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众生即母

有些个人感悟,但不知是否正确,求教各位大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楼
这个所破之我当然是指无明虚构出来的实有法。

这好像不用解释吧

[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1-6-1 01:01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众生即母 于 2011-5-31 15:46 发表
纵然有不得不批驳处,在晚年实现开悟相后所作之《心要庄严疏》中,有很多又予以承认。“通达一切圣教无违”真不可思议也!

没详细看,随便看一眼,发现上述字句,不知道楼主这是根据哪位上师教导说的,但这说法就俺看来,不是格鲁派传统的说法:
1、《般若波罗蜜多要诀现证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是贾曹杰·达玛仁清的著作,不是宗大师写的,宗喀巴大师对于金鬘疏,认为关于「句义之关键、生起了解之情况、辩论所承许的界限和修持抉择的要领」等疑难问题,《金鬘疏》的解释仍未尽理想。所以嘱咐首座达玛仁钦(Dar-ma rin-chen,1364~1432),根据他最后一次的讲解重新作注。促成了《现观论心要庄严疏》的问世。
2、《金鬘疏》里批驳的内容,在《心要庄严疏》并未又予以承认,如果楼主认为有,请指出具体内容佐证。
3、宗喀巴大师不是晚年开悟的,根据格鲁派传统说法,宗大师是阅读佛护中论释生起对空性的定解,这大概是在大师42岁的时候发生的,42岁不能算作晚年吧。
二手资料不可靠,必须一字一句是自己真正学过的,说出来才有底气。请楼主注意。

附录相关记载:

法尊法师翻译的宗喀巴大师传:

大师自弃事以来,乃至是岁,于中观正见,月称、清辩等差别要义,虽数数思择,然未能获得究竟决定。次住拉顶阿兰若时,犹加精进,详细抉择,殷重至诚祈祷本尊。一夜梦中,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及清辩论师等,辩论抉择自性有无等深义。其中佛护论师形量高大,身绀青色,手执梵筐,加持大师。此后大师翻阅佛护论师中论释,未加励力,任运了解月称论师派(即佛护派)正见究竟之扼要等,胜义世俗二谛善巧,得无所有,生大欢喜。尔时,遂造善说心藏,称赞如来所说甚深缘起之法。是书通称曰‘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

(三)证得最究竟之真实义

  戊寅年(1398,大师42岁),大师自聂地到阿喀,住阿得公结山(o'-degung-rgyal)之拉顶寺(lha-sdings)。在此一年中,大师兼行自修、利他二种事业。

  此时,由于大师念及从舍事到现在,对于中观见之要义,以及月称论师和清辩论师两家见解的异同,虽数数思择,但仍不太明白,无法获得究竟的决定。因此他决意继续遵照本尊所教,积极三事并修──对本尊殷勤祈愿,修本尊法;净除罪障,积集资粮;详细观察经论,勇猛精进。

  这样修习了一段时间,某天夜里,大师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和清辩等大论师,在辩论“自性是有是无”等义理甚深的问题。其中佛护论师身形显得特别高大,全身绀青色,手拿梵文“中论释”,放在大师的头顶上加持。

  第二天,大师详阅佛护论师造的中论释,很自然的了悟龙树父子(父子就是师徒。这里指的是龙树和提婆)之正见枢要,和所破的界限(所破的界限如果太过,则成断见;如果不及,则成常见),因而遣除一切相执所缘,拔除一切增减妄计,于真实义获得究竟。

  同时,大师又明白月称应成派,是如何善巧成立胜义谛和世俗谛。并了悟一切法由于是缘起,所以是性空,由于是性空无自性,所以形成了微妙的缘起。亦即是以缘起妙有破有边的常见,以自性本空破无边的断见,并不是离开缘起因果,而有空性可得。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

  大师在妄境消灭,实执遣除之后,就恒常住于空三摩地,通达诸法如幻。因此,他对世尊油然生起不可动摇之信心,觉得世尊,真是一位无上大师。于是作一篇《缘起赞》(佛教大藏经第48册690页),称赞世尊所说的甚深缘起法,是世间最希有、最究竟之真理。
发表于 2011-6-1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1 00:57 发表
15楼
这个所破之我当然是指无明虚构出来的实有法。
这好像不用解释吧

小心被蛇kiss哈  :lol :victory:
发表于 2011-6-1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海集里的一段关于宗喀巴大师悟道的讲述:

宗大师从杜拿到卫藏之後,跟随了许多精通佛法的专家、上师们学习,观察诸法的究竟性质;也就是针对空性下手,努力认真的研究,因此在空性这一方面,有了相当殊胜的见解。慢慢地,宗大师可以直接见到文殊师利菩萨,与文殊师利菩萨直接沟通。文殊师利菩萨简单的介绍一些空性的道理,并对宗大师说:「我现在所介绍的,好比种子一样,你好好地保留起来,假使你要悟空,最好要学习龙树菩萨、提婆菩萨等着作的中观道理。中观的这些论典,要经由学习,才有办法认识。不仅如此,还要净罪集资,才能了解空性的道理。」於是宗大师与八大弟子一起去闭关了。
        在闭关的时候,宗大师只吃糌粑粉,他的一位弟子每天只吃一粒稻米而已,生活确实是相当的苦,经过了许多艰难的苦行之後。有一天,宗大师在梦中见到龙树眷属五尊,就是龙树菩萨、提婆菩萨、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以及佛护论师。之後,有一位自称是佛护菩萨的印度比丘,拿了佛护论师曾经写过有关中观的叫「菩大巴利达(佛护)」的一本论典,就是【佛护论】,那位比丘把这本论典放在宗大师的头上,宗大师的梦境是非常清晰。
      隔天早上起来,他翻阅佛护论典的时候,看到里面所写的一句:「外境於名言有,自性於胜义空」。当他看到这句偈颂的时候,就认识空性,证悟了空性,体会到空性。
      何谓体会空性呢?那时候他不只完全遮挡有的部分,对於缘起产生不动摇的信心,於是他才了解证悟空性。为什麽我要这样讲呢?因为空和缘起是一体的两面,当完全证空遮挡有的当下,虽然可以对治有的执着,但是这并不完全代表了解空性的道理,在证空时,内心对缘起有不动摇的信心,没有任何疑惑,才算真正的证空。空和缘起是一体两面的,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宗大师对缘起产生更强的信心,当他了解了这个道理,非常感动,因而他对佛陀产生了更强烈而不共的信心。由这个因缘,他写了缘起赞。接着宗大师写了广论後面的奢摩他、毘钵舍那部分,又写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然後又写正理海,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但是我不敢确定是善显密意疏先写,还是另一部略论毘钵舍那先写。
发表于 2011-6-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桑卻佩格西講授
宗大師之著作共有十八部,其中抉擇正見的共有五部。《略論》的〈毗缽舍那〉也屬五部之一。抉擇正見的著作有哪五部?
一部為詮釋《根本慧論》,一部為詮釋《入中論 》的著作,另一部著作為《辨了義不了義》,另外兩部是《廣論》的〈毗缽舍那〉以及《略論》的〈毗缽舍那〉。就一個人的撰著而言,可分前半輩子和後半輩子的撰著,通常是以後半輩子的撰著為佳。而這一部《菩提道次第略論》是宗大師圓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宗大師於1357年出生,1415年撰寫《略論》,1419年圓寂。圓寂前的三、四年間,並未再出現任何撰述。   :lol :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福癡三世 于 2011-6-1 09:00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大德利益众生,所传诸法,虽因各因缘而不同也,教理可能也未同也.然皆利生本性,慈悲为然也.

 所以顶礼一切教派诸大德
发表于 2011-6-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你在路上。这种探索的精神很好。大概理解你的意思。不过由于我们佛学修学尚浅,有些也许是一种认知,但并不完全准确或完整。您需要依止具德的上师学习。
在菩萨的加行道中:“以观修教授意宣说最初生起观空性之修所得”《心要庄严疏》p147
《般若》中即有“离一多论”来破斥人我和法我的实有。

如果有机会,邀请您来听听大庆泰康县 富余正洁寺 至尊夏坝仁波切 对照藏汉各种经典开讲的《现观庄严论》,大概时间是7月。如果您真相了知究竟的答案就来听这部殊胜的法,由于您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所以可能比别人接受的快,带着菩提心,一定会有收获,法喜充满。
发表于 2011-6-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师在讲《现观庄严论》时开示了很多经典的东西,我不敢肆意乱说,一个是我确实没有那个学识,并且也担心说错造业。
最好的方法就是您亲自来谛听大德所讲的法,有不懂的可以在恩师有空的时候请教。

得遇真实之知识
实是难中之更难
流转轮回无边际

虽经旷劫多生久
未知出离有强缘
不依具德上师学
此生虚度又一回
发表于 2011-6-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5-31 23:58 发表
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楼主的阐述让我回忆起很多年前,我曾经破斥过这样的理解不可能断除我执,但当时没一个人听得懂。

他们认为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就可以实修了,甚至用“不来,不去,不迎,不拒”的如实观照(类似 ...


