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慕宗

净土新视界──台湾能海法师开示(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一语惊天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发表于 2011-12-1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珠加 发表于 2011-12-12 16:50
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一语惊天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 ...

净土宗专门有一套理论,和正常教门开演阐述的不一样,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是认为,发愿往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称名念佛,由于佛号很有功德,因此积资忏净就全具备了,只要念十声,这样就足以往生极乐净土,具备了往生的最低条件。

如果按照教理解释的话,实际上这些说法未必成立,发愿往生净土未必就等于发菩提心,否则难以解释观经所说极乐净土里面有声闻缘觉的说法,称名念佛,也未必就能具足积资忏净的条件,因为严格来说,积集资粮忏悔业障都是有很多条件组成的,不是念佛号就能满足所有条件,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净土更是难得共许的,前一阵我和噶玛吵架,实际上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我们这里是格鲁弟子的网上道场,因此拿净土宗的圣言量,是不可能取得共许的。
发表于 2011-12-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喜贤 发表于 2011-12-12 12:33
法师引经:……《经》又于第十六观时,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 ...

师兄您好,台湾上能下海法师关于此问题的解释是——

  前段《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是说于往生后…应时即发菩提心。这部经的这个地方文字上是这样讲当然是没错。但除了第十六观这一句话有说往生后发菩提心之外,还要再与同一部经的前后文来作对比方可。且在另外一部《佛说无量寿经》中有说: 三辈──上、中、下辈均要发菩提心方得往生。由这二部经来看,经文字面似有相违,然佛所说法不会有相违。因此,要思考的是:《观无量寿佛经》的这一句话,是《佛说无量寿经》当中的那一辈呢?是下辈、中辈或是上辈?不论是哪一辈,均要发起菩提心。而菩提心以《现观庄严论》来说,有解义菩提心、造作菩提心、真实菩提心。此中真实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及行菩提心。所以,若对于经文前后的解释不成相违的话,对于《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往生后生起菩提心的菩提心,应是指真实菩提心当中的行菩提心才是。如此的解释才不会造成相违。所以,应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要生起愿菩提心,往生后再生起行菩提心。不要只是笼统的解释说成往生后才能真的生起菩提心,若这样解释会造成经与经相违的过失。

 
发表于 2011-12-1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文是说“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这个“随念”是思维其意义、功德,进而归依发生。
发表于 2011-12-1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儒雅之龙
庆喜贤 发表于 2011-12-12 12:33
法师引经:……《经》又于第十六观时,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 ...
师兄您好,台湾上能下海法师关于此问题的解释是——

  前段《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是说于往生后…应时即发菩提心。这部经的这个地方文字上是这样讲当然是没错。但除了第十六观这一句话有说往生后发菩提心之外,还要再与同一部经的前后文来作对比方可。且在另外一部《佛说无量寿经》中有说: 三辈──上、中、下辈均要发菩提心方得往生。由这二部经来看,经文字面似有相违,然佛所说法不会有相违。因此,要思考的是:《观无量寿佛经》的这一句话,是《佛说无量寿经》当中的那一辈呢?是下辈、中辈或是上辈?不论是哪一辈,均要发起菩提心。而菩提心以《现观庄严论》来说,有解义菩提心、造作菩提心、真实菩提心。此中真实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及行菩提心。所以,若对于经文前后的解释不成相违的话,对于《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往生后生起菩提心的菩提心,应是指真实菩提心当中的行菩提心才是。如此的解释才不会造成相违。所以,应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要生起愿菩提心,往生后再生起行菩提心。不要只是笼统的解释说成往生后才能真的生起菩提心,若这样解释会造成经与经相违的过失。

——从前后的逻辑看,就事论事:
《经》又于第十六观时,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确实难以在此处成立****
此中说:下品下生亦应发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中”,应该指的是上面这个征引吧*********

