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辨了不了义论释难》中的这段文字应该怎么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3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P>「讀書」--為聖典的研究。對於常常從事於誦習之人則為障礙,筡者不然。猶如這些故事所說的。<BR>  據說:一位中部的誦者勤梵28長老前去親近一位在馬拉耶29的勒梵長老,請教業處(定境)。長老問:「賢者!你對於聖典學得怎樣?」「尊者!我是精通『中部』」「賢者!中部不易研究,你誦習了30根本五十經,再來誦中分五十經,誦完那分又得誦後分五十,那麼,你還有作業處的時間嗎?」「尊者!我親近你,獲得了業處之後滿即不看經典了。」他修了業處十九年,未曾從事誦習,在第二十年中,便証得阿羅漢果,後來他對為誦習而來的比丘們說:「諸賢者!我已二十年沒有看經了,但我仍能通曉,便開始吧。」從頭至尾,竟無一字疑惑。<BR>  又一位住在迦羅利耶山的龍長老業已放棄經本十八年,一但為諸比丘說『界論』(南傳的七論之一),他們和住在村中的長老順次校對,亦無一個問題錯誤。<BR>  更有一位住在大寺的三藏小無畏長老,在他未曾學得義疏的時候想道:「我現在要在五部(學者)眾中解說三藏」,並令擊金鼓。比丘眾說:「他的解說是從那些阿闍梨學得的?只能許他解說從他自己的阿闍梨所學得的滿異說則不許。」他自己的和尚(親教師)當他前來侍奉之時問道「「賢者,你令擊鼓的嗎?」「是的,尊者。」「為什麼緣故?」「尊者!我要憲說聖典。」「無畏賢者,諸阿闍梨對這一句是怎樣解說的?」「尊者!如是如是。」長老用「哦」否決了他的說法。於是他重新說某師某師是如是說的,作了三遍解說,長老都用「哦」而否決了,然後對他說:「賢者!你第一種解說是符合於諸阿闍梨的論法,因為你不是從阿睹梨之口學得的,所以你不可能像阿闍梨那樣堅定的說。你當自己先去從阿闍梨聽聞學習。」「尊者,我到什麼地方去呢?」「在大河那面的羅哈納地方的多拉檀羅山寺內,住著一位精通一切聖典的大法護長老,你去親近他。」「好的,尊者。」於是他便拜別了長老和五百比丘共到大法長老處,禮拜過後坐在一邊。長老問:「你們來做平麼?」「尊者!前來聞法的。」「無畏賢者,關於長部及中部,我是常受詢問而討論的,對於其他的,則已三十年不見了。所以你當於每天夜里到我這里來先誦給我聽。白天里我當對你們解說。」「好的,尊者。」他照說的做了。在僧房的入口處,曾建臨時假屋,以供村人們每天前來聽法。長老每天對他們說夜間所誦的,還樣第完了的時儲,他卻跑到無畏長老之前而坐在地面的一張席上說道:「者!請你對我講處吧!」「尊者!說什麼?我們不是從聞法的嗎?我能夠對你說些什麼你所不知道的呢?」長老對他說:「賢者!証者之道是在講學的另一面的。」據說無畏長老那時已証順陀洹果。他紿(大法護長老)說了業處之後便回來,不料當他在銅殿說法之際,便聽說大法護長老業已般涅槃。他聽了這個消息之後而:「賢者!把我的衣拿來吧。」他穿了衣又說:「賢者!我們的阿闍梨大法護鄦老証阿羅漢道是至當的。賢者!我們的阿闍梨是正直之人。他曾在自己學法的弟子前坐於席上說:『教我業處』。賢者!長老的阿羅漢道是至當的。」<BR></P><P>清净道论--------取业处品</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13 16:20:0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黑牦牛</B> 发表于 <I>2004-12-13 14:53:47</I> :<BR><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gif">呵呵,老笨的水平我不敢夸他很高,在至少在某些人之前200米(这个某些人包括我)。 <HR></BLOCKQUOTE><P>&nbsp;</P><P>呵呵对于笨者斑竹的佛学水平我承认你说的,斑竹帖的这些理论都是很深奥的,很专业了</P><P><BR>内观智慧<BR>是能洞悉贪欲、<BR>瞋恨和无明本质,<BR>以及去除烦恼的明净心。</P><P>内观智慧<BR>不从思惟、也不<BR>从听闻而得,<BR>而是从实修获得。<BR></P>
发表于 2004-12-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笨者之帚</B> 发表于 <I>2004-12-13 14:51:42</I> :<BR><P>呵呵,每个宗都有每个宗的传统法义,也都有自己讨论问题的地方,去南传佛教的论坛商讨格鲁法义,和来格鲁社区商讨南传佛教的法义,可能都是走错了地方,因为各宗的侧重点不同的缘故。像格鲁广论说的的奢磨他,只涉及到九住心、六种力,四种作意等,最后要以心缘一境的定力引发轻安,初禅以上都没涉及到,研究二禅乃至于【四禅八定每个境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防治的措施】,显然就太远了些,更不是格鲁巴教法研究的重点。</P><P>入乡随俗,呵呵,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想你不会不知道吧。。。。。。</P><HR></BLOCKQUOTE><P>&nbsp;</P><P>没其他意思,没有想讨论南传,因为奢摩他是各宗共通的呵呵,求教来着:)</P><P>我开始不知道密宗还有北传的奢摩他是这么样的</P><P>问下你们讲的心一境性有似相取相的出现吗?</P>
