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葉小釵

破解福智版金夢蓉的謊言,大家努力傳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leslielo 发表于 2015-3-12 14:34
你自己都不清不楚,你如何斷定誰是原著?

你自己都不清不楚,你如何斷定金女士具有上師位的正量
发表于 2015-3-13 0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eslielo 发表于 2015-3-12 14:34
你自己都不清不楚,你如何斷定誰是原著?

這帖好多年前看過!當就時只用google就可以查詢到了!聽說加大僧團練氣功健身,且很有效!!!我確定可靠!
发表于 2015-3-1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那篇文章是我当年google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5-3-13 21:57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那篇文章是我当年google出来的。

中功創辦人也在美國往生了,要起底,看來是不可能了,畢竟,她的老師走了一大半了
发表于 2015-3-1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宏堡挂了?
发表于 2015-3-1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以三法印鑒別正統佛法  (日常法師 開示)
  今天要介紹佛法的一個基本概念--三法印。佛法的內涵無非是三法印,以三法印的內容為標準,衡准世間的一切,讓我們認清楚該走的路。實際上要徹底瞭解三法印,不是一生兩生的事情。為什麼要談這個問題呢?因為現在有人假藉佛法之名行詐騙之實,使得很多原先不信佛法的人,對佛法產生更深的誤解,乃至於很多對佛法有一點信仰的人,也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我想向大家說明,做為一個學佛的佛弟子,我們是否有比較簡明的方法可以來分辨是佛法還是非佛法?如何以佛告訴我們的三法印,來辨別是佛法還是非佛法?
  首先,我要說明什麼是三法印,其次談三法印對我們有什麼價值。
  ‘三’是一個數字,法印的‘法’,指的是佛法。廣義來說,‘法’包含世間萬事萬物所有的一切,就是我們認知的物件,以及存在的所有一切,佛法裡通稱為‘法’。世間為什麼有佛法?其實佛就是一個覺悟的人,‘佛’是印度話、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覺’,覺悟些什麼呢?也就是對世間所面對的萬事萬物‘法’的真相覺悟了。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說明,現在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三個,如果合乎這三個標準來說明‘法’的這些真相,就叫做佛法;如果不能用這三個標準來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就不是佛法,因此稱它為三法印。‘印’就像我們世間通用的大印,比如政府的印叫關防,大印一蓋,到哪裡都行得通,現在是佛來印定,由正覺者-世尊所開示的三法印來看世間的萬事萬物,以這三點衡准,那就是佛法。
正皈依
  佛出世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佛跟你我完全一樣,是一個有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希望離苦得樂。既然大家都為一個目標----離苦得樂,那麼我們普通人跟佛有什麼差別?差別是他得到了,我們沒得到。他得到的原因是他對世間的真相看清楚、覺悟世間的真相;世間的人所以得不到,是由於迷糊,我們稱它為無明,世間人始終被無明所覆蓋而輪回生死。瞭解佛法以後,透過佛法去觀察、去行持,我們稱之為修行-修改以前在錯誤認知之下的這個行為。所以學佛的人認真的一步一步深入,我們稱為修行人,最後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世間的無明之行是永遠輪回生死,雖然他人生推動的目標也是離苦得樂,但因為對事實的真相認不清楚,或做不到,所以白忙一場。所謂‘小人枉自為小人’,我們在生死輪回中吃冤枉苦頭,就是這個意思。
