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喜饶让波

浅谈密法的定义及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讨论原理不涉及具体实修事相是没问题的

原帖由 似水流年 于 2011-7-18 12:11 发表
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就不要放在公开场合讨论了吧
发表于 2011-7-1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心细的层次可以驾驭粗的层次。:victory:
=========================================
相续本母说:由虚空产生风,由风产生火,接着水、地,由此顺序产生。灭时由地水火风虚空,慢慢的消失掉,这点同科学家说的有些相似。由细产生粗,由粗慢慢的消失成细,这是循环法性的规则;至于地球变化也是法性的规则,而不是由业果产生的。以一本书刚开始是由虚空而产生,我们的身体开始也是由虚空产生。虽然由虚空,却产生两种不同的东西,这是因业而造成不同。所以不论是器世间的地球,或情世间的色蕴,以及我们所受的痛苦,所依的都是「地」。 

意识可分粗细多种,粗的部分,经由大脑到达身体活动等等;最细微的意识,所产生的作用,好象与身体无关,是独立的作用。以密续来言,心识与内心的心气,产生许多粗细的血流,可以由修行来体会内心的气,是粗或是细的。粗的意识与大脑是很有关联的。如果我们的意识像根识一样,完全依靠身体的话,那我们不必说前后世的存在;所以意识不依身体存在,是无错误的。细微心识是独立作用,观察心气是不二,如果要改善意识,就可以慢慢得到究竟的果位。由密宗上师的指导,反复的修行气与心,可以渐渐体会意识的细分与粗分,与空不二与气不二,这种细微具有独立作用的内心,是由因缘而生的,不然则无果也无因;无果的话,这种细微内心无法产生,根识也不会为细微内心的了解所缘,也不会有明显的分别,所以必须依前因而生。如有办法安立这点,便有办法了解原来有前后识的存在,因为心识是不断的依境而产生的。

法海集(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者 于 2011-7-18 09:38 发表


感谢答复!
因论成论,还有一事不明。
您说:“庸常显”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
不怎么能领会您的意思,如果从文字上来看的话,如果是一种认知的话好像应该是有境心啊?怎么是境呢?
再有,若其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 那么如上的问题 断了烦脑障而没有成佛的圣者 其因为没有无明的原故,自然也不存在 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那其有没有此“庸常显”呢?然若从其是所知障来说,那么断了烦恼障而未成佛的圣者定然是有“庸常显”的。


个人感觉,所谓“境”,一般指的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又称对境。所谓“有境”,指的是我们用以认识对境的心,或者是意识。应该是这样去了解的吧。但我们所认识的对象,并不能直接被我们所感知到,我们通过眼耳鼻等感官所认知的仅仅是这个对象的外在特性,例如体积、颜色等信息,然后我们的心把这些通过五识感知到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发起认识的作用,能安立一个名字,作为认识的对象,在没有安立名字以前,或者说在没有形成概念以前,其实我们是无法认识到一件事物的。而“庸常显”即是指的是我们通过感官所认知的对象的一切信息是错乱的,不完全的,非真实的,因而形成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因此说“庸常显”是所认识的“境”,而非能认识的“有境”(心)。当然,在这过程中,心也是一直处于无明遮蔽的状态下,但我觉得这个应该算是“庸常执”了吧。
阿罗汉断除烦恼,没有庸常执,但没有断除所知障,所以肯定还会有庸常显,打个比方,阿罗汉也许跟凡夫看到的没太大差别,最重要的是他不会错以为所观察到的一切诸法是自性的而已。
发表于 2011-7-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让波 于 2011-7-18 16:05 发表


个人感觉,所谓“境”,一般指的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又称对境。所谓“有境”,指的是我们用以认识对境的心,或者是意识。应该是这样去了解的吧。但我们所认识的对象,并不能直接被我们所感知到,我们通过眼耳鼻等 ...


感谢答复!
那么 简单来说,所谓庸常显和无明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不一定是在无明状态下的认知是吗?还有,其是境的话,那么它是那一种法呢?色法?心不相应行?

为了更好的理解,能举例说明吗?
比如 凡夫认为我是凡夫 这是不是庸常显? 阿罗汉认为我是阿罗汉 这不是庸常显? 凡夫见到瓶,认为它是瓶 是不是庸常显?罗汉呢?能举一外 凡夫的庸常显和阿罗汉的庸常显的具体例子吗?