发表于 2004-12-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ABLE cellSpacing=0 width="95%" border=0><TBODY><TR><TD><P><FONT style="FONT-SIZE: 10pt"><B>无华菩提心,看来你的进步很快呀!&nbsp; 不过这里的笨者老头确实是很高深的。真心希望能有人充分探索理论的迷宫,并从中理出清晰的头绪,抉择佛法的正理,剔除过时的方便。这应该是大智慧的出家人应该作的事。印顺法师作了一个好的榜样。</B></FONT></P><P><STRONG><FONT size=2>&nbsp;作为俗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纠缠理论,只是凭本能去感觉和取舍。</FONT></STRONG></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奢磨他和三摩地不同,奢磨他译为止,如瑜伽十一卷七页云:【奢摩他者:谓九种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摄诸法。谓于自他、若衰若盛、可厌患法,心生厌离、惊恐、恶贱,安住寂静。】以九住心为主,三摩地译为定,范围更广,包括四禅八定,乃至出世间诸定。</P><P>藏传、北传当然还有三摩地的诸多教法,深广似海,不过像我这种初禅还没成就的,还没有能力去参学了。</P>
发表于 2004-12-14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无华菩提心</B> 发表于 <I>2004-12-13 16:15:26</I> :<BR><BLOCKQUOTE>&nbsp;<HR></BLOCKQUOTE><P>&nbsp;</P><P>呵呵对于笨者斑竹的佛学水平我承认你说的,斑竹帖的这些理论都是很深奥的,很专业了</P><P><BR>内观智慧<BR>是能洞悉贪欲、<BR>瞋恨和无明本质,<BR>以及去除烦恼的明净心。</P><P>内观智慧<BR>不从思惟、也不<BR>从听闻而得,<BR>而是从实修获得。<BR></P><HR></BLOCKQUOTE><P>对于南传我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我从来没听说过内观不从听闻,不从思维,如果这样,您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内观。</P><P>您可以回忆一下您对南传内观的所有修法的了解,从身念处以至法念处,从名色分别以至十六观果智,有哪一个不是您从阅读(听闻)而来?您也可以回忆一下所有南传的理论,包括三法印、四胜谛、十二因缘、五蕴、六处、十八界乃至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有哪一个不是您从思维而知?</P><P>有时我们走了第一步就以为快到了终点,殊不知别人回头的一瞥已经与我们有几世的差别。南传基础是戒清净、心清净,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有困难,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P><P>缘起甚深复甚深,如果连说都说不清楚,不用指望通过观就能观得出个什么所以然-------------</P><P>树立正见,还在中观,这个很重要!!!</P>
发表于 2004-12-1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笨者之帚</B> 发表于 <I>2004-12-13 20:26:58</I> :<BR><P>呵呵,奢磨他和三摩地不同,奢磨他译为止,如瑜伽十一卷七页云:【奢摩他者:谓九种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摄诸法。谓于自他、若衰若盛、可厌患法,心生厌离、惊恐、恶贱,安住寂静。】以九住心为主,三摩地译为定,范围更广,包括四禅八定,乃至出世间诸定。</P><P>藏传、北传当然还有三摩地的诸多教法,深广似海,不过像我这种初禅还没成就的,还没有能力去参学了。</P><HR></BLOCKQUOTE><P>&nbsp;</P><P>奢摩他是止,是修法,三摩地是心一境性,是个结果,对于止观,不同的论,解释的不同,我主要想问似相的生起这个.......