  對佛法有了正確的認識,照著去修改我們的行為,最後得到究竟的果-成佛、跳出生死輪回;小則解決自己的問題,究竟的果是還要幫助一切人徹底解決一切問題成佛。世間有一些人----我們稱之為有善根,他們都希望離苦得樂,可是有的人照這種方法去做,有的人照那種方法去做,現在,有一類人照佛法的方法去做,就是皈依佛法僧。為什麼要皈依?因為這個才是真正的究竟離苦得樂之道。我們每個人感覺到在生死輪回當中真的只有苦,沒有真正安樂之處,因此想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個人至少是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瑜伽師地論》或《菩提道次第廣論》上面也說,就是因為我們感覺到世間的苦,現在要想除苦,所以要找真正可以依靠的人。既然我們在這個原因之下找依靠,這個真正可以依靠的人必須具足的條件,也就是皈依的境----這個能夠做我們皈投依靠的物件,必須具足四個條件。第一,他一定是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假定他自己都沒辦法解決,怎麼能救我們?第二,他不但自己解決,也要懂得怎麼幫助別人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們去找他,他也沒辦法幫忙我們。第三,他有這個願心,願意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否則他雖然有這個本事,但是他不想幫忙,你找他也不一定有用。第四,我們所皈依的物件----佛,並不只是今天你跟我好,我幫你;你送我東西,我幫你;而是你只要肯聽我的話,我都能夠幫你。為什麼呢?如果他是佛的話,他應該救助每一個人,因為佛法的特點,並不是說你皈依我,信者得救,我一定救你。佛說:‘我之所以解決問題,是我照著正確的方法去做;今天你皈依我,如果你不照著正確的方法去做,我也救不了你。’所以佛並不是‘你聽我的話,讓我來控制你。’而是‘你真正要皈依我,必須照著我告訴你的話去做,我並不想從你身上謀取什麼利益。’具備這四個條件去皈依,佛無有不救。
  因此,我們想離苦得樂,就必須皈依,而皈依的物件必須具足這四個條件。
  真正皈依時該怎麼做?《廣論》上說,應先看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為什麼要這樣看呢?我們不是覺得世間很苦嗎?我們不是信賴佛有這個能力能救我們出苦嗎?那我們先看一看,是不是像我們想像中那樣?一看,對!佛的確有這樣的功德,不管祂的身、語、意,都完全具足這個條件。就好像我們長大了,我們將來要選一個職業,哪一個職業最好,哪個將來最有出路,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去走。現在既然已皈依佛,當然要看一看皈依的物件,他如法修行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如果很認真去看的話,我們內心會產生一個非常崇敬仰望的心情:‘這個才是我要的!’知道佛的功德後,我們內心一心仰望,將來我也要走這條路,要學他一樣,所以皈依佛。佛告訴我們正皈依是皈依法----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照這個道理一分一分去做,然後,苦就慢慢的拿掉,最後得到圓滿的功德,所以正皈依是皈依法。那麼要想照著去做就要修行,要修行要有同伴,就是僧,所以叫皈依三寶。所以做為一個佛弟子,正式的說要三皈依。就我們現在這個傳承,以及眼前社會大體上來說,衡准辨別是佛弟子或非佛弟子,是以皈依為准。
  談到這裡,大家也許會覺得現在有很多人皈依,這裡要明確界定一下,現在一般的皈依,並不能真正稱得上佛法告訴我們的皈依。舉個例子,也許有些人認為三寶、佛法很好,我們應該皈依;或者某個師父很好,應該皈依;或者因為某個法師很有聲望,皈依他可以得到很多好處,所以我也去皈依。也有一種情況是,有人帶你去皈依,你就莫名其妙的跟著人家去,人情難卻,跑去拜三拜,包了一個紅包,念了幾句話,有了一個法名,我們以為這樣就是皈依了。以佛法來說,不是!
  不過,也有的人像前面所說的,或許剛開始時不是那麼堅定,可是他內心的確想透由佛法來追求離苦得樂之道,只是因為眼前或許為生活忙碌,一下子不大可能全部投入學習佛法,不過他一定是漸次漸次的深入。所以總結來說,對佛法有了正確的認識,覺得這個才是人生崇高的理念,並依照著佛法來修行,步步提升,不但改善自己,還要改善一切眾生,究竟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才能稱為正皈依。
