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父母皆祸害?《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7-7 17:01 编辑

智慧是左手 慈悲是右手 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呵呵 ps:只有一手不好使 沒看過單手的佛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7-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空 于 2014-7-7 18:55 编辑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4-7-7 15:50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慈悲、报恩这些都对,但是不能阻碍我们对真实的认识。”

...


念父母恩德来修菩提心,只是修菩提心的一个方法而已,并非唯一的方法。所有对已有恩德之人,皆可为境修菩提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简单的为恶为善,因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内心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成年后,这部分会成为内心很深的缺陷,如果不去面对真实,如何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呢?从修行角度看,如果不能面对自己心理缺陷及其成因,就无法放下,如果放不下,就是修行中很大的障碍。

中国父母造成子女心理缺陷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大都不是有意的,是基于父母自身的心理缺陷,用佛教的专业术语,就是业力。如此对待自已的孩子,也是他们的业力,然有因必然有果,孩子深受其害,如何能对父母感恩呢?自欺欺人的方式真的能说服的了自已的内心吗?真的能从内心去感恩吗?真的能缘此升起真正的菩提心吗?故此面对真实,自己直至父母的心理缺陷看明白了,才有可能去真正修感恩。


发表于 2014-7-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7-7 20:38 编辑
  1.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4-7-7 15:50  
  2. 稍微说一些个人理解。这里说“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以及“不能阻碍我们对真实的认识”,这些话似乎都值得商榷。
  3. 涉及父母恩的修法,主要是菩提心七支修法。一般来说,修菩提心主要就是念父母的恩德,而根本就不包含念父母的过恶的内容。所以,就这个法类来说,即使某人的父母对他只有一分的恩德,但9分是过恶,那么应该缘念的,也只能是这一分的恩德;如果秉承“不能阻碍对真实的认知”,一定要缘念那9分的过恶,我怀疑这个人对父母的悦意心,到底能不能修得起来。
复制代码
个人认为:至高无上的是“离苦得乐”。凡是障碍离苦得乐的,才应一并断除。所以,如果缘念父母的过恶,即使这是真实的,但没有好处,那么善巧的方法是规避过去。我认为,闭着眼睛不去看,算是一种方法,真实与否,不见得那么重要。

進一步懷疑:
悦意心產生之後,繼續"只"緣念父母的恩德,(闭着眼睛不思父母由無明煩惱造業而產生的眾苦)能否升起大悲心(七支修法之ㄧ)?..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7-8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4-7-7 15:50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慈悲、报恩这些都对,但是不能阻碍我们对真实的认识。”

...

不知道你本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对境,我就不行,我一看到“念母恩”就很激动,完全修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了“自他相换菩提心”的这种修法,规避以前受过的伤害。我觉得,我已经很感谢佛法了,这让我知道一切都源于业力,所以,尽力让自己不再去恨,我现在, 可以“闭着眼睛不去看”,是因为我已经脱离了那个受伤害的环境,但我无法想象,如果象5#所说的状况一样,让我再和他们住在一起,某些东西再延续,我还能不能象现在一样继续造作的平静。
发表于 2014-7-8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卓丹丘杰 发表于 2014-7-8 03:40
不知道你本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对境,我就不行,我一看到“念母恩”就很激动,完全修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 ...

你母應屬自他兩方中的他方 自樂與他苦如何換?..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4-7-7 15:50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慈悲、报恩这些都对,但是不能阻碍我们对真实的认识。”

...

修发起菩提心,一定要生起念众生恩德,而众生恩德之中,一般来说母亲对我们恩德是最大的,因此修知恩。
如果我们在内心生不起对母亲的真实念恩,那必定不会生起念众生恩德这种心,所以,菩提心也无法生起。
按照佛法,一定要找对自己恩德最大的人,当作念恩的对境啊。如果我们内心之中的真实情感就是对父母有意见的,那还强迫自己修知恩念恩,会得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的。
首先要看清楚,这样才可能会做到放下等后续工作。
发表于 2014-7-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4-7-8 04:46
你母應屬自他兩方中的他方 自樂與他苦如何換?..呵呵

既然个体修不起来,那把单独的个体模糊到群体当中,个体的刺激性,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自他相换不止是自乐和他苦相换,还可以自苦和本尊乐相换。所以,估计你也是没有看到过众多的自他相换的修法,就如观音文殊不止一种修法一样,自他相换也有好几种修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心态阶段,不同的需求,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发表于 2014-7-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卓丹丘杰 发表于 2014-7-8 03:40
不知道你本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对境,我就不行,我一看到“念母恩”就很激动,完全修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 ...

