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odrak

广论四家合注有关“行苦”各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之译,旨在提醒自他思维行苦的重要及研习道次第的迫切性,现在有很多朋友放着宗大师的遗嘱不修,而孜孜于外相之建设,良可叹息!再者,让大家直接感受到【四家合注】的特色与殊胜,希望各位能共同发愿回向,令此书的翻译出版顺缘具足、违缘消灭!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的帖子

谢谢!
发表于 2010-6-10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译师,多谢费心翻译法宝并指示提醒!
发表于 2010-6-1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译师:
出离心的前提是现证无常与苦。

而现证,不是脱空而来的,有方便,有因缘,那就是离不了闻、思、修三慧。
现证慧,由修所成慧进修而得;修所成慧,是与定相应的观慧;又要由思所成慧,对法义作深刻的思惟抉择,才可以作为观察的所缘;思慧,又要从闻所成慧得来,而闻才是从佛闻,从僧闻,从经论中闻。

鸿泥:
译师佳作,吾续感思,其乐融融;汝先质问,我后回复,何以反说我无聊?
发表于 2010-6-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希望各位能共同发愿回向,令此书的翻译出版顺缘具足、违缘消灭!”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发表于 2010-6-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摘略(行苦部分)

把电子版资料校一遍,贴上来,顺便把译师佳作顶上来。

【第八六则】问:思苦有何要义?此间应如何思法?

答:经论中说:思苦能於轮回起厌离心,思苦能折骄慢,思苦能於他有情起悲,思苦能止恶修善。此言思苦功德,极关重要。

应如何思法?当思自己虽从恶趣苦中出离,而获此善趣(人身)。若继修离十不善法戒,奉行十善,虽能从恶趣苦中获得出离(粗分),而得到善趣果位,然而未得断除苦根——惑业烦恼,不能出离轮迥。未知苦谛,不离苦性故。故当思流转中总苦:如龙树《亲友书》中所说六苦,当谛思之。所谓六苦:一、轮回无定,二、不知满足过患,三、数数舍身过患,四、数数受生过患,五、数数高下不可保信,六、共住友伴不可保信(每种苦之概要,详《明灯颂自释》中)。若具体思维,当思别苦。此中摄恶趣苦、善趣苦,恶趣苦应如前下士道中思恶趣苦法门而谛思。此间思恶趣苦后,当继思善趣苦。此间依上师教授,先思人中苦,因八苦除末(取蕴苦),七苦主要依人而生。又七苦之次第,修时先取於人最有感受者,提前思修,次思修生、老、病、死等苦,此为上师要诀。一、人中苦:(一)谋生之苦,(二)爱别离苦,(三)怨憎会苦,(四)求不得苦,(五)生苦,(六)老苦,(七) (八)死苦。(详《明灯颂自释》);二、思惟非天苦(即阿修罗苦)(详《明灯颂自释》中);三、思惟天苦,分二:(一)欲界天苦,(二)上界天苦(亦详《明灯颂自释》中)。

取蕴苦:五取蕴又称有漏蕴,凡成苦谛者,称为有漏。有说凡有漏,皆行苦性。依烦恼贪着现蕴,始取后蕴,故名取蕴。依烦恼而成蕴,依蕴而起以后烦恼。总之依受五取蕴,为生老病死所依,能引今后二世中,苦苦及坏苦二者。但成取蕴,由惑业自在,皆是行苦。

八苦最当思维生苦及行苦性,始生起出离。思此二苦,始能破有漏蕴,始能出世间。但思老死等苦,惟心生凄惨,而不能出世间。於此有漏蕴辗转相续之轮回世间,心生厌离,乃真出离。平常失意,非真出离。苦苦、坏苦详《明灯颂自释》)

【第八七则】问: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答:应知五取蕴因惑业生,行苦之行,非行蕴之行。此身乃业力支配,非自由称行苦。行苦之行,在藏语为“杜杰”,“杜”字义为摄引,由先业摄引今生蕴。“杰”字义谓能作,由摄蕴故,能作苦性,不自在转。若不分别,谓行蕴之行是苦,则色、受、想等,皆是苦了。各宗所许行苦性,各有不同,然合中观者,凡有漏蕴为行苦性。即许三界,虽能住其境界,然不自在,终当变坏,无自在力为行苦性。
发表于 2010-6-1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0-6-10 13:54 发表
鸿泥:
译师佳作,吾续感思,其乐融融;汝先质问,我后回复,何以反说我无聊? ...