恩师开示:
…… 通过十大教授的内容之故,以空性为所缘而获得的修所得的空性慧,最初如何生起?在暖位时,也即得到暖位和相续中生起修所得的空性慧是同时的。一般来说,得空性的义理有三个过程,即闻、思、修所得。比如,师父教授空性的道理,明白了这样的理就是闻所得。达到了闻所得以后,通过自己的思维寻找我们自己所执的我执,也就是说得到自己执人我和法我的亲身体验,找到了如何把一切法执为实有的最真实的情况之后,通过恩师第一年讲《般若》时所说的“离一多论”等方式来破斥这种人我和法我的实有,了达诸法空性的道理,这就是思所得。将思所得的结论与奢摩他轮替修,通过思维得到无我境界之后,住于空性,然后再通过观察……这样把定和观察两个合二为一,最后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也就是说以慧观察空性之理的境界为所缘,而得到身轻安和心轻安以上的奢摩他时,即止观双运了,此时得到了修所得。关于这个问题,有些细节……。

……通过前面的十大教授来修行,最初能得到以空性为观缘或以空性为所缘境的修所成的奢摩他,的身、心轻安,这个为加行道,得到了这个就得到了加行道。


在菩萨得到了加行道后,会有天眼咯。

“五眼”的教授,恩师根据《心要庄严疏》、《二万颂般若》、《金鬘论》、《辨析论百莲鬘》、《般若总义》在去年开示过了。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6-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24楼

随喜赞叹!
跟随具格上师系统学习是大福报,我等粗浅略有领悟亦属偶然,有机会一定拜见夏坝仁波切当面受教。
发表于 2011-6-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奢摩他就可以有天眼,而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次第开启的。想真正的证悟空性,除了闻思,还必须修定,进行止观双运,否则,加行道也进不了,而天眼大概也是证道的一个助缘,所以当年有些禅定很高的外道,佛只给讲了几句法,就证阿罗汉了。
发表于 2011-6-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我外,没人去看楼主早已将境上空性和心上空性与实执一一清晰指出来,就忙于开示了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开心 于 2011-6-1 15: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的帖子

说宗大师晚年开悟后作《心要庄严疏》是上师的习惯说法。我们都是到宗大师实现开悟相是什么时候,也知道《心要庄严疏》是甲曹杰大师记录整理的。但没有人就此与上师辩论。人家藏族学汉语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你实在觉得不可以也无所谓,又不是什么重要问题。我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信手下笔,就没注意这些。
    前面的感悟我不知对错与否,但关于《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我是有根据的。比如说宗大师晚年承认了辛谛巴对于《现观庄严论》第一品中关于加行顶位的所缘和行相的科判划分。《心要庄严疏》中这个位置所用的科判就是辛谛巴的。但在《金鬘论》中却是否认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先找到所破之我是《速道》里面也将过的。但这跟我说的好像没什么矛盾啊。个人以为。
发表于 2011-6-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众生即母 于 2011-6-1 20:35 发表
说宗大师晚年开悟后作《心要庄严疏》是上师的习惯说法。我们都是到宗大师实现开悟相是什么时候,也知道《心要庄严疏》是甲曹杰大师记录整理的。但没有人就此与上师辩论。人家藏族学汉语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你实在觉得 ...


不管怎么说,心要庄严疏普遍共许是贾曹杰大师作品,宗大师开悟是42岁,不知您上师名讳如何称呼,对汉语掌握到什么程度,但这些基本内容和汉语好坏无关,是基本认知而已。

至于说辛谛巴划分加行道“顶”所缘与行相在《金鬘论》中被否认,在《心要庄严疏》中被承许,在目前所能找到的《金鬘论》译本(夏坝活佛2011年翻译,实际上就是上个月的事吧),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第三、顶位上品之所缘者,乃是以证悟实际之智,如理圆满了知即观察之诸事。行相者,了知诸法悉不可得。经云:“菩萨摩诃萨修行佛母时,当应如是圆满观察:何为佛母?谁之佛母?佛母如何?于彼何故名为佛母?”

此中初者,谓“实、功德、事业、类别等耶?”

第二者,谓“乃是我或法之(佛母)耶?”

第三者,谓“蕴、界、处等如何?”如是观察也。

内空故,无所有、不可得也,十九空如是配合,及六度无所有、不可得等故,而显行相。彼等乃圣者之(所许)。辛谛巴许,初三句及次三句作二分,而为顶位下品之所缘、行相;以彼后二二句,如其次第,显示中品、上品之所缘、行相。如是配合。


不知道您根据的是谁翻译的哪个版本的《金鬘论》,说宗大师对辛谛巴所说内容不承许,在加行道“顶”的部分只有这一段辛谛巴的论述,并没有看到宗大师否定,您在何处看到?烦请引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7:34 , Processed in 0.0444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