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见悲青增格西所述本派所理解的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
    (1)心之空性为如来藏:因心本无自性,方能转染成净,成就佛道,故譬喻为如来藏。至于心的见闻觉知的能力,应该还是停留在有为的心识层面,不能称为如来藏——此见闻觉知,似是心的“特性”,而非“实性”。
    (2)草木瓦石等虽然亦是性空(汉地天台宗等好像就有人据此打出“无情有性”的旗帜),但草木等无有心识,不可能如量证得空性,因此说它们具有法性没错,称如来藏可能有些勉强。   
    (3)汉地宗“如来藏见”为最高见者的眼中,好像是智、如合一的,因此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第九识(好像是真谛最先提出的吧),就是真如,就是心性、空性、第一义,etc。此真心的特点是本觉的,无明风起,才转而不觉,灭妄归真,则当下是佛。
   但在唯识宗中,两者是分开的,无分别智是事,依他起摄,真如空性是理,圆成实摄,前者可证后者,但不等于后者。成佛就是一步步修行,清除有漏种子与有漏现行,增长广大无漏种子与无漏现行的过程。在唯识宗人看来,成佛最直接因是无漏种子,所以如来藏(即空性、真如)虽然人人有,但只是具备菩萨种性和不定种性中具有佛种者才有机会成佛。
   请大家指教

[ 本帖最后由 相似相续 于 2007-10-15 09:35 P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

二楼chodrak是掌中解脱的译者仁钦曲扎,听说就是他正在翻译宝性论大疏啊

回15#

你引那段来自略论释,主要是批评后人对大圆满的误解,这个我觉得是这样的,如水具有“湿”性一般,心具有“唯明唯知”(法王用词)的能力,这种能力假名安立为其自所住之法性,这是从世俗谛上说的,而非是指其具有不空之自性。

另外,胜义谛上来讲,如来藏定是心识上的空性,然而在世俗谛而言,还是有其“唯明唯知”的能力,因为具备此能力,故堪进而修学成佛,故此安立为如来藏之名。

期待译师老大的进一步解释,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6#

此真心的特点是本觉的,无明风起,才转而不觉,...

这点,不敢苟同,无始无明,何曾觉过?如果说本觉只因无明风起才转为不觉,那么将来觉了,是不是还会被无明风所转呢?

另外,以无分别智证入真如,境智一如,哪里还分得开等不等呢?

看过唯识论典,貌似有一种说法,认为虽然具备无漏种子,但是一类是一阐提,虽有种子,却是永远不发佛道之芽的,故此毕竟不能成佛,这点似乎有定法可得,不算究竟,玄奘法师曾学到这里很有疑问,觉得这理论不适合汉地,老师护法却说,边地人懂什么佛法,怎可因他们改变我们宗的见解呢?后果不其然,新译唯识在国内三传而衰,五种性之说难辞其咎。

引一点资料,《大乘入楞伽经》将一阐提分为两类,即断善根阐提、菩萨(或大悲)阐提。前者谓不信或诽谤菩萨乘者,后者谓怜悯众生流转三有而发愿不入涅盘者。此中,菩萨阐提知一切法本来涅盘,故决定不成佛;断善根阐提则因如来威神力故,终将萌生善根而成佛,因之,非毕竟阐提。此外,《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说三种阐提,即断善阐提、大悲阐提、无性阐提。断善阐提谓起邪见,焚烧一切善根的迷倒凡夫,此辈虽无成佛之期,但若逢佛威力,发菩提心仍可入涅盘。大悲阐提谓愿度尽众生之大悲心菩萨,此辈以众生界无性有情不尽,成佛无期故,名为阐提,但因大智增上与不断善根之力,终亦得成佛。无性阐提谓缺本来解脱之因,毕竟不能成佛者,即指定性二乘。

老实说,为什么说无性阐提会缺本来解脱之因,只能证入二乘圣果,这点我很好奇,感觉也是新译唯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发表于 2007-10-1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止观六曰:“阐提有心,犹可作佛。二乘灭智,心不可生。”
发表于 2007-10-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楼重发的一点资料  密续部总建立广释