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菩提道次第也是一样,每个法类都有它应机的士夫(或者说,一士夫在修行过程中的不同的阶段)、有它自己建立的基础、有它所要对治的“心”、以及它所要引生的“心”。读书不贴纸,思维不依法,凭着自己的邪思出来的“空性”到处乱盖一气,这是你的毛病(理由见10#)。

译师佳作,汝续邪思,沾沾自喜,是为无聊;旁敲侧击,仍不悔悟,是为没趣。
发表于 2010-6-1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指出对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关心对方并视其为可以沟通交流的对象,否则即不予理睬了;鉴于此我深表感谢!
    但我想透过沟通,或者大家能够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误会。
    首先“邪思”这个词的安立恐怕不妥,因为在没有充分沟通情况下而对人的定义,即失去了继续讨论法理的基础,即使是在藏传佛教的传统辩论中,也是针对法理以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研讨,而不是贸然评论对方的人格,以此贬低对方而获得自己的胜利。
    其次,我们修学的内容并不一定一致,所以有些思路及想法的不同也是理所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强加别人一定要同意自己的思路;当然遵循宗系的轨则也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的讨论也会令大家获益,比如你上面引用《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中的文章对我前面的一些说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比照,我如果想要更深入地讲述自己的认识,那我也要去引用一些经论来说明,而不仅是自己单方面的夸夸其谈,如此的交流才是良性的。
    最后,关于思苦观苦的差异以及出离心的建立,我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在缺乏经论支持的情况下,这些理解和认识是苍白的,因此我会另开新贴来专述此见,当然这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你知道我并不像译师那样的清闲,生活工作也是有压力的------
发表于 2010-6-13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0-6-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0-6-12 20:02 发表
鸿泥:

    指出对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关心对方并视其为可以沟通交流的对象,否则即不予理睬了;鉴于此我深表感谢!
    但我想透过沟通,或者大家能够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误会。
    首先“邪思”这 ...


老龙,咱们这狗尾巴随着双方的“夸夸其谈”越续是越长了,哈哈。也罢,就权当是顶起译师佳作的“随喜赞叹”四字,再“喋喋不休”几句:
1、“邪思”安立的理由是——8#,你对“自性”解读的谬误〖以为五取蕴中有我(自性),是凡夫想,因此“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及11#,你醺醺然陶醉于自己的谬解〖器是我还是无我?〗。
这是对你理解能力的评价,对你的谬解的结论,既非贸然,也不涉及你的人格。
2、我的贴文仅仅为了方便自己及同修将之与译师的佳作参照学习,跟你的帖子没有任何联系。
3、道次第里说的思维已经涵盖了我们世俗通用的“观察”一词的内涵(结论性的,你若需要经论文字支持,我可以给你),你别拿“我认为”的理解胡乱套用。
4、出离心的建立可以有多种方式,譬如说,学习般若法门,也可以引发出离心(这个确实可以另立课题)。但这不是咱们这里要讨论的,我们讨论的是《广论》里的理路,既然是讨论《广论》的理路,我们就得依照《广论》,认真读,认真思考,弄懂了,明白了再行讨论。不读书、不看帖子,匆匆忙忙拿自己的成见乱盖,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好。
老龙,讨论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能加深我们对法义的理解。但脱离实际的“浮想连番”、“夸夸其谈”自己那些“我认为”则丁点意思也没有。
发表于 2010-6-1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请问译师,这是用文言文来翻译的么?
字体小的是翻译后的四家合著部分?自我感觉在理解上有些费力,远非白话文那种一看就明白的感觉。
是否藏文的原文也是一种类似汉文文言文的语言?
发表于 2010-6-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维行苦的重要及研习道次第的迫切性,是被格鲁派制度化的东东,重要意义确实需要天天复习一下
发表于 2013-11-1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0-6-9 21:31
随喜赞叹!

以为五取蕴中有我(自性),是凡夫想,因此“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 ...

看到师兄的这个帖子有个疑问,也就是道次第的止观对于现量观察行苦是如何教授的?