</P><P>虽然修法不同,但是对于得定的要求标准这个是统一的,比如初禅什么标准这个是硬性规定的,哪宗都一样<BR><BR>在南传看来那些唯识学,佛经那么多理论.................穷其一生能完全看完看懂吗</P><P>更何况各宗观点还有分歧,禅定本来就是六度中的</P><P>内观智慧,是直接教你现量观察到,所以非从理论得来,这些理论是观察者佛陀写的呵呵</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14 10:41:05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龙吟</B> 发表于 <I>2004-12-14 0:10:11</I> :<BR><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无华菩提心</B> 发表于 <I>2004-12-13 16:15:26</I> :<BR><BLOCKQUOTE>&nbsp;<HR></BLOCKQUOTE><P>&nbsp;</P><P>呵呵对于笨者斑竹的佛学水平我承认你说的,斑竹帖的这些理论都是很深奥的,很专业了</P><P><BR>内观智慧<BR>是能洞悉贪欲、<BR>瞋恨和无明本质,<BR>以及去除烦恼的明净心。</P><P>内观智慧<BR>不从思惟、也不<BR>从听闻而得,<BR>而是从实修获得。<BR></P><HR></BLOCKQUOTE><P>对于南传我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我从来没听说过内观不从听闻,不从思维,如果这样,您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内观。</P><P>您可以回忆一下您对南传内观的所有修法的了解,从身念处以至法念处,从名色分别以至十六观果智,有哪一个不是您从阅读(听闻)而来?您也可以回忆一下所有南传的理论,包括三法印、四胜谛、十二因缘、五蕴、六处、十八界乃至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有哪一个不是您从思维而知?</P><P>有时我们走了第一步就以为快到了终点,殊不知别人回头的一瞥已经与我们有几世的差别。南传基础是戒清净、心清净,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有困难,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P><P>缘起甚深复甚深,如果连说都说不清楚,不用指望通过观就能观得出个什么所以然-------------</P><P>树立正见,还在中观,这个很重要!!!</P><HR></BLOCKQUOTE><P>&nbsp;</P><P>我发现你根本不了解南传,基础的知识就是为了找寻业处啊,包括三法印、四胜谛、十二因缘、五蕴、六处、十八界乃至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都是无法从思维现量观察到的</P>
发表于 2004-12-1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P>正确认识内观</P><P><BR>--------------------------------------------------------------------------------<BR>很多人想学南传的内观,但苦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只好靠读书自学。在修行没有跟上去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对内观的片面的、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所以这里想引用一些经典,结合马哈西.西亚多的讲法,使大家对内观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P><P>在戒定慧三学中,内观是属于慧学。修内观也就是修慧,它的特点可以和修定比较来认识。通常我们把修内观叫做观禅,修定叫做止禅,而有止与观之分。这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所缘境。止禅的特点是所缘境为概念法,比如念佛的名号,观佛像,观呼吸的长短、后来出现的似象,等等,都是心中的概念及这个概念投射的影象。内观则不一样,所缘境必须是究竟真实法,也就是说是当下生灭的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和涅磐。</P><P>内观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就是要见到诸法实象,也就是一切有为法(色法、心法、心所有法)的无常、苦、无我的共性和涅磐法的不生不灭。