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临终十念,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不全是十种念头的辨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0:09
呵呵,好奇怪的论调,梵音海潮音世间音,难道就是用口来发出声音,让我们去这样“念”梵音、海潮音、世 ...

就像你说的,这个“念”好像必须用心里念叨才行。但嘴里念诵为何就解释不通呢?请问道理何在?
我嘴里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心里想观世音菩萨的庄严,不是可以吗?也符合这段佛经。
发表于 2011-12-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6 09:00
其他几个,引的意义也不大,为何?佛经都是从梵文或者藏文翻译过来的,如果没有原文对比,说不清楚原文 ...

呵呵,我们在对经典所开示的内容没有争议、共许极成的情况下,自然不必事事都要去查看原典,那么一旦有争议了,如果我们都是一个宗派的,自然以该宗派祖师的解释为准,就像三大寺里面一样,辩论如果一方有了开宗祖师(例如我们是宗大师三父子)的开示,自然就以这个为准,那么如果不是一个宗派的,没有共许的圣言比量,一旦有了争议,就要查看原典,由于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当然要去看原来文字的解释,而不能单单依靠翻译过来的文本做定夺,这是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争议的共许之道,如果在这方面达不成共许,最后只能落得鸡同鸭讲,就算这样,我们在自宗的地盘上,宣扬自宗祖师大德的说法,这也一点没问题啊,是您在一直坚持您的看法,不认同我们传承的看法,一直在挑理嘛,而不是我们无的放矢挑起事端啊。

至于说十念往生是弥陀大愿,那么同样经中还有“乃至一念”也可往生的经文呢,按照您说法,十念就是念十声,多麻烦,干脆一声就好,不是更简单了吗?但按您说法,最后如果念了没有往生,误人法身慧命,退人信心,这个罪过多大呢?对于弥陀大愿我们是共许的,都重视的,没人不重视,我们注意的是更准确的解释方式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11:03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0:44
呵呵,我们在对经典所开示的内容没有争议、共许极成的情况下,自然不必事事都要去查看原典,那么一旦有争 ...


至于说十念往生是弥陀大愿,那么同样经中还有“乃至一念”也可往生的经文呢,按照您说法,十念就是念十声,多麻烦,干脆一声就好,不是更简单了吗?但按您说法,最后如果念了没有往生,误人法身慧命,退人信心,这个罪过多大呢?对于弥陀大愿我们是共许的,都重视的,没人不重视,我们注意的是更准确的解释方式而已。
————至心信乐,是关键。我已经说了,这是信愿的体现。你始终无视忽视这个前提“至心信乐”,不清楚为什么。

就像你说的,你以本宗的宗大师父子三人的编写的经论及开示为主,但很遗憾,你也没见到这三位大德最最原始的笔记,你所看到的,都是后人再流传及翻译的,期间有无差异,你是不知道的。这个说法,也很适合你啊。
就算是宗大师父子三人的开示,好像也不能违背佛经吧?因为“以经为本”这是学习佛教的基础。
宗大师父子三人好像也没说起过“在至心信乐的前提下,临终十念(诵佛号十声)是无法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开示吧?所以,宗大师父子三人没有说过的话,你怎么就能说“某某做法一定不可行”呢?

最后如果念了没有往生,误人法身慧命,退人信心,这个罪过多大呢?
—————修习格鲁教法的人,未必各个都能现世往生兜率天内院拜见宗大师(或其它净土),也有继续轮回的。按照你的逻辑:这个现象,是要怪罪宗大师所传授的教法不灵呢?还是修习者本身的原因呢?如果你认为是前者的错误,那么我无话可说。如果你认为是后者的问题,那么就不要说“如果修了没有解脱轮回,误人法身慧命,退人信心,这个罪过多大呢?”因为此说法也适合你们格鲁。
发表于 2011-1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来,前面你引了那么多经文,特别是误引普门品,现在总算不再坚持了,您走的是以经解经的路线,根据其他经文“念”的含义,来推测无量寿经中所说“念”的含义,其实这是行不通的,每个经文都是各自所含之意,无法彼此替代,而“念”字即令以经解经,也含义多端,本非“念一声”所能涵盖,故此这条路根本就是死路。