据说根本乘南传的某派观法是这样的,他们会观察到五蕴极其高速的刹那生灭现象,从而认识到“苦”的可怖性、逼迫性,认识到五蕴是必须要厌离的。

不知各位修学广论的前辈在止观中是否能否经验到这一可怕的现象?
发表于 2013-11-1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3-11-17 22:18 编辑
学道 发表于 2013-11-17 18:53
看到师兄的这个帖子有个疑问,也就是道次第的止观对于现量观察行苦是如何教授的?

据说根本乘南传的某 ...

针对五蕴的观察,或者说是四念处的禅修方法,在南传中是比较重要的,在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他南传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而且所有这些在阿含中也都有一些篇幅,这说明整个传承是有依据的。

从格鲁而言比较复杂,因为宗大师之前传统上有分为论典派、道次第派和教授派,每个系统侧重点会不一样,至于哪些不一样,如果能够有机会亲近更多的上师,大概会有感觉得出来,这里我只能用“我认为”来解释了,呵呵~~。至于宗大师以后的道次第八大引导,其实修教授也有一些不同,这些都是有著作可以查的,论坛上曾经有八大引导合集,可以下载来阅读。

另外我说这些的意思与一切圣言现为教授并不矛盾,因为不矛盾不代表没有差异。这年头被扣帽子是很容易的,人们一般都是先感性后理性,所以我先解释一下。

另外就我自己的格鲁传承而言,主要是依掌中解脱,掌中解脱里是将广论的八苦摄入「人苦」、将三苦归入「周遍行苦」来讲的,其周遍行苦的定义是:舍受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心:心所和境,因为是受先前业烦恼的控制,并含有能生将来苦与烦恼的种子,伴有逼行粗重。而且文中还说有漏取蕴即「周遍行苦」,这里的有漏取蕴可以理解为南传的五取蕴,简单说就是身与心。

如果能够阅读南传和道次第的文字,会发现对于行苦的观察修是不一样的,南传的说法是直接观察五蕴的行苦生灭从而证悟无我,而道次第中对于行苦的观察是为了生起厌离和大悲。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南传(至少是我所了解的南传)没有所破扼要的说明,这与道次第对于无我的实修显然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我屡次质疑南传的缘故,虽然这种质疑在理论上甚至是格鲁都不被许可的,但至今没有任何人有正面的解释,仅仅只是用教典的许可来驳斥。
他们只会说教典上说小乘也证无我,仅此而已,否则就是否定了什么什么。。。n多论典都是这样说的。。。。至于怎么证的,那不是我们需要理解的事情了。。。。

总之,在实修上南传与格鲁的路线大相径庭,但具体的差异在哪里?又到底是如何殊途同归?且究竟的见地细微差别如何?无论是现有教典(至少是我读过的)上,还是法师开示(至少是我听过的),还是普通的交流(至少是我参与的),都没有一个细致合理的解释[几千年了,各是各的传承,其实不清晰也很正常]。。。。另外宗义论典对于二者的描述,我感觉也不清晰,不过那可能是我很笨的缘故吧。。。这些都是题外话,也是我一直比较郁闷的,借此发泄发泄,算是行苦的一种表现,但愿不会冠以诽谤而被穿上下地狱的小鞋。。。



发表于 2013-11-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3-11-17 21:52
针对五蕴的观察,或者说是四念处的禅修方法,在南传中是比较重要的,在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中有比较 ...

末学对南传了解比较浅,但就个人所见,南传对行苦的分析是来自禅修中实事求是的细致观察,不是理论上推测出来的粗大的、广义的痛苦。另外南传观察行苦也是会直接导致生起厌离的,至于您说的大悲,南传也讲慈悲,慈心也是一种护卫禅法,不过不是这个观察行苦的阶段所要关注的重点了。

“南传(至少是我所了解的南传)没有所破扼要的说明”,您这个意思末学不太了解,南传显然是认为他们要破常乐我净,而证苦无常无我啊。就格鲁的观点,敏公上师也在讲记中说过,声闻乘破人我空,也要破一部分法空的。

不过末学也是没有实修才对广论有此疑问的,您说的资料末学去学习一下,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3:54 , Processed in 0.0337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