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angar

禅定学习问题:什么是“心堪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改过自新 于 2013-5-27 11:35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3-5-26 22:56
师兄所举教证,非常好,不过,我对其理解,并不与师兄相同。
在我看来,里面并非说轻安和定,是互为因果 ...

再答师兄:
1.支分不是因,因其不是能生自果。所以用人的嘴巴是不是人之因来对应“轻安”与“定”之关系不合理。人的嘴巴是人之支分,但“轻安”不是“定”之支分,“轻安”是“定”之前方便。如说“轻安”是“定”之支分,那就成了“定”之性相中包含堪能性,此不应理。《瑜伽》中说,心一境性被“轻安”含润,方称为“定”,可不是说“轻安”变成了“定”之支分,确切的说,“轻安”是“定”的因之支分,因成办故,果方名定之意。
2.师兄引出一句“慧”对应“正知”,不知在此处作用是何?故先略过不答。
3.师兄所引《瑜伽》段落,以“奢摩他”之前已有“轻安”来证明“奢摩他”不是“轻安”的因,不过首先这已恰好先证明了“轻安”是“奢摩他”之因。那么下面看是否证明了“奢摩他”与“轻安”不是互为因果呢?
以下先举若干互为因果之例:
a.业与有漏五取蕴:业能生有漏五取蕴,有漏五取蕴造集业。
b.种与果实:种能生果实,果实能生种。
上二与我举之“轻安”与“定”确有所差异,差异之处在于最初之“轻安”非为“定”生。那么是否依此可断二者“互为因果”为谬呢?此确也是我未明之处。
如说非“互为因果”,那么在最初“奢摩他”生起之后,确实会逐渐增上“轻安”,而此后所生之“轻安”亦会转为进一步“定”的所依,如此互相增长。
如上内容如已明了,剩下的是“互为因果”这一名词的安立范围是何,我会以此问题询问上师。或有错谬的话,就真的感谢师兄的追问。
另:师兄最后段落所说,无轻安必无堪能,我当然认同没有反对,不知所指何处诤难?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3-5-27 13:23 编辑

感觉师兄有点乱了。

如果定中无轻安,初禅的喜乐怎么有的?
如果定没有堪能,为什么要修定,依定修慧?有学位 为何 要在定中才能断烦恼?
发表于 2013-5-2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句话: 好象身堪能和心堪能是两个状态, 前者以获轻安为标准, 后者还要高级. 记得"觉灯日光"中似有解释.

实在是太高级的修行状态, 暂时连想弄个明白的心都没有,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荷丹 发表于 2013-5-28 23:03
插句话: 好象身堪能和心堪能是两个状态, 前者以获轻安为标准, 后者还要高级. 记得"觉灯日光"中似有解释.

...

如果想了解轻安生起的过程,推荐看《掌中解脱》第二十二天: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1560
发表于 2013-5-3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改过自新 于 2013-5-30 18:28 编辑

操作失误,引用错误,不好意思,见下楼。
发表于 2013-5-3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改过自新 于 2013-5-30 18:31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3-5-27 13:22
感觉师兄有点乱了。

如果定中无轻安,初禅的喜乐怎么有的?

1.初禅喜乐为身轻安所生,但不能依此就说,身轻安是被包含在定中(虽然彼喜乐与定同时俱在)。轻安在定中相应而起,但彼此性相不同。如同喜乐此时也与定俱起,但不能说其与定同义,或说定之性相中有喜乐,不然无色界定无有喜乐,那么就成无色界定不是定了。
2.师兄质疑说如定的性相没有堪能性,为何要修定呢?其意似乎是说,如果定的性相不是堪能,也就没有修定的必要性了。另举例说,依定修慧,似乎是说,因为慧需要定之支持,就能说明定具有能得慧的堪能性。先就此二回答如下:
a.轻安的性相为堪能,定所依是其作用;定的性相是心一境性,智所依是其作用。可见二者有各自不同的性相和作用,如此,欲得定者需修轻安,欲得智者需修定,不能因为定的性相不是堪能,就否定了定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功用。有关相应而起,如火与燃火之木柴,木柴燃火之时,木柴与火同俱,然不能说此时之火性相中包含木柴。
b.堪能性一词有自己之独立含义,其所缘是心,断除昏沉无力(痴之支分)。师兄似乎将其与能生(因)之义有所混淆。说定能生慧,便说其具堪能性,如果堪能性这样使用的话,就太广了,那么就成一切有为法皆具堪能性,因为一切有为法皆具能生(皆有产生其所生法)之性。那么堪能性,也就没有必要单独列出,而成为与“因”同义之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在上面 16# 所说:
但“轻安”不是“定”之支分,“轻安”是“定”之前方便。如说“轻安”是“定”之支分,那就成了“定”之性相中包含堪能性,此不应理。

