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西藏送礼规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2-1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2-1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2-12 19:54 发表
我一个好朋友写的。对我们很有参考性,所以贴出:
寺院里,活佛、法台、堪布们的待客之道,有些不成文的传统,如果来访的是俗人,主人的热情程度应与客人的身份地位成反比。访客越富有、地位越高,得到的招待会越冷淡,对于穷人、乞丐,则应特别关切。若对有财势的施主过分客气,不仅要被其他人看不起,本寺人员也会因此有蒙羞之感...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3 02:22 发表
遇富人,戒高攀,背要直;遇窮人,身要彎 ...


实际上,汉藏老传统,很多本来就是通的,距离不是那么远。
以前我也说过,学习藏语、日语的人来会特别说,藏语、日语里面有敬语传统,说的好像很神奇似的,其实,汉语本来就有,只是现在内地不流行了而已。其实很多老传统,在港台和东南亚华人地区,实际上还在挺如旧地奉行的。前面至宝莲花所说的,我对了一遍,和我家有90%一致。我们并不是在说什么贵族大宅门家训,而是在说读过书甚至没读过书的普通老百姓礼貌。我不知道至宝莲花家族情况,可是我父亲不过穷家出身而已,我爷爷是文盲,开咖啡店的。
发表于 2011-2-1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3 02:22 发表
突然間想起外婆,小時候規矩真的,唉,這大概是前朝的規矩了,我直到現在,也大多都做不到的。當時,也有抬槓的時候,你老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你說,女子:
不可眼淺多淚;不可漫罵、聲粗、咒怨 ...

:lol 师兄的文字叫我想起小时候因为没有规矩挨打的日子,无论如何回忆也没有在脑海里找到父亲的笑容,父亲很少笑很少说话,也很严厉,要求我们小孩子的标准和师兄外婆差不多。
发表于 2011-2-1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2-13 12:46 发表




实际上,汉藏老传统,很多本来就是通的,距离不是那么远。
以前我也说过,学习藏语、日语的人来会特别说,藏语、日语里面有敬语传统,说的好像很神奇似的,其实,汉语本来就有,只是现在内地不流行了而已。 ...

我們家也是窮人,外婆(生於1912年)只不過不算是農民而已。她年輕時在南洋(越南)還得靠當有錢人的家庭教師生活。不過可能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比較守古風。
发表于 2011-2-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3 02:22 发表
突然間想起外婆,小時候規矩真的,唉,這大概是前朝的規矩了,我直到現在,也大多都做不到的。當時,也有抬槓的時候,你老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你說,女子:
不可眼淺多淚;不可漫罵、聲粗、咒怨 ...
发表于 2011-2-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3 02:22 发表
突然間想起外婆,小時候規矩真的,唉,這大概是前朝的規矩了,我直到現在,也大多都做不到的。當時,也有抬槓的時候,你老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你說,女子:
不可眼淺多淚;不可漫罵、聲粗、咒怨 ...

看了此贴更觉得我是鲁智深再世。
发表于 2011-2-1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并且惭愧汗颜。。。
发表于 2011-2-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3 02:22 发表
突然間想起外婆,小時候規矩真的,唉,這大概是前朝的規矩了,我直到現在,也大多都做不到的。當時,也有抬槓的時候,你老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你說,女子:
不可眼淺多淚;不可漫罵、聲粗、咒怨 ...


联想起某美女法会后稳步楼下垃圾筒旁,纤手粉指红甲轻夹香烟深吸一口后满足吐出,王家卫电影经典镜头现实版...:lol
发表于 2011-2-1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补充:祖母教我不可大笑,露齿七颗最宜。递给别人剪刀时须将尖儿处于己握着,把柄冲向他人。离开家时要向长辈告别,进家门先要向长辈问好,说“XX我回来了。”
发表于 2011-2-1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内地文革时期,都属于破“四舅”的范畴;P ,以至于后来人们变得对有些事上能说不做,有些事上能做不说,愈来愈世故了。:(
发表于 2011-2-1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至寶蓮花 于 2011-2-14 00:31 发表

我們家也是窮人,外婆(生於1912年)只不過不算是農民而已。她年輕時在南洋(越南)還得靠當有錢人的家庭教師生活。不過可能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比較守古風。

有意思,我爷爷也是个私塾先生,地方志里面有他似乎学问很好,中年即殁,我没见过。若按照他们的规矩来衡量现代小孩,过半数要吊起来打烂了:lol
发表于 2011-2-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上的许多规矩和禁忌,更多的不是从书本和经典上得到的,而是藉由长辈,民俗,戏曲曲艺。。。等途径,套句学术词语叫“血肉文本”,其实就是口头传承。言传身教。通俗的说法,北京,河北一带管这个叫“妈妈令儿(其实正字应该是‘论’,但发音做LING'ER)”。
其实某些“妈妈令儿”,有些合理的科学的道理的,但多半不以科学的面貌,而是以民俗的说法表达——譬如,河北冀中一带有说法,未成年的小孩子不可以吃鱼子和鱼白,说吃了会不识数——其实按照现代知识体系来说,就是小孩子不能吃性激素嘛!吃了会加速过早成熟嘛!
发表于 2011-2-14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1-2-13 12:46 发表




实际上,汉藏老传统,很多本来就是通的,距离不是那么远。
以前我也说过,学习藏语、日语的人来会特别说,藏语、日语里面有敬语传统,说的好像很神奇似的,其实,汉语本来就有,只是现在内地不流行了而已。 ...


简单的敬语是称呼,有个口诀,利于记忆——
家大舍小令他人
和别人提及比自己大的家族成员时,前面加“家”,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师,家兄……如果是已经去世的,就加个“先”。
和别人提及比自己小的家族成员时,前面加“舍”。
和别人提及比别人的家族成员时,前面加“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0:25 , Processed in 0.03459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