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大乘八關齋戒網上資料彙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瑪敦珠寧波 于 2012-3-3 19:41 编辑

大寶法王噶瑪巴「八關齋戒」「大乘還淨律儀」開示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時間:2009年12月26日



上午6:00, 法王噶瑪巴陞座主法,傳授「大乘還淨律儀」(「八關齋戒」)前開示

持守「八關齋戒」「大乘還淨律儀」具備各種殊勝之利益:



1. 持戒之利益:

若有一人,具備信心,以超過恆河沙數之財食供養,其福德不上不若持守「大乘還淨律儀」一日夜者,可見利益之大。



2. 自性之利益:

持戒之後,不會受龍、天、魔、人之傷害。受戒之後,成天人供養的對象,天人會對具戒之人讚嘆。



3. 容易持守之利益:

只需持守一晝夜,十分容易;出家眾本來就持守這八項戒律,但在持守「八關齋戒」期間,可以特別謹慎的持守,更具利益。



4. 短暫與長久兩種之利益:

可以得到暫時的天人善道利益,及永遠的解脫涅槃利益。



5. 善行增廣之利益:

八關齋戒期間,做任何善行利益皆多倍增廣。



6. 任何善願、皆會成辦之利益:

過去迦葉佛時,有一人,僅持守八關齋戒其中之一,即以此福德之力,在釋牟尼佛住世時,一生成就。



7. 投生善道:

成天、人善的所依,即投生到天、人道。



8. 投生彌勒淨土:

彌陀菩薩亦言,未來我成佛時,於佛陀正法具信而行持「八關齋戒」者,將投生於我淨土。



(法王傳授「大乘還淨律儀」(八關齋戒),帶領大眾唸誦三次「受戒文」(右膝著地,跪著唸誦):



「常住十方一切佛菩薩:祈怙念!猶如過去之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如神駒、大象,所作已作、方作、當作,放下包袱,即證自本性,斷盡諸有結。具清淨語、善解 脫心、善解脫慧。彼等為一切有情之利故,為饒益故,為渡脫故、為除憂病故,為免饑饉故,為圓滿一切趨菩提之法故,為證無上正等正覺故,決定領受齋戒。如 是,我名……當下受持,乃至明晨旭日未生之際,決定受此齋戒。」



發願受此者,今天直到明天天未亮前,需行持以下八項戒律:

1. 不殺;

2. 不盜;

3. 不淫;

4. 不飲酒;

5. 不妄語:特別包括「不作上人語」,即未成就而說己成就;

6. 不坐臥高廣大床:以不超過一手肘高為準,住旅館則無妨,但有所選擇時應選低者;

7. 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

8. 不過香花鬘塗香:不能為令已莊嚴、打扮而裝飾。不往聽歌舞觀伎:不可放逸而做



(唸誦「持戒清淨咒」)



第27屆噶舉大祈願法會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時間:2009年01月10日



上午6:00,法王噶瑪巴陞座主法,傳授漢傳稱「八關齋戒」的「大乘布薩戒」,帶領大眾發願「為了利益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都能證得圓滿的佛果,所 以我們要受持大乘布薩戒,到明天天未亮之前,我們要好好持守」,接著大眾跟隨法王以藏文唸誦戒文三次:「願十方一切佛菩薩鑑知我,願上師您鑑知我,如同過 去諸如來,所做已做者、所做皆辦者、具大承擔者、自力圓滿者、完全出離輪迴者、解脫者、善解脫智慧者,如同他們一般,為瞭解脫一切眾生,為幫助一切眾生遠 離饑饉、遠離疾病,證得菩提分法,證得無上正等覺佛的果位,而行持大乘布薩律儀,直至明天天未亮之前,我(念自已名字)願好好持守大乘布薩律儀」,如是三 次,再誦唸咒語三次,之後法王問「得戒否?」,大眾答「善哉!(表示得戒)」,最後法王提醒「要思維已得戒,並心生歡喜」。



接著法王針對「八關齋戒」作開示,我們要以清淨心持守「大乘布薩律儀」,以斷除身語的罪障,所謂「八關齋戒」,包括不殺、不盜、不淫(具清淨梵行)、不妄語、不飲酒、不臥高廣大床、過午不食、不塗香插花歌舞觀劇八項。



要斷除的學處又分為三類:

一是「屍羅」律儀(即戒),包括不噁心故意行殺、盜、淫、妄四者;

二是不放逸律儀,指不飲酒,容易引起問題;

三是「淨戒」律儀,包括不坐臥高廣大床,過午不食,不塗香插花、歌舞觀劇三者。



不坐臥高廣大床,是指不得坐臥珍寶莊嚴、高過一手肘高的床(但法王說,一般 住旅館只有一張床,所以是沒關係的);不塗香花鬘,是指除了平常穿的服飾外,不可多做裝飾、穿載珠寶等;塗香則除非生病,避免散發令人不悅之氣味,除此之 外不得擦香水;不歌舞觀劇,是指除了讚頌佛菩提或和修持有關的歌詠之外,不得歌舞;過午不食,法王說可以喝果汁,但不可喝粥類要咀嚼的食物。


大宝法王:八关斋戒(大乘布萨)的利益
时间:2007年12月23日
地点:印度 菩提迦耶
    首先讲授八关斋戒(大乘布萨)的整体利益和个别利益。这些利益又可分为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利益。
    根据经典,在五浊恶世,即使只持守大乘布萨戒中的一戒,功德利益也远胜于供养成千上万的佛。持守一次布萨的功德等如虚空,福乐之果绵绵不绝。
    就地点而言,我们需要累积极大的福德才能前往现喜、极乐之类的净土,但我们在这不净世界受持大乘八关斋戒的功德,远胜于在净土修持布施等的功德。
    持守八关斋戒的利益源于持戒的本质。持戒的本质使我们不受人、天、魔的侵害,得天人守护,令世间一切鬼神、天龙、邪魔等远离。所以,持布萨等于守护自己。许多经典中都提到,布萨是守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此外,持戒时,持戒者所作的一切善行,利益更大,善业更广。若没有持戒,外在善行及修诵就没有绝对的利益。持戒时,持戒者的祈愿容易成就。持戒也是成就人天的所依,能得天人善身果位。
    在功德方面,八关斋戒是戒中最容易实行、最方便的。许多戒律,持守时须要保持专注,不能散乱,否则功德会减损。持守八关斋戒时,即使心有散乱,持戒者仍然能得到极大的功德利益。此外,八关斋戒的戒条较少,且时间较短(从受戒开始直到第二天日出), 易于持守。对初学者而言,这真是利大易行的方便法门。
    布萨或八关斋戒共有八大戒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睡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不涂香及歌舞作乐。
    持守八戒的功德分别是:不杀生,得无病长寿;不偷盗,生生世世皆得福乐;不邪淫,来世庄严相好;不妄语,他人愿听从及敬重;不饮酒,令正知正念升起;不睡高广大床,受他人敬重、顶礼,具身分地位;不非时食,来世饮食丰盛无匮;不涂香,来世身有香气令人欢喜;不歌舞作乐使身心易于受摄,易得闻佛法。
    雪域祖师勤守如此殊胜善法的德行,让我们今天能聚集在圣地一起做大祈愿,这真是稀有难得!领受布萨戒律时,我们应当思惟持戒的功德利益,欢喜地领受,然后欢喜地持守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關齋戒儀軌》
(聖十一面觀音斷食儀軌)講授

傳講上師: 喇嘛 策旺講授
張福成 居士 口譯

今天就『八關齋戒』的內容作一個解釋,所要講述的內容包括哪些呢?包括『八關齋戒』的歷史、觀世音菩薩身相的解釋、傳承上師的傳記、『八關齋戒』應當守護的項目、戒條的本質、守護戒律的利益,不守護戒律的過失……這些要點都應當詳細來了解!原因何在呢?如果不了解這些要點的話,就不能產生信心,也對教法沒有渴求之心。所以應當事先對這些要點加以了解。

