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明察秋毫 于 2014-11-22 09:38 编辑
印度的世俗主義
在我看來,世俗一詞並不足為懼,我注意的反而是印度世俗機構的創辦人,例如印度憲法草擬委員會主席安培卡博士,以及印度獨立後的首屆總統普拉薩德博士,我很榮幸與後者結為私交.他們提倡世俗主義的用意,並不在廢除宗教,而是要正式承認印度社會的宗教多樣性.印度憲法背後的啟迪人物-------聖雄甘地,本身即有著非常虔誠的宗教信仰,他會在每日的禱告會中,朗讀印度國內各大信仰傳統的經典與讚美詩.直到如今,於印度舉辦的公開典禮仍沿用此特殊先例.
甘地象徵的這種宗教包容力,在印度並非絕無僅有,而且還有著悠遠的歷史淵源, 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例如,這樣的觀念出現在始於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時期的雕刻石柱上,其中一則碑文規勸世人要尊重他人宗教,因為這麼做能強化自已和他人的信仰.此外,梵文典籍中,也記載著一種對知識包容、也充滿辯證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許多哲學觀點在印度皆成為激辯的主題,即使是極類似當代物質主義與無神論的見解,也在印度傳統中有著受人尊崇的歷史.傳統哲學文獻內含許多唯物教派,亦譯為無神論教派或順世派的參考資料,其信徒拒絕任何有神的概念,也否認有靈魂或來世的存在.其他學派思想家,通常會強烈反對唯物教派玓覬點,並斥之為虛無主義.儘管如此,唯物教派極端的物質主義,卻仍被認真地視為一種哲學立場,而其創教者一般被稱為聖哲.支持唯物教派觀點的人,也獲得幾位印度統治者某種程度的認可與尊重,其中多人對其他宗教信仰也具有高度的包容力.這項傳統的另一個例子,是曾與印度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教派人士對話,但本身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國王阿克大帝.......超越生命的幸福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