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iangar

因为什么要三相?- 试用集合方法说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不过,由于都是有法,故此,了知异品遍无,即可了知决定是唯同品有了。
发表于 2011-2-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藏傳僧眾平時辯經所依循的教材--因類學的定義( 藏傳因明學 楊化群翻譯)
謂是三相,為真因之性相.何為三相?謂宗法,後遍,遣遍.
謂由量識認定,於成立彼之無過欲知有法上,與立式相符唯有,為成立彼宗法之性相.
謂由量識認定,唯於成立彼之同品上,與立式相符唯有,為成立彼後遍之性相.
謂由量識認定,由與成立彼之直接所立法義體聯繫之力,於成立彼之異品上,與立式相符唯無,為成立彼遣遍之性相.
发表于 2011-2-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10-5-5 10:39 发表

你是在说玄奘大师的旧有译文不准确吗?呵呵。
不过,因的两个遍及性,的确如你所说更精确些。白话一下,就是:因,仅在同品上有,在异品上绝对没有。



那是因为现在人们用的是白话文,不是古汉语。
发表于 2011-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鬃狮子 于 2011-2-1 09:36 发表



那是因为现在人们用的是白话文,不是古汉语。


不是的。玄奘法师的翻译,和梵文比对,此处也有出入。
发表于 2011-2-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楼上波特师兄是因明高手,多多指教哦!:handshake
发表于 2011-2-2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twind 于 2010-5-5 11:33 发表
汉传说“同品定有”。“同品定有”与“异品遍无”是不等价的,则三相不可缺一。
藏传说“唯同品有”。而“唯同品有”与“异品遍无”是完全等价的。故而藏传的“因三相”其实上是“因二相”。 ...


唯同品有和异品遍无,好象的确是完全等价的。

[ 本帖最后由 bigg 于 2011-2-2 05:5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2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对于“同品定有”,
如果理解成同品中“确定”会有,
而不是理解成同品中“一定都”有,
加上后面的“异品遍无”,其实也大概能等同于藏传的“唯同品有”。

保不准这又是一个文字官司,很恶心的。
发表于 2011-2-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1 13:09 发表


不是的。玄奘法师的翻译,和梵文比对,此处也有出入。

不是出入的问题吧!因看前前后后,汉语前后意思。像玄奘大师这样的大译师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不至于犯错误吧。:lol
发表于 2011-2-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gg 于 2011-2-2 05:27 发表
对于“同品定有”,
如果理解成同品中“确定”会有,
而不是理解成同品中“一定都”有,
加上后面的“异品遍无”,其实也大概能等同于藏传的“唯同品有”。

保不准这又是一个文字官司,很恶心的。


可以先参考这篇文章
http://www.jcedu.org/fxzd/ym/c4.htm

“同品定有”这个说法,学界早已发现和梵文有出入,而且还说成是 玄奘法师 对因明的发展和贡献的。根据汉传入论的玄奘门下各种注释,是解释为 “在同品里面一定会有”,而不是如梵文原文说的“唯在同品之中有”,而且这种解释和 汉传因明里面常常宣说的 九宗法 配合起来还是很顺当的,并且这样解释下,第二相和第三相逻辑上不等价了。大概玄奘法师觉得第二相和第三相逻辑上等价就有为何要分开列两相的必要性之攻难。但藏传因明里面虽然一方面承认后2相逻辑上等价,但另外一方面仍然说这样分是有道理的———— 具体我没有研究,好像是从引导对方生起正见起见,从正反两方面宣说具有不同的引导功用来说的。

巫先生的翻译也未必就非常精确。宝僧法师去年从梵文译入英文的入论里面,则可以看出梵文和藏文完全一致,和藏传因三相的表述一致,却和玄奘法师的译法不同。附件就是那篇翻译习作,里面的汉语是我拿了玄奘法师的译文配上去的,英文是法师的翻译。不过因为是翻译习作,法师并无意正式发表,也没有再仔细修订过。聊作参考吧。

[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2 15: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1-2-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謂"欲知有法"?
例如:以聲音為例,何以是無常?所作性故.
敵方只承許聲音是所作性,並不了解聲音是無常,這樣的立式才能成立,若敵方已經知道聲音是無常,就沒有立 因的作用,"聲音何以是無常"就不是"欲知有法"了,因為敵方已經知道的緣故.
发表于 2011-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品定有,定为决定之意。定有一词在北方方言譬如山西、陕西、河南等黄河流域地区,有‘只有’的意思,即‘唯’之意。这个词至今还在某些地区方言里当‘只有’的意思使用着。因此不能轻易认为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不准确!
发表于 2011-2-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奘法师应该不是在用方言写作吧。如果这样,那么对于他翻译的东西是不是全部要找出他的方言归属才行?而且还有奘门弟子注释为参考。你可以看看窥基等的注释对此如何解释的。

[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2 20:09 编辑 ]
发表于 2011-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敵方也應知道:只要是所作性則遍是無常.
发表于 2011-2-3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2 20:07 发表
玄奘法师应该不是在用方言写作吧。如果这样,那么对于他翻译的东西是不是全部要找出他的方言归属才行?而且还有奘门弟子注释为参考。你可以看看窥基等的注释对此如何解释的。

嘿嘿!方言,是一定地区人们使用的交流语言,保存着许多原始语言特色,是研究语言演变的重要依据。玄奘大师的生活背景和他成长时的地方方言是不可分,这不是问题吧。窥基大师也没否认吧。:lol
发表于 2011-2-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1-2-3 01:18 发表

嘿嘿!方言,是一定地区人们使用的交流语言,保存着许多原始语言特色,是研究语言演变的重要依据。玄奘大师的生活背景和他成长时的地方方言是不可分,这不是问题吧。窥基大师也没否认吧。:lol


要用方言一说来抵抗,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你要证明出现在某些方言里面的这个”定“字的特定意思,确实是保存下来的唐代语言特色,而不是后世流变出来的,这点就是个大课题。如果你在唐代文献里面找不到必须释作此意的例句,则未必能够张口就说这个是当时方言的用法。其实尽管口语方面古今流变颇多,但汉地的文言书面语却是自成体系的一套系统,古今变化比起口语要小得多,也稳定得多,这一点很像藏文的书面语,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中国古文化的传承几千年来(除了近代)一直没有断过,明清的人读秦汉的文字都没有大的问题,作为对比,以白话写作的莎士比亚剧作原本,当今大学英语6级的人读起来都已经非常困难,因为口头语言流变很大。玄奘法师平时说话未必之乎者也的,也许是土话,但写作用的却是稳定的书面语,此为另一重考量。另外,请你举出窥基大师等诸多奘门弟子的注释里面能支持你对这一句翻译的这种解释的文字。能吗?

另外,把”同品定有“解释为原文是方言,其实说的是”同品唯有“ 仍然是不行的,因为正确的表述是”唯同品有“,此二者的差别,集量论里面正好陈那论师专门谈过,破斥了”同品唯有“的理解。而且从理路上看,也确实不能说”同品唯有“
若有问:何以故。答:以定当取所谓“唯于同品中有”的原故;以不应说:“于同品中唯有”的原故

[size=13.8889px]藏文原文是:ci  phyir zhe na/  de dang mthun pa kho na la yod ces nges par gzung pa'i phyir ro/ de dang mthun pa la yod pa kho na'o zes ni brjod par mi bya ba'i phyir ro/

[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3 09:0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4:53 , Processed in 0.03507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