总体上,这个题目要求你对于什么是内道?什么是皈依要有一个肯定准确的认识,甚至乎要你知道内道和归依的性相(即内道的定义)是什么,并且对由此引伸的各种周边问题要有圆满准确的理解。不然的话,你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答错,而令你的立宗失败。譬如,若有人答佛陀也要归依的话。对这种答法,则可以上述佛陀无需归依的理由破之而之其宗堕负,若其顽抗说:虽然佛陀全无怖畏但却不一定无需皈依(这是他不肯实时认输的唯一答法了)。对此破曰:若无怖畏理应无需皈依,以皈依的性相是:为离怖畏故于能救护处誓言或依止的原故。至此彼唯一的顽抗就是说:因不成。对此则可引教量证之(此性相出自《大乘经庄严论》,这里又牵涉到你需要背颂大量的经典)。至此,敌宗应可被彻底摧毁无余了。<BR><BR>当然,提问者有可能将上述的主问题引入对于什么是内道的辩论中,那又是另一番内容了,兹难详叙。<BR><BR>上面祇是一个辩论形式的梗概介绍。事实上,就上面一题,若在口语上辩论时,还有许多的周边问题需要你澄清,这几乎要求你要对佛教和因明的整体理论有一个全面精准的认识。就这样一个论题短则可以辩个三四个小时,长起来辩几个星期也无不可。<BR><BR>藏传佛教中,特别是以格鲁派和萨迦派两个传承中,他们善于运用因明学的理论在辩论中令学人对于一切佛陀的教义作颠扑不破的抉择。这也是为何在当今世界佛教的法苑中,唯藏传一支能在教理上堪称体系,更令一切外学诸说无法撼摇自宗道果的安立及甚深理论的施设的原由所在。相反,佛教在其它支分中的发展,大多数祇有随信行的一途,佛陀所教的一切本当可依理决定无欺之说,在我们的口中却沦为一种宗教氛围的不共自许而已。<BR><BR>如果我们有心于重振汉传佛教,而不是永远以跟着个穿红裙子的人为虚荣(一如当初西藏人将印度佛教真正植入其本土一样),如果我真的希望像西藏佛教那样的盛况也能在我们汉语汉人中流传的话,因明一学应该是必要的。应该发心去学。<BR><BR>在这方面目前有的著作也不算少,基础书可以参考杨化群先生译的几个因明基础书。其中的《因明学启蒙》的原本,就是藏传因明学中著名的摄类学的教本,传称为《雍增度扎》。另外,我之前曾以白话文的方式译出了一部《因明学入门》即将由台湾出版,希望这也会为那些有心学习因明的朋友作个帮助。以下再录一次我新书前言中关于《因明学入门》的那部分简介。<BR><BR>关于《因明学入门》。记得从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应该专指汉人)是一个诗家一言抵理家百句的民族。」我不知道支持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不过,作为理学之精要的佛教逻辑学就真的和我们汉人不太有缘了。从佛教的角度而言,这当然不能怪那些弘扬因明理学的菩萨大师们偏心,那怪谁,该怎样说呢?<BR><BR>记得在炉霍佛学院时,有一次在朋友家中遇上一个汉僧。说他是位汉僧,那是见面说话之后才知道的,因为在初见面未说话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个藏人。他的装著,他的行仪,甚至的他的肤色让我一见面时就以藏语向他问候,但他没有给我预期的西藏式的响应。坐在我旁边的藏族朋友笑着对我说:「人家和你一样是汉人,你和他讲什么藏话。」我连忙转回汉语,我们才热情地聊了起来。说话间,我渐渐了解到他居然在炉霍邻县一所极著名的藏传佛学院里住了将近七年了,有趣的是,他却一直没有把藏文学会,甚至连基本的日常生活对话也不能。于是我有点好奇他那些年在那冰天雪地里熬着都做了什么,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便绕着弯的问道:「这些年法师都学了些什么?」<BR>他坦然地回答道:「也没学到什么,修了些四加行。」<BR>「有些什么收获吗?」我还是多问了一句。<BR>「也没有什么,只是在上师身边住着,感到很安乐。」他笑着回答。<BR><BR>我承认,每个人都应该有他的人生,谁也不必为谁太担心,谁也不必替谁作判断,在选择各自合适的修行之道时,同样也是这样。