其次,我是按照您的推理,您的噶玛式念佛往生法,是“至心信乐”+“念十声”,我只是说,如果按照你的推理方式,其实可以更加简化为“至心信乐”+“念一声”,但您这种噶玛式念佛往生法是否真的可靠,很值得怀疑,所以我才说,按您的方法,没有往生成功,这就罪莫大焉了,这不是很简单的推论吗?不知您哪来那么多误解。

再次,怎么样才能算是准确理解佛经,这个我们以前老帖子都探讨过,要根据历代传承祖师,从佛陀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结合修学心得的垂教来理解,而非简单的能如言取义的理解,这点在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里面,以及楞伽经、摄大乘论里面都有提到,当然,在依据祖师言教之时,还应配合原典原文,您非要置历代传承祖师于不顾,原典原文于不顾,用自己一厢情愿的理解来解释佛经,这点是我们分歧的根本所在,这点上不解决问题,其余只能是戏论而已。

最后,格鲁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教法,认为往生必须要凭借“大乘五力”,如祈竹活佛说:“想要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依大乘五力之修持。五力是白法种子力、发愿力、对治力、串习力及祈祷依止力。为什么称它们为“力”呢?这是因为它们是把我们推上净土的力量。不论我们发愿往生于哪一个佛陀的净土,都必须具备这五种共通的条件,否则断不可能成功! ”,如果按照这五力去修持,却没有往生,那才是格鲁的教法有问题,反之,如果格鲁的教法没问题,您那“噶玛式念佛往生法”就不可能是正确的见解。

我觉得历次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实在是已经讨论的淋漓尽致了,恩师夏坝活佛曾经就说过,有些人无论怎么学习佛法,就是不开窍,这关系到往昔业力,真的是无可奈何之事。希望噶玛不要做这类人,早点开窍吧。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15:50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3:44
呵呵,看来,前面你引了那么多经文,特别是误引普门品,现在总算不再坚持了,您走的是以经解经的路线,根据 ...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
以故念佛之人,必须令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又因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哭泣之祸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亲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末学不过是秉承净土宗13祖印光大师的开释,可不能称是自创的“噶玛式念佛法”。

夏坝仁波切:天底下绝对没有仅靠一个咒、一个法、一句话就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念“阿弥陀佛”很好,也很方便。但整天光想“阿弥陀佛把我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吧”是不行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另好像该仁波切曾开释过:如在极乐世界不修行还会掉来下。(原话实在找不到了)。

您走的是以经解经的路线,根据其他经文“念”的含义,来推测无量寿经中所说“念”的含义,其实这是行不通的,每个经文都是各自所含之意,无法彼此替代,而“念”字即令以经解经,也含义多端,本非“念一声”所能涵盖,故此这条路根本就是死路。
————请问不是以经解经,那么该怎么解经呢?每部佛经的意思可能稍有不同,但都是告诉大家怎样修行的,怎样解脱轮回的。
请回复:你准备怎样解经呢?除了引用些仁波切上师的开示外,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但就算是仁波切上师的开示也不能违背佛经吧?
“念”本身就有好几种意思,你非要摁在一个上。但又没有充足的例子能说明你的正确,很艰辛。

你现在也不再坚持一切以梵文佛经为依据了,不错,赞一个。也不再说,如临终十念无法往生是错解佛经的问题了,也不错,再赞一个。
那位“礼进”举的例子基本已经被否定了,你不再以他的说法为依据了。

发表于 2011-1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6 14:48
你现在也不再坚持一切以梵文佛经为依据了,不错,赞一个。也不再说,如临终十念无法往生是错解佛经的问题了,也不错,再赞一个。
那位“礼进”举的例子基本已经被否定了,你不再以他的说法为依据了。
...

