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dzh10369

关于白衣升座,对于这个末学不怎么了解,请师兄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9 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 于 2014-9-29 07:36 编辑

《赞僧功德经》说:“初心出家功德胜,百千万亿白衣人(在家人),功德纵多不及彼,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最下犯禁传戒僧,供养犹获万亿报……”所以出家比丘是教内尊主,三世诸佛清净幢相,凡披出家僧衣者,亦较一般在家俗人具有不共同之殊胜。《阿难出家空经》说:“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七宝之福德。”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 鸿鹄 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 出家功德胜。【大智度论卷三释初品中四众义】
发表于 2014-9-29 0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疆 发表于 2014-9-28 23:59
维摩诘所说经我又翻了翻,如方便品中说维摩诘居士:“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 ...

奥,十世班禅大师是不是在你眼中也没说法资格?
发表于 2014-9-29 0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红尘笑东风 发表于 2014-9-29 07:54
奥,十世班禅大师是不是在你眼中也没说法资格?

有说法的资格,因为他有法。他可以座寺主的位子,但是不能坐扎什伦布寺僧众说戒的法座。有没有说法资格是一码事,说法资格受不受影响又是另一码事。难道他的弘法力度没有受身份变化的影响吗?他和另一位并称藏地的日月二轮,日轮保持了比丘身份,仅仅从弘扬佛法上对比,月轮的弘法受没受影响?可以和日轮比较一下。
发表于 2014-9-2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白衣”能不能说法上,而是强调一种颠倒的状态——专业人士不精通专业,备受诟病;业余人士比专业人士还牛,但又不愿意成为专业人士。从而导致了“白衣高座,比丘地立”的尴尬局面,这才是佛要强调的重点所在。

怎么解决呢?出家人发惭愧心,为住持圣教,努力学习、用功修行,做人天的楷模;精通专业的业余人士——白衣,努力求出离,争取出家,当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
发表于 2014-9-2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4-9-29 12:03
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白衣”能不能说法上,而是强调一种颠倒的状态——专业人士不精通专业,备受 ...

说得对。
发表于 2014-9-2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4-9-29 12:03
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白衣”能不能说法上,而是强调一种颠倒的状态——专业人士不精通专业,备受 ...

说得对啊,我知道像维摩诘,以前印度84大成就者很多都是现在家居士像,我也只是想请教的是。大家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个特殊情况怎么看待
发表于 2014-9-2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dzh10369 发表于 2014-9-29 14:42
说得对啊,我知道像维摩诘,以前印度84大成就者很多都是现在家居士像,我也只是想请教的是。大家对于现在 ...

无论是否是出家人形象,首先必须是善知识。现在出家人都难做到这几条,何况在家人了,更是难上加难。

如菩萨地论云:“菩萨善知识若具八相是为圆满。何者为八?”
(一)多闻大乘经典,
(二)持守菩萨戒律,
(三)具足修行证悟,
(四)悲心济众,
(五)无有畏惧,
(六)忍耐兼和,
(七)心离悔戚,
(八)善于言辞。
四种条件者,庄严经论云:
“多闻离诸疑,能持诸善法,二门说真如,是为菩萨相,为圆满法师。”
多闻是说由于多闻广学的缘故,能广大的开示法要。因为智慧广大的缘故,能除众生的疑惑;持守善士之作业故,堪受赞扬。“二门说真如”是说能由烦恼染污门和清净寂灭门来说明真如实相的道理。
二种条件者,入菩萨行论云:
“真善知识者,深通大乘教,持菩萨胜律,虽逢命难缘,不舍菩萨戒。”
这是说善知识(的最低条件),必须深通大乘教义和持守菩萨戒律。
发表于 2014-9-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dzh10369 发表于 2014-9-29 14:42
大家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个特殊情况怎么看待

我们该做的、能做到的,就是反省——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把佛法的推向衰败的成分。而不是白衣居士看不起出家人,出家人指摘白衣居士。

如同顾炎武先生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顺便说一句,统治者常把‘天下’解释为国家,其实这并不是顾先生的本意。顾先生说,国家的兴亡,自有‘君与臣谋之’——维系政权的稳定,“皇上”和他那帮当官的去管,没咱们老百姓什么事。顾先生说的‘天下’指的是文化道统的传承、仁义道德的发扬)。”同样,佛教法统的传继,佛法的传播,我们每一个佛子身上都担负着重担。常为圣教忧,常为众生忧。
发表于 2014-9-3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庆喜贤 于 2014-9-30 10:36 编辑

白衣说法,在我的内心,确实也是一道难以跨过的坎,住持正法需要的是清净僧团,所以内心祈祷有清净的僧团来住持正法。

但,有些时候,在现实层面,白衣的道心、学识,乃至谦卑,对于僧众的恭敬,也值得承许。
我们宁波一带,有“四明二老”之称的沈仁岩、张秉全两位老居士,品德高尚,教观纯熟,诲人不倦,是难得的善知识。沈老师执教于普陀山佛学院,天台山佛学院,浙江一带能讲习天台教观的法师,多出于门下,这些弟子又多在佛学院讲习天台;张老师,早年在天台宗之观宗讲寺出家,后还俗,以天台教理融摄净土法门,居士多从之闻法,解惑。

白衣的道心,善巧 等等都很重要。若顾及教法,定然是虚位而行,教导弟子不起傲慢,尊敬僧众。
发表于 2014-9-30 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疆 于 2014-9-30 14:26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4-9-29 12:03
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白衣”能不能说法上,而是强调一种颠倒的状态——专业人士不精通专业,备受 ...