就『八關齋戒』的實修言,須在兩天兩夜之中守護戒律,又復斷食、禁語,因此有一點不方便;所以,許多人這樣想:『這個法很辛苦,很困難』。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的話,可能會造成修法的力量跟信心的衰損,有此危險存在。是故,如果在沒有了解此教法前,就請求這個教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應當在了解此教法之後,再請求這個教法。就此教法而言,跟其他的法不一樣,非常殊勝!因此,即使是有點困難、束縛,也當令修法的力量跟虔誠之心不要衰損才好。

在了解此教法的歷史後,修此法時,不管肚子怎麼餓、怎麼辛苦,心裡面都有喜悅和快樂。想著:『得此人身寶,有幸能見到、進入十一面觀音的壇城之中,來守護清淨戒條,雖然是有些困難、束縛不便,仍然感覺非常喜悅、快樂!』不僅如此,就自己與一切眾生而言,因於修此法的辛勤,積聚了三世的善根,迴向給遍滿虛空的眾生,都能夠因於此善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此迴向時,能對輪迴產生憂戚之心、對教法產生定解之心、對眾生產生慈悲之心,這些力量都會自然產生。所以,如果沒有思惟這些利益,修法時只想到這個法很束縛、很勞累的話,那麼不要說產生利益,令所作徒然亦殊為可惜。

有此觀念後,『心入法,法入道』(心能趨入教法之中,教法能趨入正道之中)
。如果所修趨入『正道』,那附帶會想到『暇滿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及業力因果』四種轉心法。為什麼呢?因為人身『暇滿難得』的思惟,能夠使人身寶不要浪費掉;以『死亡無常』的思惟,能在正法的實修上不會懶惰;以『輪迴過患』的思惟,能夠斷除惡業的造作;以『業力因果』的思惟,能清處了解取捨的要點。

有此了解後,今天已得殊勝人身寶,如果死亡降臨,不能從輪迴的泥淖脫離的話,我們所追求的佛果就無法獲得。所以首要在實修佛法,而這又當先了解如何作實修。就實修佛法言,如理實修很重要;所以,知道實修的方式比實修本身更緊要。如何如理實修佛法呢?首先應先了解『三勝行』:首先,應以方便法門來攝受善根,這就是『前行』──發『菩提心』。中間,應使善根不會被外緣所摧毀,這就是『正行』──無所緣取。最後,應使善根不斷增長,這就是『結行』──普皆迴向。

【求受戒律的動機】

在『八關齋戒』求取戒律時,不要出於『救度怖畏』及『渴求之心』來求取戒律。應當以『菩提心』來求取戒律,應當以『大乘道』的動機來求取戒律。

什麼是『救度怖畏』及『渴求之心』來求取戒律呢?首先,希望自己能遠離三惡道的痛苦、能遠離國王刑罰的責罰、或者遠離魔鬼邪祟的傷害(這種情形好像是做錯了事,希望得到赦免,把它掩蓋起來),而來求取戒律;這就是『救度怖畏』的動機。什麼是『渴求之心』的動機呢?在取得了戒律之後,心裡想著我是出家人,有了戒律,冀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高的地位、或因此得到衣食、錢財、世俗的名聲、或是渴求來世能往生人天善道;這些都是出於『渴求之心』來求取戒律。

今天我們來接受這個戒律,既不是出於『救度怖畏』的動機,也不是出於『渴求之心』的動機,那應以什麼為動機呢?我們應當具足什麼樣子的想法?就『三士道』的動機而言,不要有追求自己得到解脫的動機。譬如前面提到的『救度怖畏』的動機、『渴求之心』的動機,都當去除,心中應存想『上士』的動機。『上士』的動機是如何呢?如果自己希望得到究竟的止息;這時要想到『三界』的一切眾生,沒有作過我們的父母的眾生,並不存在,希望這一切眾生都能証得究竟安樂的佛果。這是『大乘道』的動機,或者是『上士』的『菩提心』。我們應當以這種動機來求取戒律,而不是以『救度怖畏』及『渴求之心』來求取戒律。

前面是講述『上士』的動機。其次,『中士』的動機是什麼呢?自己能夠脫離輪迴、離開三惡道,從現在開始停止造做不善業後,得到止息的菩提涅槃(止息的涅槃果位)。這是『聲聞』、『獨覺』的想法──這是『中士』的想法。

第三種是『下士』的想法──冀望遠離三惡道的痛苦,得享天人安樂的果報。這必是『下士』的發心,毫無疑問,這種想法不能離開輪迴痛苦。

今天我們來受『八關齋戒』求取戒律的時候,應當像前面講的,以『大乘』的發『菩提心』來求取戒律,同時亦基於『出離之心』。在『大乘』的實修之中,應有堅固的出離之心為基礎。於此要思惟投生在天道、人道也好,投生在三惡道也好,不管投生在何處,都沒有絲毫安樂可言。但是作為我等父母的一切眾生,現在所走入的卻是顛倒的道路,正在暈頭轉向。雖然想要避免痛苦,卻不知道如何去除痛苦的原因;希望得到快樂,卻不知道快樂的原因何在。好像瞎子走在曠野之中,不知所從,像這樣的眾生多麼可悲。心中思惟這些遍滿虛空的眾生,能遠離輪迴,得到究竟安樂的佛果,該有多好。為此之故,我們應當趨入上師、三寶的教法之中,來實修、受持十一面觀音的『八關齋戒』。之後,能安置如父母般的輪迴眾生,証得究竟安樂的佛果。要有這種『上士』的『菩提心』,或者是『大乘道』的『菩提心』。基於這個想法、這個動機,一方面念誦詞句,一方面思惟其含意。在心沒有調整、改變過來之前,不斷不斷的來念誦、來思惟,來改變我們的心。捨棄『救度怖畏』的動機、『渴求之心』的動機、得到『聲聞』、『獨覺』、天人快樂果報這些動機;以思惟利益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為首要動機。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接下來是形象的介紹。觀世音菩薩是集攝一切諸佛之慈悲所示顯的形象。手持蓮花的聖者,隨順一切眾生而顯示形象。因此所化顯的形象及利益眾生的情形,即使是大菩薩也無法講說清處。因為所化顯的形象不可思議,能順著遍滿虛空的眾生,順著每一個眾生能了解的程度,示顯一個個的化身。有時候示顯佛的形象、有時候示顯聲聞、獨覺的形象、有時候示顯梵天的形象、有時候化成大自在天的形象、或是化成婆羅門的形象、或者化成善知識來講述教法……。

觀世音菩薩曾在阿彌陀佛為主的十方一切諸佛之前立下誓願:將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的痛苦除去,在自己証得菩提之前,利益一切眾生,否則自己不進入涅槃。如果自己捨棄眾生証悟涅槃的話,頭要裂開,碎成十片,身體要碎成千片。在佛前立下這樣的誓言,之後就在六道之中,廣大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經過很長久的時間之後,觀世音菩薩心裡想著:輪迴應當已經化成空了,再也沒有輪迴的眾生存在了吧。於是祂在布達拉(普陀)山山頂之上,一共觀了三次輪迴,發現輪迴的眾生仍然跟以前一樣,這時祂心裡想自己還是進入止息涅槃比較好。因為以前在十方諸佛之前曾立下願望之故,所以瞬間祂的頭碎成了十片,身體碎成千片。

此時阿彌陀佛現身,親手整理碎片,將頭的碎片化成十個頭。化成千瓣蓮花一般的千個身體碎片,經阿彌陀佛加持後,變成千手千眼。其中,千手表一千轉輪聖王,千眼表賢劫千佛。(千手可化成千尊轉輪聖王,千眼化成賢劫千佛。)以此更加廣大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產生的功德無量無邊,這些功德不能言說,也講說不完。阿彌陀佛則安置在十個頭之上,變成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講述不完,今天講的是形象、外形這個部份。)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身體白裡透紅,十一面。根本的手有十隻,是『法身』的手。分支的手有三十八隻,是『報身』的手。再分支的手一千零二隻,是『化身』的手。身上各種天衣跟珍珠、瓔珞為嚴飾,鹿皮繫在左肩之上,下裳著裙子,站在蓮花之上。就臉部而言,最下面根本的臉有三個,表『法身』的臉,是『止息』的形象、白色。上面三個臉,黃色,『報身』的臉,表『增廣』。其上兩個臉是『懷柔』的臉,紅色。再上,兩個臉,『化身』的臉,藍色,表『威猛、忿怒』,有三個眼睛。

