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慧灯元照

学因明的请进,来讨论兔角无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遠方之城 发表于 2015-3-16 00:54
我,指有情?天大的误会吧。
几次听到的,都是指「自主之我」,是རང་དབ&#3 ...

"你覺得我誤會"才真的是個誤會, 呵呵...

討論因明時以經部宗為主, "我"與"有情"同義,
藏文裡, བདག་དང་། ང་དང་། གང་ཟག་གསུམ་དོན་གཅིག 正是此義.
無我的"我", 當然不是指你我他的"我",
正如同因明論式裡會使用到的"你", 也不是指你我他的"你"一樣.

總之, 有無隨一 周遍是 無我,
所以, 我 是 無我,
但是, 我 是 存在的.
发表于 2015-3-16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达 发表于 2015-3-15 16:19
若引贾超杰的《显解脱道》文繁,今引彰班智达的《法称意趣庄严》。彼中:“《显解脱道》中破除的方 ...

隨喜您引用經論, 不過經文所表達的意涵, 未必如您所說吧, 詳請參考下述:

对于彼补特伽罗,若是所闻周遍是无常不能在同喻上决定故

這是指對於"已成为"有宗法的补特伽罗而言, 無真同喻.
但若是對於"未成为"有宗法的补特伽罗而言, 可以有真同喻,
以"聲有法,應是無常,是所聞故"此立式為例, "東方之所聞"即彼真同喻故,
因為"東方之所聞有法,應是無常,是所聞故"這個立式是正因, 且有已通達此之补特伽罗故.

对于同一论式,有后遍必定有真同喻。

即使"有后遍必定有真同喻", 那也不代表"有真同喻必定有后遍", 對吧.
況且"有后遍必定有真同喻"這句話本身並不成立,
"瓶有法,應是與瓶為一,與瓶非別別之法故"這個立式, 有後遍, 但無真同喻.
发表于 2015-3-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5:49
"你覺得我誤會"才真的是個誤會, 呵呵...

討論因明時以經部宗為主, "我"與"有情"同義,

喔,原来如此,所以「我是无我」,意思就是「有情是无有情」?
发表于 2015-3-16 1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遠方之城 发表于 2015-3-16 16:41
喔,原来如此,所以「我是无我」,意思就是「有情是无有情」?

雖然「我」與「有情」同義,但不代表「無我」與「無有情」同義,
這就好比「常」與「世俗諦」同義,但不代表「無常」與「無世俗諦」同義,
有些名相是不能以此類推的,例如「非無常」是「常」,但「非無我」不是「我」。
发表于 2015-3-1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遠方之城 于 2015-3-16 17:48 编辑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7:03
雖然「我」與「有情」同義,但不代表「無我」與「無有情」同義,
這就好比「常」與「世俗諦」同義,但不 ...


若二法同义,则有八遍。
我若与有情同义,是我则是有情,是有情则是我,非我则非有情,非有情则非我,有我则有有情,有有情则有我,无我则无有情,无有情则无我。
所以若以我为有法,说我是无我,由于我与有情同义故,无我则无有情,所以我无我,即我无有情。

非无我不是我,但若非无我,则是有我。
发表于 2015-3-16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遠方之城 发表于 2015-3-16 17:38
若二法同义,则有八遍。
我若与有情同义,是我则是有情,是有情则是我,非我则非有情,非有情则非我, ...

這就有意思啦!

我與有情的確是符合同義周遍八門(是.不是.有.沒有)
若是我則周遍是有情, 若是有情則周遍是我,
若不是我則周遍不是有情, 若不是有情則周遍不是我,
若有我則周遍有有情, 若有有情則周遍有我,
若沒有我則周遍沒有有情, 若沒有友情則周遍沒有我.
所以ok.

那麼, 最後兩項為什麼不能講:"若無我則周遍無有情, 若無有情則周遍無我"呢?
這是因為"無我"是一個專有名詞, 不能解釋成"沒有我",
好比"無常"是一個專有名詞, 不能解釋成"沒有常"一樣,
但是"無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 所以又可以解釋成"沒有瓶",

這是玄奘大師當年翻譯為"無常","無我"等奧妙之處.

