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菩薩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印度菩提迦耶大覺塔正門左側牆壁上的多羅菩薩聖像。
多羅菩薩(梵語:Tārā,意為「眼」、「妙目睛」、「瞳子」、「極度」、「救度」、「星辰」;藏語:སྒྲོལ་མ།,Drolma,意為「救度」),又譯為多羅母、多羅佛母、度母、救度佛母。佛教認為多羅菩薩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女性菩薩,因此,有時教佛經論又作多羅觀自在菩薩、多羅觀音。
詞源
多羅菩薩是漢語傳統譯詞,是在唐、宋時代,由梵語直接音譯成漢語,由於梵語「Tārā」含有多種意思,在翻譯上符合漢傳佛教「五種不翻」之一的規則,所以直接音譯「多羅(菩薩)」,而沒有採用意譯,包括玄奘大師、不空大師、法賢大師等都是翻成「多羅菩薩」。 現在日本、韓國、越南佛教界仍延用此譯詞;但華人文化圈因受藏傳佛教的佛典藏文影響,也有不採用此譯詞,而採用「度母」或「救度佛母」。 有人以為漢譯的多羅菩薩一詞當中,用「菩薩」位格來作稱謂,是漢傳獨有情況;其實在《藏文大藏經》中,也有用「菩薩」位格來作「度母」稱謂的例子。 歷史多羅菩薩的信仰在古印度時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從那爛陀大學遺跡所出土的佛菩薩像中,有很多就是多羅菩薩像,現在的菩提伽耶大覺塔上,還是保留雕刻的多羅菩薩像。[1][2]在漢傳佛教中,多羅菩薩被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其中一尊,是從觀世音菩薩目光所化現的女性菩薩,而稱作「多羅觀自在菩薩」、「多羅觀音」,或稱作「多羅菩薩」。在藏傳佛教中則認為是觀世音菩薩悲淚所化現的女性菩薩,而稱作「多羅母」、「多羅佛母」、「度母」、「救度佛母」。在藏傳佛教所有教派,都對於多羅菩薩極為崇信,不管是阿底峽尊者傳入的噶當派,或是其他教派都是相同。 經典度母的經典、儀軌經(續典)至少有:《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授記品、曼荼羅品、畫像品、第二畫像品》、《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佛說聖多羅菩薩經》、《讚揚聖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聖多羅菩薩救濟八難經》、《聖多羅菩薩自誓願陀羅尼》等等非常多的由梵文翻譯成漢文、藏文的經典、儀軌經(續典)。 按照〈多羅菩薩法門〉一文中的說明:『在唐朝時,不空三藏及沙門釋通智,翻譯了多羅菩薩的相關經典數部。我們從現在大藏經的經典中,雖然沒有明顯看到唐朝玄奘三藏翻譯多羅菩薩的經典,但我們亦可以從沙門釋通智翻譯的《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後面附註的記載中,看到沙門釋通智曾經於玄奘三藏法師處,學習相關的法印,可見玄奘三藏法師也是知道,並且應該也深解多羅菩薩法門。宋、元之時,如法賢大師等人,從印度或西藏翻譯出多羅菩薩的相關經典,這些在《大正藏》都有收錄。現今還有不少翻譯者,陸續從藏傳佛教的藏文經續中,翻譯度母經續為中文,也包括了藏傳上師對度母的開示等等。』可見漢地多羅菩薩法門傳譯、遷流的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