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集結法藏 :
佛把教法託付給上座大迦攝波尊者後身入涅槃。佛入涅槃前,尊者舍利子與八萬大阿羅漢、尊者目犍連與七萬大阿羅漢、以及佛身邊的一萬八千阿羅漢,因不忍見佛滅度而提前入涅槃。壽命數劫的諸天眾等,擔心佛的教言從此灰飛煙滅,譏嫌許多有能力的比丘隨佛入涅槃而經律論三藏將無人誦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大迦攝波尊者命圓滿比丘召集僧眾集會,圓滿比丘入四禪定後敲擊犍稚,除憍梵波提 外眾僧皆集,去喚他時,一聽到佛涅槃的消息也立即入滅了。大迦攝波尊者告大眾說:“同梵行者,咸皆善聽,說伽他曰:彼隨聖教身已滅,所余應供多涅槃,現在和合眾同心,廣為人天當結集。仁等勿同彼牛主,室利沙宮入圓寂,不應造次般涅槃,宜作眾生利益事。”說此偈後,率諸僧眾赴摩揭陀國,在王舍城畢缽羅岩 由未生怨王供奉事物,於佛入涅槃的次夏安居的後夏時結集世尊教言。結集須五百阿羅漢,而缺一名,為令滿數,大迦攝波觀察阿難當為調伏,於是說:“今此勝眾皆阿羅漢,而汝獨居預流學地,汝宜出去。”“汝親侍佛。雲何破見戒威儀正命者,何成稀有。汝有八罪,今當舉之。”所謂八罪者,頌曰:請及未請倒答夾與水,可舍現相。其一,請度大世主等五百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令佛法可住世七千年減為五千年,也有減少了五百年等說法,不知其所據。《雜事》 中雖說減少教法住世,然未具說時年。其二,若請佛住世,佛有大威神,可住世一劫乃至過於一劫,而未請佛住世。其三,佛有所垂詢,而答非所問。其四,縫佛的金色法衣時本應向虛空拋上令諸天捉持,卻用腳夾住而縫。其五,佛渴須水,本應將缽向天而舉,自有諸天供養甘露,卻去取混水。其六,佛現病痛時,曾說小隨小戒可舍,而未問如何作,令諸僧眾多有異解。其七,為諸女人及在家眾現佛陰藏相。其八,向諸在家眾開現佛的黃金色身,而在家眾作了不宜的事 。以此八事於大眾僧中驅擯阿難。阿難離開去增勝聚落,以村中童子為侍者講經說法。童子入定觀察師心後說:“可依樹下幽閒處,一心當念涅槃宮,師今謹慎務勤修,不久必歸圓寂路。”阿難尊者依增勝童子所說的要義,晝分及初夜或坐或行,淨除心之蓋障,中夜洗足入房左脅而臥兩足相重,頭未及枕證阿羅漢果。於是又重返畢缽羅岩,足成五百阿羅漢數。先于僧中作白 ,次作羯磨 差派任務。初是事的起由,其次是所系及介紹,末則是僧眾集合及是否同意。由於佛曾經把所有講過的戒律都對優波離尊者重說,因而由鄔波離 尊者主持律藏的結集。如經中所載:“‘世尊於何處制第一學處?’‘于波羅痆斯。’‘此為誰說?’‘五苾芻。’‘謂齊整著裙應當學。’說是語已。諸阿羅漢俱以神通力觀察優波離所傳,謂皆同己,‘汝等所傳亦如是否?’‘如是。’爾時摩訶迦攝波作如是念。我已結集世尊所說最初學處。無有違逆。是故當知。此毗奈耶是佛所說。‘世尊何處說第二學處?’‘于婆羅痆斯為五苾芻。’‘謂齊整披三衣應當學。’‘世尊何處說第三學處?’曰:‘于羯蘭鐸迦村為羯蘭鐸迦子蘇陣那苾芻制非梵行他勝罪。’” 如是結集了他勝、僧殘、不定、舍墮、墮、對說悔、眾學法、滅諍法、隨制、隨聽、出家、長淨、辨難、雜事、緣起等。結集完律藏後鄔波離尊者下座。然後由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大迦攝波尊者結集論藏。而大多則說由阿難尊者先出經藏,次則鄔波離尊者出律藏,大迦攝波尊者出論藏 。
第二次結集法藏 :