在十個臉之上有一個紅色的臉,具有頂髻,這是怙主阿彌陀佛。前面提到『法身』的手有十隻,此十隻最根本的手,首二手合掌當胸。次二手,右持念珠,左持白蓮花。次二手,右持法輪,左持淨水瓶(小的這個淨水瓶)。次二手,右作勝施印,左持珍寶。次二手,右持佛像(化身佛),左持弓箭。

其次是『報身』的三十八隻手。此三十八手都拿化身佛像,右邊手中復有持物譬如珍寶、繩索、刀、劍……;左邊的手也都拿化身佛像,手中持物譬如黃色蓮花、刀、劍或者傘……等等。

再者,再分支『化身』的手一千零二隻,都作『勝施印』,代表會化成一千零二位轉輪聖王,來廣大利益眾生。每一隻手中間都有一個眼睛,代表會化成賢劫的一千零二尊佛,每一尊佛都是勝化身,將示現十二相成道來廣大利益眾生。

前面提到觀世音菩薩身白色,表不沾染一切染垢──煩惱的染垢、障礙的染垢。其次,身紅色表擔念之心,時刻思惟利益眾生,經常不捨眾生。兩足站立,代表立刻、迅速利益眾生。十一面代表超越了十一地。十一地叫『普光地』,已超越十一地來利益眾生。其次,根本的手(『法身』的手)有十隻,表登入十地之後立刻就要趨入佛地。三十八隻手(『報身』的手),代表能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最後『化身』的手一千零二隻,代表能思惟、了知遍滿虛空的一切眾生。

此外,珍珠、瓔珞……等嚴飾,代表不捨不貪(既不捨棄,也沒有貪念之心)。左肩所披鹿皮,代表悲心甚為柔和、甚為調伏。其次,所穿的裙子,表教法甚為希有。這是形象的介紹。(註:菩薩形象亦有作八主要臂,餘九百九十二手咸作勝施印者)

【備註】本次『八關齋戒』之觀音本尊,係十一面千手之形象。其十一面分別為:最下層:中間白色、右面綠色、左面紅色。其上層:中間綠色、右面紅色、左面白色。再上層:中間紅色、右面白色、左面綠色。上述皆為『寂靜相』。再上層為一忿怒面,具三眼、獠牙,其色黑。此面之上為一『寂靜面』,具有『頂髻』,其色紅,是為怙主阿彌陀佛。

千手之中有『八主要臂』,其首對合掌當胸,其次三隻右臂分別是:持唸珠、作『勝施印』、持法輪。三隻左臂分別是:持蓮花、持淨瓶、持弓箭。其餘九百九十二手都作『勝施印』。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法、傳承的來源】

此觀世音菩薩的教法從何而來呢?觀世音菩薩的實修法門,在『經教』之中存在,在『密咒』之中也存在;在『教言傳承』之中存在,在『伏藏傳承』中也存在,各種類型非常之多。今天所講的是屬於『四部密續』之中的教法。『四部密續』是『事續』、『行續』、『瑜珈續』、『無上瑜珈續』。今天這個教法是屬於『事續』的教法。『事續』有出世間三部,此教法屬於『蓮花部』

這個傳承從何而來呢?這是十一面觀音親自所預言所授記的──烏金國國王因陀羅菩提的女兒,至尊度母和金剛亥母的化身,名字叫吉祥比丘尼,由她所傳承下來的教法。之後傳給弟子達哇旋努,再傳弟子耶謝桑波,之後傳到尼泊爾的許多成就者,歷代相傳的有達哇堅贊……不斷的傳承下來。弟子非常的多,一直到現在,中間都沒有中斷過,像珍珠般的項鍊一樣持續不斷。


【〝受戒文〞的涵意】

今此『八關齋戒』就戒律言,在『小乘』的戒律中也存在,稱為『具誓的戒律』。但以『大乘』發『菩提心』來求取戒律呢,就算是『菩薩戒』中的『攝律儀戒』。在這個戒律中,同時要以『生起次第』來觀修觀世音菩薩,因此就成為『密咒乘』的戒律。這時候應當思惟:以前諸佛菩薩如何實修,如何守護戒律,我們也不違背、不逾越這個戒律,來作實修。

受戒律時要念誦〝受戒文〞(右膝著地,跪著念誦):『常住十方一切佛菩薩:祈怙念!猶如過去之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如神駒、大象,所作已作、方作、當作,放下包袱,即証自本性,斷盡諸有結。具清淨語、善解脫心、善解脫慧。彼等為一切有情之利故,為饒益故,為渡脫故、為除憂病故,為免饑饉故,為圓滿一切趨菩提之法故,為証無上正等正覺故,決定領受齋戒。如是,我名……當下受持,乃至明晨旭日未生之際,決定受此齋戒。』念誦三次,來求取戒律。(註:法本22至23頁)(受戒文解釋如下)

『常住十方一切佛菩薩:祈怙念!
猶如過去之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

佛的名號叫『善逝』,是指善趨入一切諸法實相,故稱『善逝』。其次『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如來』的意思,是能趨入一切諸法實相;『阿羅漢』的意思是『出有壞』,就是能夠破除『四魔』;清淨與成就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指心中的覺悟寬廣無邊。

『如神駒、大象』

其次,『如神駒』(亦譯天馬):天馬是指『轉輪聖王』的坐騎。當『轉輪聖王』在爭戰時,天馬能捨棄自己的性命來保護『轉輪聖王』戰勝而不受傷害。一切如來也是,守護一切眾生、安置眾生,証得佛果,猶如天馬守護『轉輪聖王』一樣。其次,『如大象』:大象能揹負一切重擔,具足最大的力量。這裡指能揹負遍滿虛空的眾生,廣大的來利益眾生,所以像大象一樣。

『所作已作、方作、當作,放下包袱,即証自本性,斷盡諸有結』

其次,『所作已作、方作、當作』;『已作』的意思,是利益自己之事都已作完了。『方作、當作』,正在作、正要作的是指廣大的利益眾生之事。『放下包袱』是指輪迴中的業力、煩惱都已經去除了,所以再沒有重擔。『即証自本性』是指証得涅槃。其次,『斷盡諸有結』是指墮入輪迴繫縛的業力、煩惱都已斷除了。

『具清淨語、善解脫心、善解脫慧』

其次,『具清淨語』就是純正的語言。是指講話在初、中、後三個階段,純粹都是開示教法。然後,『善解脫心』(舊譯:意業盡解脫)指『三界』六道輪迴的束縛能斷除掉。再者,『善解脫慧』(舊譯:解脫知見)代表具足五種智慧的知見。

『彼等為一切有情之利故,為饒益故,為渡脫故、為除憂病故,
為免饑饉故,為圓滿一切趨菩提之法故,為証無上正等正覺故』

其次,『彼等為一切有情之利故』,是指為利益眾生之故,捨棄自己利益的念頭。『為饒益故』是指使眾生得到『善趣』。『為渡脫故』是指使眾生具足決定的善、確定的善。其次,『為除憂病故』是指去除眾生的瞋恨之心。『為免饑饉故』是指去除眾生的小氣之心。然後呢,使眾生能具足菩提分的一切諸法都圓滿具足,因此之故,其結果就能証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決定領受齋戒』

『齋戒』中文以前翻作『布薩』(布薩的儀軌),西藏話叫做〝梭炯〞。蓮花生大士、釋迦牟尼佛都說過一樣的話,〝梭〞是恢復的意思,〝炯〞是清淨的意思,〝梭炯〞是恢復而清淨的意思。『決定領受齋戒』是指使一切善根都能夠恢復,使罪障、惡業都能夠逐漸的清淨、去除。