  正皈依的佛弟子,不是以皈依證有幾張,老師有幾個來算,而是對於世尊告訴我們的教法,現在透過皈依的師長告訴我們如法去行,這個才是佛弟子。所以佛弟子與非佛弟子的辨別,是在如法與否。什麼是法?現在簡單的從三方面來說明,即佛講的三法印。一般來說,特別是漢地,佛說的法印有兩個不同的標準,一個叫實相印,一個叫三法印,或者叫四法印。真正瞭解了以後,三法印跟四法印是同樣一件事情,而我們真正趨入還必須從這個基礎步步深入,否則所謂的四法印都是空話。
三法印
  什麼叫實相空性,這種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也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可是好像跟我們了不相干,事實確實如此,因為單單說這個,我們根本沒辦法契入。現在講三法印,理論上稍微做一點說明,就會比較清楚的瞭解,四法印是什麼,跟三法印的關係是什麼?三法印第一個是諸行無常,第二個是諸法無我,第三個是涅槃寂靜。如果加上有漏皆苦,叫四法印。
有漏皆苦
  現在先解釋有漏皆苦,‘皆苦’,就是統統都是苦的。‘漏’是什麼?不是說茶杯打了一個洞水漏掉了,這裡的‘漏’是指煩惱,就是煩惱的異名。這個煩惱也不是說,我今天心裡不高興了,煩煩惱惱,佛法的煩惱是專門指我們內心當中一種不寂靜相,通常我們稱它為見惑、思惑。煩惱的根本就是我執,只要有煩惱,這個煩惱一定會推動我們造很多業,只要由煩惱造的業,結果一定是苦。煩惱本來就是個苦;造了業,業會感果,又是苦;那個苦的境現起時,往往我們又會引發煩惱再去造業,永遠在這個生死的苦輪當中轉,根本原因就是有漏----有煩惱。
涅槃寂靜
  假定我們煩惱解決了,這個苦就會消失。苦消失了是什麼現象?涅槃寂靜。‘涅槃’是印度話、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苦果及苦因都消失掉了,剩下來的就是‘寂靜’。寂靜,我們不太容易瞭解,因為我們沒有體驗過,不過我們可以勉強的說它是-真正的快樂,現在我們的快樂不是真正的,是不究竟的、不圓滿的;究竟圓滿的快樂,是真正涅槃
寂靜的境界。
  在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知當中,有很多認識是錯誤的,獲得正確的認識通常有兩種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直覺,直接地讓你感受、體會到,佛法有個專有名詞叫‘現量’。譬如說今天你跑得很熱、很累,要擦一把汗,手上有一條毛巾涼涼的,你一摸很涼,一擦汗就消失掉了,那你感覺到很好,就是這個感受,這個是比較單純的。如果這件事情本身比較複雜,特別是精神上面比較抽象的,不是那麼容易就感受得到,而且有一些東西必須要透過學習,然後自己去實踐,漸漸的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得到。‘學習’這個事情勉強不來,一定要我們自己願意去做,這時一定要有一些理由,使得我們能夠信服,讓我們願意改變我們的方向跟著他去走。雖然,說明這些理由,啟發我們信心的內涵,我們還沒有直覺體會到,但是只要我們信得過,依稀仿佛瞭解這樣一個內容,佛法當中有一個專門名詞叫做‘比量’。譬如說世間很多人說:‘你好好的念書,將來去留學,將來得到博士學位啊!’到底博士是什麼,我們不太清楚,不過依稀仿佛被人家這麼一說,我們內心當中可以想像得到大概如此。現在關於‘涅槃寂靜’的內涵我們沒體會到,如果照著前面說的,同樣的要先確定人生的目標,認識理論後照著去實踐,慢慢的做到才能夠體會。假定我們講‘快樂’,用我們現在的快樂標準去想可能錯誤,所以佛告訴我們‘寂靜’;也就是說,所有的痛苦的因跟果都消失了。以上所說的是四法印當中的後兩個:有漏皆苦、涅槃寂靜。

(待續)
发表于 2015-3-1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諸行無常
  若依次第來解釋,第一個是諸行無常,‘行’是行為、作為,‘諸’就是一切,凡是一切有作為的,實際上‘諸行’是專門指有為法,什麼叫有為法?也就是說,凡是所有我們造作出來的,譬如說我們的一切行為,一切行動,一切努力……,不管從因到果,都是有為法。‘為’就是行為、作為,就是行動,就是變化,就是流轉,它有一個特點-‘無常’。講到無常,我們通常說無常有兩種普通的概念,一個是,死了叫無常;另一個是,所有事物不能常保得住,叫無常。以上兩個都是很粗淺的無常。佛法講的諸行無常是比較細微的、細密的,所以無常有粗細兩個相。佛告訴我們的‘三法印’是細密的,因為這個細密的內涵,粗顯的一定也顯出這個無常相來。現在說凡是這種有為的一切法,要做到恒常不變,根本不可能,所以‘無’就是沒有,沒有‘恒常不變’這個特徵,就是‘諸行無常’。