[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1-7-18 18:02 编辑 ]
发表于 2011-7-1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生起次第以“尊身显明”及“忆念净相”(即自观本尊,身处坛城等,需能观想的种种繁复的细节也很明了,越繁复净治脉风之力越大,且在座下亦能保持此想不失。)对治“庸常显”,以“佛慢坚固”对治“庸常执”,然而这仍然是以圣念代替凡夫之所念,并非真实将凡夫之身心相续转为圣者之身心相续,故未为究竟。以此说生起次第是假立、施设之次第,而圆满次第堪能真实净治身心,转凡为圣,故说圆满次第为真实次第,个人觉得应与显宗中对于烦恼的“伏”“断”相类。

----------------------另外 说这一点来说,在下也去做了点功课,虽然没有看懂宗大师在广论生起次第那一章的意思,但是,就这一点 宗大师好像明确说,所谓生起次第对治显执,非如出世间道断彼种子,也非如世间道伤其种子,伏其现行。而是。。。。。。。(宗大师的解说在下看不懂。)
发表于 2011-7-1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诸位大德还是不要过多公开讨论密法为好,您们看不懂、抑或看的懂,我们还有好多人没资格看哪......
发表于 2011-7-1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11-7-18 13:56 发表
只讨论原理不涉及具体实修事相是没问题的


照这么说妙音的 《续部总释》、《无上瑜伽密续》、《本尊瑜伽》等都是讲理论的。

能随便看得话,直接去看好了,讲的还是很清楚的,没必要这里进行猜测性的研讨了。

但一般还是不能随便看得或公开讨论的。

[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1-7-18 19:37 编辑 ]
发表于 2011-7-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担心自己
少担心别人

原帖由 似水流年 于 2011-7-18 19:35 发表

照这么说妙音的 《续部总释》、《无上瑜伽密续》、《本尊瑜伽》等都是讲理论的。

能随便看得话,直接去看好了,讲的还是很清楚的,没必要这里进行猜测性的研讨了。

但一般还是不能随便看得或公开讨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者 于 2011-7-18 18:30 发表
2、生起次第以“尊身显明”及“忆念净相”(即自观本尊,身处坛城等,需能观想的种种繁复的细节也很明了,越繁复净治脉风之力越大,且在座下亦能保持此想不失。)对治“庸常显”,以“佛慢坚固”对治“庸常执”,然而 ...



密道广论说为“凡常境执”及“凡常慢”,对应新译名词为“庸常显”与“庸常执”,其中,“凡常慢”无疑是与“佛慢”明显相对的,即前所说:以“佛慢坚固”对治“庸常执”,密咒广论说为“天慢”及“曼陀罗慢”对治“凡常慢”。
往下继续探讨,的确有点深了,与小文浅谈之意不符,兼且有人抗议,不如且止,待有机缘另行开帖讨论。
发表于 2011-7-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让波 于 2011-7-18 22:02 发表



密道广论说为“凡常境执”及“凡常慢”,对应新译名词为“庸常显”与“庸常执”,其中,“凡常慢”无疑是与“佛慢”明显相对的,即前所说:以“佛慢坚固”对治“庸常执”,密咒广论说为“天慢”及“曼陀罗慢” ...


我说广论的那段内容其实只是想说明 不一定是相类于显宗的“伏”“断”
如此,那以有机会再深入学习讨论吧。感谢您的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似水流年 于 2011-7-18 19:35 发表

照这么说妙音的 《续部总释》、《无上瑜伽密续》、《本尊瑜伽》等都是讲理论的。

能随便看得话,直接去看好了,讲的还是很清楚的,没必要这里进行猜测性的研讨了。

但一般还是不能随便看得或公开讨论的。


老实说,密法难得,密法之理趣尤为难得,甚至极少为人所关注。

如上所举诸书,虽然各有殊胜之处,然而实际上各有亦各有保留之处,这些典籍就像一块一块散落的明珠,需要把它串为美丽的珠鬘方堪为庄严之具,我想做的工作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若干典籍的整合,拼出一块美丽的图像来。

当然,这一切需要在上师(善知识)的指引下,然而在目前这个时代,我们能常久跟随上师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当然要具备相应灌顶),先行学习部分内容,将来再跟随上师学习就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上师略加指点,我们就可以融汇贯通,这无疑要简单的多。

