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天天开心
于 2011-7-1 18:41 发表
请看愿段落:大梵天王劝请品第二十五
佛先默然思维:【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
看说的多清楚了啊!就是没有可以了解法的人,我传法也是功夫唐捐无利...
“我应默然而住”并不等于“我应入涅槃”,传记里的话问题很多。 “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此句含义很多,“此法”、“演说”、“默然”等等都值得研究一翻。 “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别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罣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 “我得甘露无为法 甚深寂静离尘垢 一切众生无能了 是故静处默然住 此法远离于言说 犹如虚空无所染 思惟心意皆不行 若人能知甚希有 此法性离于文字 孰能悟入其义理 于多劫中供养佛 方能得闻生信解 不可说有说非有 非有非无亦复然 我昔无量劫修行 未得究竟无生忍 我于今者得究竟 常观诸法无生灭 一切诸法本性空 然灯如来授我记 汝于来世成正觉 作佛名号释迦文 虽于彼时已证法 今我所得方究竟”
“此法”并非指一切三乘权实教法,而是指甚深法性,法性甚深微妙,“若人能知甚稀有”,法性之究竟“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是故静处默然住”;法性“离于文字”、“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分别思量之所能解”、“思惟心意皆不行”、“不可说有说非有、非有非无亦复然”,所以不为人演说;法性离戏,“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甚深寂静离尘垢”,所以“默然而住”,此“默然而住”正是说法,如“佛指拈花”之义趣,不说即是说,佛成道后四十九天不说法,佛灭度时亦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大概不只是巧合,可以参考《维摩诘所说经》中一段: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而且,虽然“此法性离于文字、孰能悟入其义理”,可是“于多劫中供养佛、方能得闻生信解”,佛开示八万四千法门,以三乘权实教法,使众生福德智慧依之修行渐渐增上,待根器渐至纯熟,始能于甚深法性而得悟入(尤其是究竟佛乘),所以虽然当时“彼等皆悉不能了知”,但是“世间众生有可度”,别时意趣也。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1 23:3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