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1-9 00:09 编辑
家人 发表于 2013-12-24 18:08
末学还没看过多识仁波切的这几篇文章。但是,末学私自揣测,如果仁波切文章中确实提到了“金刚体”、“元气”的话,很可能只是为了照顾部分大众,为了让他们至少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法益,无比慈悲地勉强选用的语词而已。 ...
人是有形之肉体和无形之意识的结合物,也可以叫做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人的肉体和精神(包括一切含识生命)是一种遗传性的特殊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 在人身上具有物种整体遗传因素和个体自身遗传因素。前者是可见的物质体,后者是不可见的精神体。 作为人来说,肉体和精神相依相存,肉体的生命、体温和气靠精神维持,精神离去,肉体便坏死;精神的功能依赖于人体器官的存活,人体器官受损至毁坏,精神就会失落。 人的肉体是阶段性的存在,但人的精神体是一种永远不断的连续性的存在。 如旧的麦种的形体坏死过程中能量转换为新的麦苗,麦苗成长结成新的果实,如此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旧的种子和新的子实,既不是同一个事物,因此非“常”,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另外一种事物,因此非“断”。种子和新结的子实之间是一种遗传关系,生命的流转轮回的主体,是一种能量性的精神存在。转世是一种能量转换,是寻找新的生命载体。 生命转世的逻辑论证主要有以下四条理由: (一)先前意识的存在 人的意识是一种连续性的存在,如此时此刻的知觉意识是此时此刻之前的知觉意识的衍生物和续流,决不是无中生有。 今日的意识可以证明昨日的意识的存在,今日的意识又是昨日的意识的未来意识,由此,又可以证明未来意识的存在。 人在胎儿阶段的初生意识的先前意识,必定是自己前世的意识,无别的可能性。 (二)先前同类因的存在 物质是有形之物,精神是无形之存在,它们并非同类事物。物质生于物质并非生于精神,精神生于精神并非生于物质,这是因果同类同质相生规律,没有相反的例子。 人的有形的身体器官来源于物种群体父母的遗传物质,自身的精神意识不是父母的遗传物质的产物。 作为自身意识,其初生意识必然有先前的同质同类因意识。 这先前同类因,除自己投胎前的意识外,不会有别的可能性。 (三)先前习性的存在 人和动物的一切习性都是在示范性的教育和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初生婴儿的吸吮母乳、初生小动物的觅食活动以及雌雄动物和男女性之间的性行为等,都是不教自会的、叫做“本能”的习惯性行为。 这类习惯行为若不是前世形成的,怎么会产生呢?难道机器人也有这类习惯性行为吗? (四)先前经验的存在 人的回忆都是先前经验在意识中的复现。不但在禅定的一定层次上能在意识中复现一世和多世的先前经验,而且古今中外有许多儿童能够回忆起前世的身世、具体地点、姓名、家族、职业,有的人还能证明其回忆的真实不妄,如果没有先前的经验怎么有回忆呢?
——多识仁波切《佛教理论框架》
密法在生命的转世因子——超微体和超微意识规律的解释和相应的修法方面弥补了显教经论的不足 比如转世怎么转? 显教认为死是灵魂离体,以为转世就是灵魂转世。显教只说到这个程度,对转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理论上并不完善。 在密法中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的转世因子不仅是灵魂,还有气——业气。气为体,神为用,指元神和元气。元神和元气任何时候都是金刚体,是不能分离开的,在世时是隐蔽的,死了以后,只有与肉体(宏体)脱离时,才显现出来,转世的时候就是这个元神和元气。因为有这个理论,才有相应的修法。 密法解决了转世上的一大问题,也出现了中阴身成佛的控制法——如何控制元神和元气,弥补了显教修法的不足。 为什么叫密法?好多深层的东西在显法中密而不宣,在密法中才有解释,所以叫密法。 以上两点一是破知识障,一是业气的问题,是无上密法在理论上的绝招,是密法优于显法的最根本的原因。 ——多识仁波切《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从密法的角度来说,人还有一种最密的金刚体,我们所见到的宏身——粗分的肉体会老化、会死,但金刚身是无始以来不坏的。人的精神和肉体的种子作为一种细微的气存在于体内,也叫能量,美国、台湾都把“气”译为“能量”,这是对的,藏语中“气”就是能量的意思。气为体,神为用,神气合一就是金刚体,是转世的因子。我们人身上有十种气,是一种微细的、看不见的东西。每个生命体活着的时候,金刚体存在于中脉之中,很小很小,人眼看不见,而且是呈潜伏状态,不起作用。外气一断,外部作用消失后,金刚体才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中阴阶段显现为中阴身。 ——多识仁波切《上师供仪乐空不二法》