就此处的征引与结论之间确实难以一贯。
个人没有否定 法师所说的价值 但是感觉就此处而言,如此立论似不太严谨。呵呵
发表于 2011-12-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尼玛珠加 于 2011-12-13 08:50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12 18:55
净土宗专门有一套理论,和正常教门开演阐述的不一样,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是认为,发愿往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 ...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时的发的大愿之一。

众生:
【众生(梵jantu、bahu-jana、jagat、sattva,巴satta,藏skye-ba-po、skye-bo man%-po、h!gro-ba、sems-can)】   
一般而言,此词系指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之迷界凡夫;然若就广义而言,则亦含摄悟界的佛、菩萨等。音译禅头、社伽、萨埵、仆呼缮那;又称有情、含识、含生、群萌、群类、禀识等。《杂阿含经》卷六云(大正2·40a)︰‘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摩诃止观》卷五(上)云(大正46·52c)︰‘揽五阴通称众生。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又,《大智度论》卷二云(大正25·72b)︰‘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  

请问你:地狱、饿鬼、畜生界的众生怎样能发起你所谓的菩提心呢?他们有无这个能力?鹦鹉等念佛,它们怎样能做到你所谓的“积聚资粮忏悔业障等很多条件”。这块实在不明白,请管理员开示,谢谢。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观音菩萨以六字大明咒度化了无量小虫子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这些虫子只是听到了咒言跟着念诵罢了。没有你所谓的这些条件。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出师子国。而往波罗奈大城秽恶之处。彼有无数百千万类虫蛆之属依止而住。观自在菩萨为欲救度。彼有情故。遂现蜂形而往。于彼口中出声作如是云。曩谟没驮野彼诸虫类随其所闻。而皆称念亦复如是。由斯力故彼类有情。所执身见虽如山峰及诸随惑。金刚智杵一切破坏。便得往生极乐世界。皆为菩萨同名妙香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听法者的对象是人,但阿弥陀佛的大愿涵盖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还包括了非人。你不要无视了这些众生,也不要忽视了这条大愿的根本情况。


由于我们这里是格鲁弟子的网上道场,因此拿净土宗的圣言量,是不可能取得共许的。————我没拿净土宗的教义来说事,现在举例的是入藏的标准佛经,除非你有意忽视这部佛经。

发表于 2011-12-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心信乐】这四个大字,算不算前提条件呢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珠加 发表于 2011-12-13 08:31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 ...

个人觉得,即便是汉传所谓“净土宗”,也不是能够就经文而“依文解义”,也需要在具体的教理框架下来理解的。

汉地的净土宗若要说,有一个独立的教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成立的。
现代主要的两种净土思想,貌似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其实这种思想是值得商榷的。
(1)如黄念祖、净空法师等在原来假借各种复杂的教理系统拼凑成了一个貌似独特的教理。特别净空法师,其发挥上更加多些。
(2)或多或少受到本愿思想影响的一系,如某净土宗祖庭的新任方丈,其依止的师长曾在日本学习,所以其学说中带着本愿思想,推崇善道大师的思想。

在民国时代,印光大师以文钞形式弘法,文钞是信札类型,更多的是对个体的教导,如果系统去看,会发现法师文钞中对于许多事情并不是一概而论。
其实,在那个时代,还有以禅宗兼弘净土的圆瑛法师(著有《弥陀要解讲义》,可以细看,特别是善根福德因缘这段解释),以天台宗兼弘净土的谛闲法师、兴慈法师,华严宗兼弘净土的月霞法师、应慈法师、律宗兼弘净土的弘一法师等等。(这些大师的著作要仔细读读。)