  這個法印包含的範圍是哪些呢?凡是世間看得見的,所有在三界之內的天、人、地獄、餓鬼、畜生,沒有一樣例外,永遠都在變化。譬如我們坐的這個地方,這個房子好像造了幾十年,乃至幾百年不變;我們看眼前這個鋼鐵維持更久,好像也不變。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都是表相,它真實的內涵卻變化得非常快,快到什麼程度?實際上連它最短的能夠保持這個定相的狀態都沒有。一般來說,這個內涵我們很難懂得,‘現量’當然談不到,就是‘比量’,用道理去講,我們也無法那麼容易體會到。我們會以為明明這個東西是鐵的,這個房子在這裡幾百年不壞,怎麼說它一直在變?現在科學上已經告訴我們,原來這些東西表相上這樣,實際上裡邊變化快到什麼程度,科學也沒辦法測出來。佛真了不起,他不必靠科學就可直截了當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東西沒有一個例外,這叫‘諸行無常’。
  為什麼說諸行無常?因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造作的,凡是造作的東西都是因緣和合,凡是因緣和合而存在的東西,都是無常的。譬如說我們現在有法會,這個法會是因緣所成的,有人願意講、有人願意聽,然後,也找到這個地方,還有其他東西,譬如說我們使用的桌子、椅子,有的是鋼鐵做的,有的是木頭做的,把它兜起來就變成桌子、椅子,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很多東西兜合起來的。譬如說我們人,我們有身體,有心靈,這些東西都是各種各樣的條件兜起來的,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結合,然後生下來,然後要食物、營養慢慢增長,還要更多客觀的條件,心靈亦複如是。既然這些東西都是要各種因緣,那麼因緣一直在變化,凡是變化的東西,輾轉的會互相影響,所以它永遠在變化。這個細的無常很深細,我們看不見,但是這是所有世間的一切現象的真相,這一部分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很明確的看見,但是我們容易領會也容易接受。
諸法無我
  最後要講‘諸法無我’,這個比較難,實際上這個是佛法的中心,最重要。從‘諸法無我’,向前可以講無常,向後可以講涅槃,向上可以說一實相。因為‘諸法’就是所有的一切法,前面講的諸行是專指有為法,現在這個諸法無我的‘法’包括有為無為。關於這個有為無為就不大容易懂,簡單來說,‘有為’就是指三界之內會輪回生死的;‘無為’就是超出有為,聖人的法叫做無為。只要存在這個世間的,不管是凡夫,是聖人,所有的這些現象都有個特徵-‘無我’。‘無我’不易瞭解,例如,每個人都說我叫日常,如果‘無我’的話,我是什麼?在座每一個人沒有你的‘我’,你又是什麼?有人學佛以後會講:‘一切都是空的,你不要這麼執著。’,誤以為這樣就叫做‘無’!拿掉了就沒有了嗎?那你還談它做什麼?所以‘有、無’是相對的,而且在這個相對的狀態中談‘諸法無我’,就必須在這個‘緣起有’上面談,它沒有真實的自性,一旦拿掉了‘緣起假有’談自性空,那是空話!因此講這樣的存在,我們有一個專門名詞叫做‘緣起性空’,這也是《法華經》的中心。
  所有一切法,沒有一個例外,都是性空,它不是天生如此,都是緣起的存在,所以性空跟緣起,是一體兩面。就像我們的手一樣,你可以看得見這只手,是緣起的,有骨頭、有肉、有皮,這個手所以這樣的存在,是因有這些因緣條件存在的,它的本性空。也就是說凡是緣起的東西一定性空,這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理念,因此在這個狀態當中,我們說諸法自性空無。如果要比較詳細來說的話,這是應該認識的,這個才是我們平常講性空的內涵。因此凡是任何一樣東西,不管有為無為,它都是這樣的一個行相,這個才是真實的,有時我們給它另外一個名字----真如。
  什麼叫真如?本來就是這樣,這才是真的,所有的東西都這樣。從它緣起的方面去看,不斷的在變化,所以諸行無常;然後呢?它本質是真如,或者叫諸法無我;如果瞭解了這個特徵以後,不再有生滅的變化,那是涅槃寂靜;所以這個事情整個的中心就是真如實相,如果我們從這個上面單談,那叫一實相印。這個實相必然會顯出幾個面貌來,一個是諸行的無常,一個是涅槃寂靜,它的本質就是緣起性空。或者我們從性空方面去講,或從緣起方面去談,其實這件事情是兩個面,這是三法印跟一實相之間的關係。
依法修行