第二次結集法藏是在佛入涅槃後一百一十年,聖者地底迦將教法付囑聖者黑色前,許多比丘來探望病情,而後就在中印度的憍賞彌住了下來,教授四眾弟子。後廣嚴城 諸比丘以為上座臥病不能得到很好的開示,於是漸不復來。而後又宣稱非法的十事是法、是律、是佛所說。為破除此非法十事,諸阿羅漢集會。在七百阿羅漢尚缺一人時,聖者曲安 被天勸請到來,足成七百阿羅漢數。如經所言:“住在波吒離子城,持律沙門多聞者,於中有人來至此,佇立門首名曲安。”七百阿羅漢集于廣嚴城婆利迦圓,有說由法王阿恕迦 護持,而多羅那他 所著《印度佛教史》中說由離車族的國王能樂為施主 ,共商破除十事非法而作長淨,被後世稱為第二次結集。其實唯為破除違背戒律的一些行為而已。頌曰:高聲隨喜掘地酒及鹽,道及二指搖坐具金銀。破此十事非法兒長淨,智者許為二次集聖教。非法十事,其一,有比以為高聲合掌共許則罪墮可淨;其二,諸非法的行為若有他人隨喜則淨;其三,世所共行故諸比丘掘地無罪;其四,因身體有病而飲酒無罪;其五,用鹽與時食和合,午後可食無罪;其六,無須走出一由旬,只須一驛半驛即可複食;其七,不須作餘食法,日影過中二指仍可進食;其八,以乳和酪攪拌,午後可飲無罪;其九,作新坐具不須以舊坐具一搩手的長度重貼;其十,令諸未受具戒者頭上置一小座,上安一缽,此中所置金銀可取,不犯觸金銀戒。如是第二次結集法藏所破除的十事非法在《雜事》之末有明文列出,是其出處,可以參看。
第三次法藏的結集:
第三次結集發生的條件有不同的二說,一是由於法王阿恕迦的去世;二則依諸阿羅漢的說法,是因為眾僧以俗語、雜語、鬼語等誦戒,各著已辭,而依次將諸典藉相合,形成了雅語經藏等十八種。如此諸智者有不同的說法,然究其來源,則是《調伏光明》。此中:“初為根本說一切有一部,由此衍生余三根本部,許由此四部出生十八部。故曰說一切有如同根本,以雅語詮說名言;餘部則非,以俗語、雜語、鬼語而誦詮說名言。即昔唯有說一切有一部,佛涅槃後,由此部出生他部,以此部為眾部之本,故名根本說一切有部。”
一、根本說一切有部。釋其名義,就是說此部為出生一切他部的根本,而以三世的一切都為實物有,故得名根本說一切有。其學統承繼於被佛授記為“尊重學處第一”的羅睺羅賢。僧伽梨 為二十五條至九條,繪有蓮花、青蓮、法輪或寶等僧人的標識。也有說非寶而是樹葉之相。誦戒經時以雅語誦,授取食物時手向上,除夜分余時睡眠時,須與空地有九肘半間隔。部派分化形成根本總部、飲光部、化地或護地部、紅衣部、分別說部等七部。調伏天的《部派差別略示》中:“本總及飲光,化地及法護,多聞紅衣學,及分別說部,是說一切有。”
二、大眾部。其得名,以是大迦攝波等大部分僧眾所集,故名大眾部。其師承為婆羅門種出家被佛稱讚為“頭陀第一”的大迦攝波尊者。僧伽梨為二十三條至七條,以吉祥結或海螺為標識。誦戒時用俗語。授取時用器具。除夜余眠時可以縵隔。部派差別有東山住部、西山住部、雪山住部、說出世部、說假部等五部。調伏天:“東西及雪山,說出世間部,及與說假部,五部為大眾。”
三、上座部。其名由諸上座是聖者種姓而得。師承為極上種出家的被佛稱為“調伏邊鄙第一”的大迦旃延,其種姓為寶藏婆羅門種。僧伽梨為二十一條至五條。以索及迦花為標識。誦戒時以鬼語。授取時須放置。除夜余眠時可以繩隔。部派分出住能勝苑部、住無畏山部、住大精舍部。調伏天說:“住能勝苑無畏山,及大精舍上座部。”
四、正量部。以多數眾所尊重的阿闍梨,其隨學者稱正量部。導師是平民種姓出家的被佛贊為“執律第一”的鄔波離尊者。僧伽梨為二十一至五條。以吉祥結為標識。也有人說正量部與上座部僧伽梨與標識相同。授取時作奪取法。除夜余眠時,受具足戒者與未受具者間以圖畫相隔即可。部派分出雞胤部、守護部、犢子部。調伏天:“雞胤山守護、及與犢子部,是正量三部。”
如此共計十八部,有些是以所住地得名,有些是以所宗得名,有些以師承得名。如調伏天所說:“地域師差別,不同有十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