        佛陀仅仅是对僧弱俗强这一不正常的颠倒相做出否定性的授记,泥兄原贴第一段已经谈的很清楚。
        佛陀没有说居士个体不能说法,但是对由个体数量增长形成风气的整体局面,明显是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末法之衰相。
        把握个体和整体的关系还是很重要的。用华严宗的话来说就是总相和别相的关系。对于认识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方法,我认为需要用到中观学派常说不一不异的方法。如棉线织成的还是棉布,不会是丝绸,棉织物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共同属相。但是线与布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是差别现象。
         因为个别说法和普遍说法的居士不同,所以佛陀虽授记末法白衣说法为衰相,但是个别居士可以说法。
        因为个别说法和普遍说法的居士不异,因此虽然没有禁止居士说法,但是也没有提倡居士说法,防微杜渐。
        把这两点融通一下,就是居士说法,名为弘法,实为护法,处理好弘法和护法的辩证关系,使居士护法的身份归位。居士以弘法的身份护法,上要有僧师的清净传承教导。中间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替师弘宣而已,不居功自傲,说法中处处敬僧不轻僧,严格遵照师尊的观点讲,不歪曲,不乱发明创造。下化弟子,不以人师自居,推功给佛法僧,介绍弟子再于僧中寻得名师,乃至鼓励弟子舍俗而入僧数,续佛慧命,绍隆三宝。
        泥兄第二段话,总的来说是各扫门前雪的方法。僧人把僧人的事做好,居士把居士的事做好。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这话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意犹未尽,这样有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把僧和俗截然分成两个无交涉的群体。割裂的看问题,显然也是不够的。
         僧俗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僧来源于俗。现在对人间佛教的误读,盛行在家修行一样能成佛,在家修行更容易成佛等等理念,从理论上动摇了居士对出家的憧憬,由此波及到对僧的仰慕尊敬程度,以及愿意出家的志向,必然减少出家众的总量。当然还有社会原因,如生活成本的极大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大改变,对出家数量都有很大影响。供需矛盾的扩大,又使居士对现有僧团有所不满,更使原本应该是居士仰慕而出家,出家修行再教化在家的良性循环变成恶性循环。
        应该看到,僧人与居士,不是各修各的毫不相关。 更不是简单对等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是僧统领居士,居士接受僧团领导并护持供养僧众的上下级关系。如华严经所说:自皈依僧,当愿众生(文字上是众生,因为要和皈依佛,皈依法文字相同整齐划一。但是应依义不依语,众生如何统理大众?众生概念范围太大,包含了大众。大众是被统理者,而众生包括了统理与被统理者,被统理者怎能又是统理者?而且和皈依僧有什么关系。因此从语意上分析应当是当愿众僧统理大众),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因此,居士首先要敬僧,护持供养僧众,出家的人多了,修行条件好了,才有可能使僧中多出僧才,反过来再利益众生,度化居士。
         下面还要说一个问题。僧是显宗延续的主要载体,那么密法可不可以特殊化,不需要僧,有瑜伽士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行的。有人提出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多为居士。我说,这如同五十三参一样,为体现成就者的多样性。要想看清这个问题,要从密宗本身跳出来,站在佛教整体的高度看问题。从理论上说,显宗是佛法的核心和基础,密法只是技巧和手段。脱离了菩提心和空性的觉悟,密法也无法修上去。印度佛教在没有受到异教的毁灭性摧残之下,显宗同样是很发达的,已经具备了修密的基础,无需额外多说显宗。如同敬师法,印度虽然没有多说,但是善根深厚,风气就是那样。但是到了藏地,阿底侠尊者不得不单独把敬师法推举出来强调。莲师也曾经从阿难尊者处学习显宗,莲师也穿一件袈裟嘛。何况八十四大成就者中龙树寂天菩萨也是出家众。没有显宗的密宗,想独立生存发展也非易事。例如藏地噶举派,虽然起初都是白衣居士,但是从岗波巴大师起,弟子渐为僧众。别的教派也可以参考这种情况。这正是菩萨观察佛法弘传的因缘,应运化身为出家僧相,进入藏传各派延续法教的。尤其是格鲁巴,宗喀巴大师的殊胜教法中显密圆融毫不违背,极其重视别解脱戒,使正法重辉。智者应当深思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疆 发表于 2014-9-30 13:54
佛陀仅仅是对僧弱俗强这一不正常的颠倒相做出否定性的授记,泥兄原贴第一段已经谈的很清楚。
...

说得真好
发表于 2014-9-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显宗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家众受了菩萨戒(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戒,不同于密宗所受菩萨戒)可以搭曼衣,可以说法,没有受菩萨戒不得登堂说法
发表于 2014-9-30 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释禅升 发表于 2014-9-30 18:37
在显宗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家众受了菩萨戒(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戒,不同于密宗所受菩萨戒)可以搭曼衣, ...

抱歉,我在显宗里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发表于 2014-9-3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卓丹丘杰 于 2014-9-30 21:09 编辑
无疆 发表于 2014-9-28 22:39
五十三参中:

参德云比丘

笑死了!我是问为什么善财童子参学五十三位善知识的时候,为什么不全是出家人,我哪里有说参学里面唯独没有出家人?你自己把字前后看颠倒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2-21 19:19 , Processed in 0.03887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