佛教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心”问题(这个心不是指人体的心脏,而是人的思想意识),因此,佛家自称佛学为内学(内指内心)。 佛家在人的意识的性质分类、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和精细程度是现代心理学远不可企及的。因为思想意识是一种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作用,所以以研究物质为长项的实证科学在面对非物质的精神世界时便显得一筹莫展。 显宗佛教认为生命的本体是无形的精神,转世和解脱成佛、聪明与愚昧、欢乐和苦恼、高尚和卑劣、勇敢和懦弱都是心的作用、心的品质的表现。对心性的本质、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认识及其改造转化的方法,构成了教义理论体系。因此,把佛教称做心学、人学、生命学是恰如其分的。 但在更深层的研究中就会发现,显宗经典理论诸如心在本质上是什么、精神的心和物质身体之间构成怎样的关系、无形的精神如何受染等方面似乎还留有一些不能圆满解答的尾巴。 比如说,显宗理论在心性本质问题上有“心性本空”、“心续不断”两种说法。 “心”既然非物质,无形无色,其存在的形式是什么呢? 佛经中说“心因境生”,也就是说在对外境的反映中才表现出心的存在。 那么,原始心在无境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存在的呢?又如作为不空的缘起心刹那流变的续流,有哪些缘起在保持着它的续流呢? 又比如十二因缘中转世的主体是受染意识,转世投胎后,在母体中产生名色(受想行识无形色故称名、肉体称色),“意识”扮演着种子的角色,名色五蕴身从识中生出。 这里就有个矛盾,如果意识是色身的种子,那么意识就不是纯精神的东西;如果色身来自母体,那么前世的色身业因缘的异熟果怎会生自母体呢?这在因果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又如《俱舍论》中说,无色界生命的色蕴处于潜在状态,否则,再转色界时,就缺乏色蕴的种子,这说明意识本身带有物质成分。因为,同因同果,异因异果,在无形的意识中,生不出有形的物质色体。 又如苦乐归根结底是思想意识的感受,那么和肉体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没有关系,那么身体的疾病和饥饿寒热怎么会影响到心理上的苦感呢? 没有眼睛的人为什么没有视觉功能呢?五官之识,没有五官也能存在吗?若存在俱生盲人该有色感。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显宗经典理论中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答案,但在密续中对以上这类问题做了圆满解答。 (一)密法认为意识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无论显露的宏观意识和作为意识能量种子的潜在微观意识,都和物质色体是不能分离的。宏观的意识和宏观肉体的分离,就意味着肉体的死亡、宏观意识的消失和生命周期的结束。 紧接着以微细气体为载体的细微意识从休眠状态苏醒,接替肉体和宏观意识的职能,开始运转。 微细的气体和微细的意识是永不分离的金刚体。气是色(物质)识是非色,在金刚体中气是体识是能,它们的关系不是气识两种东西的组合,而是一体的两种性质,所以续经中说“既是气,也是神,动为气,静为心”。 这样以来,无形的精神有了存在的形式(气),转世和生住灭的生命过程中,意识以气的作用形式发挥着能量的作用。气和识为一体的原身转化为宏观肉体和意识便是转生。 当宏观肉体和经脉老化受损,精气血枯竭时心气亦衰竭而导致灵肉分离的死亡,这时原身开始运作。 以细微的原身为主体的三身、三识的人体理论,填补了显宗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三身是: 宏体——肉体; 微体——精气、血、脉; 极微体——气体原身。 三识是: 宏观显露识——活人的意识; 微识——进入死亡过程中的八十种情识阶段; 极微识——死亡光明阶段。 (二)密法认为人的肉体活动靠气(呼吸)血(脉波、体温)运动,气血运动靠主体意识的作用,意识一旦消失,气血的运动就停止,然后肉体就僵死,但是反过来说,肉体和精气血脉的盛衰、五官敏钝等对意识的性能、作用、活动等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净化开悟的修心过程中只注重意识,不注重身体的作用是不够的。因此就有了炼气入脉、炼气化精、大乐止心、中脉开悟等一系列修止观净化意识开发智慧的理论和神奇的方法。 ——多识仁波切《佛教理论框架》 这个学说密宗里出现了,显宗里没有讲这个东西,为什么没有讲呢?因为如果讲的话,恐怕成为我执的根据。噢,这不是有转世的、永远不变的一种气嘛,还有个元神、元气嘛,怎么说我本质不存在了?恐怕产生这种我执,所以不讲,到时候再讲。后来讲了出来,转世的不是单独的灵魂,灵魂转不了世,转世的是元神和元气。元神和元气就像酒的味道和酒一样,两个是一体的东西,没有酒就没有酒的这个味道,没有酒的味道也就没有酒,所以把这两个没有办法分开,它们是一体的。所以气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识是精神的东西。这两者在人体上就存在,一直到最后成佛的时候仍然存在。气体变成佛的色身,识体变成佛的法身。为什么叫续?续就是连续不断的意思。从人到佛都有物质的基础,这个就是续流。真正的人的续就是元气和元神之续。这个续流将来转化了、净化了以后就变成佛的两身了。所以没有相悖之处。认为密宗和显宗相悖,或小乘和大乘相悖,这些都是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圆融,没有彻底认识,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才有这种看法。所以佛教思想本身是没有相悖之处的,完全是统一的。因为佛是遍知的,他不可能自相矛盾,而且我们从逻辑上讲,这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多识仁波切《佛理精华起理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