噶玛又来这套鱼目混珠伎俩了?!
藏文我不懂,梵文也没正式学过,但我曾经有几年住在婆罗门教庙里,每天三次必须学习原典梵文对照英文一个一个字学习,前面那几个字(Namaskaram)在婆罗门教经典里经常出现,礼进解释据我知道并无错误。实际上,祈竹活佛也对这“念”字指出过梵文原字及错误理解之处(前者说的时候就是后来结集为《生死自在》一书的同场合)。至于江译师、李译师,两位我都认识,他们该算当今汉人里的藏学权威了,礼进也对此很有学问,这些人就是干这个的专业人士。您也不懂梵文,就别胡扯了。人家是看你不是同级别也不懂如理辩论大概懒得回应了而已,不是如您自己单方面宣布的“基本已经被否定了”。别傻了,呵呵。
还有您对“原典研究”这个概念也一窍不通,“原典”并不指最初那本文物啦,哈哈。
这里,如果您要证明祈佛、礼进、江、李错误,那么,您得对梵文有点研究,否则别人都把字列出来了才说明错误在哪里,您要挑战,就必须懂,否则没啥可说的。如果您认为他们的“原典”并不是最初原文,那么,您必须提供原文物,或者至少说一些疑点。以您的程度这显然不可能。那么,在学术研究来说,既然无法用证据挑战,如果是讲道理的,就得接受这个说法。您这些胡缠,没有太大意义啦!

发表于 2011-1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您的至心信乐+念佛十声,和印光大师的“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孰同孰异,一目了然,鱼目混珠是行不通的。“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这些条件您根本没有提到,怎可滥竽充数?

更何况,在格鲁论坛上讨论,我们自然是以格鲁祖师传承下来的说法为准,怎么可能按照印光大师的方式去理解呢?您在净土宗论坛上,也许可以遵循印光大师教诲,然而在这里,我们早已在版规里面开宗明义的说明了我们遵循的标准,您强迫我们同意您说的印光大师的说法,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2、夏佛说的,和你引的佛经何处矛盾?您大概以为哪怕仅仅是一日,一心不乱是很容易的,那样您就理解错了,这种境界可非素无修持者能达到的,实际上这个境界难度还要大于我们所说的大乘五力。而且佛经里面说的若1-7日,乃是针对不同根基的修行者而言,有的人只需要一天达到一心不乱的情况便能往生,如是有的人需要七天等等,与夏佛所说并无矛盾,经中还有说到“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如何才能心不颠倒?没有大乘五力的摄持,这是很难保证的,换句话说,大乘五力正是保证修行人能一心不乱乃至心不颠倒的关键。

经中还特别提到净业三福,也是佛说,与祈佛、夏佛所说更极其符合。一览便知,故不赘述。

3、我们理解佛经的态度早说过,请参考19#第三段:“再次,怎么样才能算是准确理解佛经,这个我们以前老帖子都探讨过,要根据历代传承祖师,从佛陀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结合修学心得的垂教来理解,而非简单的能如言取义的理解,这点在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里面,以及楞伽经、摄大乘论里面都有提到,当然,在依据祖师言教之时,还应配合原典原文,您非要置历代传承祖师于不顾,原典原文于不顾,用自己一厢情愿的理解来解释佛经,这点是我们分歧的根本所在,这点上不解决问题,其余只能是戏论而已。


祈佛、夏佛的开示,是正确、准确理解佛经内涵的关键,离开了历代传承上师的讲解,用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这是错误的方式,历代传承祖师的开示并未违背佛经,认为历代传承祖师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武断的认为是历代祖师错了,没有正确理解佛经,而不是检讨自己的想法,这才是错误的。