不过,在太多次地遇到上面这类汉地来的法友之后,我开始越来越觉得有种孤独感了。<BR><BR>关于孤独,我总以为是注定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自然对自己进行某种肯定,而这种自我肯定的本身正是要从与自己不同的事物中区别出那个不同一切的「我」,所以,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也将与生永恒。我经常和朋友说,就是一张床上同榻而卧的恩爱夫妻,说真的,他们可能不过是把好好的一张床划分成左右两半而已,他们从来就不曾在一张床上睡过。而能帮助我们消遣孤独的,可能就是孤独投在我们心中的一段影子而已。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这些影子──那些形形色色的外在事物、一些被我们喜欢用以填塞空心的事物,却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假想成我们不孤独了,帮助我们排遣一些当下无法排遣的情绪性的难过。佛教总会把这种沉弱放纵的方法形容为一种饮鸩止渴般的愚蠢行为,然而,即使明知它是一种毒,我们也会欣然地服下,并为之孜孜勤求。可惜,这几年以来,我却难以找到这样的影子。此时不禁想起水月居士,在他那份独稿独编的因明刊物维持不下去,要结束时,那最后的一篇文章──《孤独的因明》。如果这种孤独感没有多好,那可能不单是我个人的一种幸运,不是吗?<BR><BR>其实我也在不断地怀疑,我们汉人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因明这个学科,虽然从理论上而言是应当能找到许多我们仍有需要因明,甚至是必需的理由。对此,古今众多的印藏佛教大师们曾进行过许多有力的论证。他们将对于否认因明学的需要性的说法大致归纳成三个种类,并遂一对之进行了有效的反击。不过,在那三类人中还是「讲道理」的,虽然他们的理由显得有些薄弱。而我们呢,我们不接受因明或者只是因为不喜欢,是情绪的,是宿业的,没有其它理由。当然,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正如寂天菩萨在其《入菩萨行论》一开始就以大篇幅来讲解发菩提心的利益,以此来引起像我们这种一生只在为自利营谋的众生对利他的心态培养的关注,同样,如果我们真的能看到因明学习的利益,或者我们也就自然看到了学习因明的需要。<BR><BR>关于因明学的作用和利益,在作为印度佛教二圣六庄严中的殿军大师、吉祥法称论师的《释量论自释第一品》中一开始就说:「由于要分辨是义非义需要依靠比量的原故,且其中以有(需要破除)邪分别而作(如下)安立。」分辨是义非义,简而言之即分辨真假,这几乎是充斥着我们所有人类认识和判断的命题,如果真的如法称菩萨所说的那样,真的必需依赖比量来完成的话,那么,有些聪明的佛教徒就可以反过来想到:那些未能能依此比量进行抉择的所谓「讲经说法」将会是什么,那些虽动辄十万言却未契教理二量的所谓「佛学论文」又将是什么。今天汉土佛教的讲学风气中,所依的教理标准多只以某师的年资辈份或其福德事业而排定,即偶有一份教证,却也可能是未辨权了的依文未依义之说,由这样所支承的学修之风将会如何?我们的宗教除一份向世人劝善之喃呢之外,尚有可成宗之教否?若汉地佛子真的敢正面这些问题,并欲为之寻找出路的话,因明就会成为我们抉择真理的利器,成为指引我们航道的明灯。<BR><BR>本书中的《因明学入门》部分是我在编译《释量论广解》的过程中遭遇中断的障碍时,由喇嘛金巴劝请译出的。当时喇嘛金巴看过我已完成的部分《释量论广解》译稿后,认为若没有一个因明的基础入门介绍在前的话,汉地的初学者恐怕难以从《释量论》这样的专著中直接获益,他建议我先译出一些基础入门的书。考虑到目前汉土中的因明典籍本来不多,而基础入门的书则更少。近代虽有些学者作过些因明逻辑的比较介绍,但其中大部分是引西方逻辑学的概念和少量在汉文中保存的印度因明论著作的比较介绍,而对于曾完满得到印度因明讲修传承并作出更精密发展的藏传因明的架构却无能作相应完整的介绍。