前面所說『布薩』(『八關齋戒』)這個儀軌,心裡面想著〝恢復善〞跟〝清淨罪〞這樣的內容──『復』跟『淨』這兩個意思。這樣思惟其意思之後呢,我們來取得『八關齋戒』的戒律。念這個受戒文(頌文)時,以前諸佛菩薩如何來求取『八關齋戒』,我們也如何來求取;他們如何來守護,我們也如何來守護。這時候要想著前面所講的這些內容,也就是好像神駒一樣、好像大象一樣、已經作了、正要作的、放下包袱、証自本性、離開一切業力輪迴、使眾生沒有疾病、沒有饑荒……等等這些內容。為了這個目標,而不是為了自己,來求受這個戒律。從現在開始到明天太陽出來之前,我誓防護八戒(八個戒律),使它不要衰損,以這樣的想法來念誦受戒文(受戒文就是前面所講的)。念完之後,就念『我名字叫做(某某某),當下受持,乃至明晨旭日未昇之際,決定受此齋戒』這裡,念誦三次。

【『八關齋戒』戒條的解釋】

接下來是『八關齋戒』八戒的解釋。八戒是屬於『時間戒』,它不是恆常的,因為只有一天,所以叫做『時間戒』。戒律有很多種,這是屬於時間的戒律,稱為『時戒』。就八戒而言,有『根本戒』四條、『不放逸戒』一條及『禁戒的戒律』三條,分成這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根本戒律』──因為這是平常都要守護的,是四條。

首先,四個根本的戒律──因為這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戒律』。四個『根本戒律』的第一條是『不殺生』,戒除殺生。這裡並不是指說殺人才算殺生,甚至連一隻小蝨子(身上的這個蝨子)一個小小的生命呢,也不應殺死。如果是殺死這個小小的生命呢,也算是這個戒律的衰損,這是第一條。

其次,『斷除偷盜』。這是指對別人的物品,沒有經過他的允許而取得。這是指不管大大小小的物品,甚至一針一線也不能沒有對方的允許而取得,這是第二條。

第三條,『不非梵行』(不淫)。這不單單指男女出於邪淫心而有交好的行為;在『八關齋戒』時,連貪戀之心也不應當存在。

第四條,『不說妄語』。是指不僅不能講述:譬如說,沒有『地、道的功德』,說擁有『地、道的功德』。甚至連開玩笑的時候,也不應講,這屬上品妄語。

第二類型是『不放逸的分支』。這裡是指『飲酒』,因為會造成我們的心分散、放逸之故呢,所以酒是應當要斷除的。因為酒醉之後不能夠了解取捨,導致戒律的衰損,而會造作十惡業。在『八關齋戒』所斷除的飲酒,不單單指由米麥所釀成的酒,酒粉也是不可以的。(酒粉──梵音作迷隸耶。浸入水中即可當酒飲用的細粉末)。此外,蔥、蒜等等這一些食物,也是不可以吃的。

第三類型是『禁戒的戒律』。所謂『禁戒』是指〝禁止〞和〝應當要作〞的部份這兩項。『禁戒』這兩個字,〝禁〞是〝禁止〞的部份,〝戒〞是〝具有戒律〞,應當要做到的部份。先當了解在取得了戒律之後呢,我們的身體就是『戒所依』(戒律所依附之處),就跟以前沒有得到戒律的時候不一樣。所以,首先要斷除居士的行為。之後呢,要按照這個戒律來做。一如十方佛子他們守護戒律時所做的行為,我們就應當去做,所以叫『禁戒行』。

什麼樣的『禁戒行』呢?首先,身的三種裝飾應先去除。譬如說:一者,身上塗抹香水。二者,身上著花環、項鍊……等等。三者,身體擦的各種裝飾,如胭脂等等,這些都是應當要去除掉的。

其次,〝舞蹈〞所屬的三個分支,是指:一、以貪念之心,手足舞動(晃動)。二、說各種話,講述各種言語。三、彈琴、琵琶……等各種樂器及唱歌。這是身體的三個分支應去除。

再其次,『非時食』。『非時』──不是這個時間,指中午。過了中午之後呢,即使是饑餓,也不能為了饑餓的緣故,吃食水果等……都不能享用。

此外,高過一個手肘的座位,也不能坐。還有,我們凡夫之故,不能用綾羅綢緞的衣服、或是虎皮、豹皮的座墊。

這是『八關齋戒』『禁戒』的三個分支(〝禁止〞跟〝戒律〞的三個分支)。就是前面講的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坐在高的位子上、老虎豹皮的墊子不能使用,是第一個分支。第二個,前面所講的不著珍珠、花香塗鬘……等各種裝飾。第三個,是指言語、身體的跳舞、唱歌……合在一起算是一個分支。一共是三個分支,『禁戒』的三個分支都包括在裡面。這些內容受戒時會念:『不殺生、不偷盜、不行非梵行……』等等,一直念到『……苦擾此世間,願渡三有海』(法本23至24頁)都是『八關齋戒』的戒律。這要念三次。

接著念誦咒語。(參閱法本24頁)
這個咒語是《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真言品》裡所出來的精華。這個咒語是使我們的戒律能夠圓滿。念誦此咒的利益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的戒律在我們心中能夠誕生,使我們守護戒律能夠守到最後,徹底究竟。以前的戒律衰損能夠恢復,未來戒律也不會衰損,有無量無邊的利益。這個清淨戒律的陀羅尼要念七遍。

接下來是祈願文:『戒之律儀無過失,戒律完全淨持守,無憍舉心持戒故,願圓持戒波羅蜜』。這是慈氏彌勒的話,因為祂以前立下願望:日三次,夜三次,念誦這個祈願文,因此累積了多生多劫的福報。所以我們也念誦這個祈願文。

以上是就戒律作一個簡介,並不是詳盡的講述。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守護戒律的功德利益】

我們能夠受持一次的『八關齋戒』,以修此法的善緣,不會墮入到三惡道之中,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立下的誓言。

『八關齋戒』兩天算做〝一分〞,如果能夠受持〝八分〞的話(就是八次,每次都是兩天),死亡之後,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受持一次(一天一夜),絕對不會墮入到三惡道之中,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所立下的誓言。如果受持〝八分〞之後,沒有往生西方,觀世音菩薩說那祂不會成就佛果;但是,如果有『懷疑之心』除外。所謂『懷疑之心』就是說修完法之後,還懷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有此疑心,於所修懷疑,那當然非常困難。

在一部經典裡,舍利子問佛:『如果有一個眾生一生作布施,另一人受持『八關齋戒』,誰的功德比較廣大呢?』釋迦牟尼佛說:『一個人行「八正道」的話,不能夠跟受「八關齋戒」的福德相比。不僅如此,即使南瞻部洲所有眾生於活命時以金剛鑽石、珍珠、珊瑚廣大的來作布施,也不能跟一個眾生受持「八關齋戒」的福報相提並論。』

佛說把恆河等五大河流,用一個個小瓶裝填,到底要用多少個瓶子才能裝滿,可以算得出來。但是受『八關齋戒』的福德,怎麼樣也衡量不完,算不清處。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得到這個身體,輪迴之中我們曾得到身體非常多次,但為了愛護自己身體之故,造作了殺、盜、淫、妄、酒各種惡業。這些惡業於此修法之際,都能使之清淨,將來不再墮入惡道之中,沒有疾病跟魔鬼邪祟的傷害,身體能夠健康,具有相貌威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前面是談到身所造作殺、盜、淫、妄的罪業,此時能清淨。其次,在閉關之中『禁語』,所以,以前所造作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等語言的惡業能夠清淨。將來不會墮入到畜生道之中,將來呢,語言能具足強大的力量,以語言的力量圓滿具足,將來能具足六十種妙梵音。