  我們談萬事萬物都不是天生,都不是恒常不變,都是緣起性空的話,那麼我們現在要求離苦得樂是不是也是這樣?當然是。因此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句話「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一切法本來就是寂滅相,有什麼樣的因緣,它就現什麼樣的狀態,你造了雜染之業,它就顯出生死輪回來;現在我們既然瞭解了這個特點,我們願意跟著佛法去做,就漸漸遠離雜染。因此瞭解三法印以後,對我們每一個人,希望離苦得樂,就產生一個最積極的意義,什麼最積極的意義?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我們不是都不希望痛苦嗎?那麼應該根據這個原則,瞭解痛苦的原因在哪裡,把痛苦的原因拿掉,痛苦自然消失。我們不是要快樂嗎?找到正確的快樂的原因,並去努力,快樂就現起。並沒有天生的苦樂,這些都是緣起。「緣」就是形成苦樂主要的條件,我們既然都希望離苦得樂,這豈不是我們該做的嗎?三法印給我們的啟示是這樣的。所以要離苦得樂,就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正皈依是法,法的特徵是這樣,瞭解後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的行為就不會像以前這樣的亂來,並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修改以前的行為,這個叫做修行。
  修行是根據三法印,可是三法印的內涵非常廣泛,它有趣入的正確方便,《菩提道次第廣論》即是三法印的展開。我們來看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講些什麼?甲一、甲二、甲三、甲四。為什麼講這個?首先講造者的成就,為什麼要講人的成就呢?我們也希望成就,既然希望成就,豈不是要找一個理想當中所仰望的,我們現在理想當中想做官、想做總統,或者你想要錢,王永慶非常有錢,你心目當中想做他,那他是怎麼成功的?做父母的常指給孩子看:「你看那一家的孩子怎麼怎麼!你應該向他學啊!」那麼我們學佛的佛弟子,是不是應該把佛法當中真正有成就的這個人拿出來啊!釋伽牟尼佛也是講這個,這樣一個崇高理想是不是我要的?是!他告訴我們他是怎樣成功的?這是甲一的內涵,講的是造者的殊勝。甲二是法的殊勝,甲三是你應具足什麼條件。三樣有了,然後我們如理一步一步做,就是甲四。所以三法印正是說明這樣的現象,首先我們理路上有了正確的認識,然後我們步步去漸次深入改善,這是佛法的特徵,真正來說,這也是世間任何一個人修行必經之路。以上是三法印的內涵跟三法印的效應。
  瞭解了這個特點以後,我們再談為什麼有許多知識份子,會受騙上當?是因為他覺得這樣會得到好處、利益。如果不認識佛法,有人告訴你:信他,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利益、這樣的好處,你是不是也會被他所騙?但是假定你瞭解一切都是因果,好處、利益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會很清楚如是因如是果,佛法告訴我們的因果必然是這樣的,因此,想騙我們絕不可能,我們也就不會被他所騙。
  所以我們進一步來看,被騙的原因是什麼?總之不外乎有人設了一個騙局,他讓你有一個小小的甜頭,然後就告訴你要這樣才能得到好處,然後你就被他所騙,也就是他設了一個魚餌,引發我們內心當中一個貪欲。現在我們瞭解了佛法,並不是要把貪欲心拿掉,不過,我們要把這個貪欲心改變成善法欲。貪也是一個欲呀!為什麼這個稱為善法欲,不叫貪欲呢?我們瞭解了,並照著正確的道理漸次走上去,的確可以得到離苦得樂,可是我們瞭解苦樂的根本是煩惱,煩惱最嚴重的是貪、瞋、癡,所以像這種煩惱相應的貪對我們是沒有好處的;但是,如法的去做,應該得到離苦得樂的這些希求,我們叫做「善法欲」,在得到之前稱為修行。經論上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修行是件苦事情,那為什麼苦事情我們還願意去做呢?因為瞭解了正確的方法,這樣去做可以用小苦去掉大苦,以小苦得到大樂。進一步來說,世間任何一個成就,哪有一樣東西可以不要努力就自然掉下來的?都要經過一些努力!所以我們很清楚修行的特徵後,就不會受一些人騙,大家很清楚,一定是根據緣起,或者我們說是根據因果的本質。
緣起與因果
  我們常常講緣起,好象緣起就是因果,事實上,緣起範圍比較廣,因果比較狹。凡是緣起的現象,大體上呈現三個面貌,第一個因果的必然性,第二個相待性。什麼叫相待性?比如說好壞、大小、長短、冷熱,這個叫相待性。今天到這個地方來,天氣熱,穿多了會覺得熱,穿不夠會覺得冷,這個房間的溫度,無所謂冷熱,是不同的人的感受,你感覺熱,他感覺冷,原因何在?這是對比出來的,以我個人的感受,來對比這件事情。或者說我手上這個茶杯,大小如何?你無法說它大或小,也許你看很大,因為你平常用的茶杯比較小,所以根據你習慣用的茶杯去衡量它,但是它本身並有沒有大小的問題;如果另一個人平常是海量,他看這個杯就太小了。所以這個緣起的現象一定是相待性。