</P><P>内观的具体操作就是观五蕴。在何时何处观?当色、受、想、行、识在六入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生起的当下观。</P><P>内观智慧生起的近因是定。</P><P>要注意的是,有的相近概念很容易混起来,如果不弄清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有时就就会给自己造成混乱。比如说慧、慧学,它们有特定的内容,和戒、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当我们说修慧的时候,这是说的修行过程,就必须要有戒和定为基础,不然的话就是空中楼阁。</P><P>有人以为纯内观不需要定,以为慧解脱不需要定,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只是我们修纯内观时,开始并不是必须要有定力,而是在修的过程中培养出有相当于近行定的定力的刹那定。当刹那定成就的时候,这时内观智慧就随着生起。</P><P>刚开始的时候,尽管我们是以当下生灭的五蕴为所缘,但因为定力和正念都不够,所以我们观到的也只是色法、心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幻相。这种幻相,就如在远处看到一串蚂蚁,会觉得是一条连续的线一样。现代科学证明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南传的阿比达摩也详细的说明了我们的物质的身体(色法)是有微粒构成的,可是我们看不到这种不连续的真实情况,而只是看到连续的幻象。当定力和正念足够强的时候,这种幻相就会破灭,我们将看到真实的情况,这时才是真正地在修智慧。</P><P>这时,如果有妄念一动,你会极快地觉察到并观照它,它也就立即灭掉。其它的不善念头或不良情绪也是这样,只要它们一动,你就会觉察观照,它们也就刹那即灭。所以内观有极强的断掉已生的不善法的力量。但这时还不能断掉未生的、潜在的不善法。但如此精进不懈,成就道智的时候,就从根本上断掉潜在不善法。</P><P>有人讲内观是对五蕴采取不迎不拒的态度,以为就象站在楼上通过窗户看街上行人一样,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他们干什么,你都只是看着而已。如果只是从观照的态度来讲,说不迎不拒也还差不多,但这样联系上被观照的对象来理解内观过程,就错误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所观照的对象是无常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在那里。所以,只要你不执取,它就会灭掉。因此应在‘六入处缘触、触缘受’的阶段及时观照,就能见到被观照的对象灭掉的过程。如果观照迟缓,进入‘受缘爱、爱缘取’,执取就产生,就看不到被观照的对象灭掉。执取得结果,就是‘纯大苦聚集’。 比如嗔心生起的时候不及时观照,就会发现身上因生气而难受。</P><P>因为有上面的错误认识,所以有人认为除了内观之外还有很多事要做。其实应该反过来,是很多事要作了之后,才能真正生起内观智慧。就是要有戒的基础,有必要的定力,才可称得上真正在修内观智慧。内观最终成就阿罗汉道,这时就所作皆办了,没有更多要作的了。</P><P>用马哈西.西亚多的&lt;内观基础&gt;,对照经文和阿比达摩、清静道论,我们可以看出,修内观就是在修八正道,以至三十七道品。而且要注意的是,内观修的是出世间的八正道。当然这是就心清静以后、内观智慧生起的阶段而言。 不过要注意的是,修纯内观的前阶段侧重在培养刹那定,这时还没做到心清静,出世间的智慧(正见)还没生起,所以按照经文,还不能说是出世间的八正道。<BR></P>
发表于 2004-12-1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P>缘起甚深复甚深,如果连说都说不清楚,不用指望通过观就能观得出个什么所以然-------------</P><P>树立正见,还在中观,这个很重要!!!</P><P>&nbsp;</P><P>这种话不不应该是了解南传的人说的,还是建议您看看具有清净传承有经验的南传的法师写的论著</P><P>清净道论是权威可以看看</P><P>还有内观智慧是不从听闻得来,这指的是现量观察到的智慧</P><P>&nbsp;</P><P>而且确实,现量证得的阿罗汉,不一定会讲法,只因真理非从分别思维获得</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14 10:43:22 编辑过]<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14 10:43:55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1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2><STRONG>无华菩提心说龙呤根本</STRONG></FONT><FONT size=3>不了解南传,呵呵,我无语了,各位慢聊。<BR></FONT>