『八關齋戒』之中,心作觀修,其果報是將來能清淨貪念、瞋恨跟邪見的罪障,不墮入地獄道中。以後心力非常堅固,特別是對教法意義能夠了解,之後具足五種智慧。

在『八關齋戒』期間,如果產生疾病的話,能關閉投生地獄之門,投生地獄道的業力能夠消失。齋戒期間,口渴、饑餓覺得非常辛苦,這能關閉墮入餓鬼道之門。此外,於此期間斷除昏沉來作實修,能關閉投生畜生道愚痴的業力。這就是為什麼『八關齋戒』的實修,能夠不墮入三惡道的原因。

不要說是參與『八關齋戒』的實修。以前有一個老太太叫瑪竹卻姬,她是在『八關齋戒』時作持戒實修者的僕人,以她為大眾作一切服務之故,她死後骨頭裡甚至長出很多舍利子;至於參加『八關齋戒』的實修者就更不用說了。

另一個關於『八關齋戒』的故事:以前有個女子,她的丈夫到印度去做生意三年都沒回來。女子於是改嫁,這時(婚禮期間)原來的房子沒有顧好,遭了小偷,金錢財物全都被竊取一空。她有個小孩七歲,女子心想,孩子知道我許多不守婦道,導致家庭衰敗之事,將來恐會把事情傳開,於是殺了小孩。此事同時也為一出家僧人知悉,女子擔心事情傳開,於是殺了僧人滅口。僧人死後不久,以前的商人丈夫回來。女僕把事情經過告訴他,商人丈夫雖知悉了,仍佯裝不知。女子知道原來的丈夫回來,非常不安,心想必定會殺了她。於是打算先下手害他,拿了攙毒的酒想毒死他。但是他的丈夫非常聰明,使她沒有機會得逞。之後,次日來了一群人,包括長官跟平民八個人、兩個女僕、兩個鄰人及男主人,在不知道酒裡攙毒的情況下,於是喝酒聊天,就全都中毒而亡了。

此後此女子漸趨年邁,其時遇到了大菩薩達哇堅贊(『八關齋戒』傳承的祖師之一)。她向達哇堅贊懺悔年輕時的種種作略,大菩薩達哇堅贊就跟她口傳此教法,並囑其一定要作滿八次。女子作了『八關齋戒』之後呢,第一次,因為口非常渴,就喝了酒。第二次,因為不耐饑餓,就將佛堂的供品拿來吃了。總之就是沒有純淨的做好『八關齋戒』閉關。

女子年老死去之後,大菩薩達哇堅贊去到了前藏各地弘法,在某次講述發『菩提心』教法時,示現了很多証得成就的徵兆。這時有一比丘問達哇堅贊:『之前那個殺了十五個人的老太太,後來投生到何處呢?』達哇堅贊這時笑了笑,就說了:『「八關齋戒」的利益是無量無邊的,現在求受此戒的人卻極少有。這個老太太現在投生在東印度,一個富裕的婆羅門的家裡,投生為此人之子。她以「八關齋戒」的善根,所以能夠又得人身。但在受持兩次「八關齋戒」之中,都沒有純淨的閉關。第一次,喝了酒,所以此世雖生為婆羅門子,但不聰明,頭腦糊裡糊塗,這是喝酒過失之故。其次,她在「八關齋戒」中吃了食物,所以此世形貌醜陋,外表並不莊嚴。不過,這個人在此生如果依止觀世音菩薩作為本尊來實修的話,下輩子一定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女子雖曾殺了十五個人,罪大惡極,但她這一生如按照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來從事實修,將來還可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可見『八關齋戒』利益的宏大。

舍利子曾經問佛:『為什麼大多數居士都投生在『三十三天』的天界之中,而大多數比丘都投生到惡道之中?為什麼是這樣一個情形?』釋迦牟尼佛答言:『因為居士很多都受持清淨的「八關齋戒」,依此善根,投生天道中。而許多比丘戒律衰損,以戒律衰損故,投生惡道中』

巴珠仁波切曾說:『過去教法興旺時(佛住世時)持守好的戒律,與現在五濁惡世裡持守一次「八關齋戒」相比;現在持守「八關齋戒」的福報,更加廣大無邊。』所以,除非我們不想得到人身,那就不必再討論了;如果將來想得人身,那一定要持守清淨的『八關齋戒』。原因何在?因為得人身的基礎是持戒,緣份是迴向發願。就一個在家居士言,八戒以外,沒有更好的方式。特別是『八關齋戒』的戒律容易守護,而利益卻廣大無邊。能使我們得到人身寶,又不浪擲它,以得到廣大利益。將來七世或十六世後,就能証得佛果,這些經裡都有載明。

如果對此教法存有沒什麼利益、覺得這些辛苦沒什麼價值的想法,修法時,就似乎沒什麼『覺受』產生。實則不然,就此教法的『覺受』言,完全依於自己動機的好壞,決定修法能否純淨。好得動機,所趨入的就是正道;不好的動機,所趨入的就是顛倒的道路。因此沒有好的動機來修法時,也不會有好的覺受出現,所以應以清淨之心守護戒律。經典對受持『八關齋戒』的定義是:『具足「定解」(就是非常相信的心)來接受此戒律,同時,防護戒律而不衰損。能如此的話,得此人身寶,就算是具足了廣大的利益。』想一想!對能遇到此法,應當覺得是一個殊勝的善緣,而生歡喜之心。

尤其是『八關齋戒』的戒律並不是難於防護,是非常容易進行的。因此,更當珍惜『八關齋戒』的教法。其次,跟前面『皈依』一樣重要的是最後的『迴向』。譬如說作煙供時,最後都要迴向,煙供時是供養『四賓客』。也就是『三寶貴賓客』、『護法功德客』、『六道慈悲客』和『冤親債主客』。總之,迴向給四種客人,讓他們能夠享用。如果說不迴向的話,他們就吃不到。因為他們並不是真真實實的把東西拿去吃了,而是像有些眾生是享用煙供的煙。但這也是要迴向給他,他才能受用的到。通常修法時大家一起念誦、一起觀想、一起作迴向,他們就真實能夠得到這個食物。所以,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一個想法、沒有作迴向的話,實際上,他們就無法得到這個食物,這就是迴向的重要性。所以呢,修這個法的時候也一樣,要將今天修法的善根,迴向給眾生都能夠証得菩提。(今天的講解就到此)。

此講演錄寫之文本,已由策旺喇嘛指導潤色,校訂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

第一,脫離病苦。
《藥師經》上說如果要想解除疾病痛苦,就應該受持八關齋戒,受持八關齋戒疾病必然逐漸減少。

第二,消滅罪障。
我們要想懺悔,必然要受持八關齋戒。《優婆塞戒經》上說得很清楚,能夠受持八齋戒,除了犯有五逆罪以外,其他的罪障都可以消除。

第三,免除橫禍。
我們要想求得平安,免除各種飛災橫禍,必須受持八關齋戒。《四天王經》上說:有人受持八關齋戒,這個地方惡鬼遠離,這個地方必定平安。所以我們只要在六齋日裏頭精進地持齋守戒,那必然福慧增長,災難遠離。

第四,遠離惡道。
如果我們害怕今生死後墮三惡道,那麼,我們就應該認真受持八關齋戒。《十善業經》上說得很清楚,能受持八關齋戒的人第一不墮地獄,第二不墮餓鬼,第三不墮畜牲,第四不墮阿修羅。阿修羅是可善可惡,也可以劃歸惡道。


第五,福報優厚。
如果有人擔心今後世道亂了,會遭到饑餓的痛苦,那麼應當受持八關齋戒。《佛說護戒經》上說:一個人能夠認真地受持八關齋戒,他可以得到六十萬世不愁吃、不愁穿的果報。

第六,成就迅速。
如果年紀大了,身體多病,恐怕不久於人世了。或者關在監獄裏頭,性命朝夕不保的人,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就獲得很殊勝的果報,必須受持八關齋戒。因為受持八關齋戒的方法只要求你一日一夜,時間短,功德大。佛經上舉了個例,有一位優陀羨王的夫人,病已垂危,臨終前一天要求受八關齋戒,死後就生到天上。