  以上兩個比較容易懂,緣起還有一個名物的特徵。凡是緣起的東西,都叫假名有,或者叫假有。為什麼叫假有呢?就是以上所說,萬法不是實有的,並不是天生而有的,是因種種因緣條件組成的。例如,我們說這張桌子,是因為各種因緣兜起來以後,才叫桌子。當這個東西呈現的時候,不一定有名字,也許是最初發明的人異想天開想出個名字來,就這樣,凡是緣起的東西,一定有這個東西的存在,然後有一個名字。這個名物之間也有一定的關係,「名」就是名字,「物」就是名字所指的內涵,這東西是無常、變化、也是無我的。譬如這個茶杯,我剛才說茶杯,為什麼叫它茶杯?因為它是裝茶的;如果不是裝茶,裝著水,就叫它水杯;你也可以不叫它水杯,叫什麼?不 飧值母直?;如果裝了酒的話,就變成了酒杯;所以同樣是茶杯,一個是鋼做的,一個玻璃的,那又不一樣了。這是名物之間的交錯關係,或者是相應、或者是相克的相待關係,這些都是緣起現象當中的必然現象。
  當我們真正瞭解名物的特點後,這個因果的必然關係,我們會把握得比較准。因此在這種狀態中,一般的騙局,我們就比較不會受騙,何況那個騙局很明顯的有一樣東西在裡頭,有的是騙錢財,有的是拿宗教來騙人,例如照片會放光,或者其它神通。假定我不太瞭解佛法,還可能被他騙,如果正確深刻瞭解佛法以後,知道緣起一定有它的次第和內涵,當你瞭解了以後,那個騙局就不能出現。

发表于 2015-3-1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學佛法,真正的目標,就是認識世間錯誤的、迷糊的一面,我們認識了正確的那一面,不再被他迷糊,而後步步走上去。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不懂得這一點,走錯了,那我們可以用所學的正確標準來衡量,真假立刻判別出來,我們不但不會受騙,而且有機會讓周圍的人也避免受騙。如果大家都瞭解了,騙局儘管騙局,可是也騙不到你。我們自己去受用,又可以幫助周圍的人不被騙,又可以維持社會的安寧,這是多好的事情!
  我們學廣論,好象沒聽說過三法印,很多人沒學廣論之前,已經接觸佛法很久了,好象也沒聽說過啊!佛法中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實際上這是因為現在末法了,大家不太注意。最早,在印度的時候,衡量佛弟子,有不同的標準,曾經有一派或者有一度(我也不太清楚),並不是以皈依來衡量你是不是佛弟子,而是以你是不是接受三法印做為指導你人生的原則來衡量。是,才叫做佛弟子!那是非常嚴密的標準。我們這個傳承是阿底峽尊者的傳承,阿底峽尊者是根據是否皈依三寶來判別是否為佛弟子,而正皈依是法,法的內涵是三法印,所以這個皈依法,已經涵攝了三法印。
廣論與三法印
  我們現在不妨從廣論上面去看三法印。廣論前面是甲一、甲二、甲三,真正修行開始是甲四。正式開始時,首先要跟隨善知識,跟隨了善知識要聽聞,然後修行,修行要利用暇滿人身。正修行第一要去觀察,思惟觀察。思惟什麼?無常!不過它是指粗顯的,所以並沒有講「諸行無常」,但是反過來說,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廣論上告訴我們的是不是諸行無常?它已經講了!前面基礎準備好了,然後再不斷的深入,到最後奢摩他、毘缽舍那。奢摩他是止,毘缽舍那是觀,觀什麼?一切法緣起無我。瞭解以後,如法去修行,得到涅槃寂靜,這是廣論內涵。
  末法時最盛行的是什麼?念佛。為什麼要念佛?是說現在末法了,法在世間漸漸消失了,也不懂怎麼修;就算懂了,沒有修行的環境,怎麼修?就算有條件,可是一天到晚為了生活忙得透不過氣來,怎麼修行?那怎麼辦?念佛啦!為什麼要念佛?正因為世間的真相是諸法無我,緣起性空,我們看不清楚這個,所以流落在生死輪回當中,枉受辛苦,現在唯一解決的辦法要修行,偏偏現在這個時代不行,只好趕快拼命念佛。所以念佛有一個特點,這也是現在念佛的人容易走上的岔路,總覺得好象隨便念幾聲,死的時候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哪有這樣容易啊!印光大師告訴我們真的念佛,「死」字貼在額頭上,因為他看得很清楚,隨時要死啊!世間忙得毫無意思,想修行又不行,所以它真正的內涵是瞭解了三法印的特點,又不能如法去修行,曉得流轉生死毫無意義,生起了厭離心,又沒有正確的方法可行,就拼命念佛,希望佛的大慈大悲救我們到極樂世界,到了那裡有最好的環境,再慢慢照著三法印一步一步提升。所以念佛法門的根本內涵是這個,因為現在末法了,你什麼都不要管,到了極樂世界自然都解決,它的內涵一定是以這個特徵為主。所以假定說我們念佛,卻被這個騙局騙了是有可能的,因為不了解法嘛!但是念佛跟這個騙局一定是兩回事情。