所以我的提问,只是质疑,没有说定的性相。
定里面会有轻安,也会有喜乐,不一定是身乐。如果乐都没有,上二界(色、无色界)的有情都在睡大觉吗?
堪能性只是用来去除昏沉,那还要修那么多干嘛?用正知也能去除了。
发表于 2013-5-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改过自新 于 2013-5-30 20:44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3-5-30 18:42
师兄在上面 16# 所说:
所以我的提问,只是质疑,没有说定的性相。
定里面会有轻安,也会有喜乐,不一定是 ...

师兄,这只是经论里对“堪能”的定义,如果非要用把经论中堪能的意思拓广,那就我们自己认为成什么都可以啊,这还是讨论的范畴吗?您说如果堪能性只是用来对治昏沉,那么我们还修那么多干嘛?难道说我们所修的全部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断除昏沉?所断品的范围难道仅有这么狭窄吗?
发表于 2013-5-30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改过自新 于 2013-5-30 20:42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3-5-30 18:42
师兄在上面 16# 所说:
所以我的提问,只是质疑,没有说定的性相。
定里面会有轻安,也会有喜乐,不一定是 ...

无色界就是没有乐,这应该没有异议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过自新 发表于 2013-5-30 20:41
无色界就是没有乐,这应该没有异议吧!

根据我记得的师父的讲说,说下对此的了解。

如你之前的引用:
《瑜伽师地论瑜伽》“或有缺轻安故,名非定地,谓欲界诸心、心(所)法。彼心、心(所)法,虽复亦有心一境性,然无轻安含润转故,不名为定。”
这说明定必定有轻安,无色界定,也都有。

再者说,要得到定,必定要离下地的贪著,希求上地的静息。要离开下地粗重贪著,必要修毗钵舍那(慧),且得止观双运之后,才能生起上地的定。
修毗钵舍那,必要在定中观察,由观察力得到殊胜轻安乐才算得到。

这些是所有定都需要的。

要是得定没有乐,定中又不能无知地那样睡大觉,岂不是等于睁着眼睛干熬,谁能坚持得住啊。

引用北塔《静虑无色总义》:
虽言‚诸无色定,奢摩他一味性故‛,然意为其主要殊胜,非是无有彼体性之毗钵舍那等。
盖近分定中若无止观双运,则不能超越下地;
根本定中若无止观双运,则不能现法乐住故。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下轻安,以及心堪能性。

如《道次第》中引用无著、安慧的论述:
如无著的《集论》云:
云何轻安?谓止息身心粗重,身心堪能性,除遣一切障碍为业。
身心粗重者,谓其身心,于修善行,无有堪能随所欲转。
能对治此身心轻安者,由离身心二种粗重,则其身心于善事转极有堪能。

安慧释云:
身堪能者,谓于身所作事轻利生起。
心堪能者,谓趣正思惟,令心适悦轻利之因心所有法,由此相应于所缘境无滞运转,故名为心堪能性。
总略应知,若得轻安,于断烦恼起功用欲,如行难行,恒常畏怯身心难转不堪能性皆得遣除,身心最极调柔随转。
又北塔翻译《静虑无色总义》中引用《修次第》云:“云何轻安?身心堪能性,除遣一切障碍为业。”

说明此处轻安的堪能,是特指:除遣一切障碍为业。
就是它能除遣一切的障碍。
一切的障碍,就是对于止恶,没办法,对于修善,你想修,也没办法,因为身心没办法跟着去办,“无有堪能随所欲转”。
除遣了这些障碍之后,比如,得到心轻安了,那么心就能住于善,“由此相应于所缘境无滞运转,故名为心堪能性”。

这样的条件,就是我们断烦恼,得成就的大机会。
如上所说:于断烦恼起功用欲,如行难行,恒常畏怯身心难转不堪能性皆得遣除,身心最极调柔随转。
断烦恼的事情,想干就能去办,弄很长时间,也没什么坚持不住的。

所以说,这里的堪能,不仅仅是去除昏沉、掉举。
由于这样的轻安,在初禅近分定中就得到了,所以修行佛法的人,以此断烦恼证果,而不是去追求二禅以上,因为堪能已经得到,再修上界禅定没什么必要了,不必浪费精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0:00 , Processed in 0.0327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