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邱阳洛耶

可否请博学的您,赐予一些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四如意。
身如意、缘如意、心如意、智如意。
四如意属障净功德,也称“四净德”。
身如意是靠禅力获得生死自如能力。
缘如意是变化各种事物。
心如意指在一刹那间进入无数禅境。
智如意具有不可思议的记忆和反应能力。

12.十自在。
生命自在、意识自在、财富自在、事业自在、意想自在、转世自在、愿心自在、神通自在、智慧自在、说法自在。
“自在”是自己完全可以掌握和控制的意思。如生命自在是能够掌握生死之义;意识自在是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随时可以进入禅境之义;意想自在是想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意思。

13.十力。
知何种业生何地之智力、知因何业得此果报之智力、知何人作何想之智力、知众生生理心理差别之智力、知根器优劣之智力、知道正邪与众生趋向的智力、知种种禅的净染与出入之智力、知前世与数世前生在何处的智力、知何时死且转生何界的智力、知漏尽之智力。
因佛的智见,没有任何障碍,不受任何干扰,所以称“智慧神力”。

14.四无畏。
说觉智无所畏惧、说染净无所畏惧、说解脱道无所畏惧、说障蔽无所畏惧。
因佛自具一切断悟功德,智慧无碍,对佛所开示之法,无人能提出异议,故称“无畏之德”。

15.三不自律。
身不自律、言不自律、心不自律。
“不自律”有人曾译“不护”,因佛的身、言、意均远离习染过错,自然庄严纯洁,无需约束自律,故称“无自律”功德。

16.三念住。
对敬信者不喜、对不敬不信者不怒、对敬信与不敬信兼具者也不相应地生喜怒。
这个“三念住”是佛对引渡对象的无量平等心态度。对敬信喜悦、对不敬不信者生恼怒是一般凡人的情态。佛去凡俗心,以四无心对待众生,故无喜怒情。

17.不遗忘性。
佛不遗忘众生的疾苦,时时刻刻惦记众生、救应众生的特点。

18.永断习染功德。
佛已永远破除二障的种因及极微习染,获得“常净”。

19.大慈悲心。
即像母爱一样,无限热爱众生,怜悯众生,勇挑救度众生的重担。

20.十八不共法。
身无失误、言无失误、心无疏忽、定无散乱、见无相异、事无遗误(以上六条为行为不共法);
不失意向、不失勤奋、不失观注、不失禅思、不失智见、不失净慧(以上六条为觉心不共法);
一切身业不离智慧、一切言业不离智慧、一切意业不离智慧(以上三条为业不共法);
知过去一切事无碍、知现在一切事无碍、知未来一切事无碍 (以上三条为智慧不共法)。
“不共法”是佛独具的特点,不但外道无此特点,就连小乘罗汉和菩萨也无此特点,故称“不共法”。

21.三圣智。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众生的六根、六境、六识、种姓等为“根基”,声闻、菩萨和佛对“根”法的明了智见称为“知根智”,旧译“一切智”。
菩萨与佛对三乘道的明了智见称为“知道智”,旧译“道种智”。
佛的明了一切法的智慧称“遍智慧”或“一切种智”。
有的佛学辞典中说“一切智(根智)为声闻、缘觉之智慧”是错误的。声闻、缘觉有一切智,但并非其独有之智慧,佛菩萨也有此智慧。佛的一切种智不仅指遍智慧,也包括慈悲心和舍、戒、忍等利众善行(详见《般若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等)。

以上二十一组,共计一百四十六条,为佛的智慧法身的特点。有的经中还载有佛的不共功德三百条。佛法无边,佛的功德无量,非我辈能尽知,有智之士,可在上述的“滴水”中窥视“大海”。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3-11-13 17:17
遍知一切。
见道以上的圣智都有现观和无二见两个特点,但所见范围是有限的,其准确性、清晰度也是有限度的 ...