发表于 2004-12-1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黑牦牛</B> 发表于 <I>2004-12-14 10:50:43</I> :<BR><FONT size=2><STRONG>无华菩提心说龙呤根本</STRONG></FONT><FONT size=3>不了解南传,呵呵,我无语了,各位慢聊。<BR></FONT><HR></BLOCKQUOTE><P>&nbsp;</P><P>呵呵就好象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得定一样,是否正确要看符合传承与否,连南传的法师说的大家公认的观点都不符合,很难想象了解的是哪里的南传</P>
发表于 2004-12-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觉牛斑竹太迷信某人,成见很深,欧阳竞无,萧平实算得上了解密宗吗?</P><P>很多诽谤密法的他们不了解密宗?</P><P>借用牛斑竹一句话,先把杯子倒空,用藏传的观点什么中观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来着,这样来了解南传是无法体会的,只能是徘徊在门口</P><P>所以了解不了解不能说看几本书,是要真的接受道理去实践去体会,不然永远无法了解</P><P>就和别人没体会密法的XX修法就诽谤一样</P>
发表于 2004-12-1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P><BR>修习内观智慧禅之前,我们必须对它有正确的了解。为了让你们更彻底的明白,我将谈到一些你们尚未到达的经验,你们就当作一种普通的知识吧。同时我可能冒险的触及一些 “敏感范围”。内观智慧不能因为惧怕触及这敏感范围而被误解和误导,内观禅者必须厘清一些事实,至少在理论上(意义和止观次第)要有某种足以掌握修行方向的了解,特别是在缺乏有经验的禅师指导下,正确的体认是必要的。</P><P>  </P><P>( 内观与智慧 ) </P><P>我们先来谈内观或智慧。 什么是内观的智慧呢?可以这样简单的定义:这种智慧是经由被观察觉照、被洞悉实证的;诚如,当你扭开灯源的瞬间,一切围绕在你周遭的事物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为了强调其要点,我引用《清净道论》注书里关於认知之三个层次的比喻:</P><P>1.想知(primitive perception):即想的知识,这种知是透过动物本能的基本认知,就像一个幼稚小孩所知道的一些事情。</P><P>2.识知(consciousness knowledge):即一般成人心识的认知,这也仅止於对假名或施设之某种程度的认知。</P><P>3.慧知(wisdom knowledge):即观慧的智知,这是直下洞察事物的特性和自然本质。</P><P>由上述要点,法(the dhamma)的智慧归纳为:世间识知(worldly understanding)和心灵慧智(spiritual wisdom/法住智以上的智慧),而这二种智慧的差距乃在於心与烦恼的训练。</P><P> </P><P>虽然我们能设想周全,能得到很多推论,能完成很多事情,但却无法控制自已的烦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能力雇请非常聪明的人来设计发明一些诸如原子弹的恐怖工程。然而,这主控世间识智思虑过程的主要力量,却是隐藏在幕後的烦恼心—贪欲、瞋恨和无明在作祟。因此,世间识智如果被滥用,那是非常危险的。</P><P> </P><P>至於心灵的智慧可就不同了,它必需要具备清净的心,必需征服贪欲、瞋恨和无明,以及去除烦恼。这心灵的慧智又分三种法(dhamma)的层次:</P><P>1. 闻慧:这是从听闻、阅读而得到的理论上的知识。</P><P>2. 思慧:对上述之闻慧加以思惟、分析,或实习在平常生活上以得到较明切的了解。</P><P>3.   修慧或观慧:这必需从禅修获得,因为禅修的心比思惟的心更深实细密,这种慧需</P><P>  要再进一步说明。</P><P> </P><P>禅修还有二种典型,一种是止禅或称定禅(Samatha),虽然其主要成份在定力,但它还须要有某种程度的了解和智慧才能够开发更深的定,当获得深定後,心的力量将超於常人,会有他心通、天眼通和宿命通等。另一种是内观智慧禅(Vipassana--毗钵舍那),这种禅修是本文的主题。</P><P> </P><P> </P><P>( 内观智慧禅--毗钵舍那 即 四念处 ) </P><P>「毗钵舍那(Vipassana)」观慧的内涵是:证知宇宙世界、以及身、心变化过程的本质。整个宇宙世界可以归纳为二种形态:即心(能量)的变化过程 和色法(物质/质量)的变化过程。