从历史来看,主流的西方净土,是以其他的系统教理(如天台、华严、禅宗等)作为支撑的,并没有形成一种专属于“净土”的独立的教理体系。净土更多的只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行门”,具体理论指导则是依于不同的教理体系。(如四土九品,现代很多解释,其实都是望文生义了,四土划分是与天台宗的修行次第相配合的,比如说十法界如何如何,也是天台的思想。蕅益大师认为一句弥陀圣号融摄万法,其以天台宗教理为依托,将闻思所形成的一种见解融摄在具体的行门上,所谓全性即修,“性”从三个方面说:从“空”角度上说,这一句弥陀圣号是无自性空的,一念念佛的心的空性与一切法的空性并无差别;从“假”角度上说,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当下这一念心也无非是根尘和合,此一念念佛之心无非是假名,又此一念心是根尘和合而起,则摄内外诸法,因为是观待而有之故,讲“一念念佛心”则根、尘都需完备;从“中”角度上说,空与假无非是一体两面的,空即是假,假即是空,其实天台也未必要立三谛,立二谛也可以,只是为了区别当时认为有第三条路线,即认为有“但”中存在,天台圆教是“即”中,所谓中边皆甜,空边与假边,无非是一体两面的。天台的性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法性,而不是形而上的本体的“性体”。——总之,弥陀要解中许多的结论是以天台的教理作为其依托,将教理融摄在一句佛号的“行门”中,在天台看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不止这一念念佛心如此,法法都是平等的,只是从摄机上,以易行道作为方便,则中下根人也能获益。)

现代最危险的是,大通家的出现,把一大堆的理论堆砌在一起,然后自以为天下独步,就危险了,因为,自说自的,弟子也以自己的老师为准。缺少一种“传承”的监督。所以如果要深入汉地的净土宗,还是要回到汉地原有的系统的教理体系上(如天台、华严)。

其实,学人很多对于汉地净土的护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于汉地净土宗的一种“无知”。
愚夫愚妇,或许是会有往生的可能,因为这个是“虫食子”,或许因为以往生的善根福德,所以有“因缘”聚会的往生。但是,对于一般的学人而言,则必须要强化集资净罪,发菩提心,在积累往生的资粮上用功。
发表于 2011-12-1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喜贤 发表于 2011-12-13 13:03
个人觉得,即便是汉传所谓“净土宗”,也不是能够就经文而“依文解义”,也需要在具体的教理框架下来理解 ...

1、我没说净土宗的教义,所以你说的这些与我的说法不符。
2、请问“众生”是何意思?范围是多大?
3、《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那段经文该怎么理解?
发表于 2011-12-1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1楼:

1、阿弥陀佛大愿包括六道众生,然而佛陀开示无量寿经等,是为了引导凡夫往生极乐,故此只说了如何引导人道众生往生极乐之法。畜类,如鹦鹉,不知哪部佛经说它往生极乐了?拿想当然的事例认为是共许的,这点很可笑。
2、假设你的看法成立,无量寿经等是针对六道众生的,那么你必须承认,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众生,能具足”至心信乐“的已然少之又少,还能“念佛十声”的几乎就没有,那么你是在说阿弥陀佛这条本愿不够圆满了?事实上,只有我们了解到无量寿经等,是为人道众生而说,其他各趣,自有不同度化之方便,这才有可能正确加以解释。
3、《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正好印证了我上两条说法,即,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是为人道众生开示,只说了如何引导人道众生往生极乐之法。其他各趣,自有不同度化之方便,如果您不看自己的情形,不看具足度化能力的对境,胡乱套用教法,恰足以证明您的无知。
4、我回应了你16楼看法,回帖中引用的很明确,但您却说“我没拿净土宗的教义来说事,现在举例的是入藏的标准佛经,除非你有意忽视这部佛经。”,帖子中原文具在,您在16楼明明拿净土祖师的教言作为圣言量“教诲”我等,现在马上改口说没拿净土宗教义说事,您现在举例《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岂能证明您16楼“没拿净土宗的教义来说事”呢?此乃自语相违过。

