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ergaron

关于大乘和小乘的起源及分别考(转自知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8-30 18:50
大乘认为,那些阿罗汉是自称阿罗汉,增上慢阿罗汉。根本没有对法无我有理解。以中观应成看,上品资粮道都 ...

阿罗汉断除烦恼,哪来的慢呢?
发表于 2016-8-31 0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草 发表于 2016-8-30 23:51
阿罗汉断除烦恼,哪来的慢呢?

佛在世的时候,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他的上首大弟子们也只能证到阿罗汉,唯一授记的也只有弥勒菩萨。反倒是佛涅槃以后的众生更有根器,更有福报,能证得比阿罗汉更彻底,更究竟的果位。

佛在世也只能教出阿罗汉,佛涅槃后,比阿罗汉更牛逼的人却越来越多,那些本来是少数的,有幸被佛所亲自教导的弟子,反而不如佛涅槃后的大部分人,佛所亲自教出的阿罗汉,反倒要被视为“焦芽败种”,呵呵,这种现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发表于 2016-8-31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偷换概念的好手。
发表于 2016-8-3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草 发表于 2016-8-30 23:51
阿罗汉断除烦恼,哪来的慢呢?

增上慢阿罗汉不是真正的阿罗汉。他们自己以为自己是阿罗汉了。
是真的阿罗汉断烦恼,不仅仅是在烦恼障的那一份。还要认识到所知障。而部派时代的根本连“所知障”、“法无我”都不承认。大乘人当然说他们是增上慢,还有没懂的,却贡高我慢。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8-30 18:33
而且南传认为阿罗汉是圣人,释迦牟尼佛自己就是个阿罗汉
菩萨也没有北传宣传的这么“神通广大”,不是圣 ...

说此种话也要遍览南传大德之著作,人云亦云只能说明肤浅。南传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The Ven. Mingun Sayadaw所著之《南传菩萨道》,明确写明了佛陀及未来佛均由菩萨证成:“《本生經》(Jataka)裡的五百五十個故事及《行藏》裡的故事只是菩薩在這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極漫長的時間裡的一小部份例子而已。”“未來佛可分為三種,即(a)慧者菩薩(pabbadhika),(b)信者菩薩(saddhadhika)和精進者菩薩(viriyadhika)。”

固然南北传在于菩萨的定义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南传经教也并不否认佛陀是由菩萨而证得,承认“除世尊外,无人能并习气断除烦恼。。。。。。断所知障者,即是并习气断烦恼。”(第五届佛教论坛-法光长老演讲《罗汉与佛的智慧--阿毗达摩佛教的“不染无知”论》)。

你所言所有的所谓“大乘非佛教”论点,基本上均来自于大陆部分南传居士群体,希望能够广泛阅读佛教南北传经论疏,全面的学习,不要一叶障目
发表于 2016-8-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复归于婴儿 于 2016-8-31 09:48 编辑

  一  佛说诸譬喻 1,净意且谛听,三十婆罗密,法王数难知。
    二  诸佛正菩提,僧随世导师,合十示归命,礼拜头触地。
    三 佛国不知数,见宝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运作。
    四  彼处白银地,吾于建楼阁,几重宝层阶,高耸入苍穹。
    五  柱色映造法,无从估其值,门楣黄金造,门伞美装饰。

        譬喻经  第一  佛陀品                                   一
    --------------------------------------------------------------------------
        小部经典四(譬喻经)                                     二

    六  琉璃第一层,辉似无垢云,池中多水草,满地铺黄金。
    七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红,胭脂色光辉,映照遍四方。
    八  门庭善规划,大窗高尖塔,四栏楯罗网,香华鬘清爽 2。
    九  美仑楼阁具,七宝所装饰,青黄复赤白,亦有漆黑色。
  2 一○  莲花映耀色,兽鸟现光辉,诸宿之星群,日月饰虚空。
    一一  黄金罗网覆,结黄金铃铎,随风起鸣响,黄金华鬘爽。
    一二  楼阁有绿窗,红赤与黄色,幢柱结华鬘,纷纭诸色彩 3。
    一三  白银所造板,红玉摩尼造,猫睛石所成,种种数百多。
    一四  敷诸色美床,柔展迦尸衣,钦婆罗黄麻4 5,织锦支那丝6,
          绵织与毛织,胜色诸外衣 7,一切种种覆,致意吾设敷。
    一五  阶上此彼处,贵宝饰尖屋,摩尼辉炬火,支撑确树立。
    一六  柱楹闪光辉,美哉黄金门,阎浮檀金色,坚材白银造。
    一七  连锁几多分,扉闩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莲花插青红。
    一八  一切往昔佛,率诸僧弟子,世间真导师,形以色所造。
    一九  佛率众弟子,圣者入其门,黄金座椅上,圣者坐一群。
    二○  此世现住佛,无上世几多,往昔有几人,上升于彼处。
    二一  自存无能胜,几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于彼处。
    二二  天上或人间,众多有劫树8,一切衣弃舍9,吾今披三衣。
    二三  种种美味物,饮食善调理,摩尼造耀辉,盛吾钵行施。
    二四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净衣,更有甜砂糖,油蜜与糖浆,
          美食心欢悦,彼等圣者群。
  3 二五  居蜜如狮子,彼等入宝屋,高贵座褥上,暂为狮子卧。
    二六  彼等从座起,正知跏跌坐,摄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悦。
    二七  或为示诸法,或享神足乐,或达神通境,耽于神通中,
          其数几百千,复有弄姿者。
    二八 诸佛问诸佛,执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问诸佛,诸佛问弟子,彼等互起问,相互作问答。