  我等自宗则谓:
  若有情识流中无如来藏,则有情识流即无成佛之因,由是有情即不得证觉成佛。
  若谓如来藏与佛自性身同,且一切有情之识流中本已具有,则有情应早已成佛,既早已成佛则不可复谓“证觉成佛”于后,由是有情亦不能成佛。
  以此之故,自宗不许前二宗说。
  然则应如何说耶?如《大乘无上续论》云:“如来藏与如来界同。”彼释界即是因,故如来藏即是如来之因。
  但亦须知,此非谓凡成佛之因,皆是如来藏。
  复次,应如何再说耶?谓心者乃实性空,然于此空性中,心之法性为自性清净。
  是故更应知:
  自性清净心之法性,若未离客尘,即名如来藏,或名本性住种。
  自性清净心之法性,若已离客尘,则名自性身,或名究竟涅槃、究竟离系果、具二清净法性、具二清净法身。
  所谓客尘,即谓烦恼障与所知障。
  由是自性身即非如来藏,以永离客尘,非为其所染所缚故。
  复次,我宗虽许如来藏与自性身同属无为(asamsk-rta)、非有(abhava)、常恒坚固而住,然如来藏却无实性。
  于三法轮中,初为小乘法藏,余二为大乘法藏。复说初法轮开示声闻见,次法轮开示中观见,后法轮开示唯识见。故第二转法轮为了义,余二为不了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7-10-1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无明风起好像是《起信》的说法,它说的是应该是真心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而非事实上的——因为无明妄识是无始的;但后者又是覆盖性的,可以去掉的,故这么说。换句话说,依绝对平等的真如起差别的无明妄念(这个一般被表述为“真心不守自性,一念不觉,无明妄动”),真妄和合就叫阿梨耶识。当然,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
(2)那个话,是玄奘老师戒贤说的,据说玄奘就是看到《入楞伽经》等后,产生回国不传五种性说的想法的。其实,五种性说在唯识内部一直就有争议,有些唯识师(好像有难陀吧,真谛等等)是赞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我这里仅就汉传新译而言
(3)我认为唯识新译的意思是,在无分别智缘真如之相应中,能缘与所缘皆无分别,但这并不能成为取消两者有为与无为之别的理由,毕竟一依一圆,可说非一非异,但不能光说是一——起码在世俗层面上分析时应如是吧。关于“亲证”和“无分别”义,略引周贵华《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文:“能缘无分别智依行相说为无分别,所缘真如依自性说为无分别。在此无分别之相应中,真如作为无分别,能引无分别智之无分别,无分别智作为无分别,能直接认识真如之无分别,由此二者相应而泯相契合。这种冥契,是修行者个体性经验,不能为他人所分享,不能分别,不能言说,不能传递,所以称自内证,或者说,亲证。自内证表现在能缘、所缘间的关系上,即是平等。具体而言,所缘真如为无分别性质,为一切法之共相实性,于一切差别法平等;能缘无分别智不缘一切法之差别相,直缘契入无差别之真如,亦是平等相。所以,圣智生起时,能缘、所缘的关系在唯识学中被称为‘平等平等’。”
(4)基本赞同笨者兄的说法

[ 本帖最后由 相似相续 于 2007-10-15 10:58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1.唯識典籍中從無這種表述,也不是本派所理解的唯識宗對如來藏的看法。
2.首先,用如來藏一名取代原有的種性一詞是錯誤的(“自性如來藏” 、“廣增的如來藏”),因爲唯識認爲,不單有情有如來藏,一切法均有如來藏,亦即真如或法性。因此,唯識所立五種性中, “斷種”者也有如來藏,但沒有種性,更不要說“能夠變成如來”。
3.其次,“能夠變成如來”者,僅限具大乘種性者,不是所有人,不然究竟五種性說就沒有意義了。若說此是法稱等随正理唯識師的說法,那麽,他們根本就不提末那、阿賴耶。大家讀一下經莊嚴,集論,雜集論,安慧唯識三十頌釋,釋量論等便可了然。

(抄錄一下其他人的翻譯)「問:何謂本性住種性及增廣種性?本性住種性是不依賴安置者,僅憑自性而存在,是無漏的諸法種子。如果會合其他的聲音或如理作意的緣時,就會成為聞、思、修滋養的場所。問:何故說是本性住種性?不是因為安置者重新安放,而是無始以來就自然存在的緣故。…..(一連串問答後,有說無漏的種子是法身的種子)
A 我是對著他人翻譯的廣解而聽法的,所以印象中,格西是依著廣解講的,在這個地方,的確跳過去一些問答沒說。這段話是格西用自己的話,講宗大師的話。因為我是對著廣解理解他說的這一段話,所以不覺得有疑處。
B我可能有點了解您的質疑了。
    a不應該將「本性種性」翻譯為「自性如來藏」,因為二者不等同。主張阿賴耶識的這一派,認為有五種性,不是所有的有情都能成佛。對這一派來說,將「種性」等同於「如來藏」,又說自性如來藏的特質之一是能成為如來,將有所有的有情都能成佛的過失。是這樣嗎?
   b.您認為如果在解釋唯識的見解,就應該站在唯識的立場說如來藏等,不應該用他宗的立場說。是這樣嗎?
C如果是我認定的問題,我會將這個對話帶給格西。
D我自己覺得,上課的人,有的人連名相都是第一次聽到,格西可能只是想先給一些觀念。這些文字稿的當機眾是上課的人,文字也是我們紀錄的,就對象與語意來說,他的表達有落差是正常的。不過我們很需要這些文字稿,因為如果講到阿賴耶識只知道是藏識,其他就都不知道,這樣連一點思維的機會都沒有。依著這些文字稿討論,總比漫無目標好。
发表于 2007-10-1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西:

5.“如来藏有二种,一是自性如来藏,一是广增的如来藏。
  这边说的是自性如来藏是指本性上有的如来藏,唯识的典籍会说有三个特点:
  (1)由法性而得:如前所说,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如果不是法性而得,是前七识留下的话,就会有某一个时间,第五识或第六识等想到什么才会留下种子;
  (2)能够变成如来;
  (3)无始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具备此三个条件的就是自性种性。”

Chodrak (二樓)

唯识典籍中从无这种表述,也不是本派所理解的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看法。

---------------------------------------

Tin: 根據福稱大師所著的般若學現觀莊嚴論註釋---【總義論】(科判為)【佛性---唯識論】云:【༡  ཆོས་ཉིད་ཀྱི་སྟོབས་ཀྱིས་ཐོཔ་པ། ༢  སྐྱེ་མཆེད་དྲུག་གིས་ཁྱད་པར་དུ་བྱས་པ། ༣  ཐོགས་མ་མེད་པ་ནས་རྒྱུད་དེ་འོངས་བ།】。

翻譯:【1.由法性而得。2.六處而別。3.無始以來。】針對第二個條件---【六處而別】之義,福稱論師曾解道:【六處,謂第六意識。而別,謂位於第六意識上的成辦無漏識之能力。】


[ 本帖最后由 tin 于 2007-10-16 04:18 P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7-10-16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tin兄好,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吧?
中间好象是空白,没有字。
发表于 2007-10-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字,不过在我这里上加、下加字都是分开显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tin兄

回26#
中间不是空白,是藏文,你大概没装藏文输入法那软件,所以看不到。
发表于 2007-10-1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老苯:

胜义谛上来讲,如来藏定是心识上的空性,然而在世俗谛而言,还是有其“唯明唯知”的能力,因为具备此能力,故堪进而修学成佛,故此安立为如来藏之名。

那末:实执也应是如来藏,有“唯明唯知”之能力故,你已承认。

回yuwin:
a不應該將「本性種性」翻譯為「自性如來藏」,因為二者不等同。主張阿賴耶識的這一派,認為有五種性,不是所有的有情都能成佛。對這一派來說,將「種性」等同於「如來藏」,又說自性如來藏的特質之一是能成為如來,將有所有的有情都能成佛的過失。是這樣嗎?

大约如此。但您的表述,如您本人所说,"不知道,就是怪怪的." 呵呵.

   b.您認為如果在解釋唯識的見解,就應該站在唯識的立場說如來藏等,不應該用他宗的立場說。是這樣嗎?

正确。

回Tin:

根據福稱大師所著的般若學現觀莊嚴論註釋---【總義論】(科判為)【佛性---唯識論】云:
(藏文)
翻譯:【1.由法性而得。2.六處而別。3.無始以來。】針對第二個條件---【六處而別】之義,福稱論師曾解道:【六處,謂第六意識。而別,謂位於第六意識上的成辦無漏識之能力。】

您的意思大概是想反驳说,格鲁派中有这样的表述。其实,福稱大師的这段是抄宗大师金鬘疏的,而金鬘疏又是抄瑜伽師地論的:
“問今此種姓以何為體。答附在所依有如是相。六處所攝。從無始世展轉傳來法爾所得。” (大正,No. 1579,页395c)
所以,不妨直接说,唯识派中有这样的表述。但仔细研究下来,这三条中,格西讲的(或是翻译的)最重要的2条不符原意:

“(1)由法性而得:如前所说,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如果不是法性而得,是前七识留下的话,就会有某一个时间,第五识或第六识等想到什么才会留下种子;  ”

当知瑜伽師地論是不讲阿赖耶识的,连带的,也不许所谓"前七识".

  "(2)能够变成如来"
具如前文.

如此重大的误解,能说是唯识派的原意表述吗?
发表于 2007-10-1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位老大的文章,我感到有点头晕,哪位大德慈悲,能否把问题说的简单一点、清楚一点?

我只想搞清一个问题:
格鲁自宗对如来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当然,各位也可以依传承和自己的理解来说,但希望说清楚)
发表于 2007-10-1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说出了俺们心里话,希望译师和各位大佬解惑
发表于 2007-10-17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的帖子

安裝Tibetan Machine Web字型應該就能看見藏文了,內容和下面的圖檔一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2:35 , Processed in 0.03442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