更甚者,暇满难得,人身危脆,死缘极多而生缘极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多学习一点知识,对今生和后世都会有很大的利益。

不过,您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密法甚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公开的探讨可能会有泄密及令人误解密法之虞,故暂时先中止一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个人以为,如下书目是值得重点专研的:

1、密宗道次第广论(新译密宗道次第广论、本尊瑜伽)
2、无上瑜伽密续
3、续部总释·摄引有缘心意
4、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主讲圆满次第)
5、圣龙猛派吉祥密集地道论疏
6、密宗道次第论
7、密宗生起次第成就大海(密宗生起次第悉地海,主讲生起次第)
8、基位三身建立明灯论
9、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具三信念(及宝鬘集续篇)

其他如:密咒持明藏名相集、大乐光明、密法大手印等书也可参考。

祝愿密法之理趣弘扬广大!
发表于 2011-7-1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dpony 于 2011-7-18 09:51 发表
“观想自己当下身处于一广大越量宫(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凡夫所能思及的限量,或不可测量也。)之中、如具足眷属、坛城的本尊自身、具诸供养、受用资具及行清净情器二界之事业,即是果乘的修习之 ...


怎么没人回答我的问题啊?
哪位大德能否帮忙开示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dpony 于 2011-7-18 09:51 发表
“观想自己当下身处于一广大越量宫(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凡夫所能思及的限量,或不可测量也。)之中、如具足眷属、坛城的本尊自身、具诸供养、受用资具及行清净情器二界之事业,即是果乘的修习之法,以其顺果位之行相而修习的缘故,能断除凡夫的庸常显及庸常执,快速成就圣果。”

是否属于自我催眠呢?中国气功中的观想其实很像西方的催眠术。金刚经教导我们不住一切相。观想中的“广大越量宫”是否只是自己的大脑杜撰出来的呢?


这里涉及几个重要原则:
1、首先要观空,按照广论教导的空性见去进行观空。
2、观空之后则知,一切诸法原无丝毫自性,故自性本净,故与观想越量宫及自成本尊不相妨碍。
3、密法观想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远超过自我催眠,且根道果与其差别颇大。
4、必须从二谛的角度全面理解不住一切相,否则持戒精进都可被否定,胜义谛不能坏世俗谛,这是佛法的基本原理。

在密法里面,观想越量宫等四遍净,能消除自己对于诸法的错误认知与执着,也就是庸常显与庸常执,这是必要的,金刚经所讲不住一切相只是空性的修法,密法在此基础上更有”方便道“能令人成就色身。所以密法首先必须观空,如果你把观想越量宫作为自己大脑的杜撰,那恐怕只能得到杜撰的成就,实际上的情况是我们身处于“越量宫”而不自知。按照多识佛爷的说法:“华严世界体系主体是雪海遍照如来,在此如来的每个毛细孔有亿万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雪海遍照如来手心中的一个微尘世界的亿万分之一的更小的微尘世界。”华严经说尘刹互摄,“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杜撰乎?真实乎?以凡夫知觉境界蠡测圣海渊智,唯能以不可思议四字概括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咒持明藏名相集

摘录:

  身本相分粗细三种:粗如有骨肉支分之异熟五蕴;细如处所脉,流动风,安住菩提心,红白明点;极细如风心自性共住之风。
  心本相亦分粗细三种:粗如五根识;细如八十自性遍计与十根本烦恼或二十随烦恼;极细如极细风心自性共住之心。
  身心共同之本相者,如持命风极细风心五色光。此与极细风、极细心、原始心三者同义异名。
  识与风二者自性不可别分者,彼风名为细原始身,此有骨肉皮之身名为粗分位身。如是风心自性无别之心名为细原始心,非彼之一切八十自性遍计名为粗分位心。八十自性遍计者,明白道自性属嗔品三十三遍计,增红道自性属贪品十四遍计,得黑道自性属痴品七遍计,总计八十。
发表于 2011-7-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让波 于 2011-7-19 14:04 发表


这里涉及几个重要原则:
1、首先要观空,按照广论教导的空性见去进行观空。
2、观空之后则知,一切诸法原无丝毫自性,故自性本净,故与观想越量宫及自成本尊不相妨碍。
3、密法观想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远超过 ...


感谢大德开示,末学认为观空已经很难了,再加个“方便道”,岂不是很容易误入歧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8:37 , Processed in 0.04435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