    三○  诸佛辟支佛,弟子与侍者,如斯耽愉悦,彼等乐楼阁。

        譬喻经  第一  佛陀品                                   三
    --------------------------------------------------------------------------
        小部经典四(譬喻经)                                     四

    三一 黄金白银网,诸网相结造,真珠网围绕,宝伞头上罩。
    三二  有布遮阳光,黄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头顶。
    三三  花束散其上,香束复辉映,衣束亦分撒,复以宝束饰。
    三四  撒花美艳丽,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10,黄金覆其上。
    三五  四方有莲池,红莲青莲覆,莲花粉纷飞,现出黄金姿。
    三六  一切树花开,沿边绕楼阁,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三七  彼处孔雀舞,天鹅演圣歌,迦陵频迦鸟,处处鸟群歌。
    三八  天鼓响四方,到处琵琶音,吹奏诸天乐,尽萦各楼阁。
  4 三九  佛土或铁围,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辉,宝成无裂罅。
    四○  建立黄金台,灯明树辉煌,其数上万炬,依次皆并立。
    四一  歌娘与彩女,舞踊天女群,种种舞台现,萦绕诸楼阁。
    四二  须弥山顶上,山颠见树梢,幢幡吾所树,五种彩色美。
    四三  天龙乾闼婆,诸神悉并临,合掌示归依,环绕诸楼阁。
    四四  不问何善业,吾皆应所行,上升于三天,身口意皆善。
    四五  有想或无想,一切诸有情,吾所积福果,皆可获分享。
    四六  吾实为彼等,寻致与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四七  此世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获一切食。
    四八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净信,一切觉独觉,供养胜弟子。
    四九  依吾心所愿,修行诸善业,舍弃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五○  天上与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五一  吾为神上首,吾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无双。
    五二  种种佳美食,珍宝亦不鲜,种种胜妙衣,由空现吾前。
    五三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现前。
    五四  地山或空际,乃至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宝现吾前。
  5 五五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香即现前。
    五六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乘舆现吾前。
    五七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华鬘现吾前。
    五八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庄严具现前。

        喻经  第一  佛陀品                                     五
    --------------------------------------------------------------------------
        小部经典四(譬喻经)                                     六

    五九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童女来吾前。
    六○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糖蜜现吾前。
    六一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食现吾前。
    六二  漂泊无财者,行人来乞者,澄得正觉者,吾行胜布施。
    六三  岩山大震撼,轰动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欢喜。
    六四  此世有十方,运行无限际,无论何方位,佛国不知数。
    六五  吾辉映光明,二道光运转,彼处与其间,光焰大辉映。
    六六  如此多世界,一切众见吾,一切心欢乐,一切皆从吾。
    六七  更发优美音,吾打不死鼓,彼处与其间,诸言倾耳闻。
    六八  法云以降雨,人皆成无漏,彼处虽劣者,亦达预流果。
    六九  布施应施物11,满行戒无余,出离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6 七○  质问贤者事,行无上精进,得忍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七一  真谛行加持,满谛波罗蜜,得慈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七二  得不得乐苦,尊敬与不敬,到处皆平等,到达无上悟。
    七三  见怠惰怀怖,见精进得安,勉励行精进,此为诸佛教。
    七四  见诤论怀怖,见不诤得安,亲和共和合,此为诸佛教。
    七五  见懈怠怀怖,见不懈得安,励修八正道,此为诸佛教。
    七六 多佛及罗汉,遍集咸来聚,对此佛罗汉,礼敬应归命。
    七七  诸佛不思议,佛法越思议,具有净信者,果更不思议。
        ──如是世尊自己不断修佛之行、为说诸佛之譬喻及诸法门。

    注 1  暹罗本中在此之前有tristubh调之三偈,此与辟支佛之譬喻情形相同、为佛应阿难之问
          (在此就一切知之诸佛者,如何……问)所说。又在此一偈之前半,暹罗本中有:“过去
          诸佛前,吾希得佛位”,以下相同。
       2  读为ganhavela(暹罗本)
       3  读为samcitta(暹罗本)
       4  钦婆罗(kambala)毛织衣之一种。
       5  黄麻(dnkula)、以此种植物之纤维所织成之柔软之衣。