在已有的汉文因明资料中,以杨化群先生曾译出的《因明学启蒙》和《因明七论入门》较能作为藏传因明入门书的代表,其中,《因明学启蒙》即是藏地著名的《普觉˙摄类学》(也有称《雍增˙摄类学》),然而该书是以辩论格式写成的摄类学教科书,对于一般未经辩论训练的人而言,会碰到许多在表达理解上的困难。虽然该书曾由黄明信先生为之写了一个《助读》,但正如黄明信先生自己也承认的,在他所归纳出来的四种理解晦涩的原因 中有些是难以解决的一样,在我学习作参考时,也感到这本书在许多地方的理解需要对读原文才能完成。《因明七论入门》的行文方式则以句解为主,这对欲初窥藏传因明理论安立的读者应相对容易,不过宗喀巴大师的这本著作近似一个笔记的形式,有些基础内容交代得似乎简略了些,有许多名词的性相(或称定义)并未一一列出。<BR><BR>本书中的《因明学入门》包括了近代格鲁派一位著名学者毛尔盖˙桑木旦的两篇论文。其中一篇《问答宝藏记述》是他为著名的《色˙摄类学》的铅印版补作的名相解释,那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因明学术语的小词典,从中读者对于藏传因明中发展出来的一套独有的辩论术语可以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说在一定层面上它也补足了黄明信先在其《助读》一文中尚未能包全的介绍,而对于黄明信先生文中所提的四个难以解决的原因中的第一点和第三点是一种解决的帮助。<BR><BR>另一篇是桑木旦大师的专著,《所知名相˙新学理门》。该文大致网罗了传统摄类学中的小理路和中理路以及部分大理路中的讲解内容,而以句解的方式将其作出通俗易解的讲解,其中包括大量名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互之关系等。由于此文的行文风格以句解为主,这样就主动回避了黄明信先生所提出的四个难题中的第二和第四项。当然,这样一来,这本书也将在藏族的因明教育体系中无法直接成为《摄类学》的教科书。不过,就笔者所见,该书在目前康藏地区的学生们的手上颇不乏见,以其书中能避开许多连藏人阅读时也要脑筋转一转弯才能了解的辩论格式,而能从陈述句式中直接获得某项内容的义理的原故,许多学生乃至老师都喜爱将之作为一个词典般地使用。在我曾见的藏文基础书中,比这本更通易齐全的似乎就未曾见了。当然,近年在藏地的书店中曾出现了几本以句解形式写作的藏文因明基础书籍,其中也有些对本书未包全的内容的补充,但以其一来并不见得就能代替本书,且新著作者的水平我也没有能力逐一考订,所以未能将之一一录入。<BR><BR>有一值得说明的是,本书中的《因明学入门》部分只能算是一个因明入门的引介,或一个词典,若作为整个藏传因明学,特别是考察到量学的部分时,它当然是远远未够的。尤其是作为量学的核心内容的自比量和成量的内容的研究,是有待以后对以《释量论》为主干的法称七论的研究。而对此,过去汉传因明的研究几乎只涉及相对在藏传因明学的因理学的部分而已,故而那还不能就称作是佛教的量学。<BR>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宝僧法师在一个回帖中说到自己为何致力于学因明<BR><BR>顺便解释一下,关于我为什么有兴致于因明学的学习,那是因为当我正式进入藏传佛教的学习以后,深感此因明理学实际是整个教理安立的基础所在。原因千条百条的不在这里说了,祇说一条:如我等于甚深广大道未能现证得的凡夫,其能直接抉择此道中真伪者,唯依比量而无其余,而比量之生起,无不依真因而起者。<BR><BR>西藏佛教教理传承的圆满和兴盛,尤其在格鲁和萨迦两派,其功无不应归于因明之理。而在西藏,各宗乃至各寺之间的教理理论水平,几乎就要看它的辩论场,这也是三大寺一直能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相反在中国,由于长久以来一直缺乏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至使诸般经典研习有教无理,诸释紊杂,权了难分。