正言告诫,没有传承,不懂教典,拿自己的想当然来解释佛法,这套路子,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发表于 2016-8-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过去了,能海法师对于净土问题,后来可有新论述?
发表于 2018-8-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能海法师,对汉传净土宗的认识,非常外行与肤浅,所以,论述中出现无数破绽,在所难免。但是,错见对教法的弘扬与众生的慧命是有损害的,有闲暇时间再来略为破斥。
发表于 2018-8-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可以聽一下淨界法師的開示,法師是師承懺公等淨土宗的高僧,法師開示把天台唯識與道總道次第等經教融於彌陀淨土法門,在末法時期的我們點亮一盞即生脫離輪迴的明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nU4CsLWDA&t=2187s
发表于 2018-9-2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jagat1117 发表于 2018-8-21 14:09
建議可以聽一下淨界法師的開示,法師是師承懺公等淨土宗的高僧,法師開示把天台唯識與道總道次第等經教融於 ...

感恩师兄,知见上以经论祖师大德教言为准绳,基本方向就走对了。略看了一下净界法师的著述,大体还不错,没详细了解。至于西方净土法门,是一个开放性的宗派,例如三大寺一切显密学修,以普贤行愿一摄持,就变成了西方净土法门,其他宗派同理。
发表于 2018-9-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宗毅2 于 2018-9-26 09:41 编辑

今天又看了这个文章,有些说法,且作交流
,净土思想,当然有其特别之处,这个特别之处的产生,当然,我们对于某些三教混说的"大师"讲净土,还是要区分的
A,一者是因为佛陀对于末世闻思力馈乏,且畏于轮回及恶趣苦修行人的特别悲心,比如多病幼子,则母分外照顾,二者,也是由于佛陀冥冥加持末世外环境混乱(伪法,相似法,及某些利用清净教法的人的胡搅)所决定的,比如他法尽后,特留此经...
B,在道次第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净土法的一点出处,即依赖清净福田之力--这个主要还是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心(愚信及智信都包括),即:如母忆子,如子忆母
我们不能否定,善知识的说法的纯正性,但是,一切法,若于行者相续上升起利益,还是观待诸因缘的,而依善知识教法而修行,最终的目的主要不是仅仅依善知识,而是获得由于依善知识的教法而起的利益,正如我们不否定野山参的强力作用,我们完全纯正的信任,但是由于外在环境的混乱,行人内在经络淤堵及虚弱的体质,纵是千年山参,是否能够由此全拔病根,还是无法定论的,
当然,某些讲净土的,比如粉丝众多的某某大师,本身根本无法代表纯正的净土,但净土法降及如今,并未尽断所源,对于依圣道门的修行人来说,来世得人身是可贵的,但是,1,来世得人身,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如今世一般的外环境?2,来世得人身,是不是一定会遇到善知识?我们今生发愿生生不离善知识之愿,是不是一定会于下世成满,3,由于我们此世的福报,下世生人世,会不会因为福业的增上或减损,而未能如今天一般精进?这些,虽然也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愿,但也不能回避宿世的种种恶业,因为它们也在成熟,除非如许多藏地的大德们,此生形成了强大的善业流(知见与福力),或许不必太过于担心,但作为在家人,尤其靠着百度搜索力而牵强达到辩才无碍的我(是自我嘲讽,不是真的很有辩才),根本是不敢认为自己可以在渡过中阴后还能够在来世的浊流中畅流不溺,
然后,回过头来,我个人觉得,求生西方净土,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子,依净土修法,不仅可以以信愿持名往生,也可以依道次第法为行持,而以西方净土为归宿,我个人一直在思维,我现在是个在家人,所依的身也不如出家身殊胜,我现在所持戒,但是不是清净,也无法自任,我虽然在行善法,但力量是不是足以暂时掩盖恶业于临终时现行也不见得,我依着自己的上师,但是,这个心是不是非常清净?上师所说的,是否毫无迟疑的在奉行,还是内心只想临终时让上师来摄引,而现在上师吩咐的有些任务却拖拖拉拉??这些都是衡量自己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7:48 , Processed in 0.03424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