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蓝色天空

请教现量、比量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量论略解》- 说似现量

迷乱世俗智 比与比所生 忆念及悕求 似现有膜翳

此说七种似现量。前六种是有分别,第七种是无分别。

迷乱心,如见阳焰误为水等之有分别迷乱心。

世俗心,如见瓶、衣等物,认为有瓶、衣等实体之心。
瓶、衣等唯是由分别心所假立,是世间约定俗成之声义,其实体自相
并无所谓瓶、衣等名。
故此等心就世俗说,是不错误,是正确智。但约实体观,则属虚妄,是分别心,是似现量。


比量比量后所起心,皆分别先所领受义,皆属分别。

忆念缘过去事,悕求想未来境,皆无实义,纯属分别,皆似现量。

有翳膜等所根识,见空华、毛轮、二月等,虽无分别,然非有体,故亦成似现量。由根识不分别执著,故仍是无分别也。

说此七种之理由,如《释量论》广辨。“似现量”三字。通贯上下。
发表于 2010-12-2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刹那就是现量;第二刹那后就是比量。当然这种“量”都是四宗共许之正理了。
发表于 2010-12-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天空 于 2010-12-1 21:07 发表
在马哲,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只有经由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但在因明唯识则相反,比量再深刻,也必须要能证成现量,那才算是见道了。再者,要获得胜义谛紧靠比量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在止观双运中亲见胜义 ...

类比于人、恶鬼等所见境不同,色盲与普通人所见境也不同,那为何前者不做比较不说现量、似现量,后者要做比较说现量、似现量呢?
如果强行做分类的话,比如,白种人同黑种人,为何差别很大却还算做同类?又比如吉娃娃与哈士奇,差别很大,却为何都同属狗,而狼与哈士奇很相像却不属于狗?
以前,柏拉图的学生请柏拉图给“人”下一个定义,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于是第二天,他的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老师的‘人’!”
涉及到“定义”的时候,往往有很多想当然的想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很疑惑之处。
哲学虽然同佛学比很“世俗”,很多哲学家考虑问题也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想法,但其中也不乏严谨和精彩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下礼进兄

因明里的现量和比量与所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根本不是一回事。
仅以现量为例:
①现量必是新生,而所谓感性认识不一定是新生。凡属第二刹那都应划归”再决识“(已决知、再决知,有多种译法)范畴。
②现量有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自证现量(毗婆沙宗和应成派仅承许前三者),而所谓感性认识一般仅包括根现量,以及意现量中的一部分而已。完全涉及不到瑜伽现量和自证现量。
③现量必是不错乱,而所谓感性认识不一定不错乱。
④现量与比量的区分点在于”无分别“,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马哲中,从来都不是以”无分别“来界定的。甚至某些版本的定义中,义共相也被划分进了感性认识的范畴。比如,一般国内流行的马哲教科书中,“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感觉”勉强可算是根现前知,而“知觉”和“表象”完全就是义共相在参与作用。
世间庸俗哲学其言多矣,然对”无分别“的含义可说是一无所知,若比起甚深佛法,正可谓萤火见日。

礼进兄的回答太好了,“无分别”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发表于 2010-12-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说明:现量、比量等性相就语言形式逻辑上讲是四宗共许,即便外道也一样,但就其内涵来讲却有不同。
发表于 2010-12-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0-12-2 08:39 发表
第一刹那就是现量;第二刹那后就是比量。当然这种“量”都是四宗共许之正理了。

现量后的第二刹那不是比量,而是“再决识”。其中又有现前与比度的分别。请注意量必是新生,并请参考各种心类学教材。
发表于 2010-12-3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第一刹那就已有离分别、不错乱、新生的含义了。你说什么是新生?其内涵和外延具体是什么?比量到底是什么概念?再决知不是分别?分别的还有新生?请教!:handshake
2.另外,相违这个概念在因明学中就比较模糊,有译为矛盾的,有译为没有交集的,有译为各别各别的。你说该是什么?请教!:)
3.只参考你说的各类心类学教材就能解决问题吗?西洋逻辑学就没必要借鉴参考吗?就“世俗”吗?请教。: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xinjian22#贴

问题犀利,小心翼翼地回答一下问题1
第一刹那无分别现量识成立后,第二刹那不必是比量。理由是:第二刹那心念仍可保持无分别状态,如于定中;即便第二刹那产生分别,也可能是似现量。: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捷径兄讨论

“类比于人、恶鬼等所见境不同,色盲与普通人所见境也不同,那为何前者不做比较不说现量、似现量,后者要做比较说现量、似现量呢?”
:time: 这与我经常在想的问题类似:六道众生的心识差别何在?人中乞丐和农夫差别何在?乞丐的心识总是缘念:我可以乞求别人给与;而农夫总是缘念:我要耕作才能收获。同是人,心识缘念的不同就产生了差别,何况六道众生!人与饿鬼、畜不仅心识缘念不同,就是心识本身也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由业决定,差异大到可以对同一事物显出不同境界。处于不同境界的众生无法以言语、量识来相互沟通,所以菩萨要度化不同的有情,都要化现为与有情相同之身。因明所讲现量、比量是以人道的共同业、识作用而建立,不依他道众生业识,所以不能对异道众生建立现量、比量。
“如果强行做分类的话,比如,白种人同黑种人,为何差别很大却还算做同类?又比如吉娃娃与哈士奇,差别很大,却为何都同属狗,而狼与哈士奇很相像却不属于狗?”
:time: 还是上面那句话,六道众生因业识作用不同而显差异。吉娃娃、哈士奇、狼的不同是依同道众生身心差异建立,与业识作用差别不同。
“以前,柏拉图的学生请柏拉图给“人”下一个定义,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于是第二天,他的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老师的‘人’!”
涉及到“定义”的时候,往往有很多想当然的想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很疑惑之处。”
:time: 对人下定义的确很难,要依生物学分类那就是: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但这还是不能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我现在也北这个问题困扰,如果建立了六道众生流转,人就可以人道众生来说,人道以非天非地非鬼非畜非修来说一说。但一般非佛教徒有很难共许六道。这真是看是明明白白的事却反而说不明白,就象我们都必须一身份证来证明我是我,真是杯具啊!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天空 于 2010-12-3 10: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的帖子