搭配藏文可幫助理解, 無我是བདག་མེད།, 無常是མི་རྟག་པ།,
你可以說"是無我",བདག་མེད་ཡིན།
但不能說"是沒有我",བདག་མེད་པ་ཡིན།
你可以說"是無常",མི་རྟག་པ་ཡིན།
但不能說"是沒有常"རྟག་པ་མེད་པ་ཡིན།
至於"無瓶之處"與"沒有瓶子的地方"都講བུམ་པ་མེད་པའི་ས་ཕྱོགས།

同樣地藏文裡也有這類辯論:
བདག་མེད་ཡིན་པར་ཐལ།འདོད།
是無我嗎? 承許!
བདག་མེད་པ་ཡིན་པར་ཐལ།ཅི་པྱིར།
是沒有我嗎? 何故?
དེར་ཐལ།བདག་མེད་ཡིན་པའི་པྱིར།མ་ཁྱབ།
是無我故! 不遍!
འོ་ན།བདག་ཡོད་བར་ཐལ།ཅི་པྱིར།
是有我嗎? 何故?
དེར་ཐལ།བདག་ཡོད་པ་ཡིན་པའི་པྱིར།མ་ཁྱབ།
我存在故! 不遍!

中文裡另一個例子,「常」與「世俗諦」同義,
但周遍八門時最後要講"若沒有常則周遍沒有世俗諦".
不能講"若無常則周遍無世俗諦", 否則就會被如此問難:
瓶子有法, 應無世俗諦, 無常故. 周遍已許.
若根本許, 瓶子有法, 應有世俗諦, 有常故. 周遍已許.
三輪!
发表于 2015-3-1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9:17
這就有意思啦!

我與有情的確是符合同義周遍八門(是.不是.有.沒有)

问题不是个字面上有、无之别,也不是成不成专有名词。
比如说常与无常,汉文里说的无常其实是指「非常」的意思。
与「常」相对的是「非常」;与有「常」相对的是无「常」。同样的,有我与无我相对,我与非我相对。
如果我是有情,说「我是无我」时,不是加了无字成专有名词的问题,而是前一个我,与后一个我的意思根本就不一样了,前一个我,你说是有情,但后一个我,却并不是有情。
否则,且问你一个问题: 你认为是专有名词「无我」的意思是什么,而那所无之「我」又是何义?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6:11
隨喜您引用經論, 不過經文所表達的意涵, 未必如您所說吧, 詳請參考下述:

凡自续真因,后遍成立则一定有真同喻,不一定有真异喻,你这个论式是没有无过欲知有法的。
发表于 2015-3-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3-16 22:25 编辑
遠方之城 发表于 2015-3-16 20:14
问题不是个字面上有、无之别,也不是成不成专有名词。
比如说常与无常,汉文里说的无常其实是指「非常」 ...

佛學名相必須按照定義去理解,不能從字面按口語習慣隨便替換,
在說"我是無我བདག་བདག་མེད་ཡིན་"時,
第一個"我བདག་"是"有情གང་ཟག་",指"依五蘊隨一而安立之士夫"
第二個"無我བདག་མེད་"的"我བདག་"是指"不依五蘊隨一而能自在成立者",
這就不一定是指"有情གང་ཟག་",比如"瓶子的無我བུམ་པའི་བདག་མེད་"的"我བདག་"就是指"不依五蘊隨一而能自在成立的瓶子",而不是指"依五蘊隨一而安立之士夫".

再比較一下"無常"和"無我"這兩組的變化,你就會發現規則不一樣,

རྟག་པ་常,
མི་རྟག་པ་無常,
རྟག་པ་མ་ཡིན་པ་不是常,
དཔེ་མ་སྲིད་པའི་非常,
རྟག་པ་ཡོད་པ་存在常,有常,
རྟག་པ་མེད་པ་不存在常,沒有常.

བདག་我,
བདག་མེད་無我,
བདག་མེར་པ་沒有我,不存在我,
བདག་ཡོད་有我,
བདག་ཡོད་པ་存在我,
བདག་མ་ཡིན་པ་非我,不是我.