多谢多谢。从佛智去理解“三世”或“遍知”,这应该是正途。
如果能查到应成对三世的解释,估计对理解这个问题也会有帮助。
发表于 2013-11-1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佛的遍知是怎么解释的呢?宗喀巴在《因明》里头讲到:佛的遍知就是佛的认识能够和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变化的新的情况相符合,而不是停留在一个认识的基础上。你改变了情况,我仍然认识你,我的思想能够符合你的新的情况,这个认识才叫作新知。不然的话,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刚才见了某某人,他穿着红衣服,你说这是不是正确的呢?你刚才见的时候是对的,他穿着红衣服。但是,几分钟以后,你第二次见他的时候,他突然变成穿白衣服了。你说:我刚才见他穿着红的衣服,怎么现在穿着白的了?如果你的思想赶不上这个变化的话,那么你刚才的认识就已经落后了,你见的是刚才的情况,而不是现在的情况。新知就是:主观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每一刹那迅速的变化合拍,这种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新认识,才叫正确的认识。佛教的这种正确认识,确确实实是了不起的。科学上讲:“不能有绝对的结论,一个阶段上你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到另一个阶段可能就不正确了,不能作最后的结论。”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你的学说或者你的结论也随时要变,你再固守在原来的这个点上,那么你就是错误的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3-11-13 17:37
那么佛的遍知是怎么解释的呢?宗喀巴在《因明》里头讲到:佛的遍知就是佛的认识能够和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变化 ...

====新知就是:主观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每一刹那迅速的变化合拍,这种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新认识,才叫正确的认识。佛教的这种正确认识,确确实实是了不起的。===

这里很奇怪哦……这个解释不过是说:过去的认知,和新的认知,要能“合拍”;“合拍”不过是能“跟得上变化”。
跟得上变化……这个连没什么学问的民工也懂吧,何谈“佛教的这种正确认识,确确实实是了不起的”。

我们这里讨论“遍知”,是连未发生的“未来”,都能“现量认知”。
这里的讲法不知是谁讲的,总之似乎比较奇怪。何况,似乎和“三世”也没有关系。
发表于 2013-11-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3-11-13 22:29 编辑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3-11-13 21:06
====新知就是:主观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每一刹那迅速的变化合拍,这种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新认识,才叫正 ...
那是摘自多识仁波切开示的《佛理精华起理赞》
“过去的认知,和新的认知,要能“合拍”;“合拍”不过是能“跟得上变化”。”
不是那么简单,注意是“每一刹那”,就是说事物有多少刹那,就会有多少变化,佛就会有多少认识。佛的认知遍布事物一切的刹那的一切变化,当然就包括了未来无穷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邱阳洛耶 于 2013-11-14 08:39 编辑
永真 发表于 2013-11-13 22:27
那是摘自多识仁波切开示的《佛理精华起理赞》
“过去的认知,和新的认知,要能“合拍”;“合拍”不过是能 ...

====你刚才见的时候是对的,他穿着红衣服。但是,几分钟以后,你第二次见他的时候,他突然变成穿白衣服了。你说:我刚才见他穿着红的衣服,怎么现在穿着白的了?如果你的思想赶不上这个变化的话,那么你刚才的认识就已经落后了,你见的是刚才的情况,而不是现在的情况。新知就是:主观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每一刹那迅速的变化合拍,这种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新认识,才叫正确的认识。====

从上面这句话,新知似乎不包括未来。如果要包括,那么例子中应包括“明天他穿着黑衣服……”

====宗喀巴在《因明》里头讲到:佛的遍知就是佛的认识能够和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变化的新的情况相符合,====

宗喀巴在因明里讲的“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如果在我们凡夫位理解“都在发生”,这是三世中的现在世。因为过去世已经发生,未来世还没有发生。
感谢师兄陪聊、陪资料、陪解释。三陪很不容易的,再次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啊,大德们解释遍知,往往都不讲未来世。所以,是不是遍知不包括未来世?

如果问:佛为什么能授记?
回答是:不需要对未来世现量了知,因为未来世尚不存在。能做授记,只要能根据一些难以更改的业果做推断即可;何况算命、神通都能做推断,佛也只是以更高的智慧推断而已。

这样接受起来一点都没难度。就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经论的本意。
发表于 2013-11-1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3-11-14 08:36
所以啊,大德们解释遍知,往往都不讲未来世。所以,是不是遍知不包括未来世?

如果问:佛为什么能授记? ...