一众学人祇能作些随自爱恶喜好的承许,若真究穷辨时,便全失理智了。有人满嘴是空,却不能二谛之安立,唯是鹦鹉之师;有人畏之而说祇有净土,尚不知自己已堕谤法深渊,尤以一方自重,大师昂然。又且看时下网上那些诤论,若真依因明而言,大多是鸡鸭之诤的笑话。即一二自觉通娴经论者,其实质是没遇上真能据理问难的人而已。记得以前有个叫欧阳竟无的,于一众随从雀智之间自满得意,一天遇上法尊法师对辩时,连人家拋出来的论式中周遍如何成立都不知道,祇能作些斯文扫地的谩骂。也正是这个人,据闻当时竟算是一方之尊,敢以白衣侮僧依者。但见于此,我遂发心求因明学,并希望有生之年,尽力供献于因明的翻译事业。<BR><BR>但因明译业之繁重,决非我一人之力可堪,甚至都不是一两代人之力可圆者。我且列个表你看看,<BR><BR>3 诤理论 世亲<BR>4 集量论 陈那<BR>5 集量论自释 陈那<BR>6 观所缘论 陈那<BR>7 观所缘论自释 陈那<BR>8 观三世论 陈那<BR>9 入量理论(入正理论) 陈那<BR>10 抉择因轮论 陈那<BR>11 因门论(正理门论) 陈那<BR>12 集量论释 自在军<BR>13 释量论颂 法称<BR>14 抉定量论 法称<BR>15 量理滴论 法称<BR>16 因滴论 法称<BR>17 观相属论 法称<BR>18 成他相属论 法称<BR>19 诤理论 法称<BR>20 释量论自释(初品) 法称<BR>21 观相属论自释 法称<BR>22 释量论释(后三品) 天主慧<BR>23 释量论解释 释迦慧<BR>24 释量论庄严释(后三品) 慧源护<BR>25 决定俱生所缘论 慧源护<BR>26 释量论第二品释 日护<BR>27 释量论第三品释 日护<BR>28 抉定量论释 法胜<BR>29 抉定量论疏 法胜<BR>30 正理滴论释 法胜<BR>31 观量论 法胜<BR>32 遮他论 法胜<BR>33 成立他世论 法胜<BR>34 成立剎那灭论 法胜<BR>35 释量论庄严释疏 喳麻日<BR>36 正理滴论广释 律天<BR>37 因滴论广释 律天<BR>38 观相属论广释 律天<BR>39 成他相续论释 律天<BR>40 诤理论释 律天<BR>41 观所缘论释 婆罗门阿难陀<BR>42 成立遮遣论 婆罗门阿难陀<BR>43 成立相属论 婆罗门阿难陀<BR>44 因滴论释 婆罗门阿扎达<BR>45 摄量之真如论 寂护<BR>46 诤理论释 寂护<BR>47 略说量之本如论颂释难 莲花戒<BR>48 略说正理滴论之他宗 莲花戒<BR>49 成立一切智论颂 善护<BR>50 成立外境论颂 善护<BR>51 观听闻论颂 善护<BR>52 观遮他论颂 善护<BR>53 自在灭论颂 善护<BR>54 说因真如论 遮打梨(胜敌)<BR>55 抉择法和有法论 遮打梨(胜敌)<BR>56 入凡夫之思辨论 遮打梨(胜敌)<BR>57 抉定量论释 智吉祥贤<BR>58 成唯识论 宝源寂<BR>59 内周遍论 宝源寂<BR>60 思辨之语 解脱源<BR>61 广大无垢论(集量论释) 天王慧<BR>62 成立因果之体论 扎念希密至<BR>63 成立剎那灭论释 婆罗门珠瓶<BR>64 成立正理灯论 月宫<BR>65 正理滴论摄义 至那密扎<BR>66 释量论庄严释疏 胜者<BR>67 释量论释 佚名<BR><BR>以上单单祇是从梵文译入藏文的因明论典,尚不包括西藏大师们的注释,而就我目前所知,在西藏本土注释中,单就《释量论》的注释,合格鲁、萨迦、迦举和宁玛四派竟达88本之多。<BR><BR>我将来所能,尚未可知,唯我心悠悠,不穷不歇。(完)<BR><BR><BR><BR>又,藏族的法师因语言问题往往很难按给汉人讲法,即使有些通汉语的藏族法师,但对汉人的因明用语熟悉的极少,弟子往往听起来一头雾水。象宝僧法师这样熟谙因明的汉人是不多见的,我们若真有心学习藏传佛教,应珍惜这次机会。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12-1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2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P>法师法语,入木三分。</P><P>某红尘中人,不敢妄说出世法;且据俗言之,因明正可补汉文化之阙。然生当此崇洋忘祖之盛世,即汉文化且难自保,更有何人得暇补罅,虚掷快乐人生?</P><P>法师之心,仰钻弥敬,感佩之至,于此作礼!</P><P>&nbsp;</P><P>…………</P><P>南无地藏王菩萨!</P>