至于念的本义如何,礼进兄已然根据原始语言的文献给出了有力的证明,您定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能奈君何?前文从未抛弃依据原典这种方式,何来“你现在也不再坚持一切以梵文佛经为依据了”?更何来“如临终十念无法往生是错解佛经的问题了”?想当然式的自以为胜利,尤其好笑,我在17楼说过的“如果不是一个宗派的,没有共许的圣言比量,一旦有了争议,就要查看原典,由于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当然要去看原来文字的解释,而不能单单依靠翻译过来的文本做定夺,这是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争议的共许之道,如果在这方面达不成共许,最后只能落得鸡同鸭讲,”以及19楼说过的:“当然,在依据祖师言教之时,还应配合原典原文,您非要置历代传承祖师于不顾,原典原文于不顾,用自己一厢情愿的理解来解释佛经,这点是我们分歧的根本所在,这点上不解决问题,其余只能是戏论而已。”盼三复斯文,看清楚我的观点,然后再讨论,这样大家都会省事的多。
发表于 2011-12-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6 16:35
祈佛、夏佛的开示,是正确、准确理解佛经内涵的关键 ...

倒不是必须接受他们的看法。然而,这里这么多梵文藏文研究的专业权威和懂点梵文的喇嘛,都异口同声说明噶玛理解错误,礼进也给了原始文典并对原字详细说明了。此外,论坛还不只这些人懂梵文呢,专业的译师就一大堆。当然,这也还是能挑战,可是挑战权威也必须有点学问,没有又不懂又重复洗脑式地贴大段文字胡缠那样的,这根本不是学术研究,也不是基本愿意讲道理的表现嘛!
又不懂,又要辩,别人说的东西你又一窍不通,这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吗?
发表于 2011-1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进说:
“namaskāraṃ kṛtvā”直译就是“作礼”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念”字

这个词到现在的印度、尼泊尔日常语言里还在用它的变异语 नमस्कार 嘛。Namaskāraṃ确实就是“作礼”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念”字,这没啥可说的。礼进正确。礼进也不可能为您补习一遍梵文然后才和您进行学术辩论。您不懂,就虚心学习好了,别死撑。我本来没参与这贴,路过看看您的挣扎胡缠烂打我都替您难堪。





附随便google就能找到的定义:
Namaste (Devanagari: नमस्ते; formal: Namaskar/Namaskaram) is a common spoken valediction or salut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t is a customary greeting when individuals meet, and a valediction upon their parting. A non-contact form of salutation is traditionally preferred in India and Namaste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such a salutation.
As it is most commonly used, namaste is roughly equivalent to "greetings" or "good day," in English, implicitly with the connotation "to be well". As against shaking hands, kissing or embracing each other in other cultures, Namaste is a non-contact form of respectful greeting and can be used universally while meeting a person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or social status.
The gesture Namaste represent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a Divine spark within each of us that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chakra. The gesture is an acknowledgment of the soul in one by the soul in another. "Nama" means bow, "as" means I, and "te" means you. Therefore, Namaste literally means "bow me you" or "I bow to you." The Meaning of "Namaste", Aadil Palkhivala, Yoga Journal
Namaskār (Devnagari/Hindi: नमस्कार) literally means "I bow to [your] form".
"The spirit in me respects the spirit in you," "the divinity in me bows to the divinity in you," and others, are modern interpretations, extrapolated from the Sanskrit root of namaste.[citation needed] It is worth noting, however, that there is no implicit mention of divinity, spirit, light, or other such concepts in the greeting. They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western yoga and New Age movements.



发表于 2011-1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有了争议,就要查看原典,由于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当然要去看原来文字的解释,而不能单单依靠翻译过来的文本做定夺

噶玛连“原典”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或者是刻意假装糊涂瞎扯什么最初那本,实在无法继续说的啦。程度差太远。
发表于 2011-12-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奉劝噶玛一下:
本来,我这类按您说是“不实修”的人(虽然我很奇怪您怎么知道的)也很热衷于辩论学习。然而,您不论从学问、梵文藏文、佛经理解乃至基本讲道理和思考能力方面,程度真的差很远,和这里前面几位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是无法辩论的啦!