当我们培育出深细的观力(包含其相等的定力)後,我们有能力观察到心法与色法生灭的流变过程,有能力洞悉它们所展现的特性,这种特性佛教以无常、苦、无我或空性的字眼来表达。当心能相续地观到这三个特性时,即获得了较深的智慧。内观到身与心的变化过程,同时内观到宇宙的三个自然法则--无常、苦、无我,能帮助我们开展行舍和不执取,因此,我们将超越世间法,进向宁静的出世间法,这就是毗钵舍那观(内观禅);唯有透过这种禅修,我们才有能力明晰洞澈内观禅者是如何的开展智慧,才有能力明晰洞澈为什么内观禅者放弃世间欲乐去体验无为的宁静。</P><P> </P><P> </P><P>( 内观智慧的培育 ) </P><P>上面说过,内观智慧不从思惟、也不从听闻而得,而是从实修获得;这种智慧是亲身的经验和体验,是一种比任何时候更俱清明、更俱深邃的专注心所培育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在一开始时,我们就强调正念和清醒的觉知是直下的体验,它不是忆念过去,也不设想未来。唯有在不思构的时候,才能体验到身与心所生起的真实现象和本质。</P><P> </P><P>这种内明觉观能力的培育,须要一段时间,所以无论在坐禅、行禅、饮食等都要持续绵密地用功,如此内明觉观将更有力和稳固,最後将形成一股强壮的势力勇往直前而经验到每个刹那所生起的现象。如果能相当绵密地保持著正念,那么要达到更安住目标的心力,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然而,必需再强调的是内观禅的目标,必需是一个真实的对象,而不是一个观念,因此,你们必需厘清什么是观念。</P><P> </P><P> </P><P>( 什么是观念 ) </P><P>观念是一种由心思惟、想像、或创造出来的名、相、形色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们构思和计划尚未发生的事情,或我们想像一座空中楼阁,这些都是观念,不是真实的。还有其他一些细微的观念,我们也要认清,它们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索,而是业力习性跟著心识的认知过程所形成的 (一般人不易察觉到)。</P><P> </P><P>其中一种是声音(sound)观念,诸如语言和乐曲;这些不是真实的,是由心识创造的。比如 “自私”这个字,是由母音、子音和 “自”与 “私”二个音节组成的,在某一个刹那里你听不到整个字 “自私”,你真正听到的是不同且连续不断生灭的声音,而心识给予这声音一个观念;事实上,它们是振动(vibration)所发出的音声一个接一个,它们只是声音,它们不存在究竟实相里。再比如 “do-re-me….do, a deer, a female deer…..” 这乐曲,在每一个刹那里这乐曲并不存在,它们只是音符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生灭,心识接收、印象储存,因此产生一首乐曲。</P><P> </P><P>另一种是形色(form)观念,包括距离、方向、时间、大小等,这些完全不是真实的。比如说 “在我右边、在我左边”,但是从你的角度来看完全不同,右边与左边的观念取决於目标与目标相对的关系。方向与时间观念亦然,甚至形色和样式的意义都是观念。我们似乎以为在同一个时候看到很多事物的整体,然而从内观念头生起的经验,我们知道不是这样的。电视的画面是个好例子,画面或照片是由许多高速电子从真空管内飞射扫描而成的,它们迅速的生起和消灭,然而我们一般人(没有内观)的意识比电子的生灭速度缓慢得多,所以意识所摄取的只是迅速的光和无数彩色所组合的形色和样式,因此以为画面是在同一时间形成的。至於时间观念也是建立在持续不断生起、消失的意识(活动与作用)以及物质(光与暗)的现象上;当它们生起消失後我们说是过去,尚未生起的我们说是未来,这些观念是由习俗和主观来的,我们找不到其究竟实相和本质。</P><P> </P><P>另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必需提醒你们,这就是人我(the person--I) 观念。这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当你固守它时,这执取就像云层般裹住你的心,让你无法超越它。我们说一个人是“我”、“你”、“林先生”或“林董事长”,那一个才是真正的这个人呢?当你修习内观时,你注意“坐、坐”、“触、触”,你看到你自己在身体内吗?你初步观到的应该是身体的坐姿、行姿、流动、挤拉、冷热…. 等,这些是你吗? 你观到觉受的生起又消失,这是你吗?当你观照心时,心不听从你,到处游荡,你不思虑,它偏要思虑,你要睡觉,它却睡不著,它似乎有它自已的生命。事实上,“我” 只是心识和色身(物质)相互依存又生灭无常的变化现象而己。</P><P> </P><P>还有一些观念你们会遇到的,那就是修习止禅(定)的目标---所凝视、拟构、观想的影相(像)、颜色都属於相的观念。有些人观想很多,观想天神、佛像、颜色….