发表于 2004-12-2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P>忏悔对法师不敬</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23 13:29:31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无华菩提心</B> 发表于 <I>2004-12-23 11:07:07</I> :<BR>呵呵法师没去印度直接学个八解脱回来呀,直接教我们观察诸法实相缘起性空多好呀,可惜了,因明懂的再多烦恼一分没灭啊,哎,人生寿命有限呐 <HR></BLOCKQUOTE>你这话说得也太放肆了,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块什么材料再说。
发表于 2004-12-2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也有点想法</P><P>1、最好这次广州讲因明能顺利成办。</P><P>2、最好有讲法全程的录像,其次录音也可以。</P><P>3、最好用普通话,可以从非常基本的内容讲起,这样大家都能听得懂。</P><P>4、最好能整理出文字稿,并经宝僧师本人校对形成电子稿。</P><P>5、最好电子稿能放到网上,当然,这个工作由我或者别人来作都可以。</P><P>6、放到网上了,最好能在我们这里发个通知,便于我们学习研读。</P><P>嘻嘻,大家有厚望焉</P>
发表于 2004-12-2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P>宝僧法师在一个回帖中说到自己为何致力于学因明<BR><BR>顺便解释一下,关于我为什么有兴致于因明学的学习,那是因为当我正式进入藏传佛教的学习以后,深感此因明理学实际是整个教理安立的基础所在。原因千条百条的不在这里说了,祇说一条:如我等于甚深广大道未能现证得的凡夫,其能直接抉择此道中真伪者,唯依比量而无其余,而比量之生起,无不依真因而起者。<BR><BR>西藏佛教教理传承的圆满和兴盛,尤其在格鲁和萨迦两派,其功无不应归于因明之理。而在西藏,各宗乃至各寺之间的教理理论水平,几乎就要看它的辩论场,这也是三大寺一直能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相反在中国,由于长久以来一直缺乏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至使诸般经典研习有教无理,诸释紊杂,权了难分。一众学人祇能作些随自爱恶喜好的承许,若真究穷辨时,便全失理智了。有人满嘴是空,却不能二谛之安立,唯是鹦鹉之师;有人畏之而说祇有净土,尚不知自己已堕谤法深渊,尤以一方自重,大师昂然。又且看时下网上那些诤论,若真依因明而言,大多是鸡鸭之诤的笑话。即一二自觉通娴经论者,其实质是没遇上真能据理问难的人而已。记得以前有个叫欧阳竟无的,于一众随从雀智之间自满得意,一天遇上法尊法师对辩时,连人家拋出来的论式中周遍如何成立都不知道,祇能作些斯文扫地的谩骂。也正是这个人,据闻当时竟算是一方之尊,敢以白衣侮僧依者。但见于此,我遂发心求因明学,并希望有生之年,尽力供献于因明的翻译事业。<BR></P><P>哎我说话是放肆了点,我就是照了上边这面镜子,学出来的材料,何必自赞毁他呢,大家引我为戒呀</P>
