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日光河 于 2012-2-3 19:36 编辑
如果形影单调的一学子,不顾他人,只是自度,即便是往生净土,成佛也未必值得赞叹,想想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与绿度母,白财神,那珍贵的救苦救难的大悲心,还有在拜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来的?让人生有意义吧,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利益众人,共成佛道,也正因为如此,宿现障多,资粮匮乏的我们,更要珍惜人生,努力如法修学,努力服务利益别人
在这世界上,但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有信仰的支撑,比我们苦的人多的很,比我们困难的人也多的很,比起他们,我们所面对的这些都根本不算什么
《唐义净三藏法师题取经诗》里说到"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看看我们手上的法本,想想我们的藏汉祖师,那个容易过,那个不是经历了种种的万苦千辛,格西拉在讲《掌解》讲到阿底峡尊者入藏的故事的时候,长时间泪不成声,能海上师入藏学法时与众共发大愿:“赴藏求法乃吾侪之志愿,境愈困难,志愈坚定,纵令碎骨粉身,尚期来生满愿,何况其他乎!”,然而能海法师所做的还只是东土建树殊妙法幢的开始,想想他们,我们所显现的困难算什么呢?小菜一碟还够不上,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之怕时间未必够用。
说到往生,我们经常祈祷愿正法久住,在大德长老往生的时候,我们都会说“祈请大德长老乘愿再来”,为什么我们不常真心的祈祷自己珍惜现在的所有珍惜此生,努力修行,向这些大德长老学习,做不好的忏悔,找到原因改正他,努力一点点做好他,让自身心趋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向光明,这样比往生是不是有意义?
逃避能往生净土吗?
能海法师曾经写过《六大往生资粮》,我们能保证我们都具备了吗?还是老实净障积资,比较实际
《六大往生资粮》
......
往生不难,难在不具资粮。若备资粮,随愿定生。此中分别,照颂文次第:。
一、 依戒定慧修修行,成就无量解脱大力,则不为生死烦恼而生往生障阻。
二、 依实行六度无量利他功德之大威力,则不为一切业障所障。
三、 安住无量诸行中者、定力也。不具定力,则临时发起挂碍、希望、恐怖、而生障阻。
四、 具神通力,则能预知时至,且能谴除非天、非人、倒引、罗刹等害。
五、 文殊勇猛智者,菩提心引力也。是往生之正因 。力弱则不至,偏差则入他途。必勇必智,善修久修。
六、 普贤行者,往生之弹射升举力也。无此力必堕落。力弱则不至,动转则易途,亦同前说。
如是六大往生资粮,随其各各种种,皆是缺一不可,亦非临时可以急办购买,请人帮忙亦要自己多分有力,不能一味靠人。是故最后一言说「随彼一切常修学」者,精进无尽之意也。
我们修学佛法的好坏不是由自己说的为标准的,三主要的主心骨,我们真的有没有,够不够量?我们的学佛的正确完整的骨架是不是有了,人光有骨架,那是一具骷髅,那血和肉有没有?够不够,有了骨架和血肉,没有意识,那是尸体,那么我们心识净化了吗?烦恼减轻消除了没有?学佛不仅仅是学知识,知识渊博好,但是学佛是在学做佛,学最大能力的度利父母有情,那就是什么都要学的,什么都要努力的利行.
学佛的动机也是很重要,胜俗二谛是不可分的,我们的分别念是我执,他没有把圆融如何,但是把自己和他人,把所学到的珍贵的受用划的血淋淋的,而且会把学佛变成无奈的音符,甚至是被动的烦恼. 很惭愧,末学拿着照妖镜,吹着大喇叭,照来照去,好像发现自己也如同被撕开的羽绒服里棉絮到处乱飞,却没有安心来照顾那千疮百孔的重病缠身的自己,七颠八倒!
正因为我们学佛有如此多的障碍与困难,在盲海中沉浮,终于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善知识,有了如理依止善知识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连我们这如如意宝的身体都厌倦了,如理依止善知识的可能性在哪里呢?我们的可能性又又哪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