如果问:佛为什么能授记?
回答是:不需要对未来世现量了知,因为未来世尚不存在。能做授记,只要能根据一些难以更改的业果做推断即可;何况算命、神通都能做推断,佛也只是以更高的智慧推断而已。


佛应该不是遍知,世界的众生那么多,他凭什么能了解?
佛应该不是遍知,否则,最新的代码就是他写的?
佛应该不是遍知,否则,早就有互联网了!远程教学多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掌 发表于 2013-11-14 13:21
如果问:佛为什么能授记?
回答是:不需要对未来世现量了知,因为未来世尚不存在。能做授记,只要能根据 ...

不是太明白您什么意思。
您确认佛的“遍知”,包括了对“未来法”“现量了知”吗?

如果您能确认,请赐予经论依据。
如果不能,那您想说什么呢?而我猜测授记的原因,似乎应该没啥问题?
发表于 2013-11-1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3-11-14 14:02
不是太明白您什么意思。
您确认佛的“遍知”,包括了对“未来法”“现量了知”吗?

不是太明白您什么意思。
您确认佛的“遍知”,包括了对“未来法”“现量了知”吗?

回:我认为佛不算遍知,即使是现世,也不可能遍知。众生无量故。

如果您能确认,请赐予经论依据。
如果不能,那您想说什么呢?而我猜测授记的原因,似乎应该没啥问题?

回:如果现世都无法遍知,怎么可能知道来世!所以授记是后人牵强附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了解了。那么对于您来说,您是站在有或者没有佛教信仰的角度来说话?
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我好像也没办法。
如果有佛教信仰,我似乎有一些简单的经论文字。但是理解起来,可能稍有点歧义。

您是哪种立场,然后说要不要看?呵呵
发表于 2013-11-1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阳洛耶 发表于 2013-11-14 16:23
嗯,了解了。那么对于您来说,您是站在有或者没有佛教信仰的角度来说话?
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我好像也没办 ...

嗯,了解了。那么对于您来说,您是站在有或者没有佛教信仰的角度来说话?
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我好像也没办法。
如果有佛教信仰,我似乎有一些简单的经论文字。但是理解起来,可能稍有点歧义。

您是哪种立场,然后说要不要看?呵呵

回:我的立场是偏向相信的疑惑。任何能解决疑惑的东西我都想看。如果您的经文能附带您的理解,我想更容易消化。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的立场主要和相信不相信没关系,而是不懂……按照认知理论:只有被认知,才成为一法;如果没有被认知,则此法根本就不存在。
凡夫对未来法是不能认知的,对于过去法只有记忆;那么佛陀对过去法、未来法的认知,是否完全不同于凡夫?
这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佛的功德。
从根本上,这个问题应该涉及到三世的本质。

有两段经文:
(1)如《赞应赞》云:“唯有以佛智,遍一切所知,除佛余一切,唯所知增上。”又云:“三时所摄法,一切种相者,如持庵摩罗,佛心所行境。诸法动非动,一及种种别,如风行空中,佛心无滞碍。”
(2)另一段是关于佛十八不共法:”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出智度论廿六。“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邱阳洛耶 于 2013-11-14 17:08 编辑

解释说:庵摩罗是一种特别的果实,透明的,看上去里面的果肉、果核、脉络都很清楚。
所以上面几乎都差不多说了,这是”现量“。

但是毕竟还要有个前提:未来法真的能现在前,才能被现量了知。这涉及到未来法到底是什么?
难道佛看一法,直接都是看三世?我们看一法,只有一个”当下“的截图、剪影;而佛智所现,难道都是一场电影、电影啊……我对此感到晕菜,所以怀疑那到底是不是一场电影啊……

如果三世法就像我拍的电影胶片,我是可以剪辑的,可以把后面的胶片插到前面;你说佛现量所见到三世,他能不能插胶片?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说修行:过去法不存在,因为已经过去;未来法不存在,因为还没发生。所以,你要珍惜当下……很抒情的一个说法。
但是事实上呢?你在当下修啊修啊……突然间你发现过去法也存在,未来法也存在了,都可以现量了……太爽了,所以我先把下一生的老婆抱过来爽一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14:50 , Processed in 0.0355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