发表于 2004-12-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先忏悔对法师的不敬,不过"顺便解释下自己为何学因明"的这位仁兄最好对古大德居士忏悔下,俺放肆是针对这为学因明诽谤古居士大德的兄弟,先看看自己是否比欧阳竞无强哈
发表于 2004-12-2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P><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无华菩提心</B> 发表于 <I>2004-12-23 13:28:08</I> :<BR>俺先忏悔对法师的不敬,不过"顺便解释下自己为何学因明"的这位仁兄最好对古大德居士忏悔下,俺放肆是针对这为学因明诽谤古居士大德的兄弟,先看看自己是否比欧阳竞无强哈 <HR></P><P>本来不想掺合进来的,不过觉得有必要稍微说一下。</P><P>首先,您说的那位“兄弟”正是罗杂瓦·宝僧法师。以白衣而这样称呼出家人,足显我请您学习一下“皈依学处”的苦心,非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P><P>其次,宝僧法师所说的,并非如汝所说为“诽谤”。试观中国的情状,是否这样呢?再想想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及于中国(汉土)之衰落,“三教合一”相似佛法的横行等种种,似乎也不难明白法师苦心与初衷之所在。</P><P>另外,提到欧阳渐(竟无)居士,彼以创建支那内学院等故,于中国(汉土)佛教固然有一定的贡献。然此非彼谩骂僧众、无端兴谤之理由也。这并非冤枉彼者,汝试阅法尊法师之文集看看;竟无之倚老卖老,居功自傲毕现矣。此其一。宝僧法师以出家人而对彼稍加指责,未尝不可,无关乎比之而如与不如。况汝殆未读过竟无之著作,“强哈”之责倒亦不足为奇者云。</P></BLOCKQUOTE>
发表于 2004-12-23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我误解了此人是白衣,既然是宝僧那当然可以指责欧阳居士了,我读过一点欧阳居士的书,对密宗诽谤所以你才有谩骂僧众、无端兴谤这说法吧,况汝殆未读过竟无之著作这话说的有点唐突,毕竟你不了解我</P><P>首先,您说的那位“兄弟”正是罗杂瓦·宝僧法师。以白衣而这样称呼出家人,足显我请您学习一下“皈依学处”的苦心,非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P><P>他要是法师我当然不敢说兄弟这和归依与否无关,误认为是居士呢</P><P>不过说到诽谤,南传上座部好象把密宗以及整个汉传佛教现状也扯进去了........................</P>
发表于 2004-12-2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P>总之上边说的话是来自出家人,那么我说的都算是不恭敬的话,在此向宝僧忏悔,祈求原谅,毕竟法师比我们在家人明白的多,批评某居士也是应该的,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批评</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23 14:45:42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2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这样把我帖子删了吧,俺连谁说的都没看明白,丢人啊,又正好诽谤僧人,<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5:49 , Processed in 0.03451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