        譬喻经  第一  佛陀品                                   七
    --------------------------------------------------------------------------
        小部经典四(譬喻经)                                     八

       6  支那(c1na)指支那产之衣(c1namsuka)。
       7  原语Pandu 橙色。
       8  神树与任何欲求之物。此处指所谓衣树。与欲求之衣。
       9  原语解为samahitva。
      10  香之五指印(gandha-Pancangulika)开浸香油之掌捺印、印成掌形之一种善缘起之手
          印。
      11  以下为十波罗蜜、即;布施、戒、出离、智慧、精进、忍、真谛、加持、慈、舍。以上节选自南传小部经典。



发表于 2016-8-3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西达吉 于 2016-8-31 09:49 编辑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8-30 16:56
狗尾续貂:
佛三转法轮,有小乘法、有大乘法。第一次结集只是声闻上座结集第一转法轮的四谛法及毗奈耶律。 ...

考据的在于,把人事活动全部限定在“唯物”的范围内。而信大乘的认为,合不合道理才是信仰的根源。(这个道理是通过闻思修出来的,不要扯到反智主义或者唯神天然论头上。)
——————————————————————————————
按照此观点:小乘教法也不应该合理的存在。因为无法用考据的方法来证实某位修持人证悟到了圣人的果位。更无法用考据的方法来证实天堂地狱饿鬼等道的存在。
也就是说:用考据的方法,来辨析佛教,甚至是其他宗教(其他宗教一样有天堂地狱)。这种做法是绝对的扯淡。
发表于 2016-8-3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6-8-31 09:46
考据的在于,把人事活动全部限定在“唯物”的范围内。而信大乘的认为,合不合道理才是信仰的根源。(这个 ...

在南传佛教亦承认弥勒菩萨的地位。弥勒在佛教里面应该算是候补佛,比任何佛教弟子的地位都要重要,可是这位菩萨在南传佛教经典里面的记载少得可怜,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亦可见他们不太重视大乘的修法。
发表于 2016-8-3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6-8-31 09:46
考据的在于,把人事活动全部限定在“唯物”的范围内。而信大乘的认为,合不合道理才是信仰的根源。(这个 ...

也不能说考据完全没用吧。比如全真教也说因果三世轮回,也讲般若,结果里面就有人说这就是老子化胡为佛的证据(跟笨教如出一辙),但是因为佛教有原始佛经卷本和残卷的存在,这就有力驳斥了这些谬论。
发表于 2016-8-3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6-8-31 08:28
说此种话也要遍览南传大德之著作,人云亦云只能说明肤浅。南传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The Ven. Mingun Sayada ...

“你所言所有的所谓“大乘非佛教”论点,基本上均来自于大陆部分南传居士群体”

——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观点,佛教大小乘的争斗在很早以前就有了

“固然南北传在于菩萨的定义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南传经教也并不否认佛陀是由菩萨而证得”

——没错啊,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6-8-3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归于婴儿 发表于 2016-8-31 09:51
在南传佛教亦承认弥勒菩萨的地位。弥勒在佛教里面应该算是候补佛,比任何佛教弟子的地位都要重要,可是这 ...

我看过一点南传佛教的典籍。弥勒菩萨在南传佛教典籍里说法不多,主要以佛陀的讲法为主。所以弥勒菩萨的事迹记载的极少。
发表于 2016-8-3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6-8-31 09:56
我看过一点南传佛教的典籍。弥勒菩萨在南传佛教典籍里说法不多,主要以佛陀的讲法为主。所以弥勒菩萨的事 ...

可是他的记载还没有一些阿罗汉弟子多啊,这就成问题了。
发表于 2016-8-3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归于婴儿 发表于 2016-8-31 09:55
也不能说考据完全没用吧。比如全真教也说因果三世轮回,也讲般若,结果里面就有人说这就是老子化胡为佛的 ...

这不是对教法的考据。是对两种学说谁抄袭谁的考据。不能混在一起。
发表于 2016-8-3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6-8-31 10:06
这不是对教法的考据。是对两种学说谁抄袭谁的考据。不能混在一起。

要是对教法的考据,小乘也没有任何铁证证实自己就是释伽牟尼佛亲口所说。这就涉及到根本问题了,古时候也没有电脑,录像机,怎么考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是有人问:你有什么证据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那就没办法了。而且根据南传记载,《阿毗达摩》是佛陀在三十三天向一万个轮围世界的天人开示以后,由舍利佛记忆下来的。所以嘲笑大乘佛教里的神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
发表于 2016-8-3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归于婴儿 发表于 2016-8-31 09:57
可是他的记载还没有一些阿罗汉弟子多啊,这就成问题了。

根据南传的说法,还未成佛的时候,菩萨只是个凡人,未解脱
而阿罗汉是圣人,已经解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2:44 , Processed in 0.03411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