请liangar兄再举些实例讲讲现量、似现量、比量、似比量,在此感谢!: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的帖子

择要回答。
  首先,比量的定义,依普布觉:“据自依正确因,直接新生,非欺诳之执著了别。“(《藏传因明学》191页)”依降白桑培:“依赖自己的基础————正因————之后,新的、不受自己的所量——隐蔽境——所欺诳的认知。”(《西藏佛教认知理论》62页)请注意比量与现量共同具有”不受欺诳“的特点。此”不受欺诳“,就是要清楚明确,简除了”伺察识“、”犹豫识“、”颠倒识“。并不是所有有分别的东西都是比量。二是“新生”。生起比量之前的有一系列闻思推度的过程,即犹豫识、伺察识;生起比量之后则是事势比度识、分别再决识。换言之,比量与现量一样也是一刹那,此前此后都不比量。可是我们平时说话总是容易把它们搞混。在这个意义上,我提醒您“请注意量必是新生”。
  其次,“其中又有现前与比度的分别”=再决识分为现前再决识和分别再决识。原回复的意思是:现量之后顺势下来的第二刹那,乃是与此现量相顺的“现在再决识”,而不是比量。当然,如果你要说以此现量所得为基础,取相进行一系列的推度思考等等,那也可以,但这些过程仍然不是比量,而应划入“犹豫识”、“伺察识”乃至“颠倒识”的范畴。
  第三,“相违”在因明学中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指违反因明的规则,如“世间相违”;二是指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这个'gal ba本身字面就是“相违”,含义是“两者没有共依”,也就是你所说的“没有交集”。这概念并不模糊,很清楚。
  把'gal ba译为“矛盾”不当。普通逻辑中对“矛盾”一般界定为:在同一个属概念下,若非A必是B,且非B必是A,则AB矛盾。而因明中的“相违”则包含了普通逻辑中的“矛盾”与“反对”。举例而言,红色与白色是相违,但红白不是矛盾。因为“非红”不一定是“白”,“非白”也不一定是“红”,红白之外仍有青黄等色,只不过不存在既白又红的东西而已。这种关系是“反对”。红色与非红色,则既是相违,又是矛盾。除了红色和非红色之外,没有别的颜色了。
  西方的学说,无论逻辑学、哲学还是心理学,都可以参考,自然是没错;但比起佛法而言相去甚远,也应注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代实验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研究得很深入,颇值得参考学习;要是50年代一群文人照着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斯|大林官方哲学纲要“攒出来的并延续着的、至今仍在误导无数学生的各种低劣的哲学教科书,则真的是应该扔掉了。现在即便是国内的马哲学界,也大多去不理会这套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的帖子

礼进兄学识渊博,讲理很清晰。赞一个!
您说的这段话“如果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代实验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研究得很深入,颇值得参考学习;要是50年代一群文人照着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斯|大林官方哲学纲要“攒出来的并延续着的、至今仍在误导无数学生的各种低劣的哲学教科书,则真的是应该扔掉了。现在即便是国内的马哲学界,也大多去不理会这套东西了。”我有同感。我上学是时候学的就是那马恩列斯毛哲,多少年了,那些东西就像沾在身上的油污,很不容易洗掉。我之所以问现量比量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关系,就是在洗这些油污。现在看来,如果不知道量学、摄类学、心类学、因明学、唯识中观,仅把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一类的东西当作究竟的认识论,那是多么浅陋不堪啊。
随喜各位参与讨论的同修,福慧双增!
发表于 2010-12-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天空 于 2010-12-3 09:48 发表
问题犀利,小心翼翼地回答一下问题1
第一刹那无分别现量识成立后,第二刹那不必是比量。理由是:第二刹那心念仍可保持无分别状态,如于定中;即便第二刹那产生分别,也可能是似现量。:L

能持无分别境,但不必新生,讵若似之?:P
发表于 2010-12-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礼进 于 2010-12-4 18:23 发表
择要回答。
  首先,比量的定义,依普布觉:“据自依正确因,直接新生,非欺诳之执著了别。“(《藏传因明学》191页)”依降白桑培:“依赖自己的基础————正因————之后,新的、不受自己的所量——隐蔽境— ...

1.如果你要说以此现量所得为基础,取相进行一系列的推度思考等等,那也可以,但这些过程仍然不是比量,而应划入“犹豫识”、“伺察识”乃至“颠倒识”的范畴】请举事例。:handshake
2.尊驾所言“相违”一词,只是说了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请问概念间的全异关系怎么办?而藏文相违就有全异关系在里边,您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3.说话要留有余地,马列哲学方面的书你研究透了吗?
4.形式逻辑学.没可比的了吗?: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的帖子

“第一刹那无分别现量识成立后,第二刹那心念仍可保持无分别状态”,我理解的是以空性为所缘的定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7:57 , Processed in 0.03410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