等,这些都是由心识造作出来的;如果你知道这层道理,你可能不会执著,但是,有些人却执以为这由他心识造作的佛相是真正的活佛呢。能够厘清相的观念後,如有任何相出现在禅修时,不要理会它,你只专注在真实法的身与心的变化过程上,在身念处方面,诸如四大元素变化过程(风性/流动、水性/粘稠、火性/冷热、地性/软硬)。</P><P>  </P><P>坐禅时,你专注在呼吸时腹部自然的 “起”、 “伏”上,而不是在腹部的形状观念上, “起”和 “伏”这二个字也是文字观念,然而对初学者,我们允许有适用观念来作为进阶的工具,以帮助心能正念在真实法的现象上;行禅时,你可以默示 “右步、左步”或 “举步”、 “踏步”,待训练一段时後,你不须要这些文字、形态观念了,你将观察腹部起、伏间的伸展、膨胀、收缩、流动的觉受,和脚步移动的觉受等。简言之,最重要的是:在自然真实法的目标现象上培育清明敏锐的觉观力,这就是正念。</P><P> </P><P> </P><P>( 正念 (内明)) </P><P>正念像一盏非常明亮的探照灯,对身心的变化过程、觉受现起透悉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叫一个人把手放在腹部上,注意它的起、伏,然後要他描述其间的变化过程如何,他可能只回答:哦?就是上下起伏啊。这是非常表面粗浅的正念,没有进入内观。如跟住上下起伏一段较时间,正念将会增长,此时定力也随之增强,但这尚未能够进入内观。内观是超越定力的。为了进入内观,你必需观注腹部上下起伏之间所展现的宇宙三个自然法则---(生灭变化之)无常、(即生即灭无常之)苦、无我(之空性)。</P><P> </P><P>内观禅者以观注腹部上下起伏开始培育正念;待比较有正念後,他观察到腹部起伏间不同的形态,有时长、有时短、有时慢、有时快,他能观察现象发生的顺序;然後这起伏变成浪波式的,流来涌去。所有这些现象以形色(form)和状态(manner)展现,逐渐清楚。起初,大部份是展现形色(form)--即腹部突起时,膨胀得像个充气的球,伏落时,平扁得像个泄气的球;之後变成浪波急速地流来涌去--即是状态(manner)的展现。形色(form)和状态(manner)都还是观念范围,但变动的整个过程(movement),以及拉挤(tension)和振动(vibrations)的特性已逐渐明显了。进一步,将变得更清楚的只有拉挤的觉受,没有流来涌去的波动。於此,只有快速刹那的生起和消失的特性。</P><P> </P><P>再来谈谈这“起”和“伏”。我们认为它有开头,它进行快速或缓慢,它有结尾,然後它停止;当它进行快速时,它似乎较短,当它进行缓慢时,它似乎较长,它们互相关联。如果基於这种长短或快慢的观点,我们才体认到它的变动性,但却涉及了开头、结尾及长短、快慢的观念。然而,起和伏可以没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如果它在结尾,那它不会在开头,如果它在开头,那它不会在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二个不同的刹那,然而,中间呢,却有许多刹那、许多触点、许多动态。所以在每一个刹那里,你如何经验到一个长或短的起和伏呢?或一个快或慢的起和伏呢?这些长、短、快、慢名相等都可以是在开头,否则你不可能观到任何东西,你不可能专注,定力也无法开展。有某种定力後,你要观察每个当下的变化过程,即:本质、(心)感受、(身)觉受,而且要直下契入现象刹那中焦点的变化,而不是其段落性的变化。当你达到此阶段,只有身体的觉受生起,别无其他;之後,你将到达我们所谓的真实法(paramattha dhamma)--即纯自然元素的变化,或称纯自然风质现象,当你能很清楚的透析它时,你也将能透析宇宙的三个自然法则(共相)。</P><P> </P><P>在此,须要再强调的是,虽具有观照和掌握真实法的能力,并不表示内观智慧将会生起。另一存有真实法,无须花太多力气去寻找的地方是--痛。痛是觉受,无论谁拥有痛,都不是主观的,也非过去、非未来,而且它生起又消失、变化无常。然而,观痛,也不表示你有内观智慧,相反的,有可能引起你更加愤怒或生气呢;但是,如果你能保持沈稳和专注,把当下生起的现象、痛的觉受观得非常清楚,那么你就能洞悉它的自然本质。</P><P> </P><P> </P><P>〔 内观智阶 〕 </P><P>第一个内观智慧是「身心辨别智」。内观智慧是内明、正知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自然现象展现在你不被思想观念束缚的时候;当你净化了客观或主观的思虑後,你就能经验到,因为它是自然存在的。也就是说,当你观照得清楚,你就辨别到身体不是你,而且正在观照的心也是另一个自然现象,也不是你。身和心都没有人在里面,这是非常明确的体验,只要你经验到这,你就会激发它,把心带到任何其他的目标上,它是一个跟它的目标一样本具究竟真实法的心。</P><P> </P><P>在观痛时,一般的反应首先是“我的脚痛”;这脚有二层观念:即“我的”和“脚”;如果把“脚”的观念拿掉,剩下“我的痛”,再把“我的”观念拿掉,那纯是痛和观照的心。