第七,來世尊貴。
如果要想求得來世投生到尊貴人家去,那必須受持八關齋戒。《佛說普達王經》上舉了這樣一個例:有個國王的隨從,他曾經跟隨國王受持八關齋戒,這個人死了過後,下世就轉身為王子。

第八,得生天上。
要想求生到天上去享福報,也要受持八關齋戒。佛經上舉了一個例,有一位天女,她的相貌非常莊嚴,人家問她為什麼得到這麼好的果報,她說就是因為受持八關齋戒。


第九,往生助緣。
要想求生凈土的人,必須受持八關齋戒。佛經上說如果有人受持八關齋戒,就憑這種功德拿來回向求生凈土,能夠得到中品中生。

第十,臨終歡樂。
如果我們雖然在唸佛,但我們的功夫沒有達到一心不亂,耽心臨終時沒有把握往生,也應該受持八關齋戒。《藥師經》上說受持八關齋戒的人就憑這個善因,到了臨命終時,就會有八位大菩薩接引他往生凈土。

第十一,得相好身。
《長爪梵志請問經》上說:有一位婆羅門問佛陀,您作什麼功德才得這麼好的相?佛說受持八關齋戒,就會得這種果報。

第十二,成佛道緣。
《阿含經》上說:受持八關齋戒,可以促使我們獲漏盡通,入於涅槃城。那就是成佛了。所以,我們受持八關齋戒,可以說是成佛道的重要勝因。

上面這十二條就是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這都是佛經上的開示。所以我們瞭解了這些,可以增進信心,這個八關齋戒,時間短,功德利益非常之大,我們應當認真受持。




喇啦曲智仁波切所著《藏传净土法》中关于受持斋戒的功德和破戒过患的公案与大家共勉:
“在家男女们甚至受持斋戒也有极大功德。如果严格守护八关斋戒则转生于天界等,详细的功德可以从其他经论中得知。
如果破一分戒律也要感受苦乐交替的果报:从前,一位贫穷婆罗门看见给孤独施主屡屡供斋给受长净斋戒的出家人及在家人后,他自己也受持了长净斋戒。其间,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山村,夜幕降临后借宿在一位婆罗门家中。那家人请他用餐。他说:‘我受了八关斋戒,午后不能进食。’主人说:‘你如果不吃就不要住在我们家。’他听后十分害怕,就进餐了,结果破了斋戒,本来他死后可转生于三十三天,因破了一分斋戒而转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中,被取恶名为‘破斋戒天子’,因受用及威光也逊色于其他天人而感到羞愧难当。
另有一位业障深重的老妇人,受了三天斋戒,一天吃了少量食物,一天喝了水,一天认真地守护斋戒。她死后没有转生到三恶趣中而转成了一名国王的太子,因一日进餐(毁戒)而致面目丑陋,因饮水而致心绪起伏不定犹如疯子。因此我们应努力护持净戒。”



【戒論經】中說:「一個人如果不守王法,就會受到刑罸。如行惡行和不守佛陀教導,則如醫羅缽龍王墮入畜牲道。」醫羅缽龍王是一位受過戒的比丘,迦葉佛住世時,有一次曾繞著一株“愛拉答樹”精進修行,但因頭碰到樹枝而起憎恨心,將樹枝折斷而破戒,那種行為使他現在得到龍身。

受持八戒的個別好處:
不殺生:這一生和未來生得長壽,沒有疾病,相當莊嚴。
不偷盜:這一生和未來生受用圓滿,旁人亦不會侵犯你的財富。
不淫慾:這一生和未來生相當莊嚴,膚色柔美,五官端正俱全。
不妄語:這一生和未來生受人尊敬,不受人欺騙。
不飲酒(包括煙、迷幻藥和令羞恥心減少的物品):這一生和未來生有清醒的頭腦、五官靈敏、智慧圓滿。
不坐臥高廣床座:這一生和未來生會得到他人的讚美和敬仰。
不非時食:這一生和未來生有好的收獲,食物和飲料的獲取不會發生困難。
不著花鬢及香油塗身:這一生和未來生有自然的香氣,有好的膚色並相當莊嚴。若捨離歌舞,則這一生和未來生皆身心調伏,言語如法音。
受持八戒的利益:
「時」的特別利益:如果在末法時,一個人只要在一天一夜持其中一戒,所積功德勝於用無數供品或長時間的供佛。

一生中能受持一次,其功德如虛空之大,籍此功德能助我等得到圓滿和快樂。但如不守一戒,就不能再得到人身或天人之身,不能依佛法成就三大理想(生善趣、解脫和成正覺)。

「地」的特別利益:一個人多劫在淨土持戒所積的功,遠不及在五濁惡世一彈指間持戒的功德。

持戒本身的利益:佛陀在經中說:「最毒如蛇也不能傷害持戒圓滿者,更不用提其他的傷害。」持戒的好處說不盡,最好的護身,就是護守內在的戒,沒有持戒的人,便不能得到解脫。

種下遇彌勒佛轉法輪的利益:彌勒佛曾發願,任何人誠心聽聽釋迦佛所說的法,和護守大乘八戒,會出生在佛的弟子群中。

天人護衛的利益:很多經中都提到,假使有一人受持戒律,天人便因歡喜善行,自會日夜守護。

大威力的利益:持戒的人,所積的功德是非常有力。守戒時供養三寶,即使供養的是一小滴的酥油,所得的功德,勝於不持戒者供如大海的酥油,一個不持戒者所積無數劫的功德不如持戒者在短時間積之功德。

一切所求皆得的利益:在末法守戒,一切願望皆得圓滿。

得人天身的利益:一個人只要守一次大乘八戒,則會得到天人的殊勝身,這種轉世利益的實例多得不勝枚舉。

作為他人積福的對象:從前有一被火燒的蛇,得到一位“比丘”用冷水為它解熱,由於對“受戒比丘”感恩的善念,此蛇得以轉世為人。

若“比丘”、“比丘尼”能受更多人的戒,如為供養的對象,也能助他人積更多更大的功德。

簡易的利益:大乘八戒的好處是容易受戒,入「菩薩行」中說,若持咒不專注,雖修持多時,甚至多劫,將得不到成就。若受持八戒,只要在受戒時的幾分鐘,能專心一意的領受,就是後來分心,持戒的功德也不會減少。

大乘八戒修少,而且只要持一日一夜,時間非常短暫,所以對學佛的人來,沒有比這更容易受持的了。

成佛解脫得一切利益:若能受持大乘八戒,是未來成佛之因。在【人天祈請經】中,釋迦佛曾說若能在每月初八、十五與佛陀現不可思議神通的一個月(農曆四月是佛誕,佛陀成道和涅槃),受持八戒成就不低於佛。

一個人由持戒可以得到天人身和無上菩提,還有,佛陀神聖報身的三十二吉祥相和八十種隨形好也是因為過去持守八戒而證得的。

在【毗都三仁祈請經】中,慈悲的佛陀問:「過去您,降服者,世尊,如來,是積了甚麼因緣才能證得金剛聖身,擁有三十二身相莊嚴等並包括無相頂相?」

如來答:「這是因為過去世捨離了由起惑而殺生,從降服心的煩惱,使我不減他人的生命。」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的手有千幅輪相,而且修長手指發出網狀的光芒?」

如來答:「這是因為過去世捨離了由起感而取他人之物的利益。」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圓滿的五官和身體?」

如來答:「這是因為過去世捨離了由起惑所造成的邪淫。」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廣長舌相,聖語概美又動聽,像大梵天的音樂?」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捨離了因起惑飲酒的緣故,酒能使人放縱。」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四十顆潔白的牙齒,並能品嚐到食物最特殊美妙的味道?」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捨離了因起惑非時食。」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身上充滿了德性的清香?」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拾離了因起惑而香鬘塗身。」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拾離了因起而歌舞和打扮裝飾。」