  其次談禪。禪是什麼?禪是因為瞭解佛法的特徵,原來我們把這個「我」看得這麼重要,好象是永遠不變,實際上,它是無我的,沒有真實的我,因此透過前面所說努力思惟,然後去參。真正的參,是看:「這個到底是什麼?」所以禪門當中講禪公案,後代的人重視禪公案、參話頭。什麼是話頭?我簡單說明一下,話頭有一個公案,叫你參「念佛的是誰?」這個還用問嗎?念佛是誰?我念啊!禪不是這樣的。參禪是去找念佛的是哪一個在念?譬如說我日常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在念?這個不是一個問答題,這個若是問答題就毫無意思,我念嘛!張三李四念嘛!不是這樣的,而是去參「誰在念?」這個和「念佛是誰?」是沒有什麼關係的,要找到「話頭」。還有一個公案,說「什麼是你本來面目?」是因為六祖大師對一個上首弟子慧明上座說:「什麼是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他「當下」恍然開悟。我們說開悟,悟些什麼?我們不知道,實際上真正的悟,就是見道,就是無我。所以凡是參禪真正開悟的時候,這個才是境界。
  真正在悟的境界當中,照見五蘊皆空。平常我們看見的我消失掉了,佛門有各式各樣的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諸佛的心要,一開頭有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是什麼?每一個人,是這五樣東西──色、受、想、行、識緣起兜成的一個假有,它沒有真實的本體,即五蘊自性空,我們凡夫眼光去看是有,以般若去看是沒有。般若是什麼?智能!以真實的智慧去看是沒有,但是這不是問答題。所以我到底是誰?你到底是誰?誰在念佛?什麼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你要去參,禪的真正用意是這樣,要下苦功,所以古人參禪一輩子或幾十年。我們現在跑到佛堂裡面坐了七天,「喔!這個打七很有意思!很受用啊!」假定這樣就好的話,那為什麼古人要花一輩子還不行?真正看看那個禪門的祖師,很多人花幾十年功夫,而且宿生有大根性的人才去參、才去開悟,那時真正悟的是什麼?就是這個。為什麼講到這個呢?因為談到關於以「三法印」來辨別是佛法、非佛法。一般來說,佛法就是佛開示最完整的內容,而以三法印來涵蓋,可是到後來,因為佛弟子們的根性差別,因此把它大概分成幾類,禪、淨、律、密、教下三家。禪、淨剛才講過了,律是什麼?整個的佛法來說,修行戒定慧,有一定的次第。我們要解決人生問題,究竟離苦得樂,瞭解了這個特點去修行,第一步是戒,戒是什麼?受戒。然後,告訴你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喝酒,真正的戒不是這個,也沒有離開這個,怎麼講?我還是運用廣論卷三,「道總建立」曾經談到三士之名,下士、中士、上士。下士分兩種:下士、共下士;中士分兩種:中士、共中士;上士就是上士;後面又可分顯教、密教。大家忙了半天,是為現世安樂的這個叫下士,修行人也要為現世忙,但是目標不是單為現世,是為了後世。為什麼修行人還要忙現世呢?因為修行要藉重身體、及修行的環境,我們稱它為資糧。要集聚資糧也須要努力,所以為了繼續不斷的修行,須要暇滿的人身,得暇滿的人身須要修行。這一部分我們稱為共下士,因為這個是跟下士共同的。就像我們念書,小學、中學、大學,只想念小學的,也在小學裡念,準備念中學、大學的,也要念小學,所以為了念中學、大學,現在在小學叫共小學,我們稱它為共下士,然後共中士,然後上士。這個下、中、上是阿底峽尊者《道炬論》講的,根據《瑜伽師地論》的攝決擇分講下、中、上,什麼是下士?受持非律儀、非非律儀的叫做下士;什麼叫中士?受持聲聞緣覺相應的淨戒律儀的叫中士;上士呢?受持菩薩律儀的叫上士。律儀是專門名詞,也就是戒。
  我把「戒」簡單說一下,然後再講定慧。佛法告訴我們的戒定慧,有一個特點,我們不是要離苦得樂嗎?為什麼有苦樂?因為透過「迷」的眼睛,對世間的真相看不清楚,看錯了,造了輪回的業,所以雖想離苦得樂,可是結果是離樂得苦。佛是覺者,看清楚世間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就要修改我們的行為。雖然要修改行為,不過,仍像以前一樣,每個人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是,面對境界時,以前我們是照足來說,佛應的理念、行為習慣去做,現在改一個方法,叫修行。以前看見喜歡的東西總歸是想辦法得到它,現在不是,要舍掉這個,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凡是不順佛法的我們不可以做;反過來,以前該做的事,我雖然不習慣做,現在我也要去做。