不论是哪种修法,有些关卡是避不过去的。比如菩提心要修的“悦意相”。在知母念恩修法中,是靠思维母亲的恩德生起悦意相;在自他换中,是靠思维众生对我成佛的义利而修成悦意相。缺乏了悦意相的菩提心,根本不成其为菩提心。如果看见父母就讨厌,这里很难说有没有悦意相。

如果因为父母作为对境很难面对,暂时避开这个对境,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即使生起了菩提心还是无法面对曾经很严苛的父母,这很难说的过去。关键是:如果一想到父母总是他们的过恶,我是完全不知道如何修得成自他换或者七支修法。
发表于 2014-7-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邱阳洛耶 于 2014-7-8 13:33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4-7-8 10:29
修发起菩提心,一定要生起念众生恩德,而众生恩德之中,一般来说母亲对我们恩德是最大的,因此修知恩。
...

”按照佛法,一定要找对自己恩德最大的人,当作念恩的对境啊。“
如果要说恩德对自己最大的人,肯定是师长。但是菩提心修法的对境是一切众生,所以师长等这些特别的对境不合适。如果说:那么我找世俗中对我恩德最大的人,比如我的高中老师。我个人是不肯定能否从这种恩人身上生得起慈悲心的。而且照理来说,一个人的父母不论怎样恶劣,从菩提心的角度,也总是要对他生起悦意相的。就是说,这根本就是避不开的一个关卡。很难想象:一个人生起了菩提心,却对他的父母难以生起悦意相和慈悲。

而且,这里似乎有种想法:父母的恩德可能比不上非父母的某个人。但对于佛弟子,父母的恩德首先是成就了他自己的暇满人身。只要她把你生下来而没有溺死,这个恩德就算已经成就了。不是说父母不可以暂时远离,暂时离开、避免一个很难相处的对境是可以的;但是要说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恩德可以思维,我认为这大概不能算一种正确的知见。

佛教讲五逆罪,其中特别提到杀父杀母,这是因为一般父母恩德特重的缘故。真能承认世俗的恩德有比母亲更重的?我怀疑中。当然,这是对佛弟子来说的。世间人就不说了。
发表于 2014-7-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们想到这些修法,都会首先去考虑一种绝对性,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只是在修学中的人,而不是已经达到某些绝对层面所谓等地菩萨啊的那种。这些情况,佛菩萨们知道,所以,每一个法,都会有阶段性。佛菩萨不会说,你必须这样,而是会说,在你现在的阶段,你可以这样,然后才向着那样的目标前进。
发表于 2014-7-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遭受十几年各种冷热暴力的时候,你来修学,一下子能把那些痛苦抹去,那不是人,本身就已经是菩萨了。
或者你可以自我欺骗,“闭着眼睛不去看”,当那些痛苦从来不存在,但我不认为,在你逃避这些痛苦的时候,能真实的修出菩提心。
发表于 2014-7-8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自己能“不见得那么重要”,也就没有所谓的痛苦了,前面所讨论的前提,也都不存在了。也根本不用回避,直接修念母知母吧。
发表于 2014-7-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不是说什么绝对性和相对性,也不谈及登地菩萨。只是在讲一种道理。我可能说了两个道理:
(1)笨版主认为真相更重要。我认为不对,离苦得乐更重要。为了离苦得乐,你扭曲、无视一些真相,是值得的。
(2)如果说菩提心必须要修悦意相,那么你对父母的过恶念念不忘,那么这对修悦意相是一种障碍。那么,你是选择坚持真相呢,还是选择原谅呢?这和离苦得乐有关系,聪明人自己决定。
发表于 2014-7-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连真相都不接受,很难想象能修下去的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你,那些东西,你不去正视,真的能完全接受,继而放下么?这里,说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的心里。
如果,通过模糊个体去修,当真正升起益乐的时候,对个体的执着相对也会减弱,我说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说要把父母对自己的伤害贯穿到全部,这也是不符合真相的。
发表于 2014-7-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7-8 14:13 编辑
卓丹丘杰 发表于 2014-7-8 12:17
既然个体修不起来,那把单独的个体模糊到群体当中,个体的刺激性,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自他相换不止是自 ...

你的想法(既然个体修不起来,那把单独的个体模糊到群体当中,个体的刺激性,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跟廣論的說法是有不同滴..呵呵  
ps:廣論(卷八)的說法
二修悲中悲所緣者,由其三苦如其所應,苦惱有情。行相者,謂念云何令離此苦,願其捨離我當令離。修習漸次先於親友,次於中者,次於怨修,若於怨處如同親友,心平等轉,漸於十方一切有情而修習之。如是於其等捨慈悲別分其境。次第修者,是蓮華戒論師隨順阿毘達磨經說,此極扼要。若不別分,初緣總修似生起時,各各思惟,皆悉未生。若於各各皆生前說變意感覺,漸次增多,後緣總修隨緣總別,清淨生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4:25 , Processed in 0.03547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