佛陀問:「為甚麼佛享有三法座?」(蓮花,日、月輪)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捨離了因起惑而坐臥高廣床座。」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圓滿和無缺點的五官,並且讓人目睹佛陀的聖身而永感喜悅?」

如來答:「這是過去世捨離了因起惑而妄語。」

佛陀問:「為甚麼佛陀有無見頂相?」

如來答:「這是因為過去世,拜佛時成五體投地(頭和四肢)並供養、法、僧、上師,授戒師和方丈。」

持戒的內容及實際修持方法:
戒文內容念誦一次,發願守護戒條:由現在起,不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完全戒酒,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不戴香華、飾物,不歌舞,就如諸佛戒殺。我願如佛如此行時,速得最高正覺。願我能從輪迴之苦海解脫出,從五濁惡世中解脫出。

受戒誓言的第二段是關於持戒的意義和需要:我名叫(法名),由此時到明天日出為止,為了所有眾生,圓滿完成佛陀所有的教導,以證悟無上的菩提,願在心中持守大乘淨化惡業的善根,並淨守。誦受戒誓言後,就開始護守戒的方法。得到戒體仍然不够,如要做到不破戒,就要了解八捨離和純潔的遵守。八戒是四根本及四旁支戒。

四根本戒:
不殺生:從此我不再殺生:發誓不再取任何一個眾生的生命,由人到最小的動物,由此到明日為止。
不偷盜:不取未經許可之物,不取他人未經給與的財物,從最有價值的到最微小的,如一針一線,只要此物是他人所擁有。
不淫:包括一切「邪淫」,不恰當的對象。不恰當的器官,如口腔及肛門。及停止夫婦間的「正淫」。甚至捨離兩性相交的意念。
不妄語:是沒有看到的說看到,沒有聽到的說聽到,或者看到、聽到而說沒有。或以其他方式如點頭、面部動作等暗示。不說謊是從最嚴重的(如跨耀自己的證悟),到最平凡的(如開玩笑)。
四旁支戒:
不飲酒:是要戒所有麻醉的食物,它們是很多過失的來源,如啤酒,葡萄酒等。它們可以使人心不穩,而造成很多不善的舉動。一般而言,受大乘八戒,在家人是要完全捨離酒的。
不坐臥高廣床座:這同時指用金銀、檀香木、藥材珍寶等所做成的寶座,並且要避免用蠶絲、虎皮或獅皮所製的椅墊。
不非時食:受戒者是只在日出至日中之間吃一餐,並不能吃四種食物如肉、蛋、蒜和葱。在日中前一餐,不能拿第二遍,要捨離非時食,中午至明天日出為止。
不香華鬘莊嚴、歌舞:這是指不貪戀而捨香花,不帶綠松石、珊瑚、珍珠等飾物,捨離跳舞、歌唱和在臉上塗脂抹粉、塗搽甲油等。如果是為供養三寶而唱歌,舞蹈和奏樂,裝飾五方佛等就不是造成惡業;坐在高座上說法也無妨,因這些反而積聚功德。
這八戒應如此守護。假使懷疑如何才能守住這些戒條,想想過去如來永恆的護持及破戒的壞處。為了眾生的利益,身口意所作之一切皆應護持這八戒條。從此時到明天日出,願我迅速地獲得無上的圓滿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掌中解脱》第十五天 思维苦因与抉择解脱道性 注释

大乘长净与八关斋戒类似,但有以下六大差别:① 授八关斋戒者需具足近事等以上之律仪;授大乘长净者则需具足菩萨律仪(亦可在佛像等前受)。
② 出家众不可受八关斋戒,彼为一日戒故,然可受大乘长净,戒体不同故。
③ 受八关斋戒之动机为出离心;受大乘长净之动机至少为造作之菩提心。
④ 八关斋戒仪轨始于皈依,次三返受戒;大乘长净仪轨则述及佛昔日所作之菩萨行,受法者当仿效佛陀,发菩提心受持八戒。
⑤ 受大乘长净者需断肉食一日;受八关斋戒者则不需。
⑥ 真受八关斋戒者所得之果视其动机而定;受大乘长净者则决定获究竟菩提。





《龙朵阿旺洛桑尊者全集。律藏名目》(益西上师翻译)

    八种别解脱戒中的斋戒,与十一面观音等之禁食斋受持大乘长净(即布萨或斋戒),二者所断八支虽同,而有六种差别需作辩别,即:所依、境、动机、仪轨、守戒方式、果。

一。所依差别:
共同乘斋戒,只由在家男女受持。
大乘长净,也可由出家五众受持。
二。境差别:
共同乘斋戒,最初受时,须在具有别接脱居士戒以上的具戒者前领受。(即具戒之七众皆可传受)
大乘长净,最初受时,也可在三宝所依前生起戒体。
三。动机差别:
共同乘斋戒,至少具备造作出离心。
大乘长净,至少需具备造作菩提心。
四。仪轨差别:
共同乘斋戒,仅以皈依为基,念三遍:“大德一心念我,我名某某,从此时起尽形寿,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僧;请大德从此时起,乃至明日日出时止,摄我为八斋戒者。”在弹指响之同时,观想得戒。
大乘长净,发愿三遍:随学往昔诸佛菩萨之圣行。之后方得戒。
五。守戒方式差别:
共同乘斋戒,不须戒除三净肉。
大乘长净,也必须戒除三净肉。
六。果差别:
共同成斋戒,可生三乘菩提果。
大乘长净,唯能生大乘菩提果。
发表于 2012-3-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善行啊,-------------辛苦您了
发表于 2012-3-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3-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3-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十赞叹 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瑪敦珠寧波 于 2012-3-6 07:07 编辑

《大乘长净戒受持仪轨注释趣入宝殿妙梯》
墀江仁波切 造
总摄一切诸佛体 上师足前至诚礼
为欲受持今著此 大乘长净戒仪轨
由缘自身,惑业之患,故而感生无边深重众苦,由之推及,
念我之量等虚空如母有情,深陷囹圄,而生不忍,是故为希求
证得菩提之果而得此善缘身之士夫等,于此大乘长净戒轨理应
作如是受持者。
于清晨初见掌纹之际①,沐浴洁净,于欢喜悦意处②,三宝
像前③,尽力呈献上妙供品,恭敬具仪安住。
发 心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
为利一切有情故 菩提心者令生起
十方常住清净界 一切诸佛菩萨众
我今为证大菩提 誓发无上菩提心
诵此文三遍,殷重而修皈依发心

加持地基
一切地基皆清净一切凹凸皆平坦
如掌平坦吠琉璃 自性柔软愿安住
供 养
人天供养殊妙物实设意显变化生
普贤无上供海云 愿悉周遍尽虚空
供养云陀罗尼
嗡南无巴嘎瓦叠 班杂萨(日阿) 扎马达纳 达塔嘎达雅 阿
尔哈叠三藐桑 布达雅 叠雅塔 嗡 班贼班贼马哈班贼 马哈
叠杂班贼马哈必雅班贼 马哈钵底 贼达班贼 马哈钵底曼卓
巴桑扎嘛纳班则 (萨尔)瓦(嘎尔)马阿瓦(日阿)拿 彼
(许我)达拿班贼娑哈
唯愿上师三宝真实谛理之力 诸佛菩萨加持之力 二种资粮圆
满大势之力清净法界心不思议力 如是一切愿皆成就 加持供品

迎 请
唯愿无余有情诸依怙摧坏暴恶魔军及眷属
转成正知诸法尽无余 世尊佛子于此请降临
如是观想迎请自之具恩根本上师现为本师释迦牟尼,以及
十方一切诸佛佛子聚集围绕,降临面前虚空,胜解现前而作安住。