  「戒」有個目標──要解決生死輪回。所以真正的戒是從中士開始,所以剛才說的「受持非律儀、非非律儀,以及受持聲聞緣覺的淨戒律儀」,到「聲聞緣覺」的時候開始叫做戒,因為這時開始,以跳出生死輪回為准的戒條,對著境要照這樣的戒條去做。至於共下士呢?叫非律儀,不是戒,下面又說非非律儀,也不是不是戒,兩個否定變成肯定,說這個戒雖然不能幫忙你跳出生死輪回,但是它是個戒,可以使你得到現在生死輪回當中的好處。
  現在我講的禪、淨、律、密當中,律宗講的什麼呢?律宗真正講的,就是中士以上的內涵,拿這個標準去衡量。為什麼要持戒呢?因為它告訴我們世間一切諸行無常,我們不瞭解這個道理,所以無明,輪回生死,我們瞭解了這個道理以後,涅槃寂靜。你真正想從眼前這個迷的境當中改過,必須要戒除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行為,這叫「止持」;相反的,有些事情你本來不習慣的,這時要去做,叫「作持」。律宗是講這個,所以律宗的真正的中心是從三法印開展出來,而且律宗是所有佛弟子的標準,但是現在很少人去研究、深入,很少人談,我們可以不知道,但是「律」一定是從這個地方談。密呢?正規密法的上師,必定根據前面這個三法印而來;教下專門談這個問題的,不管賢首或天臺或唯識法相都是。
  因此可以簡單扼要的說,整個佛法衡准的標準是三法印,這是講這個題目的根本原因。現在社會上發生宗教騙人的事件,瞭解這一點,如果周圍的人也被騙,那我們可以告訴他:「錯了!錯了!假定你早一點肯相信我,學習正統佛法的話,就不會走偏。如果社會上人人都這樣,以宗教來騙人的事件也不會出現了。現在已經發生了這個事情,你還不趕快學佛、學廣論?」即使我們現在沒辦法勸他,我們瞭解了這個,可以更理直氣壯的告訴自己:「以前我可以不好好的學,今後我要更加好好的努力。」因為過了幾年,大家一定把這件事忘得乾乾淨淨,但怎麼保證這種事情不會換湯不換藥又來騙你呢?對呀!趕快努力!現在還來得及呀!當我們一步一步地照著廣論去深入,固然會瞭解,但是這樣太慢了,畢竟在座大部分學廣論是業餘的,而這種詐騙事情隨時可能又發生的,所以我就很簡單扼要的介紹這個佛法的精要──三法印。(全文完)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3-13 2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勇多杰 于 2015-3-13 23:18 编辑

有位出家法友告诉我,一般情况下若是外道或外道写的东西他看了会感觉出里面的邪气,人会觉得不舒服。
前几天他偶然看到福智金的唱颂集,感到十分不舒服,有不净的加持力,怀疑背后有鬼。

让人联想到金女士一开始就大力推广这些她自己的东西,让他们团体听和唱。所为何目的?

但这也仅供参考,提供我所了解到的一个信息而已。拜师要慎重。
发表于 2015-3-1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卷一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徧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5-3-14 0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浪石 发表于 2015-3-13 22:43
张宏堡挂了?

张似乎是当时在车上强奸妇女,然后撞到火车上了。
发表于 2015-3-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5-3-14 00:15
张似乎是当时在车上强奸妇女,然后撞到火车上了。

我 只知道张是出车祸死了,没想到还有这种隐情
发表于 2015-3-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5-3-14 00:15
张似乎是当时在车上强奸妇女,然后撞到火车上了。

請問:
是男的開車還是女的開車?..呵呵
发表于 2015-3-1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5-3-14 14:31
請問:
是男的開車還是女的開車?..呵呵

柯南师兄  真高手 哈
发表于 2015-3-1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5-3-14 15:25 编辑

我也在想難道是練出了分身..呵呵
註:一個開一個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7:30 , Processed in 0.03684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