但是如果这观照的心没有正念,那么这心就被干扰,不能明察在何现象、变化;反之,如果这观照的心有正念,那么就能专注观痛;再说,如果正念非常精密,那么你将能洞视痛里面鲜明生动的自然本质,因为它是如比的鲜明生动,所以痛将不会扰乱你。痛本身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正在观照的心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它也不应被任何事物扰乱。在内观禅修中,你们的亲身体验比我想说的更多,你们当了解这是真实的,不是因为书上这么说,不是因为有人这么说,不是因为你们自已认为是这样,而是因为你们以明觉的正念去观照它,不是凭想像思构的。内观中的正念是非常清明锐利的,比一般平常的正念还锐利呢。</P><P> </P><P>获得较浅程度、尚带有观念性的智慧後,所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将体验观念化了,特别是当内观很清楚时,它可能引发其他一些复杂的理论来,经验是经验,但思想理念别有一套。有人创造一套新的理论来,述说一切如何地产生,同时将这经验联接到不同的事物上,但这些新理论有可能不准确;因此,这就变成了二件事,一件是确实的体验,另一件则是受世俗生活、积习冲击的思想论调。 </P><P> </P><P>最初所得到的内观经验,其冲击力可以是非常锐利的,有些人在心理没有准备之下,许多不善的念头随之上来。恐惧心可能生起,这是因为在世俗生活中养成的很多执取,由世俗生活中的积习和思想模式引起负面性的冲击。因此,如果没有好禅师或善知识指导,可能变得极度沮丧。有的人内观可能很强,但还不够强稳到可以断除所有烦恼;再说,如果这些烦恼很顽烈,那可能是很复杂了。当然,每个人不同,有的单纯,有的则反。有些人在长期禅修中真正内观到身心的自然本质,他们能超越思想、观念,能绵密的安住正念直入正确内观发展的关键上,这关键是直达「道果智(Magga Phala)」的境界---觉悟,究竟解脱。当然内观智慧不是一下子可达到的,通常须要一段历程。到达完全解脱的次等过程,在经论上提到的有「七清净」(《中阿含.七车经》),或「内观十六阶智」(《清净道论》)等。</P><P> </P><P>第一内观阶智所提及的是「见清净(the Purification of Views)」,即要去除“我”的观念等。在经典里佛陀告诉我们要明智的觉照念头生起的运作和次序。一般而言,当人思想时,其过程都是以“我”、“我受”、“我的”为中心点,佛陀教示,这不明智、是邪见,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贪恋、瞋恨等不善心就跟著生起。透过内观,你们将看到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它只是一种身与心互相依存、不断生灭的自然现象而已。</P><P> </P><P>在《梵动经(Brahmajala Sutta)》里所述的62邪见,都是因为执取有一个“自我”而衍生的。当内观禅者能观照到“我”之自然现象的特性时,这身、心缘起,以及生命以不同方式流变、互为因果之关系,将非常清楚的展现出来。这能洞悉缘起缘生的智慧,属於另一种见清净,被归列於第二内观智阶--即「名色缘智」,亦即接近「法住智」了,这阶智包含粉碎、破除根深的时间等观念。此後,宇宙的三个自然法则将被观照得更明晰。</P><P> </P><P>所有内观十六阶智可归纳为三大项:</P><P>1.  无常 (生灭变化 / 即生即灭);</P><P>2.  苦 (未生即灭 / 行苦之逼迫性、恼热、无安住处);</P><P>3.  非我 (非我,亦当无一切法,因一切法之观念皆由“我”的观念衍生的 / 空性 / 身、口、意三行安息/ 解脱/ 涅盘)。</P><P>&nbsp;</P><P>此文摘译自Ven. Sujiva禅师的著作《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之第十四章〈Understanding Insight〉。译文中括弧内之文字是注释或译者的补充。</P><P> </P><P>内观智慧<BR>是能洞悉贪欲、<BR>瞋恨和无明本质,<BR>以及去除烦恼的明净心。</P><P>内观智慧<BR>不从思惟、也不<BR>从听闻而得,<BR>而是从实修获得。</P><P>&nbsp;</P>
发表于 2004-12-1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完以上文章,详细大家能对内观有个基础的了解,就此不回帖拉,呵呵,至于龙吟兄在南传论坛见过不少您的文章,还是那句话先把杯子倒空了实际按照南传的方法实践下,哪怕只是浅尝,也可以有个大概的了解:)</P><br>[此帖子已被 无华菩提心 在 2004-12-14 15:11:29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6:10 , Processed in 0.04032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