在您不是在实修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学习一下佛经、思考、逻辑呢?这对多闻、对理解净土经典都有帮助,或者起码能让您有基本的清晰思考和辩论的能力。
这真的不是讽刺语,我是很诚恳地在建议您的。人如果没有基本思考清晰的能力,不论做什么,哪怕是在世俗事业上,也都是会很吃亏的。不是说贴很多字出来别人就会累了认输的。其实大家都在看,起码我有迅速把前面的都看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您是真的没有思考能力还是故意装厚着脸皮死缠烂打,但前面几乎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能读清内容的读者都是在心里取笑您啊。我是很忍不住看到人丢脸还不知道成为笑柄才说这些话的。不懂,就少说两句,别人就不知道您不懂了嘛。有空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1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中的净土法.有其一套修行方式与传承.依止善缘自可解脱.
汉传净土宗也流传千年,后人推为祖师者已到十三位.依圣言量.净土五经一论及十三位祖师.依此善缘亦可解脱.
佛法讲共与不共.不同宗派之间有差异乃正常.我们依自已所修宗派之经典与祖师开示为导向,就可以了.(显与密.宁玛与格鲁.天台与净土等)
如我依止的是汉传净土祖师.所以藏地名望很高之大德的开示若与祖师之意不符,我即弃之,不学不听.反之正如格鲁之弟子者,对汉传祖师的开示,估计态度也是如此.
大家都是自由的.就是同一宗派都会有不同认识.何况不同宗派.没必要强加认识.把显宗之祖师和格鲁之祖师打架.或汉传大德与藏传大德的话拿来打架.

与自已相应的就是最好的.就像吃药一样.对症才是好的.而不是最贵的.最好的药.
发表于 2011-12-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觉 于 2011-12-6 19:42 编辑

另与笨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笨兄说:如何才能心不颠倒?没有大乘五力的摄持,这是很难保证的,换句话说,大乘五力正是保证修行人能一心不乱乃至心不颠倒的关键。

再看经文可知.心不颠倒非大乘五力(已力)而为(除非已证念佛三昧者).乃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加持所致然后"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所以汉传祖师再三强调.已力与他力之别.信愿行(一切法门何尝不是信愿行)为纲宗要旨,我等往生极乐,不是自已的修证有多高.全是弥陀愿力加持才成就.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

佛说"不可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然后佛后面则告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佛即是开示: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并以此正因.

藕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省庵大师谓:愿之一字,具该信、行


发表于 2011-1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觉 发表于 2011-12-6 19:32
另与笨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笨兄说:如何才能心不颠倒?没有大乘五力的摄持,这是很难保证的,换句话说,大乘五力正是保证修行人能一心不乱乃至心不颠倒的关键。

再看经文.心不颠倒非大乘五力(已力)而为(除非已证念佛三昧者).乃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加持所致然后"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所以汉传祖师再三强调.已力与他力之别.我等往生极乐,不是自已的修证有多高.全是弥陀愿力加持才成就.



呵呵,大乘五力,绝非舍弃弥陀愿力,五力之中就有发愿力,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再结合学人自身的愿力,两者相应,方能如愿往生。

阿弥陀经这段原文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经文在这里并未说,一心不乱乃是如您所说的:【“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加持所致。】而是在前面经文说的需要有【善根福德因缘】,也就是白法种子力、串习力等大乘五力中的内容,故此我说大乘五力是保证修行人一心不乱乃至心不颠倒的关键。当然,众生根基千差万别,难以一概而论,这只是约现今绝大多数人的情况而说,请慧鉴。
发表于 2011-12-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觉 发表于 2011-12-6 19:32
佛说"不可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然后佛后面则告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佛即是开示: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并以此正因.

这段的逻辑推论有问题,前面说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然后是另起一段,佛说1-7日一心不乱往生净土,所以并不能推导得出后面的结论,执持佛号就是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这句,如果这句成立,三辈九品何由建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2:23 , Processed in 0.04441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