广者 七支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词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花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志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佛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略 者
我今三门肃恭五体敬实设意显妙供无尽陈
无始所集罪堕各各悔 凡圣一切善根皆随喜
利生请转无上妙法轮 尽未来际坚住三有趣
众善回向无上大菩提 —————————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随修广略七支供已,顶礼三拜,求授戒者,随献广略
曼陀罗,次搭衣于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而作是念:
噫!我及量等虚空之一切有情众生,无始以来,以至今生,
总于轮回之苦,尤其三恶趣苦,无量劫中,备受无尽,至今仍
无生起刹那解脱之心,反而以苦为乐,无我执我,由此过恶,
而随烦恼,业力支配。复虽难忍轮回及恶趣之苦,然由障深业
重,无能主宰,定受其苦,由思至此,徒为懊恼伤叹也。又如
往昔,与吾相同,轮回有情,由蒙善知识恩,而于轮回生起厌
离,进而于一切有情由生慈心乃至菩提心,如是正受大乘长净
戒,修如是道,乃至成佛。如是我今亦仰善知识之恩德,令我
得遇大乘之法,生菩提心,修如是道,决定能证大觉宝位,是
故,若舍此基、道、果一切时中不可令无之大亲友,此能出生
一切众善之如意宝,此无始以来,尽轮回际,未圆满中,有恩
救护于我,量等虚空之如母苦恼有情,而徒求自身安乐方便者,
乃为愚痴,与诸畜生无有差别也。是故,我今为利一切量等虚
空之如母有情,而愿证得大觉宝位,以是缘故,今于诸佛菩萨
前,受持此大乘长净戒,乃至明日日未出时,善为守护,作是
思惟,乃至泪流,身毛顿竖。应胜解上师为释迦佛,而随念云:
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愿垂哀悯忆念於我:
如昔如来破魔怨者 正遍觉知 圆满大觉
犹如智马 及大象王 所作已办 现作应作
弃舍重担 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真实教令
心善解脱 慧善解脱 诸佛为利 诸有情故
令饶益故 令解脱故 令无病故 无饥馑故
菩提分法 令圆满故 及于无上 正等菩提
令证得故 正受长净 我名某甲 亦从今日
乃至明旦 日未出时 为欲利益 诸有情故
令饶益故 令解脱故 令无病故 无饥馑故
菩提分法 令圆满故 及于无上 正等菩提
令证得故 正受长净 ————————
诵三遍,于第三遍竟时,同时生起胜解得律仪想,而生欢
喜。次复思惟如前所说菩提发心,如诸阿罗汉,断除断命等一
切身语罪行,心不颠倒而住正法,我今亦为利一切有情之义利
故,于一日之中,立誓断诸罪行,于诸学处,如法修学。

从今不断命亦不取他财
不行淫欲法 及不说妄语
众过患所依 酒亦应当断
不坐高广床 及不非时食
香鬘及严饰 歌舞等悉断
如诸阿罗汉 不作断命等
我愿离杀等 速得无上觉
解脱三有海 诸苦恼世间【一遍】
戒律清净咒
嗡 阿摩嘎西拉 桑巴(日阿)巴(日阿)巴(日阿)马哈许达
萨朵呗马比布(克以)得布杂 达(日阿)达(日阿)萨曼达
阿瓦洛格得吽呸 娑哈 【二十一遍】
回向发愿
戒及律仪无过失具足清净戒律仪
无骄恃心而持戒 圆满戒律波罗蜜
如是而作回向发愿,此为自身佛前自受之法,若在师前受
时,应献曼扎,师复于初中后善为引导,于正行欲受戒时,应
在“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愿垂哀悯忆念於我”后加念
“大德,愿垂哀悯忆念於我”,随后从“如昔如来”乃至“从
今不断命”等文,随师而念,正行完结时,应如轨则,师云“此
是方便”弟子答云“尔”等。如是受得戒体竟,应于一日之中
善为守护戒条,如《俱舍》:
随教说具支 离严饰昼夜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如别解脱近住戒中:
1. 不杀生:断除杀蝼蚁以上之生命;
2. 不偷盗:断除他人执为乃至树叶以上之财物,不予不应
取;
3. 不淫欲:断不净行;
4. 不妄语:断除故妄语等四支。
5. 不饮酒:断除一切能醉类支。
6. 不歌舞倡故往观听及离诸香花鬘香油涂身:除供养三宝
等如法事外,不应放逸而为歌舞倡伎、故往观听等;及应断除
掉举及贪等乱心而着花鬘严饰及香油涂身。
7. 不坐高广大床:若无义利,不应坐价高昂贵之高广床座,
及过一肘以上木等质地低劣之床座;
8. 不非时食:断除过午而饮乳、酪等,及食米饭、糌粑等
饮食。
此八戒中,前四为戒支,第五为不放逸支, 余三为勤息
支①,大乘长净戒相亦同于此,然而此戒与近住戒②非完全相同,
二者亦有极大差别不同,如下:
1. 受取境差别不同
近住戒者,为对五戒以上,凡具别解脱戒者前③,即可受
持生起,而大乘长净戒之受取之境,则须于具大乘长净戒者前,
或自受方能生起。
2. 所依境差别不同
近住戒之戒体,不堪为沙弥、比丘等④所受,若沙弥、比
丘决心受近住戒者,则当下即舍自身原有之戒体⑤,故极不堪
受;而大乘长净戒者,乃至比丘亦可受持无碍。
3. 意乐差别不同
近住戒仅依出离心则能生起;而大乘长净戒,如前所说,
则决定须依菩提心方能生起。
4. 受戒仪轨差别不同
近住戒者,如毗奈耶及《安住经》中所说,先为皈依后受
八戒,三番羯磨,作法成就;而大乘长净戒者,则如诸佛修道
位时,如其所作,自亦随学,受持而得,此为极大不同之处。
5. 受后守护不同
近住戒未说定须断食肉;而大乘长净戒则定须断食肉。
6. 证果差别不同
近住戒随大小乘发心不同,而相应证得其果,若以小乘发
心者,则感小乘之果,若以大乘发心者,则成就大乘之果;而
受大乘长净戒者,除发心衰损外,决定成就圆满菩提之果,是
故,佛制戒后,即使为出家比丘众,亦可受此,以及不与斋戒
等①结合亦可受之,乃至一切具不具戒者,在上师和佛前,亦
可依如前所说之仪轨受持,若善为受持者,则生极大之功德利
益,否则罪亦深重,如昔一日中,于一戒随其守护有否,而感
苦乐之果,此如牛宿生,及僧护因缘传记等毗奈耶及百业经等,
应如是而作了知也。
极难获得之暇满人身今已善为获得,极难闻之佛法今亦值
遇,又得蒙善知识能为摄受,又能明少分取舍,身心未遭违缘,
自他二利皆能成办,然此仅在须臾之间,而无义所作中,是日
已过,犹如入宝洲而空手贫返,于此之理应作思惟,是故应取
诸心要,精进修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此胜乘宝筏舟趣入解脱大宝洲
应当勤取二利宝 如是善缘佛欢喜
世间得闻佛名号 已甚稀有况闻教
更胜文句殊胜道 值此因缘极难得
是故不应放逸行 暇满空过甚可悲
云何于此略善巧 善持胜乘心要法
精进善修广大行 救度众生离怖畏
愿我具足大勇力 速疾证得十力位
此应具足无比信心格贝极尊洛桑赤烈却吉劝请而云:现时
《大乘长净戒仪轨》,大多先结莲华部手印,而诵“嗡萨瓦达
塔嘎达.....”等顶礼咒,及供身等法,多为结合斋戒法及事续部
仪轨而修,现需不配合彼等法而单受此长净戒之易行法。故应
所请,近侍僭名达尔汗甘丹墀江,于木蛇年神变上弦月良日,
依大德轨理而作。
释迦教下比丘 善慧
敬译于 终南山
2010 年4 月

① 明相初始
② 如在寺院或佛堂
③ 若从师授则在师前,若自受,可在佛像前

① 禁止歌舞及着花鬘,高广大床及非时食。
② 八关斋戒
③ 出家众为上,五戒居士亦可。
④ 包括比丘尼,学戒女,沙弥尼
⑤ 沙弥戒、比丘戒

① 如观音斋戒,须断食禁语等
发表于 2012-3-2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3-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8:44 , Processed in 0.04721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