這兩組的規則是不是不一樣啊!!! 有沒有!!!!!
发表于 2015-3-1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3-16 22:49 编辑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5-3-16 22:11
凡自续真因,后遍成立则一定有真同喻,不一定有真异喻,你这个论式是没有无过欲知有法的。

"瓶有法,應是與瓶為一,與瓶非別別之法故"此論式有法, 應有其"無過欲知有法", 瞭知"瓶與瓶非別別之法"且欲知"瓶是否與瓶為一"之補特伽羅存在之故, 此補特伽羅對於"凡是與瓶非別別之法,則周遍是與瓶為一"尚未明瞭故.

所以,"瓶有法,應是與瓶為一,與瓶非別別之法故"此論式是正因,有後遍,但無真同喻,可有相仿喻:"瓶有法,應是與瓶為一,與瓶非別別之法故,正如同柱有法,應是與柱為一,與柱非別別之法故"

若您認為此論式不是正因, 那麼他是沒有宗法?還是沒有後遍.遣遍呢?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22:46
"瓶有法,應是與瓶為一,與瓶非別別之法故"此論式有法, 應有其"無過欲知有法",
瞭知"瓶與瓶非別別之法"且欲 ...

都答因不成。
没有无过欲知有法,宗法当然不成立了。
发表于 2015-3-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3-16 23:12 编辑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5-3-16 22:48
都答因不成。
没有无过欲知有法,宗法当然不成立了。

因不成?
彼因應成立, 因為若是瞭知"非別別之法",不周遍瞭知"一"故,
因為"一"是"非別別之法"之名相故.
若承許,則須承許存在有一補特伽羅, 他雖瞭知"非別別之法", 但不瞭知"一",
接著需承許此補特伽羅, 在未瞭知"一"之前, 他可瞭知"瓶與瓶非別別知法",
進而需承許此補特伽羅, 他不瞭知"瓶與瓶為一", 因為他尚未瞭知"一"之故,
所以就要承許根本因成立(瞭知"瓶與瓶非別別之法"且欲知"瓶是否與瓶為一"之補特伽羅應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15-3-17 01:05 编辑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23:08
因不成?
彼因應成立, 因為若是瞭知"非別別之法",不周遍瞭知"一"故,
因為"一"是"非別別之法"之名相故.

与瓶为一,与瓶非别别的法,不是名相性相关系,后者有藏文语法歧义,导致二者并非唯一对应,你可以写出来看看。
发表于 2015-3-1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6:11
隨喜您引用經論, 不過經文所表達的意涵, 未必如您所說吧, 詳請參考下述:

真同喻的作用是什么?是真同喻一定是因法皆具的真同喻?

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会仅就文字而辩论了。

不能原文地表达,又不想去找书。又较忙,恕不再辩。
发表于 2015-3-1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遠方之城 于 2015-3-17 23:56 编辑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3-16 16:11
隨喜您引用經論, 不過經文所表達的意涵, 未必如您所說吧, 詳請參考下述:


你说:
因为"东方之所闻有法,应是无常,是所闻故"这个立式是正因, 且有已通达此之补特伽罗故.
请问对此补特伽罗而言,是所闻遍是无常的遍相如何成立?
若遍相能成立,则「声,是无常,是所闻故」中,是所闻故遍是无常的遍相如何不能成立?

声,是无常,是所闻故。
你说有「未成为有宗法之补特伽罗」,有不知「声是所闻」的补特伽罗吗?

「东方之所闻有法,应是无常,是所闻故」,此论式中「是所闻」是正因?如果对此补特伽罗而言,已能成立「是所闻遍是无常」,他还不知「东方之所闻是无常」,更须仰赖推理来成立?

「声,是无常,是所闻故」,此论式既然对于已成为有宗法之补特伽罗而言,「是所闻」是不定因。「东方之所闻有法,是无常,是所闻故」,对于已成为有宗法之补特伽罗而言,「是所闻」为什么又是正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2:32 , Processed in 0.03632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